《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4877|回复: 47

美的搬运工。读寒的《她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21 0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先示玉,以示敬意。

《她说》
作者:寒

◆在南方,遇见一棵桑树◆

一棵桑树,在南方的院子里
我以陌生人的角色闯入它的视野
仿佛可以想象,初见时
它的愕然,就像我站在树下抬头辨识

三月初,它满枝条的绿叶
和叶下开着的青色花朵。这棵桑树,
不是会有尺蠖伪装的那一棵,也不是
母亲采摘桑叶的那一棵

但它依旧是一棵桑树,立在院角
与几丛竹、几堆石头、一潭清水作伴
也许它是一棵北方的桑树,长在了南方


◆三月,花开花落◆

鱼说过段时间,樱花就开了
其实国内很多地方,樱花已经开了
还有许多,其他的花也开了
桃花、梨花、油菜花
妖精的、忧伤的、明媚的
和不知名儿的,都从三月里出来
站在枝头,跌进眼睛里
也或许突然沉沦在,一段旧事里
花的落,也是迅疾的
拦不住的开,怀着赴死的心
像我这一生
只是奔着死
倘若还有一根花蕊未及舒展
一朵梨花未带雨
就像我所觊觎的温暖未及讨伐
真像那些个无疾而终
春天的剪刀,它裁的不是细叶
而是花朵,和花朵般的生命


◆小村记◆

不砌院墙,不扎篱笆
一座桥,连两岸人家

隔岸,养几只跟脚狗
沿河,放七八只扁嘴鸭

几个留守婆姨,三四两针线
串了张家,又串李家

有时,清晨开门
不知是谁放一把时蔬
或一个南瓜……


◆问归期◆

你逢人就说我要回去
我都不知道自己的归期
你说我要回去,挖出骨子里的想
昨晚还梦见:
古泊河、白杨树、麦田、红月亮
一九九九年的女孩还在岸上舀水
试图浇灭心底的执念

你不问归期,却制造归期
我却说不上,日子的对与错
窗外,落着一场初夏的雨
一支笔试图用阴影衡量纸张的温度
我久久地端坐在一张椅子里
往下沉,再沉一点
就可以重逢在梦境里

梦兽用生死别离
打探我的缄默不语
风中的你,披一件月光的衣裳
我捧着旧时的心
在梦醒前
奔赴你八两洋河酒的约定


◆她说◆

她说窗外下着雨
她说桃花开了,又落了
她说遇到一位游医,说到蛰伏在她体内的病
她说那只是莫须有,不可深信
听到的人不必忧心
村里的老人坐在开花的泡桐树下叫她的小名
像当年她嫁过来时,
低头一笑。一朵两朵皱纹,却不似今年的花开了会落
转瞬,一生已过大半
她在电话里低语,我在千里之外听
像站在窗外,一天天地看着
她在屋里,孤寂的像一枚茧里的蛹


◆在画室里◆

或许只有此刻,她才是自己的
看着一朵绿梅花在宣纸上
盛开,仿若盛开在心底
虽只拥有一角,然偌大的空白
反衬出安静的、忧伤的孤傲
她放任自己
长成一枝年轻的绿梅,俯瞰千丈崖底
山风将整个画室鼓得满满的……


◆回乡记◆

1.
路两旁的白杨树砍了
取而代之的是复制的小楼房
舅舅笑带路的父亲
也把回家的路——走错
我的心越发忐忑
像马上要见到思念了许多年的人
不是旧时模样
2.
绾青不叫父亲“外公”
她腻在父亲的怀里,仰着小脸
“舅爹,你有点胖了。”
“舅爹,你要少抽烟,照顾好身体。”
“舅爹,……”
奶声奶气的普通话夹带并不熟稔的乡音
五岁的女儿,她想融入我的故乡
她没有怯场,也没有隐藏
3.
村庄里,一下子多了许多陌生的
女人和小孩
母亲在一旁介绍:这是谁家的儿媳
这是谁家的孙子、孙女
就像她在电话里,叙说
谁的病,谁的老
谁的死亡


