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467|回复: 27

《惶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30 1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惶惶》

次第遗忘。自午后亮灰色天空穿过去
回到颠沛马背上的初秋。长草丰美
的身体正遭遇扇镰,浓郁的血甩溅起
降一场末日的豪雨。而甲虫正经受
无妄之灾。在其漫长一生都未曾踏足的
疆土边界——黄昏正逐一蚕食伤口愈合的
草秸、被遗落的蹄铁及不可辨识的残骨
它终将一无所有成千里之外白墙上蒙尘的
黑像框。父亲永葆微笑,目光丧失焦距
怜惜的,遥望着什么。最后出场的人
多像来时,他垂下擎灯的手臂,任由火光
熄灭,顺势遁入幕布的后面
                          2013/8/27
发表于 2013-8-30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很长句,意象密集,读得俺喘不过气来。
弱弱的问一下坟头:你经常将诗歌排成这种墙壁状,是出于表意的需要,还是特别喜欢这种排列形式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0 22: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它终将一无所有成千里之外白墙上蒙尘的
黑像框。父亲永葆微笑,目光丧失焦距
怜惜的,遥望着什么。最后出场的人
多像来时,他垂下擎灯的手臂,任由火光
熄灭,顺势遁入幕布的后面

------------------------------------------
写得好!推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1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着这样诗句的你,世界在你的眼中一定异常迷人吧:)

你的诗歌不似生活中实际可见的城市与村庄,而是专属于你的诗歌的丛林。我不知道自己是该将之当作一个故事、一种情绪还是一幅风景来读,我缺少解读她们的密码,于是只能远观,或是误入其中,仍然猜不出你的心。

我能够触摸到的,只是文字们起伏的温度,以及其间饱含着的情绪。当然,作为一场旅行中的偶遇,这已经足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1 0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感觉这一首仍然是以灵魂穿越之姿引领我们遗忘俗尘的种种,经验一场精神(马背)的回归,而回归的旅途并没有带来慰藉,肉体化为精神的变形(甲虫)之后亦是一场无妄之灾。在我们一生都没踏足过的外宇宙(在其漫长一生都未曾踏足的疆土边界,)灵魂所感知的一切~~短暂挣脱的美好与崩溃(黄昏、草秸、蹄铁、残骨)终将一无所有成人世间的俗尘之象(千里之外白墙上蒙尘的黑像框),而我们追求的终极将永葆对于精神世界的一种伟大的关爱与温暖(父亲永葆微笑)。这种温暖与关爱近乎神灵充满了对于我们人类的怜惜之情。之后的句子转换有引人深思、引领我们参与再创作的空间建构。读者自有领悟。诗歌内质耐读不乏迷人之象。推荐精华。

纯属我个人拓展阅读。问好你。愿与你在思维的某个街角擦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1 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13-8-31 07:42 发表
我感觉这一首仍然是以灵魂穿越之姿引领我们遗忘俗尘的种种,经验一场精神(马背)的回归,而回归的旅途并没有带来慰藉,肉体化为精神的变形(甲虫)之后亦是一场无妄之灾。在我们一生都没踏足过的外宇宙(在其漫长一 ...


迷雾姐,你是怎么穿过重重迷雾,与坟头在诗歌王国某个街头相遇的?
解读得这么细致而到位,俺真是服了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春意阑珊 于 2013-8-30 21:53 发表
有很长句,意象密集,读得俺喘不过气来。
弱弱的问一下坟头:你经常将诗歌排成这种墙壁状,是出于表意的需要,还是特别喜欢这种排列形式呢?


句子是长了些,大概是因为我的肺活量比较大,读起来的确挺辛苦的,呵呵。
“墙壁状”。这个词很有趣。在中国早期白话诗初始的年代,大量的西方译诗,因为其翻译原因,导致很多“豆腐块”式的译体诗。直至如今,流毒不绝。
不过,说到我码字的“墙壁状”,大概缘自两方面,一方面原本我的句子就比较长,除非“不得不”,否则我不喜欢断行。其次,对于表达层面上的需要,那也是显然的。粘稠,这本身也是我的文字要传达的气息吧。
呵,在某个街角相遇,这是件很幸福的事情。执著于诗歌的人,注定孤独,内心诉说能与人得到偶遇的交集,真得很难得。迷雾,是一个用心阅读的人,在如此浮躁、充斥自我中心意识且快餐化的年代,能安静的阅读他人文字,这本身就值得尊敬。为此,我也很钦佩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边边 于 2013-8-30 22:54 发表
它终将一无所有成千里之外白墙上蒙尘的
黑像框。父亲永葆微笑,目光丧失焦距
怜惜的,遥望着什么。最后出场的人
多像来时,他垂下擎灯的手臂,任由火光
熄灭,顺势遁入幕布的后面

-------------------------- ...


谢谢你来读。问好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8-31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跳舞兰 于 2013-8-31 00:12 发表
写着这样诗句的你,世界在你的眼中一定异常迷人吧:)

你的诗歌不似生活中实际可见的城市与村庄,而是专属于你的诗歌的丛林。我不知道自己是该将之当作一个故事、一种情绪还是一幅风景来读,我缺少解读她们的密码 ...


