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945|回复: 29

从无到有的知觉写作──浅谈「诗写味道」专辑诗作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8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创作是不分国界,也不分任何一种感知,所以不限题材的写作,是让诗创作者能将写作的视野和领域更加扩大,同时也使写作的疆域能不拘限在某个领域,更重要的是将其想象拓展到无远弗届,使其写作达到自由无碍的领域。而何谓「诗写味道」呢?当然不限在于人们所称的五味「酸、甜、苦、辣、涩」而已,这也同时扩展到「生命的滋味、成长的滋味、环境的滋味」……等。而此次的写作,也不仅限于台湾地区,同时也邀集大陆各不同地域的诗人,一起参与创作,但碍于本诗刊的印制篇幅有限,故本专辑在所有百来首的作品内,仅挑选部分优秀作品刊登,不甚周密或疏漏之处,也尚祈原谅。

  有人说诗的创作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欣赏,它的艺术欣赏一样也不脱「知」、「情」、「意」三方面的结合。陈昱岚先生说:「知,是一种认知、感知结构,具体于现代诗层面,大抵便是对于文字使用的敏锐程度、对诗体结构巧思和技法的体悟……等,或多或少,受读者自身的文学涵养和阅读习惯,而有能力高低之别。」「情,比较诉诸本能的直觉反应,系诸于阅听者经年累月所涓滴而成的生命之海,是否在作品的巧妙螺旋里,产生浪潮的共鸣回音。」「意,比较属于性情层面,是一种理想性格趋使下的美好世界观,并在作品中看到投射后的万千镜像。」马克思曾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及:「没有那个音乐细胞,就没有那个音乐耳朵」。所以艺术的本质,就属心灵自由奔放后的形式产物,陈昱岚先生也曾说:「纵有些许『解碼能力』的门坎,却也欢迎各种不同面向的解读。简言之,『看得懂门道』,或许可以让阅听者比较能够掌握该种艺术创作的游戏规则,但每一种阅听者观点,都是一片『私密性的』、『和创作者心领神会』后的景致,并无高低好坏之分。」也因此结合知觉感知的诗创作,更是绝对纯属作者或读者私领域的心灵阅读。而本次「味道专辑」的写作由于有大陆和台湾诗友的创作,因而交错阅读让诗作的欣赏有着不同的味道,以下就其个人所阅读的感受,略谈一二。

  首先先谈笔者拙作<不能起身的梦>此诗,诗中从字面所读的,多数人认为是痛,但实则人一生病或受伤的「痛」就是「苦」味,或者是刺痛的「酸辣」味,因此第一段写着:
  一直
  感觉赤脚行走在碎玻璃路上
  不能起身的梦
  知觉反射被反咬着的知觉
  感受那些被蚁群分解后的灵魂
  正重新释义和命名--痛的层次
所谓的痛的层次,正是「痛」是一种肉体的感知,但痛里的「苦」或「酸辣」或「涩」或有人所谓的「苦中作乐」都是人们情感的知觉,这些知觉是必须已过心灵感受后所呈现的,而并非直觉反应。就像滹沱春郭<苦吗?>一诗末段所表现的:
  父亲上山采野果,下地挖野菜
  上树掏鸟蛋,下河捉蝌蚪。终于
  让母亲吃得奶水细流,两眼泛绿
  全身浮肿。母亲,终于吃塌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墙上的观音土,吃出
  我的一条小命……
诗人的标题<苦吗?>,如果读者不能领受到这样的生活感觉,难道作者的生活经历就真的不苦了吗?但生活在其中的人,却是人人都是有苦而说不出的,只是苦在心中,并非苦在嘴中而已。再如「阳光之地」先生的<味道>一诗:
  女儿小时候的味道如奶
  甘醇
  香甜
  提神

  孙儿现在的味道如酒
  柔和
  迷人
  醉人

  母亲现在的味道如药
  辛酸
  难熬
  苦涩

  我的心盛满了人世
  万般滋味
是的,生命的滋味是万般说不尽,之地先生藉由不同三代的表现,将生命的味道呈现出来,文字的表现看似简单,但内涵的力量及艺术思想和表现却是极大无限,是难能可贵的诗作。

