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帕萨的诗歌,在红颜诗国,当属上乘,也是别具一格的。他只要一出手,就知道有没有。他在红颜诗赛中屡屡获奖,不足为奇。
当下诗歌,我认为有两种极端:一种是故作高深,晦涩难懂,让人雾里看花;另一种则是严重口语化,诗味不足。前者写诗,就像炼丹,高深莫测,让人不敢轻易评说;后者写诗,就像和面,即可将面揉捏成“包子”,也可以将“包子”揉捏成“油条”。横放是“文”,竖排成“诗”。其实这两种人,都还在诗歌的门外晃荡。很惭愧,本人属于第二种人。
而帕萨的诗歌,语言峻峭,张弛有度。含蓄而不晦涩,质朴而不肤浅。在我看来,他与国学有很深的渊源,他是一个既接地气,又工于技巧的诗者。
下面,我对帕萨的第八期三首获奖赏图诗,做个粗浅的解读,权当学习。若偏离了作者写作的初衷,老同学可以一笑置之,但不准笑话俺。因为这是俺在红颜诗国,第一次斗胆地冒昧地解读诗歌获奖作品。
◎ 日子如愿(图一)
成年树林里的热风
把你装进别人的思想
寂静敲出第十个钟点,你开始轻佻
鹅黄色的基调,你是暖烘烘的旧诗
仄韵把你细碎的足音
亲切而平缓地丈量
日子如愿
涌出哀伤涵义。梦在听风
听道路挽起怯懦死结
孤独沙沙作响
青春期的麻雀排解隐痛
像我一样把相思天赋调到静音
无梦时代我们重新卷入
重新去遗忘
结局的风暴,开始的大海
~~~~~~~~~~~~~~~~~~~~~~~~~~~~~~~~~~~~~~~~~~~~~~~~~~~~
【春意简评】 这首诗,感觉是诗人对一段情感的重新审视。第一节开头,“成年树林里的热风/把你装进别人的思想/”,可见“你”被世俗的风,吹得无法安静,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完美。而“轻佻”这个词,一般是指女性言行轻浮,不庄重,更表现了诗人的不满与失望;第二节,写诗人回归正常的生活轨道。不过这里的“日子如愿”,有些令人费解。如果理解为“日子称心如意”,不免与“涌出哀伤”相矛盾。老同学,是否可理解为“日子如昨”之意?当美梦随风远去时,回到现实,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这与后面的“道路挽起死结”,只有“孤独沙沙作响”也相吻合;最后一节,诗人看似平静的内心,却涌动着难以言说的痛。爱如离弦之箭,射出去,就无法收回;即便发现是错爱,心里一时也无法忘怀。青春期,青春痘可以排遣相思之痛,而如今呢,只有把“相思天赋调到静音”,让相思变成地下的潜流,暗自流动。最后两句——“结束的风暴/开始的大海”,将这首爱情曲推向高潮,然后戛然而止。暗示“我”的理智战胜了感情,决定彻底遗忘这段往事。这里的“大海”,比喻爱之初的美好憧憬,而“风暴”,则比喻爱情结束时内心的挣扎与痛苦。诗人用词之精妙,可见一斑。
◎ 琴(图二)
再降下一个高度
让我够到你的手指
你空悬的气息刚好
把我固定在一首情诗之外
别来无恙
你直觉的路基有多完整
我总是踩不平它
你在他乡隽永
端然如月朗星稀
我爱慕的眼睛
它停过一间空屋子
停在尘嚣之上
——————————————————————————————————
【春意简评】 读这首诗,我就猜想:这个标题“琴”,是一个女子的名字,还是一把素琴呢?亦或是二者合二为一?我觉得无论做何种解读,都说得通。而我在此,权且当作一位女子的名字来解读。第一节中最后一句“把我固定在一首情诗之外”,使我想起以前情诗网一位诗友的个性签名:“我冷,请你站在一首情诗之外。”感觉“我”遭受过冷落,或者说,对方不想让“我”走进她的内心。但即便如此,“我”依然关注她,希望她“别来无恙”,可见思念之深;最后一节,“你在他乡隽永/端然如月朗星稀”,是想象女子的秀外慧中,追逐者如“众星捧月”;“我爱慕的眼睛/它停过一间空屋子/停在尘嚣之上”,这几句既扣图,又拓展了诗的美学空间,且表现诗人的理性思考。“空屋子”,暗示爱情无果,而“尘嚣之上”,表明“我”的爱,一尘不染,却不切实际。现在大多数网恋,何尝不是如此?“停过”这个词,意味着“我”现在已经(或者已经决定)将“爱慕的眼睛”收回。这是明智的选择,也可能是痛苦无奈的选择。
◎ 首先做树(图三)
首先做树
以隐喻的根须征服
以意象的火影逡巡
首先做树
以广袤之水缠绵
以静谧之风伫立
“生命之于永恒的我们,是现在”
抚慰或者洞察
我深谙大地母性的宽宏
对于永无宁息的青春,我认定的美丽
我必须抓住,并把它抱紧
对于月色芜杂的内心我没有仇恨
对于烟囱挡住的晨曦,我只是心痛
对于未来,希望和企图,那不算非分
对于诗
我是建设者
而绝不以死亡的权利诋毁
做一棵树
做营造者和鼓舞者
做她身边独自踱步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意简评】 这是我读到的帕萨最朴实的一首诗。诗歌借助“树”这个意象,塑造了一个挺拔、独立、包容、关注现实、追逐梦想、积极向上的诗者形象。第一二节,运用反复的修辞,着力刻画“树”的外在形象,意在绘形传神,表现“树”的内涵与独立;后面几节,基本上是直抒胸臆。“我认定的美丽/我必须抓住/并把它抱紧”,这几句似乎是回归现实时的顿悟;“对于月色芜杂的内心我没有仇恨”,即对自己曾经的“非分之想”并不自责,因为这只是对“未来”的“希望与企图”,无可厚非。这节中的“烟囱”比喻无情的现实,“晨曦”,比喻希望(或一切美好的事物)。当希望的晨曦被乌黑的烟囱遮蔽,我并没有怨天尤人,只是“心痛”,表现了诗人的隐忍,以及对现实的关注。诗人以“诗歌的建设者”自许,这既表现诗人对诗歌的热爱,也是一种人生价值的自我呈现。诗歌倒数第二节,再次点题——“做一棵树”,并指出“树”这个意象的寓意是“营造者和鼓舞者”。诗歌最后一句,“做她身边独自踱步的人”,粗读,似乎有些突兀,但联系全诗来看,却是水到渠成之事。这里的“她”是指现实中的爱人,而诗人作为树的形象,和她站在一起,与她“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舒婷说,“这是一种伟大的爱情”。帕萨这首诗,虽然语言稍显直白,议论也多了一些,但并不妨碍他诗意地表达自己的爱情观和人生观,同时,也使我对帕萨本人有了进一步的想象与认知。
鲍鹏山教授,在他《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中写道,“庄子,是一棵孤独地在深夜看守心灵月亮的树”,“一轮孤月之下一株孤独的树,这是一种不可以企及的妩媚”,在我看来,帕萨,也是这样一棵看守心灵月亮的树,或者说,他正在力求成为这样一棵树。对此,我要表达我的敬意。所以才有了上面这些零碎,肤浅的文字。
2013年11月8日晚涂鸦
[ 本帖最后由 春意阑珊 于 2013-11-9 11:25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