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21|回复: 0

石磙碾压出来的乡愁——邱风老师诗歌印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3-15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磙碾压出来的乡愁——邱风老师诗歌印象

/高山松

  因为参加2013年鄂州太和红枫节,才有幸与邱风老师相识,才有幸与这位当初红极一时的“小清新诗歌流派”的代表人物有了一面之缘。我们是以太和红枫的名义在鄂州相聚,我们更是以诗歌的名义在吴国的故都结缘,如果说太和红枫是春天的精魂,那么小清新的诗歌便是太和红枫的精魂。邱风老师是中国乡土作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作家协会和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理事,鄂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头上的光环是相当炫目。而当我们以诗歌的名义在春天里相逢,邱风老师头上的这些光环便在瞬间化作了一缕春风,温暖着我们刚刚从冬天解冻的一颗诗心。

  记得在上学的时候,我们曾经读过一篇课文叫《春满鄂城》,当时在我们的心目中,鄂城便成了春天的象征,也成了我们纯真的心灵中向往的桃源。没想到事隔三十多年后,我竟然有幸踏上这片热土,亲身体验鄂城的春意。当我们走出火车站的时候,鄂州的诗友李鹏和寒溪幽兰早已驾车等候多时,当车行至洋澜湖的时候,邱风老师与诗友平儿便在湖边的九曲回廊上漫步,与堤上的官柳融为一体。看到官柳已经发芽,我仿佛看到了鄂州春天里萌动的诗意,看到邱风老师满面的春光,我仿佛看到了吴国故都焕发的春意。无论是在洋澜湖流连,还是在长江边漫步,我们的话题始终都没有离开过诗歌,正如诗人铁舟说过的一句话,诗歌真是个好东西,他能让两个素不相识的人瞬间变为知己。站在孙权的塑像前,我们凭吊的又岂止是千古风流,还有我们转瞬即逝的诗意,还有我们曾经拥有的小清新。

  谁说小清新的诗歌已经过时,当我读了几首邱风老师赠送的诗集里的诗歌后,我忽然觉得小清新的诗歌就如那坛陈年的老酒,是越陈越香,越品越有味道。这坛老酒酿造的原料是与生俱来的乡土乡情,发酵的酒曲是纯真的记忆,这坛老酒用的是家乡老屋后面那口老井里的井水,时常触动我们归根的情结。乡愁是我们的根,乡愁也是诗歌的根,邱风老师的小清新诗歌之所以能够常品常新,正是因为他的大部分诗歌里都融入了浓浓的乡情。而用石磙碾压出来的乡情,却更加透明,更有韧性。都说命比纸薄,而用石磙碾压出来的乡情,不正是这张命运之纸吗,纸虽很薄,情却很厚,你用一支写诗的秃笔,又怎么能够轻易捅破。探索是无止境的,诗意也是无止境的,诗人的诗句通过石磙反复碾压后,便成了一块薄冰,渗透到读者的心里。

  在这里,我们不谈诗歌的技巧,因为与乡土乡情相比,与乡土乡情酿造出来的小清新相比,诗歌的技巧是多么苍白。如果说乡土乡情是巴河里的流水,那么小清新的诗歌便是河边的绿柳,这是我在读了邱风老师的《巴河春》的诗句后得到的一点真实的感受。邱风老师在诗中是这么描绘巴河的,“巴河是历史的女儿/巴河是天地间的娇宝宝”,而通常在我们的惯性思维中,我们总爱把河流比喻成母亲,长江和黄河都是我们的母亲河,这是勿容置疑的。但邱风老师却反其道而行之,将巴河比喻成女儿和娇宝宝,不是让我们更加真切地感受到了巴河的可爱吗。如果说把河流比喻成母亲,那是一份感恩的情结,那么邱风老师把巴河比喻成女儿和娇宝宝,那便是站在了父亲的高度,把建设家园和保卫故土当成了一份诗歌的责任与担当。虽然我这里没说这首诗歌的视角多么独特,但还有什么样的视角比父亲的眼界更高,还有什么样的意境比父亲的胸怀更加宽广。在《巴河春》接下来的诗句中,我们便进一步感受到了女儿的顽皮与父亲的包容,“江南还在冰封中酣睡/巴河已调皮地掀开被窝”,没想到拟人化的手法竟会达到如此神奇的效果,不仅把巴河活灵活现地展现到了我们眼前,更让我们看到了童年的影子,看到了父亲为我们盖被的场景。我们不得不承认,面对如此真实的细节描述,一下就击中了我们心里的软肋,我们尘封的童真竟然是如此的脆弱,如此不堪一击。而诗人正是抓住了我们心里最脆弱的环节加以再现,让我们的情感如决堤之水滔滔不绝。如此看来,诗歌的感染力并不是靠刻意去渲染的,邱风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乡愁,让读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四两拨千斤的功法不仅是太极神功至高无上的心法,也是诗歌的更高境界吧。