  而浮尘子的<答案>一诗,也是往个人生命探索,如其内容
   常想突然从万丈深渊一跃
   狠狠的摔死蓝色的影子
   杵在这样的至高点
   风,从鼻孔穿入,有辛辣味
   坚持的泪像没有答案的惊叹号

   梦游在自己建构的虚荣里
   像烈日下手中的冰淇淋,很甜腻
   却常渴望一杯无味的冰开水
   啊!虚无的空间,膨胀的心
   ……………………………………
   啊!虚无的空间,膨胀的心
   寂寞在家里,人在梦里

   夜鹭拉着夕阳的衣角飞
   斑鸠循着黄昏的味道踱步
   何以极度夸张的月色
   总迷惑那些不安的灵魂?何以
   时间的绳总拉扯踉跄的脚
   踢翻一醰岁月的辛酸?何以
   养乐多、布丁、珍珠奶茶滋养不了
   逐渐荒芜的心灵?何以这个
   城市弥漫着密毛魔芋的气味?
   何以我恒常埋首于无解的方程式?
   可容我刺身裸体拥抱这温柔的夜
浮尘子在自己的「注」写到:「密毛魔芋为天南星科台湾特有种植物,每年在端午前后开花,是台湾最高大的有形花,一般约有150公分到200公分以上,由于常在午后雷阵雨开出特殊花朵,所以又称「雷公枪」。一般有形花以花香吸引蜂蝶达到授粉的目的,密毛魔芋则已腐臭味吸引苍蝇、蚊蚋而达到授粉的目的。」说明花朵是在腐臭后,才能将生命繁殖下去,也正是诗人自喻着生命的忧伤在某种情况下,是宛如魔芋的状态,而这个味道正是腐臭的味道,也正是诗人正感受生命逐渐衰老与死亡的感触。

  颖川裔的<评一首诗>是这次比较特别的诗作,是综合他自己所读过的诗作,融合不同诗人的味道所创作而成,所以他的诗题为<评一首诗>,事实上不是真的一首诗的滋味,而是融合了多种不同滋味的文字在心头,所以他写:
   料想是因为闷湿
   (也许是摆脱不了我的泛潮体味)
   汲汲营造成一类蠹虫习于进出的陈腐氛围
   汲汲以一种吾往矣,管他千万人的直前自我感觉
   呈上一桌子五颜六色
   东坡蒸肉(油亮)
   葱爆里肌(油亮)
   蕃茄炒肉(油亮)
   一整锅煨着、冒着小泡的肉燥(油亮)
   在热泞的午后
   汗水流淌任由炙日烤干的午后

   料想是因为眼花
   (该怪柔也柔不来失控的晓日蒸云)
   所有意象、隐喻、指涉都迷朦
   迷蒙的星语、雨水
   迷蒙的晨雾、暮霭、淡彩
   迷蒙的理想国度
   有关文本的隐喻当然迷蒙
   在热泞的午后
   汗水流淌任由炙日烤干的午后
撷取中间两段的诗作,则可看出诗人反讽的滋味──或酸或涩,但不管是那一种油腻的味觉,总之在诗人心中的感受,生命的写作就像诗,不是所有的感受都迷蒙的,有些该明朗的要明朗,要晦涩的还是要晦涩,而不是统一的朦胧就是美。

同样拥有食物味觉的写作,大陆诗人私奔少帅的<上海的感官>一诗,又别具另一番风格,此诗分为三小首写作,但每一段都是以上海这个城市特别的风格为主轴,第一首他写:
   灵魂的舞者,从感官起步
   身体是一场盛宴,秋天半遮半掩

