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091|回复: 4

巨匠情怀,小品风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4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巨匠情怀,小品风骨

                                             ——非马先生诗歌的审美意蕴

刘春燕/文


中国确是诗歌的国度,古有唐诗宋词元曲等浩如烟海的传世杰作,民国则有戴望舒、徐志摩、闻一多、冯至,九十年代有顾城、北岛、舒婷,台湾诗人非马、三毛。但时及现在,诗,却仿佛远离了诗歌的本质,在不自觉中缺少了审美独立性。诗意内涵的表达也愈加依赖于评论家对诗歌的解读。这固然与文化传承的断档有关,但更多的,则是审美标准的缺失与审美意识的匮乏。我一直有这样一个观点,好的诗歌,无论谁,你可以不懂得她,但你一定会觉得她的美,这样的诗,才可以称其为真正的诗歌。无论其表达形式如何改变,这一点,是再无改变的了。有人说晦涩、用典的诗,并不为大多数人所理解,就像废名的小说一样,但你只要觉得她的美,便是你的审美修养在欣赏她的美这件事情上有所作为,你本身不必会写诗,也是懂得诗的美好的。但对写诗的人来说,这样的要求未免过低,至少必懂得诗歌之所以美的原因,究竟是文字的洗练,是意蕴的独特,还是形式的新颖创造,抑或是情致的逸美。这便是诗人的审美自觉。这便是作为一位真正的诗人区别于一般诗歌作者的标志。非马先生便是这样一位具有独特审美精神的诗人。

诗言志,歌永言。朱自清先生曾在《诗言志辨》中论述了这样一个深刻且富含哲理的话题。且不论诗到底言何等志,且当下是否依然盛行,但,有担当、有使命感的诗人,一定是超越了种种芜杂纷纭的社会、历史与生活表现,将内心对万物万象的直觉与内心情致融合而外化为形式独特的诗歌。诗圣杜甫便是这样一个谁也无法否认的代表。诗言志的过程,亦是艺术被创造的过程。非马先生的《醉汉》便是一个极好的典例。两岸隔阂相思的苦痛融化在简短清澈的诗句里,醉汉摇晃的身躯,以及“深一脚浅一脚”向母亲行来的艰难意象,精确表达了两岸交流的艰难过程,堪称精品力作了。其形式之独特,句法之跌宕,形成了独有的诙谐与辛酸融合的深情风格。而形式所形成的语感对诗人心理情致的表达至关重要。《醉汉》以短促的句词,做断章式排列,形成了无限惆怅又低徊的审美情绪,也形成了跌宕多姿的艺术风格:


把短短的直巷

走成一条

曲折

回荡的

万里愁肠



左一脚

十年

右一脚

十年

母亲呵

我正努力

向您






这短促而精炼的字、词、句、章,不是简单的罗列,不单使得诗歌的形式像宋代所制极简洁的砚一样朴素到华丽,也将内心难以抑制又不得不抑制的强烈情感和情绪赋予了无限收敛的审美意蕴。非马诗歌的风格形成,是顺应内心的情绪表达的独特形式,而非某个模式的简单套用(虽然这风格是由他本人所创造),更不是机械重复某个套路(很多诗人已成格局的状态),他任由内心的精神之核——审美意象的形成与表达——导引情绪澎湃的潮,隐逸的顺应审美的形式之渠,在曲折迂回中缓缓流淌,滞涩着激情,潮汐暗涌,软软的撞击和抚摸内心深处最隐秘的痛楚,形成令人回味无限的诗歌余韵。非马先生的诗正是在这样的形式探索中,完成了风格的完满与审美意蕴的完美。在《一千零一夜》这首诗中,他像给孙儿讲故事一样诉说,宗教所造成的杀戮与天方夜谭的神话并置所形成的诗歌形式,表达了对宗教战争中人类命运深彻的悲悯情怀,言而不言之中,完成了审美意蕴的创造。

