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现在年关已近,空气中弥漫着年的味道。南来北往的人,匆匆忙忙赶回家。进入腊月以后,“年”的味道也越来越浓,大街小巷的喜庆气氛开始感染每一个人,媒体广告也不忘一再提醒人们:该是准备年货的时候了。说明春节在中国人心目中的重要性。虽然近些年来洋节横行,不过还是难敌传统春节的魅力。在这个最重要的节日里,一家人团圆,相聚一起吃年夜饭又是过年的重中之重。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人们过年的形式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不过过年味的主题“团圆”却从未改变过。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穿新衣、戴新帽、吃好饭、放花炮的诱惑已经不能再吸引谁了。但是:过年,吃年夜饭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一个文化符号,一个象征团圆、喜庆、欢乐、幸福的符号。
年夜饭的意义早已超越了饭的本身,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吃什么不重要。在家吃年夜饭,图的就是家的团圆与喜庆气氛!
我们家的年夜饭,以往,都是我父母亲自下厨,我们几家人协作打造。在我父母眼中的年夜饭是团圆饭,预示着新一年的开始,一切都要十全十美,不能有半点马虎。所以,每到这时候,我们一大家便会言语谨慎,生怕不经意间说出什么不中听的或是不吉利的话,招来父母的责骂。对我们这样一个大家庭而言,这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已经不只是一顿简单意义上的晚餐,更是全家都要参与的仪式。所以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尽管时尚的人们选择到饭店吃年夜饭,图个省事。但是,我们仍然保留了在家中吃年夜饭的习惯。
中午一点,匆匆吃过午饭,大哥他们便开始张贴对联。满头大汗的父母稍事休息,便开始为年夜饭忙碌了。母亲切菜,父亲掌勺,我则在旁边,打小工负责,洗菜、拿油盐酱醋、锅碗瓢盆。两大桌,几十口人的饭菜,要在2小时之内调节好。每一样菜,事先,都放入锅中,烹饪.或者煎炒,直到熟透。然后,每桌22碗大菜。做年夜饭有讲究,菜的数量必须是双数,有冷有热,有荤有素,各自成双,讨一个“好事成双”的彩头。几个菜是母亲的保留曲目,每年必不可少。“蒸丸子”、“黄焖鸡”、“过油肉”、“清蒸鱼”,母亲认为有了这些菜预示着来年生活富足,风调雨顺,衣食无忧。而最后一道菜,就是团圆(油炸糯米圆子)。工序内的任务,洗碗、擦桌子、等等就交由嫂子她们张罗摆设。一家人齐心协力,用不了多久,两桌丰盛的饭菜就完美搞定。
稍微休息片刻,父亲开始在堂屋布置。第一桌饭菜,首先孝敬祖先。一挂鞭炮响声过后,父亲那悠长的声音开始呼唤自家的祖宗回来过年。我们这些晚辈,下跪、叩拜自己的祖宗,给他们烧纸钱、斟酒、添菜,这些仪式过后,便撤回这一桌酒席,将里面的菜放入锅中重新加热、烧熟。
我们这儿,大约6点过后,家家户户的鞭炮都开始奏响。这时候,年夜饭,就在我们的期待中隆重登场。
两个大桌的座位依次排开:上首大桌,首席是老爸老妈,依次是哥嫂他们;次席的大桌,则属于孩子们。酒,白酒、黄酒、啤酒、红酒都有。老父亲发话之后,我们便举杯,第一杯团圆酒,大家都一饮而尽。接着孩子们便依次向长辈们敬酒。然后,各自说一些吉祥的祝酒词。我们哥几个,平时没有讨教的机会,这时候,一个个摩拳擦掌,互相你敬我往,最后,往往是脸红脖子粗越斗越勇......
大屏幕上的春晚,给我们助酒兴。孩子吃得满头大汗,相互逗乐。不知不觉,春晚将过半,最后,各家孩子们吵着回去,我们才从云山雾海中醒悟。吹吹牛,然后互相一指,明日到我家一战!如何?最后,忙碌一整天的老爸老妈给孩子们分发红包。然后发话:放鞭炮,上大圆子。年夜饭,就这样悠哉而过。
每一年,临近过年,除夕——我们最幸福的时光就是在家吃一顿年夜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