   八月的封面,九月的封底
   传说中的High,且云且雨
   风清空一切观念的挣扎
   只留图腾,向着城市沉沦

   沉沦,沉沦,向东的沦
   无书不成欢,无欢不成文
   哥的莫您,上海书展
   蛮得无可替代
将在上海展览各式各样的秀场表现出来,但虽然是不同的展览,却发现一样的秀场,连最具文艺气息的书展也一样有秀色可餐的女模,这真是流行城市的共通文明病。而第二、三小首内容一样将上海这些特别的流行文明表现出来如:「一地感官满城诗寻常放荡江南味」、「灵与肉,骨与髓,统统打包/只须一把火,邂逅冷暖一锅烩」、「心有多远古老就多远/上海的身体驻扎南京路」 ,再如第三首「向上肩胛很美,向下臀线很热/斑斓的姓氏,从蛮腰开始/指向文字,指向作者和受众/指向梅龙镇,以及小杨生煎包//茨维塔耶娃,开启另一种味觉阅读/欧亚大陆的孤寂,这是百年以后的夜空……//书香菜香,都是一种抒写/逆光看你。你在发痴」诗人将常期在上海所生活感受的味道,化为文字分享读者,当然这不全然就是上海,但此时的上海也受到文明与流行的冲击,早又回到十里洋场的时期。而从反讽诗再回来看纯诗情的味道诗,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云抱的<暗恋>一诗,在一片前卫前锋的诗作中,算是走得非常纯正的纯抒情诗表现的诗人,而这首诗虽然暗恋却没有苦涩之味,反而有着淡淡的浪漫与纯情之味,亦是有别一般情诗的滋味,如二、三段内容:
   我知道,盛夏的果实
   挂在枝头,才是最诱惑的
   我掐指盘算着
   暴风雨到来的好日子
   哪怕惦念似的蛛网,雨水中毁掉

   你说,毕竟人是群居动物
   需要一个彼此关系
   确定一生幸福的方向
   我听的出来,你语气里的无奈
   也很清楚,暗恋你是最好的结局
而相对云抱的纯抒情诗创作亚拉河(这里有阳光)此次的<且听风吟>,若从文字表现来看则更具纯诗的风格,但其隐射的意涵却更深更具其意涵,其内容:
   6月的天是纯棉的
   也有受潮的味道
   土桥的南边建了一座大铁桥
   风来回吹过它们
   往南吹的声音像《雁南飞》
   往北吹的声音像空酒瓶子
   老家晕晕乎乎地躺在河边上
这一南一北表现出游子的心情,但却也一般年轻游子,而是老来有家不得归,却不得不在旅途奔波,把这些所经的地域都当成家在经历的心情与滋味,更是让人看了不得不感慨在心。

  而同样在旅途上的滋味,Tanya写到〈误点〉的滋味又是另一种等待和期待的味觉,她写到
   候机楼弥漫一股不安
   等待的疲累感擦出焦灼的气味
   轻轻越过众人的头颅
   混合果汁的甜与面包的香
   朝时刻表的方向抗议

   耐心。实在有点饿了
   频频看表
   旁边的乘客拼命玩计算机游戏
   僵硬的声效窜破空气
   悄打一个无形的问号

   「你那边几点?」
   「我这里的时间失去精准的味觉。」
   行程原是新鲜的鸡蛋
   被偶然的延误打破
   煎成油腻腻的下午
是的,等待是一种煎熬,而在人多纷杂的环境,更是人与人之间不耐烦的情绪相互逼迫,所以Tanya写到「耐心。实在有点饿了/频频看表」、「行程原是新鲜的鸡蛋/被偶然的延误打破/煎成油腻腻的下午」本来很高兴很期待的兴奋情绪,本来很有新鲜感的感受,都在等待中,因耐性被磨尽,而又不得不继续的情绪给熬得油腻腻了,由于也可见Tanya文字功底,是捕捉到相当淋漓尽致的。而她的〈书之味〉却表现出另一种写作风格,我们来看看内容:
   打开书柜
   迎面扑来熟悉的瘾
   挑书彷佛挑食材
   诗抗癌
   散文含大量纤维
   小说胶质丰富
   在这里
   贪吃是被允许的恶
   精神的胖不会被讥笑
   竹叶窸窣目次
   鲜笋忽忽窜出夏天
   密闭的知识需要解放
   佐一匙时间沉淀的香
   荳蔻了整盘词语
   句子散发辣椒、肉桂、小茴香的错觉
   薄荷从犀利的象征开始凉起……
整首诗充满现代诗的风味,乍读之下,有些些的诗匠味,但细读之后,不得不折服其巧思。这样的诗风味在叶莎< 雨味道>,也略带一些,但叶莎的文字,则更显清新,所呈现出的是一种诗味,其内容:
   我在窗前打开雨声
   看见湿润的草地,鲁莽的森林和一大片沼泽
   暗地移形 ,正在穿越一本旧日记

