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213|回复: 30

多么好的时节(组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24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多么好的时节(组诗)
             寂寞的眼睛
《听课》

前天去了一趟延寿
听了一堂化学有机肥套餐的课
年轻讲师
二目圆睁、滔滔不绝

昨天去了一趟方正
听了一堂祖传秘方神奇功效的养生课
资深讲师
眉飞色舞、口若悬河

今晚在饭桌旁
小女儿学着幼儿园阿姨
像模像样的给我和妈妈上了一课:
小手背后
小嘴巴闭严
跟老师读——
人之初、性本善
2014.3.16夜.

《人是一个会行走的容器》


犹如村南土窑冶炼出的红砖
质地清脆、色泽鲜艳
而这个容器却很难被装满
装满了也很难被倒出
粘稠液体
混合着烟火味儿
借助风雨弥漫春秋

人就是一个会行走的容器
生存的路上相互拥挤相互碰撞
擦伤裂痕炸碎一路的疼痛与呻吟
偶有小适,被十五的月亮斟满

人就是一个会行走的容器
一脚乡土
一脚天涯
2014.3.16.夜。


《飘雪》

在黑龙江
在早春
飘雪
是见怪不怪的事儿
满路的雪水
满地的污泥
春风是凉的
冬天里隐身而出的远山田野
都带着寒寒水气
浓浓的复苏
指向山村

不敢慢待的村民
也都在迫切和骚动中
再次买回希望的种子
并在春分前的日子
全部做好催芽实验

就要进四月了
就要扣棚育秧
就要耕田播种
就要全力以赴
就要一切从头
灶膛里燎着锅底儿的火苗儿
一簇簇就像越烧越旺的太阳雨
离紧缩的心越来越近
还有窗外零零落落的飘雪
谁还能把它们看成是冬天
这些落地即融的雪花
又谁人不知来之何意

是黑土地的土香一次次患得患失
是黑土地上的小桥流水
断裂衔接了天上人间
飘雪,飘进春天的雪
渴春的人
置身眉睫
2014.3.17夜。

《那孩子》

那孩子很少喊妈妈
妈妈在她不大的时候
就撇下她走了
那孩子很少喊爸爸
爸爸常年在外打工
爸爸也很少回家

那孩子和一走三晃的爷爷,一条
腿的奶奶生活
这个靠低保度日的家庭
就像一滩死水。春风浩荡
也很难荡起一片涟漪

昨晚,我去那孩子家坐了一会儿
七点多钟那孩子就困了
就和奶奶一起铺被
她从被垛上把一个个被子和枕头拽下来
送给奶奶
嘴里还不停地排列着顺序
这个是爷爷的
这个是奶奶的
这个是我的
这个是爸爸的——
说到这,那孩子突然一怔
她竟忘记了去安徽打工的爸爸
又走三天了
2014.3.18夜。

《三月,雪花还在开》

三月
雪花还在开
开了就落
一地的春水
却很难汇聚
风中的柳梢
提着寒梦
遥想着黑夜
我却在纸上
一遍遍画着幽蓝的云朵
我是一个一直都在怀春的人
三月是我烟花的故地
我双脚拾梯
双手凭栏
像个幽冥的古人
站在自己枯黄的尽头

我还有几粒浅绿的草籽
席地而卧
我还有多久的等待
淡然成河
2014.3.19.

《多么好的时节》

春风还在融雪
融雪的春风
也拂动了起伏的山岭
萧瑟隆起
谁都知道那怀的是满山的青翠
风停水流时
一定是燕归故里

我也变成阳光里的一个颂辞
毛孔张开,脸颊微红
肺叶像一个光感传导器
把所有舒适传遍身体
拘谨的村庄也开始慢慢打开
料峭的田野就像一只安详的佛掌

多么好的时节
我在院子里劈柴
晾晒粮食
目光纯粹
好像什么都与我无关
我属于春天的这一刻
我属于生活的这一刻
我属于自然的这一刻
整个院子凌乱的杂物
都像和我在度
一个心灵的假期
2014.3.21下午。

《缘分故事》

两只小虫
相逢在一片叶上
这是她们喜欢的味道
她们守候着这片小小的光阴
谁都不肯多吃一口
都想把最甜美的留给对方
而多嘴的现实没有留情
很快两只小虫被置身流离
透明的世界困住了相视的眼
混沌的尘埃封堵了难舍相牵
两只小虫多少影
不是有爱就有往
不是有情就今生
2014.3.21夜。

《挽歌》

我不想具象某种事物
午夜不眠的柳丝会把风声压低
我潜在梨花的腹地
用蚯蚓的身躯扭动蛇的舞蹈
用贝斯的多情奏响箫的长调
前生多少呜咽的火种烧空了后山的树木
一块弥坚的顽石揉进多少素雅的豪情
我没有停留的道路
没有干涸的源头
没有坚定的止步
我还在粘着蜜蜂的翅
我还在吻着蝶的轻盈
我穿越不了我的广漠
沙海苍茫
是锁云的湖泊
我只想求在一个字里
我只想老在一抹幽蓝
幸福前程多少瞎话
我只是不信不甘心
烟消云散处
花香肆虐
2014.3.22.

《大雁》

一群大雁飞过头顶
人字形的
飞过小村的人间
不知是头雁还是尾雁
三两叫声
留在空中
这些迁徙的生灵
上帝给了它们一双自由的翅膀
却要用来丈量生存的极地
而它们却沥尽山水
小小胸肌容纳了百川
不像落地生根的我们
再远的路也只能靠仰望
2014.3.22.

