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074|回复: 16

夜的断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7 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坐在夜的深处
我赶不走恼人的蛩鸣
此刻,它正爬进玫瑰的花心
以嘶咬的方式
啃食露珠的晶莹

2
我在千里之外
默念那片云
瞬间,潮湿的心里
就涌起了雨帘

你庭中的芭蕉
可有嘀嗒的雨声?

3
按下静默键
我听到雪落梅蕊的声音
听到了你均匀的呼吸在耳盼
轻轻响起,这是不是
你遥远的心跳
越过了纷乱的红尘?

4
踮起脚尖,我依然望不见长亭外的芳草
而灞桥的柳条,年年都会绿在春天的风里
即便如此,我也愿意。好歹总归是绿色打底
这样,萧瑟的秋风里,总能嗅出
一丝丝枯草萌生的春意
发表于 2014-3-27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呈现出一份情感的牵挂,营造的氛围很有感染力。句子转换再陌生化一些就更好了。个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7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按下静默键
我听到雪落梅蕊的声音
听到了你均匀的呼吸在耳盼
轻轻响起,这是不是
你遥远的心跳
越过了纷乱的红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7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14-3-27 07:20 发表
呈现出一份情感的牵挂,营造的氛围很有感染力。句子转换再陌生化一些就更好了。个见。问好。

接受并感谢雾姐的指点,慢慢感悟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7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窦漪房 于 2014-3-27 11:24 发表
按下静默键
我听到雪落梅蕊的声音
听到了你均匀的呼吸在耳盼
轻轻响起,这是不是
你遥远的心跳
越过了纷乱的红尘?

谢谢漪房来读,向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7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气息舒适,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7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按下静默键
我听到雪落梅蕊的声音
听到了你均匀的呼吸在耳盼
轻轻响起,这是不是
你遥远的心跳
越过了纷乱的红尘?

这里的笔触很细腻,不错。来读、问个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_ke_lingmeng 于 2014-3-27 13:30 发表
气息舒适,问候

谢谢可可来读,春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8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雪 于 2014-3-27 23:48 发表
按下静默键
我听到雪落梅蕊的声音
听到了你均匀的呼吸在耳盼
轻轻响起,这是不是
你遥远的心跳
越过了纷乱的红尘?

这里的笔触很细腻,不错。来读、问个好!

谢谢静雪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8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读你的诗歌,能感到一种轻快,并且在轻快之中还会泛出淡淡的哀怨。这一点很有词的味道。
只不过我个人认为你的文字过于细腻了点,这种看似细腻的作法,于诗歌而言,有时候反而会与玉添瑕了。比如你的第二节——
2
我在千里之外
默念那片云
瞬间,潮湿的心里
就涌起了雨帘

你庭中的芭蕉
可有嘀嗒的雨声?

“我在千里之外 默念那片云  瞬间,潮湿的心里 就涌起了雨帘”,我个人认为去掉一些字,比如改成这样:我在千里之外 默念那片云 瞬间,就涌起了雨。
诗歌不同于其他文学体裁,它有自己的特点,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意识的能动性,也就是说,你想事物是什么,那就是什么,无需给人解释为什么。

只是个人一点谬论,请见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非常感谢黎明老师的建议与帮助,您读得如此用心,让为生的我很感动,所以在此深深的感谢您。您说的意识的能动性,让我想到了有老师说过的“诗歌语言的所指和能指”的一些关系,不知道这意识的能动性是不是也是诗歌具备多义性的一个因素?我在这里想到用“潮湿”一词,正如您所说是为了过于细化的去传达一种因“你”而生的哀怨。经您这么一指点,是觉得这样的语言没有张力、也少了跳跃之美

   诗歌的语言于我还很陌生,来这里就是为了能得到大家更多的帮助。所以,再次谢谢食神老师!以后我尽量注意这些问题。

[ 本帖最后由 涉水而来 于 2014-3-31 15:4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31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听到了你均匀的呼吸在耳盼
轻轻响起,这是不是
你遥远的心跳

既然在“呼吸在耳盼”,怎么又是“遥远的心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31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落幕 于 2014-3-31 20:08 发表
听到了你均匀的呼吸在耳盼
轻轻响起,这是不是
你遥远的心跳

既然在“呼吸在耳盼”,怎么又是“遥远的心跳”?

谢谢落幕来读并提意见。
我是这样认为的:如果语言只有取景般写实的功用,那这样的呈现肯定会是有问题或有语病的。从我个体感受来说,这里的“呼吸在耳盼轻轻响起”与“你遥远的心跳,越过了纷乱的红尘”都只是一种主观情绪的感受,我自己认为主观情绪可以穿越和错位,所以我就这样表达了(我觉得这种主观的体验或者感受是缘于“思念“在心中的”近”跟“距离‘在空间上的“远”造成的)。但由于笔力不及,可能不能达到这样的“能指”作用。
   再次谢谢落幕如此真诚的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31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涉水而来 于 2014-3-31 15:45 发表
首先,非常感谢黎明老师的建议与帮助,您读得如此用心,让为生的我很感动,所以在此深深的感谢您。您说的意识的能动性,让我想到了有老师说过的“诗歌语言的所指和能指”的一些关系,不知道这意识的能动性是不是也是 ...

涉水客气了,绝对不敢这样杀我啊,我只是个二虎。
至于诗歌语言的所指和能指,这不是我的能力范围,我所说的诗歌语言具有意识的能动性,跟你所提到的跳跃性大致相同,只是我不够专业,不知道用怎样的文字去表达。
只有跳跃了,才会用意识的能动性去链接,这是诗歌很明显区别于其他体裁的标志,没有跳跃的诗歌,那只能算是分行式的散文或其他,因为散文语言所包含的意思像一条线,有头有尾,因果性很强,而诗歌语言之间总是留有空白或出现断裂的,内容不贯穿到底,它会出现并列或者转折,有人把这也称之为“诗歌的非线性”特点。
我只是用我自己的非专业术语解释了一下诗歌语言跳跃后所形成的各个“点”,它们是怎样链接的。我是这样想的:诗歌要达到一定的跳跃,至少要用到意识的能动,而这个意识能动就是两点之间甚至多点之间的链接。这种链接虽然是留给读者自己完成的,但作者应该事前给读者预埋好这些。
词不达意,见笑了。

[ 本帖最后由 雾霾中的黎明 于 2014-3-31 22:2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31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的交流很有质地,也来学习,多想为这红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7 06: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