   岁月练习减速, 而故事开始分流
   融雪归于湖泊,山溪归于大海
   无论记忆进入黑潮或是不忘洄游
   诗 ,执意藉雨生长
这算不算台湾诗作写作的特殊味道呢?因为Deines Chiu的<诗之况味>,其表现风格也属于此一风格,比较其内容
   翻开亚里士多德
   收集诗学意境
   禅学的空幻
   领悟捧在手里

   我用文字琢磨
   烘焙味蕾觉察的味
   黑咖啡的苦
   清茶的喉韵回甘

   我用词藻补捉
   风干嗅觉的讯息
   白玫瑰的甜
   书页的沉木香
此三首的诗意和写作模式虽然不完全一样,但其所表现的文字成熟度和写作创思的模式,却有其一致的写作默契。而这一状况在大陆的诗作也有此一情况,我在此也例举一二诗作为例,比如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3-7-30 17:0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寫了一个早上,头晕了......待续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台湾「诗写味道」作品分享

  
1. Simon Chen【评一首诗】

热泞成的午后
汗水流淌任由炙日烤干的午后评一首诗

料想是因为闷湿
(也许是摆脱不了我的泛潮体味)
汲汲营造成一类蠹虫习于进出的陈腐氛围
汲汲以一种吾往矣,管他千万人的直前自我感觉
呈上一桌子五颜六色
东坡蒸肉(油亮)
葱爆里肌(油亮)
蕃茄炒肉(油亮)
一整锅煨着、冒着小泡的肉燥(油亮)
在热泞的午后
汗水流淌任由炙日烤干的午后

料想是因为眼花
(该怪柔也柔不来失控的晓日蒸云)
所有意象、隐喻、指涉都迷朦
迷蒙的星语、雨水
迷蒙的晨雾、暮霭、淡彩
迷蒙的理想国度
有关文本的隐喻当然迷蒙
在热泞的午后
汗水流淌任由炙日烤干的午后

料想是午后评一首诗,冷
不防渗出眉心的汗了 颜


2. 浮尘子 <答案>

常想突然从万丈深渊一跃
狠狠的摔死蓝色的影子
杵在这样的至高点
风,从鼻孔穿入,有辛辣味
坚持的泪像没有答案的惊叹号

梦游在自己建构的虚荣里
像烈日下手中的冰淇淋,很甜腻
却常渴望一杯无味的冰开水
啊!虚无的空间,膨胀的心
曾经站在巍巍之巅,瞭望脚下的
明灭的闪闪熠熠的苦苦的灯

啊!虚无的空间,膨胀的心
寂寞在家里,人在梦里

夜鹭拉着夕阳的衣角飞
斑鸠循着黄昏的味道踱步
何以极度夸张的月色
总迷惑那些不安的灵魂?何以
时间的绳总拉扯踉跄的脚
踢翻一醰岁月的辛酸?何以
养乐多、布丁、珍珠奶茶滋养不了
逐渐荒芜的心灵?何以这个
城市弥漫着密毛魔芋的气味?
何以我恒常埋首于无解的方程式?

啊!虚无的空间,膨胀的心
寂寞在家里,人在梦里

可容我刺身裸体拥抱这温柔的夜
这般神秘又雍容华贵的黑
从梦的开端到忧伤的彼岸
向着一杯浓浓无糖的黑咖啡,求解
那有关于生活的答案

注:密毛魔芋为天南星科台湾特有种植物,每年在端午前后开花,是台湾最高大的有形花,一般约有150公分到200公分以上,由于常在午后雷阵雨开出特殊花朵,所以又称「雷公枪」。一般有形花以花香吸引蜂蝶达到授粉的目的,密毛魔芋则已腐臭味吸引苍蝇、蚊蚋而达到授粉的目的。


