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89|回复: 7

[随笔] 迟到的回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31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迟到的回忆
——我与程力夫先生交往轶事
当我提笔想写这篇文章时,程力夫老先生已经与世长辞了三年多了。回顾自己二十多年的语文从教经历和写作经历,至少和程老师有过六七次书信往来,每回的回函,看得出都是程老师亲笔所写的。他是我语文教学路上的引路人,也是我生命中的贵人。可惜的是,从大学毕业到2006年长达15年中,我虽然两次去福州,都没能亲自去拜会我尊敬的老前辈。如今,早已天人永隔,想见到他老人家,亲耳聆听他的谆谆教诲的愿望,此生已经不可能了。我也说不清楚什么原因,最近突然怀旧之心日切。一幕幕旧事,一位位故人都历历在目。而印象深刻却从未谋面的恩师只有程力夫先生。如果不写上一点文字来纪念他老人家,恐怕此生终愧于心,永远无法给自己一个交代。那么,我希望用这篇文字来弥补良心的歉疚,来告慰一个慈爱的长者。
结缘
和程力夫老师第一次通信是1989年,我读高一时就对文学感兴趣,虽说涉猎不广,但时常按捺不住创作的冲动。经常利用写日记的机会练笔,也不时的给一些报刊邮寄自己的习作。不过几乎都是石沉大海。在给三明报社的李虹编辑也写过了信。尽管也收到了回函,但想把文字变成铅字的梦想依旧落空。我非常纳闷,望着每次卢长钦老师给我的作文评分,我的欲望之火又重新燃烧起来。当时,我的同届同学张桃和黄泉新都有作品发表在《中学生语文》报上,他们的成功也不断刺激我,而年逾古稀的程老师正是该报的主编。我也说不清是什么原因,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力量在召唤着我。多次投稿后失败的委屈也在压迫着我。我不知为什么哪里来的勇气,我把自己的满腹委屈写成书信寄给了程老师,而后,就忘记了这事情。可是不到一个星期,突然接到了一封来信。信封上落款是“民主促进会”,我再次感到奇怪,我与“民主促进会”本毫无瓜葛呀,怎么会有那里的人给我写信呢。拆信自然是迫不及待的。我看到了落款正是写着程力夫三个字。我无法用言辞表明当时的兴奋,看到热情洋溢的文字,我第一次失眠了。程老师除了鼓励我把自己的习作寄给他之外,还和我谈到了文学创作的艰辛。我开始想把自己几年收集的语文老师给过的八十五分以上的作文寄出去,可是重新细读后,发现总有缺憾。因为我发现自己是换了眼光来重读的。如果说原来我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对着老师的评语和评分沾沾自喜的话,那天我却不知不觉站在了编辑的角度,对自己的幼稚的文字吹毛求疵的看过,并一一否决。最后,我索性放弃了原来的打算,将收到程老师的心理感受写成了一段文字。题目叫《我思想感情的一段经历》。这篇文章成了我的处女作。当时的编辑“青宜”老师还专门写了一篇类似于编者按的文字——《真情才得好文章》。原谅我至今也没有写一封信感谢青宜老师,因为我到现在也不知青宜老师的庐山真面。(待续)2013 5 27

[ 本帖最后由 许晓鸣 于 2013-5-31 19:40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们的中学阶段,当时的阅读读物不多,老师为我们订阅的《中学生语文》成了我们宝贵的精神食粮。特别是每一期报纸到来的时候,我们总会快速的去寻找,有没有自己所在的学校的同学发表作品了。我读高一时,在校文化艺术节上表演的小相声,就是根据《中学生语文》的一段相声改编的。我性格内向,为人憨厚,上台的机会不多,所以中学和大学两次登台表演的事情在记忆中都很深刻。一次是相声,一次是课本剧。《中学生语文》发表了我的作品后,知情人不多,只有几个玩得较好的朋友知道。幸好他们没有宰我。第一次发表作品没有获得稿费——只是获得了几张样报。一次侥幸的成功也没有让我变得疯狂,我没有一发而不可收。后来,考虑到自己的很多文字都不成熟,我没有再轻率的投寄稿件。只是在大学校刊上发表了一些豆腐块。虽偶尔有给程力夫老师写信问候,但不再寄稿件。1991年8月,大学毕业后的我分配到了家乡的一所农村完中任教。在这所学校,我后来担任了为期十三年的语文教育组长。1994年,突然接到了一封信,是福建省教育学会推荐订阅《中学生语文》的信函。看到《中学生语文》几个字,我感到特别亲切,尤其是看到主编居然还是程力夫老师。当时,不管你抱着什么目的,私自订阅报纸也是一条高压线。但我抱着极大的感恩心理,对于一个75岁高龄的老人,还在孜孜以求的为中学生办实事,我们没有理由不为他做点事情。所以本着学生自愿的原则,我们挨个班级登记愿意订阅的数量。一千多学生的学校,汇总起来居然也有三四百人愿意订阅。我把这消息写信告诉程老师时,他很高兴。他回信说知道我尽了力。但我对于教育现状有点微词。因为我觉得我的动机很纯,我也是想改变乡下中学尴尬的阅读现状,我并不是想获取为数不多的所谓回扣去做这件事。为了让学生能节省费用,我甚至直接扣除了几毛钱的所谓联系费。学生花上一两块钱,就能获取一年的精神食粮。我学生时代的那种情景终于在我眼前重现了。望着每次新报到来前同学们争着抢着阅读的情景,我居然有点热泪盈眶了。那一年,我第二次在《中学生语文》发表了自己的诗作《唱给不甘寂寞的灵魂》。很多同学知道那是他们老师的作品,对学习语文和写作的热情也更高了。