◆一种疼痛◆

它是一条叫蔷薇的河
它是蓄满泪水的池塘,红蜻蜓立在风中的荷叶上
它是捕蝉的网
它是一棵叫母亲的枣树
它是深夜不眠,和漫天的星光
它是父亲在北方的院子前,种了一棵南方的树
它是无可触摸的想起
它是或深或浅的病,一个人的孤寂和沉默
它是——忘记忘记你
这么多年,她怀揣着这些隐秘的疼痛
像一只蓝蝴蝶,折叠在异乡的夜晚


   ◆女儿◆

今天一回头
看见旧年的衣服短了
短了一大截
剩下的旧,搭在她的肩膀上

搭在她匆忙走出房间的背影上
留下一束马尾辫
摇晃的影子
再晃一下,我就要改平视为仰望
仰望十年之后的她

然而,我多想带她回到我的童年
我拉着她的手,在果园里奔跑
风吹落了桃花、杏花、梨花,还有苹果花……
一览无余的欢乐绊住时间的脚
她不用急着长大,来追赶我的岁月


   ◆每一次想起,都猝不及防◆

在万匹公社
广玉兰开着白色的花朵
法国梧桐树,叶子茂盛地绿着
你牵着我的手,去买让人艳羡的洋娃娃
我嚼着口香糖
像当年我们一起嚼着大大泡泡糖
还要比赛看谁吹的更大
有几年
你时常半夜打来电话,说着不着边际的话
我在睡梦中含糊应答
无法想象,你在弥留之际……
母亲转述你的死讯
我说:“嗯。”


-----------------------------------------------------------------------


美的搬运工。读寒的《她说》

读过这组诗歌后,总觉得像我现在的状态。零晨4点了还在工作,电脑能上网却得站着来。腰酸腿痛的可就是欲罢不能。这组诗歌也是,虽然大标题是《她说》。可是这个她说是不是诗人用另一个身份的自白呢?且看几个小标题就能大概明白诗人的写作思路或者说线索。这有便于更好的进入诗歌。

就个人的口味来讲,很喜欢这个风格。没有粗鄙与心机,浑然天成接地气,仿佛久别家乡。陌路遇见了说家乡语的人,那怕不上前搭讪也倍感亲切。


由第一首的《在南方,遇见一棵桑树》,明白诗人的“我”在漂泊在外的异乡客,那怕我们在异乡待多久甚至都养成了异乡的许多习惯。可我们对本地人来说还是异乡人,出门再远也还是母亲的孩子。我们在异乡过着与家里相似的日子,可还是渴望回家。中国人是个归属心很重的国家,再正常不过了,看看春节回家堵车的情况就知道了。


由第一首的透露出来 的渴望,接着转到说三月。三月也许正是“我”出门的日子,而其中出现的人物——鱼。三月了花开了,天空晴好,鱼也开始在水面欢腾。不管这个鱼是虚构的还是实指这都是个美好的。而后面写的也很美,只是“其实国内很多地方”感觉多少有点破坏了这个自然的美感。

。。。。。
和不知名儿的,都从三月里出来
站在枝头,跌进眼睛里
也或许突然沉沦在,一段旧事里

嫁接的很自然,看花,有花入眼。不露一点痕迹。
从这里的开始说花开花落的往事。三月是实写是白描,而说事而借用美景的表象(虚)开始进行,这也算虚实结合吧。从而使的要说的事是好是坏都会很诗意。

而旧事就暗示出是过往,对于过往每个人对待的都是比较宽容的。花开的时候,想阻也是阻不住,仿佛赴死的心。读到这里你就明白了,这那里是写三月写花开花落,分明是一份旧感情。爱情这东西是很让人纠结的。
有诗者言:
像我这一生
只是奔着死
倘若还有一根花蕊未及舒展
一朵梨花未带雨
就像我所觊觎的温暖未及讨伐
真像那些个无疾而终
春天的剪刀,它裁的不是细叶
而是花朵,和花朵般的生命