3.Tanya〈误点〉

候机楼弥漫一股不安
等待的疲累感擦出焦灼的气味
轻轻越过众人的头颅
混合果汁的甜与面包的香
朝时刻表的方向抗议

耐心。实在有点饿了
频频看表
旁边的乘客拼命玩计算机游戏
僵硬的声效窜破空气
悄打一个无形的问号

「你那边几点?」
「我这里的时间失去精准的味觉。」
行程原是新鲜的鸡蛋
被偶然的延误打破
煎成油腻腻的下午

频频道歉的航空公司是个放羊的孩子
需要一匹狼证实滑蛋牛肉的谎言
哽在中途,无法呕出
像一片落叶在淤塞的水面泅泳
生冷。飘满全身


4. Tanya〈书之味〉

打开书柜
迎面扑来熟悉的瘾
挑书彷佛挑食材
诗抗癌
散文含大量纤维
小说胶质丰富
在这里
贪吃是被允许的恶
精神的胖不会被讥笑
竹叶窸窣目次
鲜笋忽忽窜出夏天
密闭的知识需要解放
佐一匙时间沉淀的香
荳蔻了整盘词语
句子散发辣椒、肉桂、小茴香的错觉
薄荷从犀利的象征开始凉起
全身的关节喀喀喀响应
姜说的情节
蒜一蒜小黄瓜的黄昏
脆脆薄薄的夕阳被生涩的思想煎了数回
开始懂得焦黑也是一种哲学
药草已备好
灵性的树皮加上蕨类的神秘
剧读扩散
我已无药可救
摘一把荷兰芹调配魔法汤
继续页间飞行


5. 叶莎 < 雨味道 >

当日子逐渐寂静为一条长巷
不巧遇上一场雨
一支伞慌张穿越的下午
窗子静静阖上自己

我在窗前打开雨声
看见湿润的草地,鲁莽的森林和一大片沼泽
暗地移形 ,正在穿越一本旧日记

岁月练习减速, 而故事开始分流
融雪归于湖泊,山溪归于大海
无论记忆进入黑潮或是不忘洄游
诗 ,执意藉雨生长

一个雨敲长巷的下午,一朵逃避乌云的伞
一条被文字冲积的长巷,一扇开开合合的窗


6. Deines Chiu 【诗之况味】

翻开亚里士多德
收集诗学意境
禅学的空幻
领悟捧在手里

我用文字琢磨
烘焙味蕾觉察的味
黑咖啡的苦
清茶的喉韵回甘

我用词藻补捉
风干嗅觉的讯息
白玫瑰的甜
书页的沉木香

四季的洪流
皎洁的月光
心坎、脑海
层层迭迭

空气中有蝴蝶写梦
呼吸诗、咀嚼生活
天地间、岁月的波光花影
诗的味道无处不在


7.<酸甜苦辣之外> 季闲

最后,只剩一点
暧昧不清且无法言喻的
滋味
袅绕在我的口舌眼鼻之间

咀嚼你 如同
咀嚼古诗十九首般地过瘾
我细嚼慢咽地品你
皮酥!内嫩! 而你
风韵犹存的体味,更是销魂

只一次火热
未经风霜便已成中年
你焦黄 带角质的皮肤
被宣告是一种美
你的名
是一种原罪!注定要被下油锅

原也有清白家世
原也是细皮嫩肉
只为满足我们这些海畔移民
你的童年被封存
青春被发酵
发酵成又浓又醇的

豆腐

你和泡菜携手
同赴我们的口腹之欲
你 非辛非辣非酸
从远古腐卤而来的体味
犹被风高举着
飘洋过海
如外省老兵遗留在巷口
听不太懂的乡音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3-7-28 13:0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陆诗作作品:

千朔《不能起身的梦》

 
一直
感觉赤脚行走在碎玻璃路上
不能起身的梦
知觉反射被反咬着的知觉
感受那些被蚁群分解后的灵魂
正重新释义和命名--痛
的层次

这是冬天潜伏在体内的蝴蝶效应
一团温暖的无名火
时光燃回到纯真童年
快乐痛悲伤痛生气痛欢笑痛
那些痛得莫名痛得自然痛得只记得
痛得孤寂和痛得无人可以洄溯的生命
在不能起身的梦里

是猫借寄的
我,顺着牠的尾巴走入牠的眼睛
看世界沉睡在痛楚里
像鱼缸的水咬着鱼不停地游着寂寞的声音
像楼梯的尘灰踩着拖鞋不断擦响停在那儿的空寂
时间切割着痛的筹码
叫价着明天所有屠宰场内的灵肉
一斤的快乐,一公斤的痛

是狼牙撕裂的血腥画面
是子弹穿过前世的烟硝瞬间
是火烧烤时吶喊出的焦味鸣笛声
是刀和砧板反复袭击反复唱祷的腐味仪式
是沸水长久炖焢而飘出的七里酱香味
却跳痛着不同层次的不能起身
的梦,一直......我一直



滹沱春郭《苦吗?》


月亮,从云的后面钻出来,滑入
滹沱河中,忽闪闪地动。我
披着霜白的斗篷,在时间的隧道里
寻找母亲。隐约听到
婴儿的哭声,这哭声
穿越五十余年的时空,细品
每一声,声声
让我饿得发疯!