  我不知道溢流河是一条什么样的河,但在诗人的笔下,溢流河是丽人的眼睛,溢流河里的水,是昔时乡土太浓太浓的伤感。同样是一条河,在诗人的笔下却承载着不同的使命,同样是拟人的方法,而在邱风老师的笔下却显示出不一样的风采。巴河是女儿,溢流河便成了少妇,我想在诗人的内心深处,或许是把溢流河当成了相濡以沫的妻子。我们试想一下,一首诗与一条河牵手,一定还要有一座桥梁,而作者这首《溢流河的桥》,便自然而然地把诗歌与河流连接到了一起,把我们与家乡连接到了一起。这便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诗歌的内涵吧,作者通过一座桥梁营造出来的空间,让我们一下就找到了彼岸,一下就找到了皈依的感觉。“没有平湖雨烟映衬/也弯得那样好看”,溢流河的桥是弯曲的,并且弯曲得这样好看,这就暗示着我们的回归之路也是弯曲的,我们的人生也不可能是一马平川,曲径不仅能够通到幽处,曲径还能通向我们心灵的家园。溢流河上一座弯曲的桥梁,我们怎么看都看不到彼岸的风景,我们怎么解读都无法揣测诗人的一颗诗心。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诗歌完成了,作者便离场了,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嘛,而诗歌的魅力正是诗人为我们营造了更大想象的空间。

  邱风老师是鄂州人,血管里流淌着三国历史人文的血脉,即便是在《东坡赤壁夜游》的时候,也会把凭吊的心情巧妙地用诗句转化为叩问。我们说乡土是根,那么扎根的地方一定会有一片历史人文的沃土,而诗歌正好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一座桥梁。关于这座桥梁,诗人在诗句中这样写道,“历史的河弯在这里/卷起时代潮/把千古赤壁矶/冲刷成一堵断岸”,而对这堵断岸,我们除了一支秃笔,除了一颗不老的诗心,还有什么能够穿越。“远方的大江/眨巴着数点渔火/捕捞古时情绪/徐徐清风拂去/三国鏖战的硝烟”,如今是硝烟不再,往事都被尘封,江中的渔火都化作了昨夜星辰,我们将用什么样的心情加以凭吊。冥冥之中,诗人仿佛成了那位把酒问天的老人,丰碑何存,风流安在,光阴比流星流失得更快,我们又到哪里去找流浪的痕迹。在《东坡赤壁夜游》这首诗中,作者正是通过怀古之幽情引发人生的更深层次的思考,以叩问苍天的豪情激发我们内心潜在的动力。无论怎样的雄姿英发,最终都会灰飞烟灭,既然结果算不了什么,那就享受过程吧,每一段行程都是一颗启明星,照亮暗夜中找不到家园的孩子。都说诗歌是从厚重的人文底蕴下生长起来的一株奇葩,没有厚重的人文底蕴作为支撑,写出的诗句一定是苍白无力的。而邱风老师不仅视野开阔,而且底蕴相当丰厚,从诗句中传递出来的能量都具有极强的爆炸力,能够炸开冰封的往事,将现实与历史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一方底蕴深厚的水土养育出来的一位诗人,能够用诗句加以回报和感恩,这也算是造物主的一大幸事吧。

  从东坡赤壁回过头来,我们就从历史的残片上回过神来,随着邱风老师的诗句,我们又走进了《故乡二月》。在邱风老师的诗句中,二月是还乡的季节,二月是阳光与草香掺和的季节,二月的细节里,总有那么多挥之不去的烙印。读完邱风老师的《故乡二月》,我们仿佛回到了童年过春节时的场景,虽然已经太过遥远,但读了邱风老师的诗句,此情此景仿佛就在眼前。邱风老师这首诗歌用的是照相机的镜头,再现了新年的喜庆与乡情的浓烈,彰显了作者细腻的笔触和叙述的功力。二月的爆竹,二月的民谣,二月的采莲船,二月的龙灯,二月的祝福以及二月的社戏,在诗人的笔下都显得格外清新,格外亲切。正如作者在诗中写的那样,二月的本真是岁月和潮流无法洗掉的,永远是我们记忆中的一方净土,诗人是二月故乡里的一枝腊梅,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绽放出对故乡的眷念。关于诗歌应该怎么写的问题,是永远都没有定论的,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读起来给人感觉亲切,能够触动读者心灵的诗歌一定就是好诗歌。而邱风老师的《故乡二月》不正是在故乡这片热土上开出的一朵鲜花吗,这朵鲜花散发出来的,不正是我们久违的乡情和梦中的呓语吗。故乡是不需要太多形容词来装饰的,诗歌也是如此,邱风老师的小清新诗歌,可以说是与故乡的精髓不谋而合,如芙蓉出水,天然去雕饰。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邱风老师的诗歌就是故乡的代言,在故乡的小池塘里,平静的外表下,涌动的是一颗驿动的诗心。春江水暖鸭先知,而故乡的疾苦,只是敏感的诗人最先明白。