写这样的诗句的我,世界在我眼中的确不那么迷人。甚至更多时候,它呈现一种持久的灰褐色。
一个书写者的内心世界绝然不可能与其生存的外部世界完全脱离,更多时候,诗歌是诗者内心世界对于外部世界的交谈。而这样的交谈多数时候都是以一种“隐秘”之语来完成的。
其实,每个人的文本都会有开启它的钥匙,而并不是每个读者都有兴趣与经历去找到它。将一个人的作品放在其生存背景、情感经历及作品时间轴线上去考量,那么,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真正不可解读的文本。
很感谢你来读,空了就多交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1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玫瑰之冢 于 2013-8-31 15:00 发表


写这样的诗句的我,世界在我眼中的确不那么迷人。甚至更多时候,它呈现一种持久的灰褐色。
一个书写者的内心世界绝然不可能与其生存的外部世界完全脱离,更多时候,诗歌是诗者内心世界对于外部世界的交谈。而这 ...

哦,原来,不是你觉得迷人,而是我觉得你的文字里拥有迷人的气息,于是猜想世界会在你眼睛的光芒里呈现出迷人的美丽:)

那些灰褐色的悲哀的事物化作并不美丽的意象却在你的诗行里呈现出迷人的景致,这是我所读到的。莫非是我心灵深处,倾心于死亡与悲伤,而我此刻快乐着,于是可以浅笑着为所有的苦难蒙上温暖的光芒,说这世界是多么的美好。

你用你“隐秘”的语言与外部世界交谈,而我习惯用我平时讲话时的声音与之对话,诗歌与生活语言,有时候在我眼里没有太多的区别,我就是这样想的,我就是这样说的这样写的。当我的“浅白”遇到你的“隐秘”,我就会在这种并不明白然又似乎感觉到了什么的情境里,觉得诗句中有迷人的气息。

你尊重并理解读者与你亲近的或是背离的解读,那么我又怎知我手中的钥匙,恰好是能够打开你的那一把呢?当然你我都不是苦苦追求钥匙的人。无需刻意寻找,只是在诗歌的旅途,问询人间世事,感恩其间的碰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8-31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玫瑰之冢 于 2013-8-30 11:28 发表
《惶惶》

次第遗忘。自午后亮灰色天空穿过去
回到颠沛马背上的初秋。长草丰美
的身体正遭遇扇镰,浓郁的血甩溅起
降一场末日的豪雨。而甲虫正经受
无妄之灾。在其漫长一生都未曾踏足的
疆土边界——黄昏正逐一蚕食伤口愈合的
草秸、被遗落的蹄铁及不可辨识的残骨
它终将一无所有成千里之外白墙上蒙尘的
黑像框。父亲永葆微笑,目光丧失焦距
怜惜的,遥望着什么。最后出场的人
多像来时,他垂下擎灯的手臂,任由火光
熄灭,顺势遁入幕布的后面
                          2013/8/27


这次读竟很难过,是一种想要落泪的哀伤。

这么悲凉这么辽阔的场景。次第遗忘。灰色、颠沛、初秋,微凉的色调。“长草丰美/的身体正遭遇扇镰,浓郁的血甩溅起/降一场末日的豪雨”,喑哑却又粗厚的声调。

“在其漫长一生都未曾踏足的
疆土边界——黄昏正逐一蚕食伤口愈合的
草秸、被遗落的蹄铁及不可辨识的残骨”

是什么被次第遗忘?为何越是遗忘,眼前呈现的场景越是荒凉,却真真切切甚至侵蚀肌肤呢?

“它终将一无所有成千里之外白墙上蒙尘的
黑像框。父亲永葆微笑,目光丧失焦距
怜惜的,遥望着什么。最后出场的人
多像来时,他垂下擎灯的手臂,任由火光
熄灭,顺势遁入幕布的后面”

若前边所有的场景都只是背景,为何要将父亲,栽种在这样暗色的回忆里?我仿佛看到父亲的微笑,以及他失焦的目光。生死轮回,最后出场的人与最先离开的人,任由火光熄灭,多么顺其自然的事。然而既然是这样的顺其自然,为何我还是不能免于哀伤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13-8-31 07:42 发表
我感觉这一首仍然是以灵魂穿越之姿引领我们遗忘俗尘的种种,经验一场精神(马背)的回归,而回归的旅途并没有带来慰藉,肉体化为精神的变形(甲虫)之后亦是一场无妄之灾。在我们一生都没踏足过的外宇宙(在其漫长一 ...

评的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玫瑰之冢 于 2013-8-31 14:47 发表


句子是长了些,大概是因为我的肺活量比较大,读起来的确挺辛苦的,呵呵。
“墙壁状”。这个词很有趣。在中国早期白话诗初始的年代,大量的西方译诗,因为其翻译原因,导致很多“豆腐块”式的译体诗。直至如今, ...

哈哈,哥哥莫非要开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2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垂下擎灯的手臂,任由火光
熄灭,顺势遁入幕布的后面
倒了吧,大哥。太漂亮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9-3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提一下,都说的很多。下午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7 2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