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静雪

最高楼寄相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2-2 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窃火者 于 2014-2-1 15:08 发表
不管格律诗还是填词,不管当代人如何仿写,其成绩不及唐宋,是没有多大发掘与思考的余地,只会浪费精力与时间,但是,对予没有动力写现代诗的人,去填填词,翻翻平仄,到是很可打发无聊时间的一件事,


对于古诗你懂多少呢?你又看过多少现代人的古韵。不懂就不要乱说,否则就是不尊重中国的古文化。可以毫不客气地告诉你,现在很多人的填词已经超过了唐宋许多诗作。写任何文字都要有心,并不是你说的打发时间。也许你写字是为了打发时间和无聊,那是个人的权利和喜好。不想多说什么,这些争议由来以久。
还是赞同静雪的态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窃火者 于 2014-2-1 16:11 发表
还好,只要有情就好,诗,说到底,仍是以情动人,浅见,


你总算说对了一句。嘿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雪 于 2014-2-1 15:51 发表
【菩萨蛮  凝】
        
                             淡烟雾散丝丝雨,识香嗅蕊沉朝暮。
                       红简若吟魂,青山恋碧云。

                       凝望长亭外,春唤归鸿来,
       ...


凝望长亭外,(中平平仄仄)这句不用改,亭和望可以拗救的。
春唤归鸿来,(中仄平平仄)可改为“春唤归鸿未“,符了格律,也多了一层意思。
但就整句来说,前后衔接就有问题了,既有了凝望在先,再接春唤,就显得突兀和不伦不类,当然,要写好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我们可以先从写顺畅,流畅,把心中所想用自然的句子写出来,写多了就熟能生巧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2 0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词调。曾写过一些,不精,不敢妄评。问候雪,抱抱,新春快乐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_ke_lingmeng 于 2014-2-2 07:57 发表


这里“昨“就是平韵哦,阳平。照词谱所填,没有错的。


可是,我的词韵简便里,“昨”在十六部,是入声呢。入声不是仄的么?请教!可可,别怪俺认真哈,只是想弄弄清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_ke_lingmeng 于 2014-2-2 09:18 发表


凝望长亭外,(中平平仄仄)这句不用改,亭和望可以拗救的。
春唤归鸿来,(中仄平平仄)可改为“春唤归鸿未“,符了格律,也多了一层意思。
但就整句来说,前后衔接就有问题了,既有了凝望在先,再接春唤,就显得 ...


谢谢你,可可!先给您上茶,深谢赐教!感觉“未”改得妙,就是读起来不那么顺口耶,如何是好?至于衔接的问题,其实这是有图,给贴上哈。不过,你说的在理,会注意的。问好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高山流水∮ 于 2014-2-2 09:18 发表
很不错的词调。曾写过一些,不精,不敢妄评。问候雪,抱抱,新春快乐哦!


谢谢流水姐姐来读,嗯,我一直很喜欢词,那是我的一情结,有两年没写了,却仍然喜欢着。抱抱亲爱的姐姐!
新春吉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3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静雪 于 2014-2-2 23:34 发表


可是,我的词韵简便里,“昨”在十六部,是入声呢。入声不是仄的么?请教!可可,别怪俺认真哈,只是想弄弄清楚!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呢,“昨"是古仄今平的字。现在国学论坛上为了区分格律有“古韵“和“新韵“之说,于是同样-个字,却有了平仄不同的区别。其实对于此我有自己的看法,古人作诗讲究一个格律,实际上也就是为了朗读起未抑扬顿措,有节奏,符合音律,增强美感,便于传唱记忆。但是由于汉字的发展,很多字的读音发生了一些变化,就比如这个“昨“字,古时“uo"的发音短促,就归于仄声了,但而今我们读来,作为名词它的发音被拉长了,干是又归于平声类。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发音的问题。
当然,你还是可 以坚持自己的意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3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问候。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3 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_ke_lingmeng 于 2014-2-3 00:35 发表


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呢,“昨"是古仄今平的字。现在国学论坛上为了区分格律有“古韵“和“新韵“之说,于是同样-个字,却有了平仄不同的区别。其实对于此我有自己的看法,古人作诗讲究一个格律,实际上也就是为了 ...