儿啊,如果你能
就把娘吃掉吧!

他爹啊,咱做不成人,不能
做牛,做蚯蚓,做猫吗?你不能
给我割一捆草回来吗?要不,你就
挖个坑,把俺娘俩埋了吧 !

苦菜,榆钱,野蒜
山葡萄,蛤蟆腿,烧麻雀
父亲上山采野果,下地挖野菜
上树掏鸟蛋,下河捉蝌蚪。终于
让母亲吃得奶水细流,两眼泛绿
全身浮肿。母亲,终于吃塌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
墙上的观音土,吃出
我的一条小命……




阳光之地《味道》

女儿小时候的味道如奶
甘醇
香甜
提神

孙儿现在的味道如酒
柔和
迷人
醉人

母亲现在的味道如药
辛酸
难熬
苦涩

我的心盛满了人世
万般滋味



云抱《暗恋》

默默的,单方面的,没有回报的
一种情感寄托
暗恋者,总是坚信奇迹会出现
千里万里,不算远
十年八年,不算长

我知道,盛夏的果实
挂在枝头,才是最诱惑的
我掐指盘算着
暴风雨到来的好日子
哪怕惦念似的蛛网,雨水中毁掉

你说,毕竟人是群居动物
需要一个彼此关系
确定一生幸福的方向
我听的出来,你语气里的无奈
也很清楚,暗恋你是最好的结局


这里有阳光 《且听风吟》

6月的天是纯棉的
也有受潮的味道
土桥的南边建了一座大铁桥
风来回吹过它们
往南吹的声音像《雁南飞》
往北吹的声音像空酒瓶子
老家晕晕乎乎地躺在河边上


私奔少帅《上海的感官》

1.

灵魂的舞者,从感官起步
身体是一场盛宴,秋天半遮半掩

八月的封面,九月的封底
传说中的High,且云且雨
风清空一切观念的挣扎
只留图腾,向着城市沉沦

沉沦,沉沦,向东的沦
无书不成欢,无欢不成文
哥的莫您,上海书展
蛮得无可替代

2.

一地感官满城诗寻常放荡江南味
把盛夏风情写成金秋的惬意
除了吉克隽逸,还有暗藏的匪味
少不了面若桃花缱绻决绝

混搭的日子,是惑还是悟
灵与肉,骨与髓,统统打包
只须一把火,邂逅冷暖一锅烩
光脚,破裤子,蛮人制造

心有多远古老就多远
上海的身体驻扎南京路

3.

向上肩胛很美,向下臀线很热
斑斓的姓氏,从蛮腰开始
指向文字,指向作者和受众
指向梅龙镇,以及小杨生煎包

茨维塔耶娃,开启另一种味觉阅读
欧亚大陆的孤寂,这是百年以后的夜空
上海的一条小巷,白银在说话
心灵在哈尔滨路160号,老洋行1913

书香菜香,都是一种抒写
逆光看你。你在发痴


末班车站台《母亲》

那年离家
我曾顺手摘下了一枚
酸涩的青果。站在风中的母亲
一直没有说话

十多年了
花开明媚
落叶温暖大地
异乡的季节依然冷热分明

而我身体里的春天
拒绝了一枚青果的成熟



马世成《月亮的味道》

未尝月亮的味道
就咬一咬,一口一口
一小半儿没了
像只弯弯的小船
我乘着它去远航

尝过月亮的味道
就咬一咬,一口一口
两个角儿没了
像个圆圆的月饼
我揣着它回故乡



影子鸟《麻辣味》

辣是烧红的刀子,一种热血,淋漓而痛快
三五个哥们,大冬天的光着膀子,摇着蒲扇
围坐于红昂昂的火锅边,大谈如何收复钓鱼岛
这种场景老街上随处可见
湖南人最善吃辣,老毛算是代表
“不吃辣椒不革命”
看来,蒋公应该怨恨的是辣椒
可湖南人也有弱点,决计不能吃麻
直喊闭气 ,麻有不少的学问
比如青花椒香,红花椒麻.....
麻还与时俱进,已然成为一种哲学
和“难得糊涂”这四字的境界基本并驾齐驱
麻也是一种状态,介于半梦半醒之间
善麻者,当属四川人
文革小平能够保住性命,花椒不能说没有半点功劳
所以先富起来的人要顺便感谢一下花椒
当水煮鱼风靡世界后,我们伟大的麻辣王国
依然在这方面保持了一定的特色和先进性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3-7-30 17:4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8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席辛苦,置顶欣赏
期待精彩,问候夏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8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3-7-28 11:50 发表
真的寫了一个早上,头晕了......待续一下


