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78|回复: 6

感受诗歌的精神力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5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诗歌与其它文学作品一样都属精神产品,精神产品都应凝聚并散发精神力量。诗歌的精神力量既在于表现内容的时代特质,也在于表达方式的体裁独特,并因此让读者获得精神层面的积极向上。就衡量程度而言,诗歌历来位居于精神作品中的前沿。以前如此,以后也还将如此。
  我想通过这句话主要说明两点:一是诗歌离不开社会,作品应该勇于历史担当,打上时代烙印,无病呻吟的写作远离生活且毫无意义;二是允许别出心裁,可以打破常规,但不能随心所欲,必须遵守短小精悍的形式要义,否则它还能叫诗歌,还能给人多少精神力量?
  关于诗歌,古人已描述的十分明确。“诗言志,歌永言”这句古语的意思是:诗是用来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文体,歌是通过咏唱表达思想情感的语言。无论诗还是歌,都大别于其它文体。因为诗人们的“言志”总是受所处时代、生活环境的影响,继而被情感激发后写出来的,也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
  而英国作家、哲学家培根更是直截了当:人们历来认为,诗歌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因为它能振奋起人的精神。这种概括可以说是高屋建瓴了。
  为什么呢?这大体因为与其它形式对比,诗歌语言既精又练,都是浓缩出来的,且加上抑扬顿挫、平平仄仄、节拍音韵的作用,极易感染读者并点燃读者的激情,因而自然产生了精神,凝结着力量。
  于是俄罗斯著名诗人马雅柯夫斯基就把诗歌中的每一个字,比作是从千百吨矿石中挑选出来的极少量的精品。可以说这也是对诗歌体语言的极度概括。
  当然也有其它云云总总更多的说法。比如:诗歌是人们的精神向往,通过独到的表现方式,凭借激情与想象力,描述并表现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包括存在与虚无,瞬间与永恒,灵与肉,等等说法,莫衷一是。
  关于诗歌力量可以做个试验。我们不仿一边闭上眼想象来到一望无际的北方草原,一边默默地诵读“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古诗。这时不需太多经验启发,就仿佛看到大草原的辽阔景象,滋生出与景象呼应的放飞心情。仅仅寥寥二十余字的诗句,已把水草丰盛、牛羊肥壮的美丽草原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如果换一种文体即使有成倍的文字描述,其效果恐怕也是难以与之媲美的。
  这时自然联想到我老家的名胜鹳鹊楼以及唐代诗人王之焕“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著名诗句。其实鹳鹊楼存在时间并不长,因被烧毁很长历史年代并没有楼,但因为诗歌的吟咏,让人感到它一直都高大雄伟地耸立着。而且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只要有登高的行动时很容易想起这首诗,眼前还会出现无限开阔的画面,耳朵就会听到浪涛拍岸的声音,这种有声有色的感觉,还不激发人们向往大自然赞叹山河大地的情感?
  如果上面的例子还不够,再看看这首十九世纪由德国青年诗人格奥尔格·维尔特(诗人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朋友和战友,曾被誉为时代歌手)写给国王的诗——《饥饿之歌》:尊敬的国王陛下/你可知道这等惨事?/在星期一我们吃了一点点/在星期二我们没有吃/在星期三我们只有挨饿/在星期四我们熬苦叹气/呵,在星期五,我们几乎饿死!/因此请慎重些,让我们/在星期六烘些面包/否则,我们就要在星期天/国王啊,把你抓住吃掉!
这样的诗句绝不仅仅只是幽默。试想一下,如果有一伙聚集在城市广场的人群集体大声朗诵,在由诗歌产生的巨大力量面前,还有那个混.账的政.权能不被动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也有一首惊天动地的共产.党人写的诗歌:任脚下响着沉重的铁镣/任你把皮鞭举得高高/我不需要什么自白/哪怕胸口对着带血的刺刀!/人不能低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陈然的《我的“自白”书》)
  看到这里我们说诗歌有精神力量就不应有疑义了。
  记得1973年还是上中学时,许多学生热爱读诗,那时能公开传播的好诗不多,语文课本中贺敬之的《回延安》让学生们学习了再学习,朗诵了再朗诵,可谓百读不厌。现在想起课堂的情景仍然激情有加。
  在1979年,改革开放刚刚酝酿,相当一些青年对人生对社会对未来充满忧虑。《中国青年》杂志社组织“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大讨论,大学生及社会青年纷纷加入讨论阵营。当然学生中什么情绪都有,而且对未来充满信心仍然占主流。记得学校自发成立的诗社,有天晚上组织活动,地点设在汾河岸边。学子们头顶是明亮深邃的天空,旁边是浪涛拍岸的河水,围着熊熊燃烧的篝火,集体朗诵诗人食指的《相信未来》。那个欢欣鼓舞的篝火诗会不仅坚定了学子们对未来的信心,还留下了人生美好的一幕。
  诗歌带给人们精神力量最明显的是八十年代,整个社会到处都有诗社组织及诗歌活动。在那洋溢激情绽放精神的时代,一群群热血青年在诗歌的鼓舞下,从事着各种各样的事业,充实着自己的生活。只是到了九十年代这种奇异的诗歌现象逐渐淡化,以至于被需求更强的物质生活所淹没。
可是精神需求是不会泯灭的。多年之后的2008年,一场汶川大地震,让诗歌随着国人的爱国热情再次被强烈地激发了出来,并以色彩更丰富、形式更多元的面貌重新浮出生活。巨大灾难面前,千千万万的人伸出援助之手,加入募捐行列。在唤醒与激励的行动中,诗歌可谓跃跃欲试、身先士卒、冲锋在前。电视电台、报刊杂志、文艺演出等活动中到处都闪耀着诗歌热烈而匆忙的身影。可以看出人们仍然喜欢它痴爱它并给它以前沿地位。同时也反映了诗歌关心他人、关心底层的善良一面,诗歌的社会责任感并没有消失。
