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2668|回复: 18

《小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1-24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屋》
小屋很久没人了,灰尘一点点
从空气中凋落,铺满。她睡在床沿
被黑暗包围着,直到黎明来时
才逐渐透明,稀薄,那时候
有一扇门突然开启,吱呀吱呀
陌生女主人睡在她的床上,她漂浮
不定,待女主人睡着时,化为一张
美丽而苍白的脸,而这里不再阴暗,潮湿
她默默注视着,慢慢地,化为一缕轻烟

其实,每至深夜,还能听见她的歌声
轻飘飘的,她,无家可归

19:56 2013-11-24
发表于 2013-11-24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现代诗更多的是大写意,这首可以借鉴。境造的不错的,但张力上还可以考虑一下增势。
红一下,大家读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晚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5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提上,这会要出门,待会回来仔细阅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5 19: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这首诗呈现了思想(小屋)在空虚中被现实的暗淡困扰,一些美好的品质(她)面临危机(床沿),被现实围困,人们依然怀有希望,而现实的真实透明又让这希望变得稀薄无助,即便生活不断地开启着新的旅程(一扇门),宽厚、包容、温暖等美好的品质(陌生女主人)确已在生活的世界里越显苍白美丽和陌生,并在现实的危机(床)中沉睡、漂浮、化为一缕轻烟......虽然我们每个现实中人都期待那些美好品质的回归(每至深夜,还能听见她的歌声 轻飘飘的,)。但是这种美好的品质已经没有生息的土壤(她,无家可归。)

小诗以诡异的氛围、魔幻的行走透视出一种现实社会的忧患意识。语言很有多元化的感应,或许还有其他延宕。推荐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5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纯属我个人读后感。问好小青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5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聊斋之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5 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但不魔幻,也不现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5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落幕读出了大写意
迷雾读出了忧患意识
那么青蛙兄弟不妨也给个说辞,大家交流一下,以便有一个认知上的公约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5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帕萨 于 2013-11-25 21:27 发表
落幕读出了大写意
迷雾读出了忧患意识
那么青蛙兄弟不妨也给个说辞,大家交流一下,以便有一个认知上的公约数。

期待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5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千万人能读出千万种诗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落幕 的帖子

其实,我是凭着本能去写~至于张力什么的,创作的过程都会忘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低处的迷雾 的帖子

其实不知道该怎么回复,或者说,这里的解读有点像字典那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6 1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帕萨 的帖子

没有那么复杂呢。单纯的可以当做故事来读~

虽然题目为《小屋》,不过我觉得,每个人能读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经历是不同的

比如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却是一套房子,而二十年前的海子却喊着: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比如一些离婚的人来说;她们都是无家可归的,她们渴望一间"小屋”

比如 对一一些诗人来说:现实与创作的关系是希望,破灭,希望,他还在坚守在一所房子里

比如对于一些人来说,有的人想帮助却又不敢帮助,他的内心又是怎样的呢?

很多很多~呵,我有自我解说的嫌疑了~ 就这样吧

所以,我也不知道说什么了,呵,很可笑吧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6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忧郁的青蛙 于 2013-11-26 18:36 发表
没有那么复杂呢。单纯的可以当做故事来读~

虽然题目为《小屋》,不过我觉得,每个人能读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人的经历是不同的

比如对于一些年轻人来说,他为之奋斗一生的却是一套房子,而二十年前的 ...

看看正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7 16:1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