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13-8-31 07:42 发表 我感觉这一首仍然是以灵魂穿越之姿引领我们遗忘俗尘的种种,经验一场精神(马背)的回归,而回归的旅途并没有带来慰藉,肉体化为精神的变形(甲虫)之后亦是一场无妄之灾。在我们一生都没踏足过的外宇宙(在其漫长一 ...
原帖由 春意阑珊 于 2013-8-30 21:53 发表 有很长句,意象密集,读得俺喘不过气来。 弱弱的问一下坟头:你经常将诗歌排成这种墙壁状,是出于表意的需要,还是特别喜欢这种排列形式呢?
原帖由 海边边 于 2013-8-30 22:54 发表 它终将一无所有成千里之外白墙上蒙尘的 黑像框。父亲永葆微笑,目光丧失焦距 怜惜的,遥望着什么。最后出场的人 多像来时,他垂下擎灯的手臂,任由火光 熄灭,顺势遁入幕布的后面 -------------------------- ...
原帖由 跳舞兰 于 2013-8-31 00:12 发表 写着这样诗句的你,世界在你的眼中一定异常迷人吧:) 你的诗歌不似生活中实际可见的城市与村庄,而是专属于你的诗歌的丛林。我不知道自己是该将之当作一个故事、一种情绪还是一幅风景来读,我缺少解读她们的密码 ...
原帖由 玫瑰之冢 于 2013-8-31 15:00 发表 写这样的诗句的我,世界在我眼中的确不那么迷人。甚至更多时候,它呈现一种持久的灰褐色。 一个书写者的内心世界绝然不可能与其生存的外部世界完全脱离,更多时候,诗歌是诗者内心世界对于外部世界的交谈。而这 ...
原帖由 玫瑰之冢 于 2013-8-30 11:28 发表 《惶惶》 次第遗忘。自午后亮灰色天空穿过去 回到颠沛马背上的初秋。长草丰美 的身体正遭遇扇镰,浓郁的血甩溅起 降一场末日的豪雨。而甲虫正经受 无妄之灾。在其漫长一生都未曾踏足的 疆土边界——黄昏正逐一蚕食伤口愈合的 草秸、被遗落的蹄铁及不可辨识的残骨 它终将一无所有成千里之外白墙上蒙尘的 黑像框。父亲永葆微笑,目光丧失焦距 怜惜的,遥望着什么。最后出场的人 多像来时,他垂下擎灯的手臂,任由火光 熄灭,顺势遁入幕布的后面 2013/8/27
原帖由 玫瑰之冢 于 2013-8-31 14:47 发表 句子是长了些,大概是因为我的肺活量比较大,读起来的确挺辛苦的,呵呵。 “墙壁状”。这个词很有趣。在中国早期白话诗初始的年代,大量的西方译诗,因为其翻译原因,导致很多“豆腐块”式的译体诗。直至如今,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7 21:3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