可惜了,还没有开始就结束了。也许这也算是一种好的结果吧,并不是所有的表白都能有所回应,不是所的付出就能有回报的。乱感叹莫怪。


这可以说爱情只是这组诗歌中的小插曲。接着说小村。出门的人容易触景生情,容易怀想千里之外的月亮。

《小村记》读着让我心颤,简单的白描简单的农村事物,是久居异乡或城市的人渴望。手法与技巧在这里消失,至少是呈现出出来的东西可以使人忽略你用了什么手法与技巧。突然想起一句广告词:我们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为诗者何尝不是在搬运着各种美,也许诗歌要的也只是搬运罢了。都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诗歌写好了,诗人自然就高洁了。何必去喷那么多口水呢?所以个人对寒的这组诗歌很看好。
5.21  05:02

<<问归期>>

问归期。这里把一个我一体分位,分成彼此,一个是真实所处的环境中的我;一个是内心世界的我。虽然是分开的,仿佛是自言自语,却都对家乡充满渴望。这样写更有助于表现力。

只有身处异乡的人,且是常年在外的人,更容易体会。记得当年陈星一首《流浪人》唱哭出听众多少泪水。这种想念深入骨子里。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么古泊河、白杨树、麦田、红月亮。是理所当然的亲人。在这里红月亮应当也是有所指的。

一九九九年的女孩还在岸上舀水
试图浇灭心底的执念

1999年这个时间是女孩出门远行的时间,说明“我”很早且年纪不大就出门了(既然是女孩,那么年纪应当不大),女孩子;年纪不大;出远门。一般来说男孩子神经比较大条,遇事也比较独立点,女孩子依赖性重性,这可能是性别决定的。正因为如此那么她对家乡的渴望更重些。

第二节还是自说自话。归期无期。这更让人愁肠百结。如果诗歌到此为止,也可以算是一首不错的诗歌。但我为觉得还不够深入,因为这样的话只能算是一个孩子想家了。最重要的是第三节,前面两节都只是为了第三节的感情暴发。

由前面的梦,引出梦兽这个意象,新鲜而奇丽。在我的老家那边也是有死前托梦之说。那么通过“生死别离,月光,旧时的心,赴你八两洋河酒的约定。一切明了,前面的隐忍到此真相大白,却又让人黯然神伤。可以说主题得到深入且延伸出了另一个空间来,由读者去参加进行。而前面的压制助成了文本张力的形成。

突然想到前面《三月,花开花落》中的主角——鱼。与这首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希望想错,不然是要遭人骂的。莫怪莫怪。

《她说》
这首又一村老师在理论版评了,我这里就不读了,他那个更专业。
5.22  02:09

《在画室里》

或许只有此刻,她才是自己的

由第一句子我们就能知道“她”是喜欢画画的。正如她所说,在画室才能寻回自己。简单而直接有时候胜过锦上增花,就好比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一样的道理。这值得我们大部分人学习的了。

看着一朵绿梅花在宣纸上
盛开,仿若盛开在心底
虽只拥有一角,然偌大的空白
反衬出安静的、忧伤的孤傲
她放任自己
长成一枝年轻的绿梅,俯瞰千丈崖底
山风将整个画室鼓得满满的……

由画画的过程呈现,转入心里活动。由实入虚,好像是许多人说的魔幻写作吧。
我想是“她”遇到了什么烦心事吧,才要寻回自己,才更希望自己“长成一枝年轻的绿梅,俯瞰千丈崖底”吧。


《回乡记》

1.
路两旁的白杨树砍了
取而代之的是复制的小楼房
舅舅笑带路的父亲
也把回家的路——走错
我的心越发忐忑
像马上要见到思念了许多年的人
不是旧时模样

渴望回乡,可回来了这还是我们的家乡吗?由家乡环境的变化深入到思念的人是不是旧时模样。环境在变,可人呢?人心呢?

绾青不叫父亲“外公”
她腻在父亲的怀里,仰着小脸
“舅爹,你有点胖了。”
“舅爹,你要少抽烟,照顾好身体。”
“舅爹,……”
奶声奶气的普通话夹带并不熟稔的乡音
五岁的女儿,她想融入我的故乡
她没有怯场,也没有隐藏

小说溶入诗歌,增加诗歌的可读性。只是觉得人物出场的多了些。通过“女儿”稚嫩的心反应家乡人的对现状的反应。用小孩子来说话是对的,这可以借用到他们稚小心灵的真;善;美。

