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原帖由 少林酒桶 于 2014-3-23 11:38 发表 “第一朵桃花”就是缺口。这一点和大家是不同的,我的是反向思维。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4-3-23 11:20 发表 这个意思是好的,只是略小。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4-3-23 12:08 发表 那么,末句缺乏归拢
原帖由 少林酒桶 于 2014-3-23 12:10 发表 是的,我没有打开大门,让读者进去
原帖由 少林酒桶 于 2014-3-23 12:05 发表 希望你以后都这么认真,别被我用口水来浪费你的生命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4-3-23 12:05 发表 你逆着光 象(在)狭窄的阳台掂量黄昏的重量 -------------这是结构构建的审美问题,含香文本中产生一个比喻的递进,这里的你是盆栽,进而它像阳台那样掂量黄昏的重量;这个结构就构建的比较复杂;酒桶这个递进 ...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4-3-23 12:10 发表 前面有个设问,桃花之后你溜之大吉了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4-3-23 12:25 发表 《方子》人在湘江畔 春天1克,寒风10钱;鲜花9朵 将最小的火煨,主治声音 隔岸的吶喊,哑在冬天 女友的指尖一只鸟,戳破了夜 黎明前 她走到村口,与瘦下的明月答话 寄出的一封信,终日未返 回来后想起 ...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4-3-23 12:27 发表 就这首而言,看起来不够真实,问题就处在技艺上,尚需好好打磨。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4-3-23 12:25 发表 墨香过于偏重用词的力道,而往往忽略了力道产生的效果。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4-3-23 12:36 发表 她比较注重多重比喻来强调意境,大多数时间效果可以的,偶尔会丢失主体~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4-3-23 12:40 发表 多重比喻会加重作者的目的性,也会消解读者的耐心。另外,多重比喻也反应了不自信,是一个比喻在否定另一个比喻,当然从铺排的角度来说,会起到纷繁复杂的效果,但复杂也意味着浑浊和阻塞。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2-24 10: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