[ 本帖最后由 寂寞的眼睛 于 2014-3-25 08:03 编辑 ]
发表于 2014-3-24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好的时节.当珍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4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下午百合 于 2014-3-24 14:51 发表
这么好的时节.当珍惜.

谢谢百合来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4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是一个会行走的容器》

人是一个会行走的容器
犹如村南土窑冶炼出的红砖
质地清脆、色泽鲜艳
而这个容器却很难被装满
装满了也很难被倒出
粘稠液体
混合着烟火味儿
借助风雨弥漫春秋

人就是一个会行走的容器
生存的路上相互拥挤相互碰撞
擦伤裂痕炸碎一路的疼痛与呻吟
偶有小适,被十五的月亮斟满

人就是一个会行走的容器
苍茫天地间
2014.3.16.夜。

为这一首红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4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能把第二首第一行去掉就更喜欢了,人就是一个会行走的容器。这句即下了定义也把前面的境破坏了
个感莫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4 21:5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完眼睛的,要去看姜先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4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是一个会行走的容器》

人被定义为有感情能运动学习。。。。。。的生物,而容器与人唯一的共同之处是能储备。前者是虚拟的,后者是实物。一个诗人一定要有敏感的触角,诗人把人与容器可以说不多的共通联系起来,所以才有不一样的诗歌造成阅读的新鲜度引起读者的共鸣及再创造。

人是一个会行走的容器
犹如村南土窑冶炼出的红砖
质地清脆、色泽鲜艳
而这个容器却很难被装满
装满了也很难被倒出
粘稠液体
混合着烟火味儿
借助风雨弥漫春秋

感觉第一句可以像是在下定义,就感觉有点牵强。我觉得标题也说出这里就可以不用了。村南;土窑;红砖;容器。这样的意象就能给人一个很明的线索,也就是说结构是线性的。红砖喻人真是个好意象,而红砖又与容器联系,它们都是土窑冶炼出的,这里就有个内部结构问题。把红砖的质地与色泽转嫁到容器上来。而“而这个容器却很难被装满”突然想到周总理说过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用到老。后一句是对上一句的假设,人(容器)不可能会停止学习(装满)。可以学到的能全用上吗?学校里学习那么多东西,出了校园又能用上多少,不对口呀。“粘稠液体”,是指各种学科吗?那么烟火味儿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了,因为要面对生活(烟火味儿)中的问题(风雨),所以许多时候不得不对实有的放弃,这样走过一年又一年(春秋)。当年学的是电子电工,可以出了门我做过维修,做过发料,做过鞋,做过衣服,做过模具,现在在做操作。也许也只有喜欢诗歌一直没有换成别的爱好吧。这就是生活。

人就是一个会行走的容器
生存的路上相互拥挤相互碰撞
擦伤裂痕炸碎一路的疼痛与呻吟
偶有小适,被十五的月亮斟满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所以才有相互碰撞。突然感觉也可以把行走这个词留下来,正因为生存才会有行走,有行走才会有碰撞。擦伤裂痕炸碎疼痛呻吟。这是意象叠加造境,去年有详细的介绍过这里就不多说了。生活的苦与艰辛才有偶有小适。这里给我的感觉就是鸟鸣山更幽,而后“被十五的月亮斟满”把前面感情的低迷一下子涨起来了。而“偶有小适”这里的过渡写的自然而适当。眼睛的诗一般来说呈现的很好,很有新乡土诗歌的气息。

人就是一个会行走的容器
苍茫天地间

这里“苍茫天地”感觉写大了。

以上全属个人读后感,如果说错了眼睛莫怪。
2014.3.16.夜。

[ 本帖最后由 落幕 于 2014-3-24 23:4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4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一份放这里以示喜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_ke_lingmeng 于 2014-3-24 21:54 发表
看完眼睛的,要去看姜先生了

谢谢朋友来读,问好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5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生活的截取中充满切身体验,诗感语言纯朴至诚。真挚地面对生活的情愫很有感染力。可感思想的跃动和远行。问好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5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是一个会行走的容器》

这首构思很独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5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落幕 于 2014-3-24 22:48 发表
《人是一个会行走的容器》

人被定义为有感情能运动学习。。。。。。的生物,而容器与人唯一的共同之处是能储备。前者是虚拟的,后者是实物。一个诗人一定要有敏感的触角,诗人把人与容器可以说不多的共通联系起来 ...


学习落幕精彩深入的评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落幕 于 2014-3-24 22:49 发表
发一份放这里以示喜爱

兄弟的这种读法让我很感动。建议也很中肯。老哥写诗这么多年,有情有生活,就是沉的还不够,也总改不了毛楞的性格。接受兄弟的建议,做了一下修改。还请兄弟多提宝贵意见。都是爱,就不言谢了。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3-25 0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14-3-25 07:42 发表
在生活的截取中充满切身体验,诗感语言纯朴至诚。真挚地面对生活的情愫很有感染力。可感思想的跃动和远行。问好你。

迷雾姐也在。昨晚一场春雨让山村显得更加的明朗和清晰。内心诗意的涌动也开启了新的一天。问好迷雾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6 2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那孩子》《多么好的时节》写得好,更多的呈现。特别是《那孩子》
《人是一个会行走的容器》定义还是觉得多了些,呈现过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7 06: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