不知道说什么好了,这么晚了还认真对待这事,真的好感动,难得的一份真诚,更是对诗词文学的一份敬重,这是多难得的秉性,这才是一真正诗人的品性,虽然现在不反感别人说写文字是玩,是打发时间,却更敬重真正挚爱诗歌的有心人 (这很重要,哪怕是初学者,态度很重要),就感觉您是一真正的方家,文学修养很高,不管是理论的呈现,还是诗词的表达都是那么精通娴熟,羡慕着、敬重着。。。问好可可!认识你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3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叶赫那拉糖衣 于 2014-2-3 14:22 发表
图文并茂。问候。欣赏。


谢谢糖衣关注鼓励,问好你,祝福新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3 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7# 静雪 的帖子

来学习了。新年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2-3 2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ke_ke_lingmeng 于 2014-2-2 08:09 发表


对于古诗你懂多少呢?你又看过多少现代人的古韵。不懂就不要乱说,否则就是不尊重中国的古文化。可以毫不客气地告诉你,现在很多人的填词已经超过了唐宋许多诗作。写任何文字都要有心,并不是你说的打发时间。也许 ...

我为写格律诗买过看过一些书,当然现在是很少写,最普及的便是王力《诗词格律》龙榆生《唐宋词格律》了,
为平仄韵,我先后存多种韵书,比如,上海古籍版《诗韵新编》内蒙古人民版车锡论《韵辙新编》甘肃人民版黄宝文编著《诗词今古韵大字典》吉林人民版秋枫主编《中华实用诗韵》太白文艺版雷树田王友怀注评《声律启蒙/笠翁对韵》湖南人民版张鼎盛《现代韵文词汇》光明日报版朱光林《现代汉语新韵》,但是,上海古籍版《诗韵新编》最实用,最简便,
当然,也存了一些有关此类的书籍,比如,巴蜀书社马重奇《汉语音韵学论稿》中华书局董同龢《汉语音韵学》学林吴为善《汉语韵律句法探索》……
我罗列自存书籍,并不代表我都将它们看过,甚至有些书籍只是收存,很少翻阅,只是为了解而已,
我以前自学写过但是放弃了,2013仅做一首,那是为增自费诗集故作风雅乱写的不入流的一首诗《杨梅》,好坏也就这个样的,如果兄有兴趣,我是很希望能得到批评与指点的:

乐清雨水念杨梅,血果娉婷饰粉薇。
殷动雷声凄惨落,千娇怆眶寄红玫。
红珠一粒还磕拜,一夜销魂向与谁。
手执春枝含磬石,潇湘长宵弄愁眉。

我不大写格律诗,其主要原因,觉得它的太禁固人的思想了,这种文本的诗体,仅仅适合入暮之人闲着时间慢慢推敲为之,比较之我较喜欢十四行体诗,但是要想写好十四行体诗,也不容易,需要后期多加斧正,亦如写格律诗,
希望,多多交流,相互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3 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 窃火者 的帖子

哈,那些书比我的多,我不太喜欢看理论的(我爸这方面的书有不少,没数过 )就抱着一套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纳兰容若的词、还有元曲8本书(几本放在单位,几本放在电脑房,几本放在床头)读了又读,每次的感觉都不一样。

现在还是喜欢现代诗多一点,那格律诗真的要写的那么好,不容易,只是仍然喜欢着它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2-3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乐清雨水念杨梅,血果娉婷饰粉薇。
殷动雷声凄惨落,千娇怆眶寄红玫。
红珠一粒还磕拜,一夜销魂向与谁。
手执春枝含磬石,潇湘长宵弄愁眉。

嘿嘿。。。不好意思,我刚才给你的比对了下七律仄起入韵的格律,嗯,韵是都押上了,平仄却至少有20处不合呢,不知道偶说滴对不对?还有的确读起来不那么顺畅,意境也不那么美,当然都押韵了也是不易的,说错了别怪哈,不知道可可怎么看,吼吼可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6 02: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