  为了潜入到故乡的深处,聆听故乡的心跳,邱风老师又写出了《拾穗的日子》,从一粒稻穗里探听故乡的秘密,然后用诗歌展示出来。“拾穗的日子/浸泡着父辈的汗腥/在酷夏如火阳光里/凝成布谷啁啾”,诗句一开头,就直击故乡的要害,诗人这哪里是在拾穗,分明捡拾的是父亲的汗珠,是故乡的精髓。诗人拾穗拾起来的诗句,便是原汁原味的乡土乡情,每一粒稻穗上都闪耀着阳光的七彩,每一粒稻穗上都隐藏着诗人的情怀。我也曾经有过拾穗的经历,现在回想起来在梦中都会笑醒,那时拾穗还可以挣工分,正如诗人诗中写的那样,“记工员伯伯的秤杆/钩起我们的劳作/就钩起了一串串童谣”。现在看来,这一串串童谣是我们捡拾起来的,天上的星星也是我们捡拾起来的,只不过在当时我们没有意识到这些,诗人的诗句便是一个让我们重新认知的过程。其实生活中并不缺乏诗意,缺乏的是一双发现的眼睛,而诗人的笔不正是这双眼睛吗,特别是邱风老师这样小清新的诗人,随时都会把生活中的诗意展现到我们眼前。拾穗的日子虽然一去不复返了,但在现实生活中,邱风老师每天都在拾穗,把当下的精华捡拾起来,编制成成年人的童谣。

  稻穗捡拾起来了,还要经过碾压才能变成谷粒,诗意捡拾起来了,还要经过作者的加工才能变成精神食粮。正如邱风老师在诗中写的那样,石磙是乡村最古老的加工工具,也是我们祖先智慧的结晶,虽然岁月磨去了他的棱角,但他永远是压在诗人心上的一枚定时炸弹。这枚炸弹爆发出来的乡愁,经常会击中诗人的要害,将诗人炸得面目全非,诗人用这些碎片组装起来的诗句,又重新成为一枚炸弹,带给读者的是极大的震撼力和巨大的感染力。“石磙哟/你饱蘸山村世世代代的/心血,泪水,热汗/悄悄地留在这里/给历史和自然/写下一颗/纯属于中国农民的标点”,这是《石磙》这首诗结尾一节的几句话,我之所以在这里引用,是因为最后一句极为传神。读了这些诗句,邱风老师的灵气由此可见一斑,原来诗人的灵气便是来源于生活,生活的底蕴越深厚,诗歌的灵气便会越传神。目前对诗歌写作要求最多的一句话便是要接到地气,我想这里所谓的地气,便是乡土的气息,便是生活的气息吧,空中楼阁即使再华丽,也不会被读者认同。

  如果说石磙碾压出来的诗句是一份乡愁的话,那么我们可不可以沿着石磙轮回的曲线,找到我们苦苦追寻的回归之旅呢。为此,请允许我以诗歌的名义祝福邱风老师,祝老师在诗歌寻根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早日找到心灵的皈依之所。