诗歌形式的审美与创造,如同中国古代山水画各种“皴法”的创造,饱含了独特的审美意蕴。大斧劈皴雄奇,米点皴秀润,披麻皴疏朗俊逸,马牙皴跌宕错落,荷叶皴风神潇洒,卷云皴灵动飞荡。每一种皴法的创造,都是画家反复观察生活而心有所得,再从真山真水的自然韵律中提炼出来的具有独特审美意蕴的表现方式。所以形式不只是形式本身而已,还代表了此形式所传达的审美取向、审美情趣、审美意蕴与审美品位。画家以自己之学识修养为底蕴,取各种皴法或相糅合为创作的灵泉与手段,笔下则能挥洒出心与自然交汇的诗篇。这正是中国绘画传统之所以被世代尊崇之因。与之相应的,中国古典诗歌形式也极丰富,四言、五言、绝句、七律,风格且呈七彩;宋词曲牌博杂,念奴娇,卜算子,清平乐,蝶恋花,婉约豪放各领风骚;元曲尚分宫与调,小令则为其妙。诗的形式之海乃成洋洋大观。所以作为审美表现的诗歌形式,不是诗人的脚镣,而是一种本身就富含审美取向的结构框架,能够驾驭它的人,自然会顺应自己的内心情绪为之赋予美感,技艺更高超的诗人,便自由的打破它,从而创造更新更美更多富有审美意蕴的形式。中国现代诗歌来自于西方,这在我们看似自由,毫无形式可遵守,也毫无韵脚可遵照,实则在西方语言中也是有韵脚和格律的。所以现代诗歌的创作,需要诗人以中国的语言完成内在情绪的表达与韵律节奏的形成并使韵脚形成旋律感,更需对审美意蕴的把握。非马先生的诗歌,便很好的完成了这种富含形式审美意蕴的创造。

对于诗歌来说,恰当的形式,就是表现内心情感和表达内心情绪的那只“神之手”。而这只手并非来自虚无,而由审美积淀来完成。一个人的审美观念一方面源自于先天的遗传,这神秘的泉源,潜藏在我们的血液里,只要你抵达那个恰好的情境,审美情感自然被触发;而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审美观的形成来自于自身修养的不断丰富。诗人并非非马的官方身份,他的主业或称正业,是芝加哥阿冈国家研究所核能发电安全及电动车研究,但诗歌的创作,早于他的主业,是他精神生活的内容,他的绘画与雕塑,与其诗歌一脉相承,皆是具有洞穿灵魂的审美艺术表达,他还从事诗歌翻译与研究工作,对他国诗人的译介使他对诗的理解更加深彻……,非马的世界是个无法完整表达的宇宙,藏在这宇宙中的种种神秘、悲悯、诙谐的悬停的审美情态,我们只有仰望和叹息,而不能抚摸,无法接近。

审美的第三面,还来自于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

非马说:“不管我们是相信上帝创造宇宙的神话,或是宇宙膨胀论的科学说法,我们都不能不对这个宇宙感到不可思议。只要想一想,我们这个宇宙究竟有没有边?如果有,它的外面又是什么?外面的外面呢?”在非马眼中,地球,也只是人类的栖息地。于是,他在自己的绘画中,直观的表达了对神秘宇宙的向往,在诗歌中也充满这样的神秘灵光。对未知充满好奇的心,充满探索欲望的非马,亦被当代绘画大家黄永玉称为“奇人”。他对《鸟笼》表达方式的游戏式探索,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想象力。


打开
鸟笼的

让鸟飞



把自由
还给




这看似怀有韵味的幽默之诗,将鸟与笼作为两个有生命的个体来尊重,所表达的审美意蕴,也是一般的诗歌难以超越的。所以,审美之于诗人,犹如缪斯的眷顾,使得安享艺术生命阳光普照。

那么,审美究竟是什么?是旭日耀眼的光芒,还是将旭日的光芒以颤栗的笔触跳跃在梵高画布上的线条,播种在田野的蓝紫色阴影?是月光竹林的幽静,还是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高士情怀?是诡异神秘的海底世界,还是维克多•雨果《海上劳工》里善良的吉利亚特与海怪充满恐怖与血腥的勇敢搏斗?审美必定是对生活表象之美的一种人为提纯,是一种意象化的再创造。美学大师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中谈论美感与快感时,自然的拿“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作比较,从而否定了十九世纪英国学者罗斯金的论调。为了进一步阐述什么是美,他还列举见了漂亮姑娘你可以为想到娶其为妻,而见了“美人”,则只把她当线条匀称的形象看,根本与“性”与“欲”无关。(一些以性和欲望为题材的诗歌,则以性和欲望来表达深彻的爱情与人性问题,与本文无关。)所以朱光潜说,“美感的态度不带意志,所以不带有占有欲。”美的本身如此,审美比之于美的显现更为深入。美的本身是一种自在状态,分为自然之美与艺术之美,审美则是对这种自在的美的内心感知、与精神融合之后的再创造。审美的过程是心灵接受洗涤而清澈的过程,是情感得到升华而纯净的过程,是将艺术之美进行再次呈现的过程。几乎在所有文化巨匠的艺术品中,都有感人至深的美的力量。这种力量能够唤起你血液中的那部分天然记忆,让你在平庸的生活中领略那奥秘的艺术世界的无限魅力。但要深入进行审美的探索,你必须准备好书籍、音乐、与交流等足够的干粮和探险的工具。否则,便会遭遇面临绝境而不自知的尴尬境地。

