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740|回复: 0

(转贴)简析江西的理想主义诗歌文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4-26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简析江西的理想主义诗歌文本

——在2014年江西谷雨诗会高峰论坛上的发言

(2014年4月20日)

。刘晓彬 。



各位诗友:

大家下午好!

我今天的发言题目是《简析江西的理想主义诗歌文本》。
我认为,省作协选择将“理想主义与诗歌”作为今年谷雨诗会高峰论坛的主题是很有见识的,因为正如省作协在征集诗会论坛稿件所言:“当前举国上下正在奋力开启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诗歌从来就是离梦想最近、最具有理想气质的文体。”
理想主义,在古今中外的诗歌作品中除了本身的诗意价值之外,更对诗歌价值的发展起到了奠定基本范型的巨大作用。诗歌作品中的理想主义经过价值范畴的转换之后,构成了作品价值观的基本框架。所以说,牢牢抓住诗人创作的诗歌价值及其最高范畴,即理想主义这一关键线索,才能比较准确地揭示诗歌创作的内在奥秘。
下面,我要谈的是,希望能从江西诗歌曾有过的具有理想主义气质的诗歌文本入手,以此作为“理想主义与诗歌”的探讨,并借此机会与大家交流一下本人还不太成熟的诗学观点。
关于江西的理想主义气质的诗歌文本,最经典的莫过于东晋大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桃花源诗》,这是作者及广大老百姓所向往的一种理想社会,它体现了人们的追求与向往。《桃花源诗》以及它的序《桃花源记》在江西文学史乃至中国文学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该作品,我想大家都非常熟悉,因此,在这里无需再多说。当然,历史上的江西还有许多理想主义气质的诗歌文本,我也不想一一去拈出来。今天,我想分析的,就是当前生活在我们身边的诗人所创作的具有理想主义气质的诗歌文本。
在当代江西诗人所创作的具有理想主义气质的诗歌文本中,程维的《我要到唐朝去——谨以此诗献给热爱诗歌的人们》这首作品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是目前流传比较广泛、影响比较深远的经典长诗之一。该长诗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诗人把互不相干的事物通过想象联系起来,让它们的美和诗意共同增值,还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召唤理想中的世界,把梦想化为实有。程维在诗行中将自己置身于李太白和月亮的时空幻想里,并以李白自喻,期望自己能与李白比肩,这是诗人的理想。类似的还有颜溶的《血里的鹰》和《在一片酩酊的月光里想起李白》,以及漆宇勤的《八月之末:私离唐朝的人》等诗作。
唐朝是诗歌的国度,是诗与酒的国度,这是我们所有诗人理想中的生活。当然,我们并不是说要回到过去,倒退到历史当中,而是由于在当今有钱的自去醉生梦死,没钱的为讨生活而挣扎,诗歌根本抵不过牙缝里的一点残渣,时代的诗性如燃尽的油灯,其光焰慢慢地消歇下去。于是,当我们回到现实生活中,《我要到唐朝去》等诗歌,也就成为了诗人聚会时把酒言诗过程中经常朗诵的经典作品之一,因为它体现了诗人们对诗歌国度的追求与向往。
关于对诗歌的理想追求,渭波的《磨刀》也给了我深刻的印象,诗人把自己隐喻成磨刀者,把磨刀隐喻成对诗歌孜孜不倦的追求,这种情感与理想在诗行中生动地融为了一体,并在一个更高的层面上强化了诗人的理想,而且还产生了一种融入的艺术效果。
另外,在褚兢的《莲花系列》、朱仁凤的《来生,愿做佛前一枝莲》、蒋为农的《虚镜》、杨北城的《幻想的羽毛》等诗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进入了一种超越社会、超越人生、超越时空的梦想之中,他在诗歌中寄情自造一种虚无,并上升到具有理想主义气质的思绪之中。诗人通过理想中的深度挖掘,在作品中展示给大家的是现实的浮现和梦想的寄托。
也许以我们今天的观点来看,他们创作的这些具有理想主义气质的诗作中所展示的的这种潜意识的梦想以及时间和空间跨越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样的作品也纯粹属于诗人的个人梦想。这种梦想的无意义述说或许缺乏普遍性。但为什么他还能像闪电一样照亮我们呢?
在艺术作品中,意义有时并不那么重要。在他们这些诗歌作品的自由奔腾的无意义述说中,我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能感受到诗人丰沛和张扬的生命力,这生命力喷涌为文字,就形成一派喧想,将意识形态之下的我们深深地激动,使我们获得解放的欣喜。或许这就是诗人创作的这些具有理想主义气质的诗歌文本无意义述说的最大意义吧!
当然,在江西的理想主义诗歌文本中,除了描写理想中的社会、理想中的生活、理想中的人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描写理想中的情爱。比如在林莉的《在灵魂孤独的旷野》、郭豫章的《又见桃花》、吴素贞的《亲爱,我想在乌镇遇见你》、文向滨的《宁静的守候》、杨宝珍的《梦里流年,百转千回》、盛孝源的《古老的追寻》等诗作中,可以感受到诗人理想中的那种纯粹、热烈、美好的情感生活。
另外,在胡一笙的《明天》、胡平的《梦想,走下地的日子》、熊国太的《在一个夜晚里反复梦见河流》、老德的《梦游者》、王治川的《英雄》、雁飞的《关于一个梦和一首诗的设计》、康伟明的《一座破折的茅屋》、涂湘奇的《带着梦想去流浪》等诗作中,诗人有意地将自己推入梦想的超越之中,这种梦想的超越,以主观的理想主义色彩为基本格调,塑造出一种诗人梦想中的诗歌意象。在超越的极度描述中,又不得不从梦想回到现实。这时,我们的诗人对诗歌的要求又开始回归社会、回归现实,理想主义与现实表达开始进行接轨,并暗示了理想主义与现实表达之间的某种关系。
因发言篇幅所限,还有很多优秀诗篇不能一一提点到。除了以上提到的这些具有理想主义气质的诗歌文本之外,其实每一位江西诗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主义气质的诗歌文本,因为大家都有自己的梦想和理想。而诗人的这种梦想和理想又是独立和超越的,它不是现实给予的,而是诗歌给予的。因此,诗歌使诗人获得超越现实、超越社会之后,在作品中建构自己理想中的社会价值体系,然后又再回归现实、回归社会。从而体现了诗人的理想主义既是对现实社会的超越,又是对完美和自足的理想社会以及理想生活的追求。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就简要说到这里。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4 14: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