附原作:邱风的诗歌六首

文/邱风

《巴河春》

巴河是历史的女儿
巴河是天地间的娇宝宝呵
岁月倏然驰过千万载
巴河依然这样靓丽

江南还在冰封中酣睡
巴河已调皮地掀开被窝
她伸展开灵秀的身姿
向两岸唱起春天的歌

许是听过大山太多的诉怨
许是经过岁月无尽的蹉跎
这一天,巴河有些抑郁了
鲜活的步屐凝成一路含蓄

巴河看看天,苍鹰在振翅
巴河看看地,锦鳞在竟梭
巴河于是加了一点速度
想早日浇绿身边的田园

《溢流河的桥》

溢流河的桥
躲在黄土坳
没有平湖雨烟映衬
也弯得那样好看
溢流河是丽人的眼睛
瞳人里满是柔情
偶尔溅起一滴
醉了迢迢青山

定是我那昔时乡土
长出太浓太浓的伤感
白云山背不动
黄土坳盛不下
于是溢流成河
有情人泛舟穿过
两岸便响起千年古典

《东坡赤壁夜游》

历史的河弯在这里
卷起时代潮
把千古赤壁矶
冲刷成一堵断岸
两湾残流
昔时那盘明月
托在酹江亭上
看当年把酒问天的老人
伫成一具丰碑
铭写着
中华文化的精髓

远方的大江
眨巴着数点渔火
捕捞古时情绪
徐徐清风拂去
三国鏖战的硝烟
浆声卜卜
划走了千古风流
偶尔有笛声悠悠
似那时杨士昌的夜箫
掀起满江悲怆
引得数不尽的游子
前来凭吊

《故乡二月》

1
二月,阳光与草香掺合的二月
是我故乡的二月

摇曳着牧歌的村庄
荡漾着相思的水塘
老屋后面那片青葱的竹杆
木板门前那架深褐的水车
多少次啊,化成梦呓
从嘴角流到枕上

2
爆竹响,焰火密
民谣纯,鼓号急
采莲船摇起一塆子喝彩
长龙灯舞得远山颤栗
老祖母在神龛前祷成虔诚
胖二娘用筲箕玩起神戏
孩童们拎上贴了红签的祝福
随着大人走门串户
披一身烟屑,裹两荷包欢喜
彩陶般的古老风俗哟
稻花似的乡土气息
在这二月的山村
弥漫醉人的甜蜜

3
太阳在大山的额角
笑成一轮天真
春风爬在乡亲的耳畔
唱成几番动情
山里儿女山一样气质
岁月与潮流洗不掉本真
西装革履裹不住土烟辣味
艳丽纱巾遮不了水样情韵
还有那村前的塘堰
屋后的石山
都和昔日一样
只要看上一眼
便知有几多真诚

4
故乡啊,我是你
二月盛开的干枝梅
我是你,枝头绽放的眷念
我脉动着你的脉动
呼唤着你的呼唤
虽然,远方的事业唤我离去
我的根深扎在这方大山
风筝飞得再高再远
我依然是你的牵绊

《拾穗的日子》

拾穗的日子
浸泡着父辈的汗腥
在酷夏如火阳光里
凝成布谷啁啾
作田野的风景

一只只粗糙竹箩
是一双双小手的装饰
护卫收割的赤诚
染红了我们的小脸
穗子飘散一把把喜悦

记工员伯伯的枰杆
钩起我们的劳作
就钩起了一串串童谣
儿时的农忙假
韵味悠长

《石磙》

焦热焦热的稻场
盛满金黄片片
石磙静静躺在
山一般的收获旁边
散发一夜亢奋
休止一夜激战
还带上,农人那一声
悠长的咏叹

身披稻香和汗臭的老牛
悠哉悠哉地咀嚼
两眼紧紧盯住
那颗坚实的伙伴
心中默默计数着
时光的历程
世道的变迁

小憩的农民
抚摸那磨去了棱角的岁月
把一季的筹划叼在嘴边
再用微笑点燃
然后,也透过黄澄澄的梦
看着石磙
细细品吸祖先智慧的结晶
品吸一代代劳作艰难

石磙哟
你饱蘸山村世世代代的
心血,泪水,热汗
悄悄地留在这里
给历史和自然
写下一颗
纯属于中国农民的标点

作者简介:高山松,本名黄友松,60年代生人,居湖北荆州,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协会员。现任《大别山诗刊》站长、《中国当代诗歌》副主编、《长江文学》诗歌编辑等。曾担任“霍山黄芽杯”、“天堂寨杯”等全国诗歌大赛评委。作品散见于《诗刊》、《星星》、《中国诗歌》、《绿风》、《诗选刊》等。曾获第二届“啸鼎杯”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第二届“屈原杯”全国诗歌大赛三等奖等奖项多次。作品被收录《世纪风采人物》等多种选本。出版《高山松诗歌评论专辑》。


通联: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太湖农场太湖工业园荆州市凤鸣彩印包装有限公司黄友松
邮编:434026
博客地址:http://blog.sina.com.cn/gaoshan7437
电子信箱:153755413@qq.com
电话:13554550554
QQ号:153755413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5 09: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