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年军旅诗人周承强诗歌作品研讨会在京举行
本网讯 近日,青年军旅诗人周承强诗歌作品研讨会在中国作协鲁迅文学院举行,王夫刚、张富英、王永盛、王洪刚、刘涛、广子、吴君、胡红一、曹景常、赵卫峰、许烟华、谢友义、章泥、胡松夏、杨康、纪红建等来自北京、福建、贵州、新疆、山东、吉林、黑龙江、重庆、内蒙古、广东、广西、湖南、海南、河北、四川等地的作家诗人评论家30多人参加,大家认为周承强的军旅诗歌是当代军人热忱戍边卫国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在艺术上形成了南方边防诗歌特色,具有新边塞诗的独特韵味,是建立在真诚和人性之间的新诗力作。
绿风诗刊副主编、诗人刘涛,厦门文学编辑部主任、评论家王永盛等与会专家认为周承强的诗歌内涵丰富,意境幽远,情感真切,耐人寻味,表述了在艺术逻辑之下对人生世相和边地军旅生活的独特理解。这使得他的诗歌在形象的语言、缜密的思维之后,隐藏着楚地文化特有的温厚与宽阔,而其作品中不时显现出的俏丽、活泼的自然情怀,更衬托出了一位从容优雅、物我两忘的士人形象。较好地体现了当前边防诗歌在艺术探索上的一些新变化:和平时期它更加坚守艺术的真谛,审美视觉更加新鲜理性,注重艺术内涵、生活现场感和人性的自然美,表现在观念和意识上更加开放前卫。他的诗歌读后能感受一种崇高之美;感受一种广袤的视野和博爱的情怀,感受一种心灵的启迪和艺术的享受。与之前的同类诗歌相比又具备了一些新的特质,通过对其作品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加感性地领略到当下边防诗歌由于情感的真诚和视角的人性而重新崛起于诗坛。周承强从日常生存里寻找的诗的切入点独特,表现了个体生命在特定时空里对生与死的痛彻感悟。他的诗歌特色鲜明,语言峭拔,意象个性色彩浓厚。不论写军营生活还是乡土风情均有个人的视角,颇见新意,没有空洞的模式化腔调,这尤为可贵。诗人广子认为周承强的诗歌呈现三个不同特点:一,去崇高化。二,私人表达。三,把军旅诗这种相对较大的题材很明智的做了低音处理。诗人许烟华认为周承强的军旅诗以平视的姿态切入写作,在朴实粗砺中呈现细腻与深情,充满着忧患天下的情怀,其硬朗的诗歌特质与人格精神达到了和谐统一,极易引发读者的共鸣。诗人杨康认为周承强的诗歌整体感较强,呈现出一种巨大的气场。作家庄稼汉认为周承强一反传统军旅诗的思维模式和视角,注重用诗人的情感触角和人性高度,去探究表现军人内心深处最柔软也最坚硬的东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他独特的发现和深入的发掘,以及他超人的悟性与艺术表现,让边塞诗有了崭新的内涵。
周承强现服役于广州军区某部,七十年代初期出生于湖北省赤壁市,系中国作协会员、湖北省作协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他1988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迄今已在《人民文学》、《解放军文艺》、《诗刊》、《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等报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千余篇(首),部分作品先后入选《2012年中国最佳诗歌》等30多种选本,已出版诗集7部,曾获解放军文艺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第三届军旅网络文学大赛一等奖、广州军区首届战士文艺奖等多种文学奖项,并被评为 “全国十佳诗人”和“中国首届十佳军旅诗人”。
据悉,《文艺报》、《文学报》、《解放军报》、《湖北日报》、《战士报》、中国作家网、人民网、新浪网、光明网、新民网等媒体报道了周承强诗歌作品研讨会的消息。(胡松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