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457|回复: 17

对现代诗无韵的一点看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5-13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梁实秋曾在《新诗的格调及其他》中说:“新诗,实际就是中文写的外国诗”。一个世纪以来,尤其是朦胧诗兴起之后,中国的现代诗效法国外诗歌的更多,朦胧诗群多出身为干部子弟,在文革后期有条件大量阅读国外的诗歌作品,他们的诗是对中国传统诗的一次反动,在臧克家眼里成了腐朽堕落的东西。因国外诗歌注重诗本身的存在而大多无韵,中国现代诗渐渐无韵也成了主流。中国古代,诗就是歌,歌就是诗,但现代诗歌“诗”与“歌”分离了,《诗刊》、《星星》等诗歌杂志几乎看不到有韵的现代诗歌,这个态势还会长久发展下去。

         应该说,中国的传统诗即建国后到朦胧诗崛起之间的这段诗歌,尤其“十七年”间的诗歌,并不纯粹是诗,有歌的成分,适合朗诵,所谓诵诗吧,但今天的现代诗更多是让阅读者去悟的。实际上这个无韵的“悟”,也是有渊源的,格律与反格律,可以上溯到上世纪40年代“九叶诗派”和“七月诗派”。至于朦胧诗之后的第三代甚而当下的诗人,似乎再写有韵的东西,简直是一老土,这也导致传统的阅读者,尤其受传统诗歌影响较深的阅读者越来越郁闷,对诗歌形式的突破深感不适,似乎诗歌这个东西变得越来越乖张了。

          也许在传统阅读者眼里,形式产生内容,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李清照等诗词大家,不也是在五言、七律、七绝和词牌的限制中成就了大名吗?而现代诗这个国外的舶来品被我们在不断反复中“大轮回”、“小轮回”,整得颠来倒去、死去活来,结果怎么样呢,——连读者都不屑一顾了。

       但现代诗歌还是在质疑中转变了,因为诗并不都是适合朗诵的。有人说,文人到不能承载文学使命的时候,就会出现新诗的群体。现代新诗虽无韵,但还有顿,所谓弃韵而就顿,“顿”就是诗的节奏感,有“行顿”和“句顿”,有“匀顿”和“变顿”,有“大顿”和“小顿”,有“跨行”与“断行”,追求的也还是诗的一种旋律美,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就认为“节奏是一切艺术的灵魂”。

       诗的本质是显示而非说教,艾青就说“假如是诗,无论用什么形式写出来都是诗;假如不是诗,无论用什么形式写出来都不是诗。”诗之无韵,告诉我们原来诗还可以这样写,诗还可以写得不像诗。近些年,主张口语入诗的“第三代诗”反传统、反意象、反崇高、反理想、反假激情,甚至诗歌形式也反其道而行,加剧了诗歌形式的混乱,纯美流畅的诗歌很难再见到了,可是我们反传统,反的应该是那些因袭的碍于发展的东西,绝不是偏激得反对一切。

        无韵之诗其实也是现代诗的一种复归,著名诗人、诗论家朱多锦先生在他的《中国新诗<最后完成>的<最后形式>——中国现代诗的形式确立》一文里,对诗歌形式的发展演变进行了新的探索,他认为今天的诗歌已经不是那个朗诵的时代了,现在是个思辨的年代,不再是激情的年代,“诗”已经不是过去可以吟哦的诗歌,“诗”和“歌”已经彻底分离,“诗”就是诗,“歌”就是歌。朱先生在文中对无韵现代诗的崛起进行了阐述,带给我们不小的启示。文章最后提到分久必合问题,诗歌的回归还会作为音乐和词的舞蹈而存在,倘真是这样,那又成了复归的复归了,正如他说的那样,“诗势自有天意在,潮起潮落不由人。”
发表于 2014-5-13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专业的论述。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0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是一种极度个性的写作,押韵、无韵都在个人从自我出发对自我的坚持。
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0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而诗歌是怎样流传、留存于世的,阅读、成书是必要途径,但自古以来,朗诵对诗歌的传播交流的作用不可小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0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有实践意义的评论,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亮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0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作好有韵的诗歌是需要较高的文学素养的,未必有韵就落伍,不合时宜,实际上只要有心,一样可以突破以往。中国的诗歌没有中国土壤的给养,靠外国诗体的表层模拟是无任何意义的。离开中国诗的土壤,现代诗毫无意义。恰恰是割裂了传统,现代诗给人一种新颖的假象,但回头看看五四,那些人发展现代诗却不是割裂现代诗,他们是有根的。现在诗歌大环境是无根和无方向的,所以献媚于西方诗歌,以所谓西方诗歌为圭臬,只知缪斯,不知有诗经楚辞。而目前诗歌的创作模式也开始欧化,碎片式,无理式,甚至在描写的状态上都和逻辑脱离,这是有问题的。所以,必须正视目前中国诗歌的发展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2 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月隐寒霜 于 2014-6-10 14:59 发表
能作好有韵的诗歌是需要较高的文学素养的,未必有韵就落伍,不合时宜,实际上只要有心,一样可以突破以往。中国的诗歌没有中国土壤的给养,靠外国诗体的表层模拟是无任何意义的。离开中国诗的土壤,现代诗毫无意义。 ...

赞同兄弟这个观点。
诗歌只有两大要素:意境和韵律。
没有韵律,不可称诗;没有意境,不可成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6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我们反传统,反的应该是那些因袭的碍于发展的东西,绝不是偏激得反对一切。

反传统是一种视角的变化,这至少可以带来对传统的审视与打量,尝试是为了寻找另外的发展,严肃的探索尝试与偏激无关。反传统是一种新的开始,不是旧的继续发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16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新诗,实际就是中文写的外国诗

今天的梁秋实看到满地乱跑的汽车而不是木轮车,也许会说:今天的生活就是外国的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6-28 05: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7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就方块字而言,写近体诗是符合文字个性的汉语发展模式的。平仄,押韵,对仗,起兴……创作是难,但一经创作,背涌,记忆,流传是其它文字无法比拟的。至于意像也好,朦胧也罢,以极如今的各种诗单就内容而言在唐诗宋词元曲中都可以找到与其相仿的例子。现在有些流派的诗不是对汉语的发展,是倒退。近体是古体的发展,它发展了诗的平仄。宋词是近体的发展,它打破每句等字。元曲是宋词的发展。但有一利必有一弊,我们放宽了诗歌创作的自由,却以丢弃记忆为代价。观国人,十有八九都会背几首唐诗,十有二三会背几首宋词,会背元曲的就少多了。现代诗抛弃了平仄,对仗,有些甚至抛弃了押韵。那现代诗又发展了什么呢?可以肯定的是发展了“诗人”。但凡会写字的中*国*人就会写白话诗。不会写字的,只要会说话的说出来的话也都是诗。光靠分行,停顿,谁不会,这就造就了诗人越来越多,读者越来越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19 23:55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看看,关注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0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到很多深刻睿智的真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0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势自有天意在,潮起潮落不由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22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月隐寒霜 的帖子

是芸香社的月老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23 20:5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