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原帖由 剑客无剑 于 2013-4-29 15:08 发表 痕迹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3-4-29 19:27 发表 比较复杂。结构在模拟一种想象的时候,它的内力在启动阅读者来共鸣,这个过程是容易暴露痕迹的时候,当然,如果纯粹口语来表现情绪,可能出现的问题是伪抒情,总之,两难啊。
原帖由 绿z衣 于 2013-4-29 19:52 发表 晾衣服“的”女人。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3-4-29 20:05 发表 不加的,行不?
原帖由 滚轮子 于 2013-4-29 19:55 发表 这是导演与观众的问题,前提是,他们都生活在戏里,共同扮演一样的角色
原帖由 绿z衣 于 2013-4-29 20:06 发表 要加,不然以后不让你叫衣服了。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3-4-29 20:06 发表 这样说从广义上来说,是对的,但诗歌这个特殊的文体形式就不同了
原帖由 千白羽 于 2013-4-29 20:29 发表 我觉得有时候我们抒情不一定是为了自己的抒情。所以,只要是真挚的就没有错!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3-4-29 20:26 发表 那些,只是不同的弹性和张力在激发人们。
原帖由 mdax1314 于 2013-4-29 20:31 发表 所以就是方式不限,视角不限嘛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3-4-29 20:31 发表 站在更高一级别的角度来说,还存在一个“个人情绪”的正确与否的问题。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7 16:5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