村庄里,一下子多了许多陌生的
女人和小孩
母亲在一旁介绍:这是谁家的儿媳
这是谁家的孙子、孙女
就像她在电话里,叙说
谁的病,谁的老
谁的死亡

这首诗歌有点电影手法的感觉,通过一组境头推进写作的次序。由回家进村,回家了自然是先看望父母,再出门与街坊打招呼。

出门与街坊打招呼,自己就能发现许多陌生的女人与孙子。毕竟我多年未归,这些“后来人”我是不认识的。这时母亲在一旁介绍包括那些人病了,老了(死了)。如果把母亲换成旁人就更好了,可以反应成家乡人的朴实,当然诗人这样写,也可能是纪实。

感觉最后一行多了。其实我不知道诗人是那里人,在我老家,说老了就是死了的意思。而“谁的老/谁的死亡。”我觉得重复了。

由想回家成回家了之间的反差,来反应这中间的变化。这首的话我觉得可以再节制与精炼些。

5.22  02:45

《一种疼痛》

它是一条叫蔷薇的河
它是蓄满泪水的池塘,红蜻蜓立在风中的荷叶上
它是捕蝉的网
它是一棵叫母亲的枣树
它是深夜不眠,和漫天的星光
它是父亲在北方的院子前,种了一棵南方的树
它是无可触摸的想起
它是或深或浅的病,一个人的孤寂和沉默
它是——忘记忘记你
这么多年,她怀揣着这些隐秘的疼痛
像一只蓝蝴蝶,折叠在异乡的夜晚

正因为家乡的变化,与自己旧时的记忆有出入。问题在于这些出入是怎么样的呢?

它是一棵叫母亲的枣树
它是深夜不眠,和漫天的星光
它是父亲在北方的院子前,种了一棵南方的树
它是无可触摸的想起
它是或深或浅的病,一个人的孤寂和沉默
它是——忘记忘记你

这三者的变化才是最根本的。回家有疼痛,又出门更是疼痛。必须学会隐忍与坚强,把它当作是一只蓝蝴蝶,放在异乡的夜晚飞翔。

席慕蓉老师有说过

“不知道这样努力地
把忧伤的来源转化成
光泽细柔的词句
是不是 也有一种
美丽的价值”

所以我也愿意相信诗人在做着同样的事,痛苦与忧伤是好诗的催生挤,当然不是说鼓吹人脆弱与痛苦什么的是好的,只是当我们没有更好的方式渲泄自己的情绪,我们可以用白纸与黑墨来描绘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容易做到更自然更深入与更能引起广度的共振。

5.22  05:27

◆女儿◆

今天一回头
看见旧年的衣服短了
短了一大截
剩下的旧,搭在她的肩膀上

由回家看到故乡与记忆中的差异,于是是产生了阵痛,从而更着重人民英雄纪念碑;事的变化。这里又用女儿来说话。

不说旧衣服,却说旧年。诗歌的味道就出来了。旧年的容量也很大,至少是比旧衣服来的宽敞。如果读者有用心的读的话,就会发现诗人关键的地方用字很精准。

搭在她匆忙走出房间的背影上
留下一束马尾辫
摇晃的影子
再晃一下,我就要改平视为仰望
仰望十年之后的她

两个“搭”字把一二节很好的承接上了。“再晃一下,我就要改平视为仰望”,这样的句子很惊艳,即诗意又把时间的流逝暗示出来,时间流逝那又何止是女儿的旧衣服呢。许多过往在旧下去。感觉后一句意思上重复了。

然而,我多想带她回到我的童年
我拉着她的手,在果园里奔跑
风吹落了桃花、杏花、梨花,还有苹果花……
一览无余的欢乐绊住时间的脚
她不用急着长大,来追赶我的岁月

正因为过程的一去不回头,所以才有那么多祈盼。而对于一个母亲而言她的的愿望,很简单,只要孩子生活的幸福就好。从不用“追赶我的岁月”这句又泄露出诗人的点点伤感。

5.26 03:02

◆每一次想起,都猝不及防◆

在万匹公社
广玉兰开着白色的花朵
法国梧桐树,叶子茂盛地绿着
你牵着我的手,去买让人艳羡的洋娃娃
我嚼着口香糖
像当年我们一起嚼着大大泡泡糖
还要比赛看谁吹的更大
有几年
你时常半夜打来电话,说着不着边际的话
我在睡梦中含糊应答
无法想象,你在弥留之际……
母亲转述你的死讯
我说:“嗯。”