千千多注意休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补:浮尘子

  而浮尘子的<答案>一诗,也是往个人生命探索,如其内容
   常想突然从万丈深渊一跃
   狠狠的摔死蓝色的影子
   杵在这样的至高点
   风,从鼻孔穿入,有辛辣味
   坚持的泪像没有答案的惊叹号

   梦游在自己建构的虚荣里
   像烈日下手中的冰淇淋,很甜腻
   却常渴望一杯无味的冰开水
   啊!虚无的空间,膨胀的心
   ……………………………………
   啊!虚无的空间,膨胀的心
   寂寞在家里,人在梦里

   夜鹭拉着夕阳的衣角飞
   斑鸠循着黄昏的味道踱步
   何以极度夸张的月色
   总迷惑那些不安的灵魂?何以
   时间的绳总拉扯踉跄的脚
   踢翻一醰岁月的辛酸?何以
   养乐多、布丁、珍珠奶茶滋养不了
   逐渐荒芜的心灵?何以这个
   城市弥漫着密毛魔芋的气味?
   何以我恒常埋首于无解的方程式?
   可容我刺身裸体拥抱这温柔的夜
浮尘子在自己的「注」写到:「密毛魔芋为天南星科台湾特有种植物,每年在端午前后开花,是台湾最高大的有形花,一般约有150公分到200公分以上,由于常在午后雷阵雨开出特殊花朵,所以又称「雷公枪」。一般有形花以花香吸引蜂蝶达到授粉的目的,密毛魔芋则已腐臭味吸引苍蝇、蚊蚋而达到授粉的目的。」说明花朵是在腐臭后,才能将生命繁殖下去,也正是诗人自喻着生命的忧伤在某种情况下,是宛如魔芋的状态,而这个味道正是腐臭的味道,也正是诗人正感受生命逐渐衰老与死亡的感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8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席辛苦,身体恢复第一,量力而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补:颖川裔的<评一首诗>

  颖川裔的<评一首诗>是这次比较特别的诗作,是综合他自己所读过的诗作,融合不同诗人的味道所创作而成,所以他的诗题为<评一首诗>,事实上不是真的一首诗的滋味,而是融合了多种不同滋味的文字在心头,所以他写:
   料想是因为闷湿
   (也许是摆脱不了我的泛潮体味)
   汲汲营造成一类蠹虫习于进出的陈腐氛围
   汲汲以一种吾往矣,管他千万人的直前自我感觉
   呈上一桌子五颜六色
   东坡蒸肉(油亮)
   葱爆里肌(油亮)
   蕃茄炒肉(油亮)
   一整锅煨着、冒着小泡的肉燥(油亮)
   在热泞的午后
   汗水流淌任由炙日烤干的午后

   料想是因为眼花
   (该怪柔也柔不来失控的晓日蒸云)
   所有意象、隐喻、指涉都迷朦
   迷蒙的星语、雨水
   迷蒙的晨雾、暮霭、淡彩
   迷蒙的理想国度
   有关文本的隐喻当然迷蒙
   在热泞的午后
   汗水流淌任由炙日烤干的午后
撷取中间两段的诗作,则可看出诗人反讽的滋味──或酸或涩,但不管是那一种油腻的味觉,总之在诗人心中的感受,生命的写作就像诗,不是所有的感受都迷蒙的,有些该明朗的要明朗,要晦涩的还是要晦涩,而不是统一的朦胧就是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8 1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8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补:三位

同样拥有食物味觉的写作,大陆诗人私奔少帅的<上海的感官>一诗,又别具另一番风格,此诗分为三小首写作,但每一段都是以上海这个城市特别的风格为主轴,第一首他写:
   灵魂的舞者,从感官起步
   身体是一场盛宴,秋天半遮半掩

