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孤独是感性的
——红颜诗国2013第六期赏图诗赛金奖作品点评
以表象说话是感性写作的基本特征之一。把叶子的这三首诗放置在感性(非贬义词)层面上来把握和体悟诗中所交集的情绪与生机,应该是正统而容易的方式。
孤独有通常即一般的表象。在每一个诗者心路历程里,它都会划出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远方》一诗写尽了一个人疲惫、倦怠、辗转生涯的空茫之旅。在我看来,诗中所描绘的“雨中的站台”,“漂泊的行李箱”,无疑就是映衬和出演“孤独”的道具,承载了旅者黯然而伤怀的思绪、痛痛乃至叹息。这些命定的际遇符号,必然昭示一种力量的反戈。这种力量就是渴望,即对可能预见的远景,保有期待。于是,“你转过身去/试图遗忘舞台上鼓点的嚣闹/试图在一场淋漓的雨中/将心的脉搏/交付于群峰的幽远”。这本性的驱使和内心寄予,使诗意在积极的向度里做了必要的感性延展——没有人愿意把人生一直放在暗处依连,而“种豆南山”才是人性中最美好的愿景。可惜,一列满载现实的火车把这恍惚的蜃景瞬间碾碎。你孤独依旧,辗转依旧。
在《一个人的婚礼》中,诗者对孤单一词作了别样的绘制。第一节,由一袭洁白的婚纱牵引想象,用细腻而色泽艳丽的笔调进行铺装渲染。把传统、庄重、圣洁的婚礼镜像,临摹得枝繁叶茂。这种高调的设置,从结构上与下文的延宕形成了决然鲜明的对照效应。一个人的婚礼,“姑娘,可为何我看见了你脸上流淌的忧伤/看见本该蔚蓝的爱琴海掀起了黑浪”。这是个转折过度。幸福背景墙,已然变成“越来越低的云层”。由此,婚礼的表象开始转场,这里叶子用了三个叠句(三个是否)从心理层面,对新人的内心进行刻画,从而在视觉上做出了与第一节相互对立的音画效果。而诗的结尾从主观视角出发,以戏剧的手法,烘托并放大主旨,使这场形单影只的婚礼在读者心中留下了余韵。
《一座城,一个人》,一首六行诗,小到了精致。没有人见过那座城,但我们却分明见过那座城上飘浮过的月亮和阳光;见过那老去的岁月,和散落在岁月里的白云,幸福及思念。
叶子的这三首诗,好读,是因为感性色彩浓烈,没有过度使用隐喻,和探索上的玄妙,很容易契合读者的阅读兴趣,所以赢得了最多票数。当然,这不是说叶子的诗歌写得有多完美,完美这个词有时有贬义效应。从语言的严谨度和思想性讲,叶子的文本还稍显单薄。而《一座城,一个人》这首,与其说是好诗,还不如说它是好诗的一个部分。
2013年9月23日 帕萨
附金奖15号作品 作者:静默的叶子
图一:远方
雨中的站台泛起青光
飘泊的行礼箱,在短暂的等待中
卸下沉重的喘息
你转过身去
试图遗忘舞台上鼓点的嚣闹
试图在一场淋漓的雨中,将心的脉搏
交付于群峰的幽远,并种豆南山
而铁轨冰冷,南山的归途早被阻断
那列满载众生的火车,依旧
呼啸而来
五斗米的舞台
依旧在你看不见的远方
辗转
图二:一个人的婚礼
“我爱你,但与你无关".这,该是那些爱上爱情的女子,在一个人的独角戏里彳亍行进的所有动因——题记
姑娘,你把婚纱的摆铺排得如此之开
我猜想,你心中那场爱的宴席
一定也盛大无比吧。那么
你该在长满鲜花的园子或绿茵如织的草坪
携手爱,让澄澈的秋波潺潺流进爱人的怀
或者,在西湖的断桥边撑开一把花伞
待袅袅的炊烟终结千年等一回的渴盼
姑娘,可为何我看见了你脸上流淌的忧伤
看见本该蔚蓝的爱琴海掀起了黑浪
在越来越低的云层里,你是否忆起了那些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燕的翘首以盼
是否漫过彼时过尽千帆皆不是的焦灼难安
是否仍一如既住地笃信爱情的等待里还有抱柱的尾生
姑娘,依我说,就从一个人的婚礼上撤退吧
你看,这翻卷的狂云,这寂寞的沙滩
这汹涌而来的不可预测的海浪
以及,以及那些无路可去的远方
……
姑娘!回来……回来……
姑娘……我的傻姑娘……
图三:一座城,一个人
那枚轻抚过你的月亮,困倦了
那轮给你输血的太阳,已老去
光芒走远,构架瘫塌
留几根断柱,一地残渣
向悠悠的浮云,低诉那些
走远的光阴
[ 本帖最后由 帕萨 于 2013-9-23 09:18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