我不太喜欢长诗,主要是许多长诗开篇很好,写着写着不是散了就是滑了。组诗嘛许多人把好的放前面,轻巧些的放后面,却不知道读者会从开头的惊喜到后面反而会失望,这样给读者的感觉可能不会很好。所以情愿先差一点后好一点,这样读者反而会觉得越来越好,读着也舒坦。读着也是读一种感觉,尤其是在今天这个多向取值的社会。

来看看寒的最后一首。

在万匹公社
广玉兰开着白色的花朵
法国梧桐树,叶子茂盛地绿着
你牵着我的手,去买让人艳羡的洋娃娃
我嚼着口香糖
像当年我们一起嚼着大大泡泡糖
还要比赛看谁吹的更大

这个可以是场景的再现,很美好的记忆,场面也很温馨。

有几年
你时常半夜打来电话,说着不着边际的话
我在睡梦中含糊应答
无法想象,你在弥留之际……
母亲转述你的死讯
我说:“嗯。”

如果“有几年”这个时间限制词不要,可能更生动些,场景从前面转到后面就没有隔膜的感觉。省略号用的好,留下了让思索的空间。而最后的“嗯”,是麻木,是无声的抗争,还是无可奈何的表达。这个诗中的“你”,身份有点特殊,所以不敢再胡说八道。好诗歌大家多读读,自己多感悟。最后一首把个人的情感引渡向生命与社会这样的大主题来上,这样的升华更能够携永。

本来是想一吐为快,结果是吞吞吐吐的。也总算读完了,请寒与大家多批评指正。做事去了闪人。
5.26 03:19

[ 本帖最后由 落幕 于 2014-5-26 03:3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4-5-21 0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要下班了,电脑是多人用的。不便保存就把手稿发出来。不足之处大家多批,也寒来指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1 0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见落幕的深入细致的精彩评读。对于读者有引领阅读的功效。先亮起,挂顶欣赏。方便大家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1 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14-5-21 06:12 发表
又见落幕的深入细致的精彩评读。对于读者有引领阅读的功效。亮起,挂顶欣赏。方便大家交流。

谢谢迷雾姐,只是些个人读后感罢了。多批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1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敬佩你们写评析的,静心再来细读,问好落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1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 落幕 的帖子

好禅意的一组诗,词语是那么粘稠而深邃。读着亲切入心彻骨。好诗不用说就能让你感受到许多弦外的东西。学习好诗,问好作者,也问好落幕,读解这样的诗是一种享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1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出于老诚,老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1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而评出于精细和精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1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来都对脾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1 1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落幕有范儿。红颜诗赛评读,你完全可以担当。期待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1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幕幕,崇拜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1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晚无意中看到你的标题——美的搬运工。读寒的《她说》。我没有胆子去读内容,我怕读完了,我面对《她说》就无话可说了。因为我知道你的评论精彩、地道。我也是怕你的思路会左右我的思考,这样就难以有不同的关注视角。我匆忙写出了对奚秀琴,李李李,寒,三位诗人的一些感悟。虽然粗糙些,也像是完成了一件任务。
问好落幕,感谢诗歌让我们相识,我会多向你学习的。远握。

[ 本帖最后由 又一村 于 2014-5-21 21:50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21 22: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蛮多年没写了,后来在粤北遇到几位老师,他们对诗歌纯粹且认真的态度感染到我,所以陆续写下了这些,算是对自己所经历的生活一种诗意的表述。谢谢各位,也谢谢落幕,在工作繁忙且身体不适时来解读我的作品,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2 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归期>>

问归期。这里把一个我一体分位,分成彼此,一个是真实所处的环境中的我;一个是内心世界的我。虽然是分开的,仿佛是自言自语,却都对家乡充满渴望。这样写更有助于表现力。

只有身处异乡的人,且是常年在外的人,更容易体会。记得当年陈星一首《流浪人》唱哭出听众多少泪水。这种想念深入骨子里。日有所思,夜有所梦,那么古泊河、白杨树、麦田、红月亮。是理所当然的亲人。