说起“匠”,往往令人想到“匠气”,颇有民间艺人的感觉。其实不然。聪明的古人早就说过,“技近乎道”,当你在某项工作上由熟练而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便与“道”很接近了。没有这样的“技艺”,则永远无法看到或接近“道”,接近艺术的真相。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巨匠,吴道子也是由壁画而入宫廷的民间“巨匠”,他们的艺术造诣早已经成为超越时代的审美标准,永不过时。他们的作品对其时代审美的内容与形式的探索都已达到极致。非马是作为台湾现代诗歌“巨匠”存在的,他对诗歌的形式与内容的审美探索也达到了极致。他在《一定有人哭泣——悼张纯如》一诗中,将《被遗忘的大屠杀——1937年南京浩劫》作者——才女张纯如的自杀,以内敛而充满节奏感的形式,将内心压抑的悲情,荡气回肠的抒发出来:


一定有人哭泣

在这样的黄昏

风从西边来

雨从西边来



而她就是忍不住

头一个哭泣的那个人

对着一堆堆

历史的白骨

人间的不义与缄默



而她就是一开头

便止不住哭泣的那个人

人类的罪恶

冰峰般矗立在她四周

把她笼罩在重重阴影里

使她窒息



一定有人哭泣

在这样的黄昏

风从西边来

雨从西边来


这首悼亡诗,自觉选择了《诗经》首尾顾盼的形式,形成了风雨交加的悲恸的审美意境,与诗人内心无限哀伤与愤慨情绪融合,让每个句子每个词语都抓住你的心,放进这悲哀又伤痛的历史情境中,让你体验这无法言说的时代哀痛,让你在这样的形式下,完成审美的自觉。这与苏东坡悼念亡妻“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审美表现极何其相似。

如果说,非马是华语现代诗歌的巨匠,那么,他的一些小诗,更加值得我们以审美的目光,寻索其中美的奥秘。

自有文人画以来,小品画便诞生了。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宋代梁楷“泼墨仙人图”,气势宏大,但仅是一幅宽27.7厘米、高38.7厘米的小品画。它开创了中国大写意小品画的先河,其价值亦无法估量。小品画以其独特的小尺幅,以最简练的笔墨形式表达了画家最富于韵律美感的内心体验的凡尘万物,笔墨色彩的表现不可增减,形成了天然去雕饰的清新之美。是艺术家偶尔为之的精品之作。非马先生的小诗,有着小品画的那种审美韵味,多一字嫌闹,少一字又有不足,正是恰到好处。《吻》便是这样的一种情致的审美表达:


猛力

想从对方口中

吸出一句

谁都不敢先说的




这短促而充满节奏感的诗的语言,将爱情之初的羞涩与缠绵,把空明澄澈字的洗濯出来。这既是爱的表现,更是审美的表达。其形式下所涵盖的审美意蕴,亦已成为一种人间绝唱。

非马先生的诗歌具有极强的形式感与独特性的审美意蕴。他的诗歌涵盖生活、社会、爱情、宗教、战争等相关人类命运的一切题材。其所传达的审美意蕴,恰恰证明创作生命力的旺盛。他善于汲取生命中极小的一物一时一事一感一情为诗的内容为诗的情绪,而哲思与幽默的语调使得诗歌的语言表达具有澄澈空明的性质,审美韵味的丰富却是这一切表现之下的根源。我之所以并未选取非马先生更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作品,只不过想说明,在他几乎所有的诗歌中,都具有完美的审美意蕴,都是具有独立精神的形式创造。

原载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1cf5d30102e5l4.html



非马注:  在这个脚步匆忙的时代, 愿意花费(但愿不是浪费) 宝贵的时间评介我作品的朋友们,常使我感到温暖激励。前几天有友人为最近出版的《中国新诗百年大典》里没有我的名字而大抱不平, 我告诉他我一向对这类虚张声势马虎从事的选集不感兴趣。我也相信对许多没被选入的真正诗人(我知道的就有好几位,特别是台湾及海外的)来说,选不选入都不会太在乎,但看到编选者对历史(连带地对他们自己)这般轻率不负责任,以及这选集对年轻一代可能造成的误导等等, 都多多少少影响了我近日的心情。这篇文章来得正是时候。谢谢春燕!它让我对中国现代诗的前途以及对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心血) 恢复了一点信心。  2013.7.4 于芝加哥
发表于 2013-7-4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辈,我帮您转到评论版好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7-5 2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麻烦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7-5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非马 于 2013-7-5 21:11 发表
谢谢. 麻烦你了.


不客气,我一直在拜读学习您的佳作呢。
要说谢的应该是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紫隆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3-7-6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2-25 08:5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