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王蔷老师的一堂课
最后压轴的课是北师大王蔷教授和她的弟子胡亚琳博士的课——《基于教师工作坊的行动研究》,王老师上午上第一课时,胡老师上下午第二课时。她们俩授课的风格很接近,互动的,平易的。
王老师穿了一件墨绿的毛衣,外面罩了一件黑色开襟毛衫,裤子和毛衣一个色系,颜色浅一点,黑色平底鞋,配翡翠绿的玉手镯、黑底红色碎花的丝巾。讲话的时候总是安安静静地有条不紊地样子,声音不高。整个人发出柔和的光。
我们学员给她的评价是优雅,对,优雅就是她那个样子,最优秀的教育者甚至不仅仅以她的言行影响她所教育的人。在做这一节课结束的问卷调查时,选择本次课堂收获,我顿了一顿,不知道选哪一个,理念?知识?情义?技能?首先是王老师的人的气质和光泽,然后是情义,但是是不是可以这样选,都有。
王老师总是耐心细致地倾听每一个学员的提问,即使我们的问题有时偏离了她的问题的指向,我们有时低声插一句话,她也能及时地作出回应。驾驭课堂的能力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来源又是什么呢?是知识和分析事物的能力,所以,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她这样授课的。要学她的上课的模式首先要拓展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课间休息时,我们很多学员围过去,问这问那,她不厌其烦地给我们分析判断并解释,我不止一次听到她讲不少中小学老师丧失了独立思考的能力的问题,她感叹这是非常可怕的。我知道我就是其中一个,觉得有些惭愧。我问的问题是怎样在课堂上与孩子们进行有效沟通,又觉得自己的问题简直傻帽,王老师当时回答很简单,她说用心。在她下面接着的课上,她还特别举了英语课堂上有效沟通的例子。
她的课有读写的过程,在她讨论分析过问题之后,她要求我们读几段有关行动研究定义的简述,有中文也有英文的,并圈出关键词,然后,她叫我们回答她讲义上的第一个问题,什么是行动研究?我们很快从行动研究的对象及目的等三方面得出行动研究的定义。在这里,她还顿了一下,提及课堂听说读写的分配的问题,其实不用她说,我们还可以从她的上课模式中得到启发,比如探讨问题的方式,下课前的小结等等。
也许是因为她一直从事外语教育与教师教育研究,她的课总是在分析判断推论,有很强的逻辑性,使她身上沐浴了某种理性之光。这一次十天的培训,许多专家教授都谈到目前淡化英语教学的问题,她的课两个半小时,她没有提及这一问题,我从她对其他问题的回答中大体可以得出她的答案。她回答我们的一些问题时,很明确地给问题归类,这是体制的问题,那是教育管理的问题。我们的问题是我们能够做什么。
这一节课使我们初步了解行动研究是什么,不是枯燥的理论知识,而是可以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可以操作的自我的教育教学的探究方式。
这一节课中我还记了一些当时觉得触碰内心的地方,可能由于时间的关系,记得不那么准确, 我把这些句子抄下来复习一遍:
1、 捕捉一些东西,倾听而不是接受答案,是互动,重新审视自己的问题。语言是一种真实沟通的工具,人(教师)与人(学生)之间真实的沟通就是育人。
2、 理性思考的作用是提高效率,把自己解放出来,是自救的一种过程。
3、 有教育意义的过程才是好的,所谓有教育意义就是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