一九九九年的女孩还在岸上舀水
试图浇灭心底的执念

1999年这个时间是女孩出门远行的时间,说明“我”很早且年纪不大就出门了(既然是女孩,那么年纪应当不大),女孩子;年纪不大;出远门。一般来说男孩子神经比较大条,遇事也比较独立点,女孩子依赖性重性,这可能是性别决定的。正因为如此那么她对家乡的渴望更重些。

第二节还是自说自话。归期无期。这更让人愁肠百结。如果诗歌到此为止,也可以算是一首不错的诗歌。但我为觉得还不够深入,因为这样的话只能算是一个孩子想家了。最重要的是第三节,前面两节都只是为了第三节的感情暴发。

由前面的梦,引出梦兽这个意象,新鲜而奇丽。在我的老家那边也是有死前托梦之说。那么通过“生死别离,月光,旧时的心,赴你八两洋河酒的约定。一切明了,前面的隐忍到此真相大白,却又让人黯然神伤。可以说主题得到深入且延伸出了另一个空间来,由读者去参加进行。而前面的压制助成了文本张力的形成。

突然想到前面《三月,花开花落》中的主角——鱼。与这首会不会有什么联系呢,希望想错,不然是要遭人骂的。莫怪莫怪。

《她说》
这首又一村老师在理论版评了,我这里就不读了,他那个更专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5-22 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画室里》

或许只有此刻,她才是自己的

由第一句子我们就能知道“她”是喜欢画画的。正如她所说,在画室才能寻回自己。简单而直接有时候胜过锦上增花,就好比两点之间直线最短一样的道理。这值得我们大部分人学习的了。

看着一朵绿梅花在宣纸上
盛开,仿若盛开在心底
虽只拥有一角,然偌大的空白
反衬出安静的、忧伤的孤傲
她放任自己
长成一枝年轻的绿梅,俯瞰千丈崖底
山风将整个画室鼓得满满的……

由画画的过程呈现,转入心里活动。由实入虚,好像是许多人说的魔幻写作吧。
我想是“她”遇到了什么烦心事吧,才要寻回自己,才更希望自己“长成一枝年轻的绿梅,俯瞰千丈崖底”吧。


《回乡记》

1.
路两旁的白杨树砍了
取而代之的是复制的小楼房
舅舅笑带路的父亲
也把回家的路——走错
我的心越发忐忑
像马上要见到思念了许多年的人
不是旧时模样

渴望回乡,可回来了这还是我们的家乡吗?由家乡环境的变化深入到思念的人是不是旧时模样。环境在变,可人呢?人心呢?

绾青不叫父亲“外公”
她腻在父亲的怀里,仰着小脸
“舅爹,你有点胖了。”
“舅爹,你要少抽烟,照顾好身体。”
“舅爹,……”
奶声奶气的普通话夹带并不熟稔的乡音
五岁的女儿,她想融入我的故乡
她没有怯场,也没有隐藏

小说溶入诗歌,增加诗歌的可读性。只是觉得人物出场的多了些。通过“女儿”稚嫩的心反应家乡人的对现状的反应。用小孩子来说话是对的,这可以借用到他们稚小心灵的真;善;美。

村庄里,一下子多了许多陌生的
女人和小孩
母亲在一旁介绍:这是谁家的儿媳
这是谁家的孙子、孙女
就像她在电话里,叙说
谁的病,谁的老
谁的死亡

这首诗歌有点电影手法的感觉,通过一组境头推进写作的次序。由回家进村,回家了自然是先看望父母,再出门与街坊打招呼。

出门与街坊打招呼,自己就能发现许多陌生的女人与孙子。毕竟我多年未归,这些“后来人”我是不认识的。这时母亲在一旁介绍包括那些人病了,老了(死了)。如果把母亲换成旁人就更好了,可以反应成家乡人的朴实,当然诗人这样写,也可能是纪实。

感觉最后一行多了。其实我不知道诗人是那里人,在我老家,说老了就是死了的意思。而“谁的老/谁的死亡。”我觉得重复了。

由想回家成回家了之间的反差,来反应这中间的变化。这首的话我觉得可以再节气与精炼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6 23: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