   八月的封面,九月的封底
   传说中的High,且云且雨
   风清空一切观念的挣扎
   只留图腾,向着城市沉沦

   沉沦,沉沦,向东的沦
   无书不成欢,无欢不成文
   哥的莫您,上海书展
   蛮得无可替代
将在上海展览各式各样的秀场表现出来,但虽然是不同的展览,却发现一样的秀场,连最具文艺气息的书展也一样有秀色可餐的女模,这真是流行城市的共通文明病。而第二、三小首内容一样将上海这些特别的流行文明表现出来如:「一地感官满城诗寻常放荡江南味」、「灵与肉,骨与髓,统统打包/只须一把火,邂逅冷暖一锅烩」、「心有多远古老就多远/上海的身体驻扎南京路」 ,再如第三首「向上肩胛很美,向下臀线很热/斑斓的姓氏,从蛮腰开始/指向文字,指向作者和受众/指向梅龙镇,以及小杨生煎包//茨维塔耶娃,开启另一种味觉阅读/欧亚大陆的孤寂,这是百年以后的夜空……//书香菜香,都是一种抒写/逆光看你。你在发痴」诗人将常期在上海所生活感受的味道,化为文字分享读者,当然这不全然就是上海,但此时的上海也受到文明与流行的冲击,早又回到十里洋场的时期。而从反讽诗再回来看纯诗情的味道诗,又是别有一番风味。
   
  云抱的<暗恋>一诗,在一片前卫前锋的诗作中,算是走得非常纯正的纯抒情诗表现的诗人,而这首诗虽然暗恋却没有苦涩之味,反而有着淡淡的浪漫与纯情之味,亦是有别一般情诗的滋味,如二、三段内容:
   我知道,盛夏的果实
   挂在枝头,才是最诱惑的
   我掐指盘算着
   暴风雨到来的好日子
   哪怕惦念似的蛛网,雨水中毁掉

   你说,毕竟人是群居动物
   需要一个彼此关系
   确定一生幸福的方向
   我听的出来,你语气里的无奈
   也很清楚,暗恋你是最好的结局
而相对云抱的纯抒情诗创作亚拉河(这里有阳光)此次的<且听风吟>,若从文字表现来看则更具纯诗的风格,但其隐射的意涵却更深更具其意涵,其内容:
   6月的天是纯棉的
   也有受潮的味道
   土桥的南边建了一座大铁桥
   风来回吹过它们
   往南吹的声音像《雁南飞》
   往北吹的声音像空酒瓶子
   老家晕晕乎乎地躺在河边上
这一南一北表现出游子的心情,但却也一般年轻游子,而是老来有家不得归,却不得不在旅途奔波,把这些所经的地域都当成家在经历的心情与滋味,更是让人看了不得不感慨在心。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3-7-28 21:3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9 1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3-7-28 11:50 发表
真的寫了一个早上,头晕了......待续一下

千千辛苦了~品味诗中百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29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1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补:Tanya〈误点

  而同样在旅途上的滋味,Tanya写到〈误点〉的滋味又是另一种等待和期待的味觉,她写到
   候机楼弥漫一股不安
   等待的疲累感擦出焦灼的气味
   轻轻越过众人的头颅
   混合果汁的甜与面包的香
   朝时刻表的方向抗议

   耐心。实在有点饿了
   频频看表
   旁边的乘客拼命玩计算机游戏
   僵硬的声效窜破空气
   悄打一个无形的问号

   「你那边几点?」
   「我这里的时间失去精准的味觉。」
   行程原是新鲜的鸡蛋
   被偶然的延误打破
   煎成油腻腻的下午
是的,等待是一种煎熬,而在人多纷杂的环境,更是人与人之间不耐烦的情绪相互逼迫,所以Tanya写到「耐心。实在有点饿了/频频看表」、「行程原是新鲜的鸡蛋/被偶然的延误打破/煎成油腻腻的下午」本来很高兴很期待的兴奋情绪,本来很有新鲜感的感受,都在等待中,因耐性被磨尽,而又不得不继续的情绪给熬得油腻腻了,由于也可见Tanya文字功底,是捕捉到相当淋漓尽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29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墨指含香 于 2013-7-29 15:57 发表

千千辛苦了~品味诗中百味~~~~~

不辛苦,只是写得有点慢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7 12: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