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与尘埃(读诗人温国的诗歌《冬日的河流》)
河流可以是现实生活中的河流,可以是时间的河流,思想的河流;一生也可以是一条河流,每一天每一秒都是汇入其中的水滴,每个人都是一滴水从不同的方向汇入河流,汇入我们共同要去的地方,殊途同归。对于寒冷的北方,冬日的河流更多时候是坚硬的、沉默的、洁白的。诗人的《冬日的河流》中所展示的河流显然不是家乡的或者他乡的某条河流,而是人的河流、生命的河流在诗人脑海中的律动,并且深深感悟人生的奥妙和美好。所以他说:“我喜欢坐在窗前/看冬日的河流/河水比夏天/流动的要快/像一阵刮过的风/我看见很多流动的冰块/流过钟楼大街/一些人还用厚厚的衣物/把自己包裹得/不露痕迹”。我们这些生活在北方的人一读就可以想起冬季,想起数九寒天里钟楼大街上,包裹的严严实实的人们在冷风中匆忙而过的身影;通红的脸膛儿,鼻孔里升起的白烟儿和冷得不能停歇的脚步。那些冰块那条河,那些人那条钟楼大街,清晰的画面自然而然地浮现在每位读者面前。可是再厚再厚的冰层再厚的衣物也无法遮挡冰下流水的热情,沸腾的心血里流淌的希望。
紧接着诗人提到了菜市场,这里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是人潮涌动的地方,是生命的通道和供给。而在这样的河流里,从天南海北汇集而来的水滴们所要表达的共同意愿,难道不是生、是活着的美好吗?
午夜是最寂静最干净的时刻,这时诗人把睡眠也比作河流,更像梦轻轻袭来。“风铃草/在岸边飘摇/像一颗心落入/遥远的海湾”,这样的诗句是唯美的,给人无限遐想;可以是遥远的思念落入梦里,也可以是某颗飘摇的心找到了应有的归宿。可不论哪一条河流,什么样的河流,最终都会有自己要到达的地方,海湾便是恰好温暖的比喻。
第四节一开始诗人再次提到了他的河流:“我所看见的河流/只有一拃长/还结着冰/单它并不影响/我对它的想象/如果有可能/我就让它立起来/凿天梯我爬上天堂/看看那里是不是/真的没有罪恶”,这似乎离具体的河流更远了,却是诗人对更美好生活、自由生存空间的向往,可这河流又是那么小那么窄,有一种无法实现的伤感、悲怨、愤懑;现实生活或许真的是那么的冷酷,不尽如人意吧。这一节正是这组诗歌的中心和高潮部分,给读者启迪和对理想生活的引领。
第五节诗人开始慢慢回拢诗意,他清楚地告诉大家,每个人都是流光里随流波而去的尘埃,懂得珍惜生命和活着的不易便是醒悟;奶奶口中河流一样的人生是智慧的人生,一切随其自然,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也许每个人都会回味过去,回味曾经有过的青春年华梦一样走远,却也不乏淡淡的忧伤和幸福感。也许每颗心灵都是孤单的,尘埃一样聚聚散散,其实明白了这些已是一种淡然和超脱,也是一种幸福和幸运。就如这组诗歌的尾节一样:“一个人/在河岸上/踱来踱去/他把流水/踱成了冰块/阳光下/他蹲下身子/看着冰块/看着看着她就哭了/暮色起伏时/他是风中/飘散的尘埃”。那个在河岸上踱来踱去的人会是谁呢?神的信念?飞逝的时光?或者诗人自己的悲悯?每个人都是一粒微小的尘埃,在时光里漂流,在风中聚散,也许你也许我,我们究竟该怎样面对活着或者死亡这样深长而沉重的话题?这个结尾收的不错,与前面铺垫的诗意起到了遥相呼应的作用。整组诗歌语言质朴易懂、物象平实,情感真实极富生活气息不乏对人生、世界的深深思考,从喧闹繁华的都市生活中分离出一种纯净、自然、洒脱、优美的诗意。
附温国先生原诗作:
《冬日的河流》
1
我喜欢坐在窗前
看冬日的河流
河水比夏天
流动得要快
像一阵刮过的风
我看见很多浮动的冰块
流过钟楼大街
一些人还用厚厚的衣物
把自己包裹得
不露痕迹
2
如果说
菜市场
是一片湖泊
那些涌动的人流
就是汇入这湖泊的
河流他们操着
不同的口音
表达着同一个意思
3
午夜12点
睡意从我看不见的
墙缝中涌出
像河水
漫过屋顶
风铃草
在岸边飘摇
像一颗心落入
遥远的海湾
4
我所看见的河流
只有一拃长
还结着冰
但它并不影响
我对它的想象
如果有可能
我就让它立起来
凿天梯我爬上天堂
看看那里是不是
真的没有罪恶
5
有关一条
冬日的河流
它与南方
冬日的河流
究竟有什么不同
它就是一条河流
你我就是
河流里的尘埃
随波而去的尘埃
6
我奶奶说
人的一辈子
就像那
曲里拐弯的河道
如意时是河
不如意时还是河
太阳照耀着河流
月亮也照耀着河流
7
这个时候
我坐在
温暖的屋子里
我想着
窗外的河流
它凝固在
北方的夜空之下
冰层下
是遥远的笑声
那些柳叶,鸟影,阳光,星星
是我越来越远的梦
一些走远的笑声
8
星星照在冰上
沙沙的声响
磨亮一个季节
像月光
9
一个人
在河岸上
踱来踱去
他把流水
踱成了冰块
阳光下
他蹲下身子
看着冰块
看着看着他就哭了
暮色起伏时
他是风中
飘散的尘埃
于2012-11-30
原作发表于《诗刊》2013年第5期下半月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