我在信中说出了对九十年代的一些教育现状的困惑和不满时,程老师的回信也大为赞同。他感于兴教的艰难,说出了自己对教育的担忧。他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本在何处,计在哪里?他能和一位相差半个世纪的未谋面的普通教师如此推心置腹的交流,让我更是意想不到的。而每一封信,依旧是亲笔所写。我起初不知道,为什么每封信都用软笔书写。后来他在给我回信时说出了个中缘由。他说出了近期身体状况每况益下,而且患了严重的老年白内障,给阅读带来很大麻烦。我这才意识到自己过于粗心,我不该书写过于纤细。那对他也是一种折磨呀。打那以后,我回信也用软笔,我尽量写大一点,尽量长话短说。(待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在乡镇中学的那些年,度过了从教生涯中最有意义的许多日子。尽管我时常觉得灵魂中有一种孤独,教学之余,除了偶尔相聚,打打牙祭,猜拳行令之外,没有人和我谈诗说文,好运动的同事倒是经常活跃在篮球场上。
而我天性好静,只能在一旁看着他们在篮球场尽显风采,而后我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狼吞虎咽的看着新买来的史书和一些文学类作品集。那时没电脑,也不知道互联网,更不懂得什么伊妹儿。要和外界联络,只能通过写信。早年的笔友,慢慢的都断了联系。只有偶尔和程老师,依旧保持着书信往来。程老师的来信有时竟长达六页。看着程老师的来信,心里挺温暖,教学中偶尔的憋屈,竟也烟消云散。也许是程老师对我那句话的嘉勉吧。我说,教学是一件良心活,无论领导给你怎么样的评价,只要仰对得起天,俯对得起地,对得起学生,于心就无愧了。所以在乡下的十七年,什么县级以上的荣誉,几乎都落不在自己的头上,也不去想太多。只管做个老老实实的教书匠,其他的,咱争不了。而今,二十多年过去了,那种“高级荣誉”,也只能冷眼看看那些会钻营的人,心满意足的把那玩意儿领走。而那时程老师的话就是宽慰自己的最好的良药。如今,近二十年的来信静静地躺在我的抽屉里,见证了一成不变的性格。
记得我当时曾经和程老谈到教育掺假的问题。什么“普九”,什么“六督”,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材料做了不少,就是为了能顺利通过上级的验收,许多事都成了劳民伤财的事。然而我们这些小民百姓,只能奉旨办事。
而后,社会上假的东西越来越多,弄虚作假成了见怪不怪的事情。历经十多年的造假运动终于酿造出了恶果。我们身边出现了许许多多缺乏道德良知的事件。我知道,这种结果绝不是一时一地造成的。道德的滑坡,信仰的缺失,假恶丑的喧嚣尘上,如果此风不刹住,那种民族的复兴之梦恐怕真的要成为梦了。
让人不可思议的是,我曾经在班上做了一次调查,要求学生对职业做出选择。五六十人的一个班级,居然没有一个学生选择从事教育。有的说教师苦,有的说教师累,有的说教师要受学生的罪。更有一句顺口溜说到“上辈子杀了猪,这辈子教书,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私下里听到很多教师聊天,几乎很少人会让自己的孩子再选择教育。我不回避有很多教师非常敬业,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的事业和职业,他们用自己的良心在做最后的努力。而多年来,一直谈到的尊师重道,仍然有点言过于实。在不少的地方,教师的职称评聘仍然存在怨气。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同一地区不同县市也有天壤之别。同一学校也会因为职位的差别和人为的原因造成区别。人人都会有老的一天,许多从教二三十年的老教师,都还在期待着什么时候职聘能有真正的公正,让他们真正享受到应有的待遇。我只想说,人为的为教师晋级设置障碍的那些人,将来一定为千夫所指,万夫唾骂。