  也是在时代大潮的感召下,我写了几首诗发表在大众媒体上。一天晚上,我去商业中心购物,在入门旁见到一大群人围着临时搭就的舞台,有个社区组织自发演出为地震灾区募捐。我走近时正好在诗歌朗诵,并听到了十分熟悉的语言。两个演员表情沉痛、声调高亢地朗诵我发表在日报上的诗。读到动情处周围的听众泪光闪闪,自己也忍不住眼睛一热,不由得掏出衣袋里所有零钞投入募捐箱。也算是因“诗歌式激情”再次感染了一回。
  当然诗歌的精神力量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即包括爱国热情,也凝结友爱亲情,即体现坚强,也鼓舞勇气,即让人热血沸腾,也使人绽放爱情。这就是亲情和友情、公平及正义、弘扬与禁止等精神。只要社会生活中需要,诗歌都当仁不让地向任何一个层面及角落延伸。
  在爱情诗中曾得到鲁迅高度赞扬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我愿意是急流》一度在国内广为流传。也听说过在特别年代因为共同热爱这首诗或受它的影响,一些男女朋友互相牵手心心相印走进了婚姻殿堂。
  法国著名剧作家莫里哀的一首情诗《短歌》十分幽默有趣、过目不忘。“如果国王要把他的首都——/巴黎送给我/而要我务必放弃/我女友的爱情/那么我要告诉亨利国王/把你的巴黎收回吧/我更爱我的女友,哈哈/我更爱我的女友”。听到这样赤裸而爽朗地诗句,还有哪些女子能不愿被表白的男子俘虏?
  之所以引用这么多原创诗歌,甚至背着文抄公的嫌疑,就是想证实诗歌是有不可低估的精神力量的。虽然我知道这种证实基本是多余的,因为很多人早已体会到这一点。正因为精神力量的作用,一些人毫无功利地写诗,一些人慷慨解囊为写诗的人搭建平台创办诗歌刊物及网站,凝聚了一大批诗歌爱好者,宣扬诗歌主张,针砭时弊,扬正除恶,散发正能量,赢得社会的爱戴与尊重。我们承认与肯定这种现象是时下诗歌的主流。
  为了诗歌的繁荣与传播,一些人把诗歌作为终生事业努力追求,投入大部分精力并倾其所有办刊物,这种精神实在可歌可泣。珠海有位诗人,收入并不高,但却能拿出收入中的相当部分创办《情诗季刊》,一办就是八年。刊物发表作品都是免费的,诗刊发行全是赠送的。这就是诗歌纯粹且没有功利的原因,也是诗歌另一种精神力量之所在。
  当然我们也不需否认,诗歌中确有一些诗人,因为追求的狭隘与病态,缺少对生活的深入体验,或者把个人理想庸俗化,仅仅满足于小情小调的抒发,写出的作品无病呻吟、无关痛痒、自我臭美,无法使作品进入读者的精神领域。这一点虽非主流,但也影响了人们对诗歌的判定与向往,甚至还带来对诗人们的嘲讽与笑话,把诗人划入“脑残、神经不正常”的族类。这是时下让诗人们普遍难堪的突出话题。
  但是值得肯定的是,诗歌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现在投以注目的人、偶尔读之的人、寻求享受的人、受其启发写诗的人越来越多。从网络、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不间断地大量传播就不难看出,诗歌对社会的影响及其作用越来越大。一些成就突出的诗人被誉为时代骄子。越来越多的人以出版个人诗集为追求目标并因达到目标感到满足。这些都注定了诗歌在大众生活中不会泯灭且生存越来越好的历史命运。
  因为诗歌的精神力量,大群热爱者愿意付出精力读诗写诗传播诗。我也属于这类人,诗歌已是我难舍难分的精神家园。在这个精神家园里经常光顾,偶尔耕耘,忙时扫描,闲时品味,日日夜夜,其乐融融,这大概可归纳为快乐而充实的精神世界。无论读与写,我想只要还能呼吸,这辈子呀,和诗歌的缘分就不会终止。
                                                                                                                     2013年1月20日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honghong2003 于 2014-2-5 18:25 发表
学习问好!节后愉快!

问好诗友,谢谢光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8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歌纯粹且没有功利。1、若是把诗歌作为发财的路径,十之八九会进入死胡同;2、比诗歌更重要的是生活。3、学会诗意地生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18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说得挺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0 03:24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国著名剧作家莫里哀的一首情诗《短歌》十分幽默有趣、过目不忘。“如果国王要把他的首都——/巴黎送给我/而要我务必放弃/我女友的爱情/那么我要告诉亨利国王/把你的巴黎收回吧/我更爱我的女友,哈哈/我更爱我的女友”。


非常好----高瞻!本文章有预见性!

[ 本帖最后由 偶乃客 于 2014-3-20 03:2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3-21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之万灵有图于自然语言的清新如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5-14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赏好文字!学习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5 09:5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