2013 5 2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和程老师通信的那些年头,我对于文学的兴趣也潮涨潮落。一方面,我时常沉湎在中学阶段文字变成铅字的那种幸福感中,一方面,我又很忐忑自己从学校走出又走进学校,在这独立的王国,我对外界的接触极为贫乏。所以,要写出一部能反映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教育问题的主题的文字,对我来说,确实有点心有余而力不足。我性格上胆小怕事的缺陷也制约着我拾笔写作。即使有时也会心血来潮写上一段文字,最终仍然不是胎死腹中就是短命夭折。在布置写作时,虽然也偶尔下水写作,但写过就扔。那时我还没有电脑,都是用钢笔书写。一些酸文涩语和教学随感都留在我的办公桌里。后来学校建教学楼,我们的办公室要改作教室。我们都迁移到一处70年代的待拆危房里办公。而我的手稿连同向学校借阅的教学参考书、几年的教案全部被小偷洗劫一空,开始心酸了好一阵,后来渐渐想通了。也许,那些东东本就不应该流传,主人不舍得将它们付之一炬,就让窃书贼帮我提前送去废品收购站吧。
在乡下中学的那些年,我以为作为一所省里挂牌的完中,即使是苟延残喘,仍然是可以办下去的。随着许多村级小学拆点并校,渐渐的也轮到了一般的完中。除了道南中学至今因为她的历史悠久,在竭力的维持外,其他的完中几乎都成了独立的初级中学。我们一帮子高中教师,到最后几乎调离了原来的学校。到现在为止,我的下水作文能找到的不多,只有几篇后来借助电脑才得以保存。其中的一篇叫《幸福断想》。附原文:
幸福断想  
你问我幸福是什么?
假如您的寓所推开窗可以凭海临风,疲倦的心灵常拥有依托;或者看满天繁星点点,月亮在云空里默默穿梭;或者是心宇里未染半点尘滓污垢,无须借助假面具来展示洒脱。那绝对是一种幸福—一种摆脱尘世羁绊的幸福。
你听我描述:新生的婴儿含着母乳甜甜入梦,把母亲的臂弯当成成长的摇篮;瘪嘴的老婆婆倚着柴扉,等候着夕阳下老伴荷锄踏歌归来。慈爱的老母用颤微微的双手展开百读不厌的信笺,从中解读来自异域他乡的儿女们的牵挂。这不也是幸福吗?这是酽酽的亲情构筑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慈母手中的线,是游子身上的衣;是脚穿的千层底,是胸挂的护身符。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坎坷岁月的相濡以沫,是狂风恶浪里的同舟共济。
幸福是什么?是赤足走在田塍上,看着饱满的稻穗在山风抚慰下的婆挲,是披着蓑笠垂钓风雪时的守候,是金秋时满眼的成熟的浆果。
幸福是什么?是海燕在惊涛骇浪里的搏击,是浪涛迎“礁”痛击的气魄。当经纶世务者平息了不切实际的欲望,鸢飞戾天者消除了困扰心智的痛苦,他们所拥有的不也是幸福吗?幸福是一种矛盾。成大事者,把孤独寂寞看成是幸福,在这样的环境里,没有太多的过客打破他的宁静,孤寂的背后,是等身的著作,是通向诺贝尔领奖台前的脚印。而重感情的人把人生的聚合当成幸福,别后的重逢了却了多年的牵挂,笑声盈盈里,香槟和葡萄酒让友情更醇更浓。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沉重的依恋不也是一种幸福吗?
隐逸者安适于闲云野鹤的生活,那是出世者清静无为的禅悟,名利场上无休无止的打拼,那是入世者愈挫愈勇的执着。碧树凋零时,还有人望尽天涯,衣带渐宽后,还有人无怨无悔,他们的幸福是蓦然回首时,发现那人就在灯火  爛珊处的惊喜。
是的,有的人背负行囊在漫漫长路上不断求索,有的人手握半瓶饮剩的芳醴知足放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5-31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为真情,点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 07: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盆栽菩提 于 2013-5-31 19:26 发表
为真情,点亮。

感谢菩提亮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6-1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也想念自己文学之路上的老师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在河之洲 于 2013-6-1 15:51 发表
感动。也想念自己文学之路上的老师了。

欢迎妹子来心情文字空间看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 12: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