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85|回复: 5

[散文] 天门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4-24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门山是一次匆匆的行程,也就光顾着爬山,还没怎么体会天门山之美,便结束了这次登山之旅,感觉就一个字:快。像猪八戒吃人参果,光顾吃了,还没品出什么味儿来就没了。
     
  来到山脚下了,一群人蚁行于率性弯折的山道上,或行或摄,或奔或眺,或言或黙,各取所需。
  
  山路蜿蜒,由起始的土路慢慢变成了土石夹杂的路,那突起于路的顽石,因为多年踩踏的缘故,棱角早已变得圆滑,泛出青来,夹道的灌木,葳蕤繁茂,欢迎着这群大自然的过客,几番转折,进入一片竹林。
  
  新竹有的已快长成,脱掉了黑色的外套,天还不算太热,或者怕是还有些害羞,还没有脱光;有些半人来高,似在攒着劲儿,一股要一日三尺的架势;还有的刚刚睡醒,从土里冒出尖尖的小脑袋;而去岁长成的竹子,修然而立,遮阳引风。旧竹新笋,齐聚一地,而登山的人也老幼不等,互相提携,已是微汗浮面,怕热的也有像那笋子一样一层一层的将衣服剥开来。风起处,凉爽如沐,心旷神怡。
  
  竹叶发出沙沙声,又要“疑是民间疾苦声”了。那些在衙斋卧听得来的声音,因为不是住在高楼,接着地气,才有枝叶关情的感慨。而这些翠竹发出的些微呐喊,不过是想抖落那一身尘埃,不知身在高处的人能否听见?
  
  穿过竹林,沿着机耕路,来到茶场的小屋。两排房子中间有一块宽整的平地,有鸡在庭院里踱步,在这大山里远离了H7N9,鸡们没有生存的惶恐。平地的一侧有一口井,井里有一汪泉,水自那井边砌好的方池子两级流下,泉水清冽,一级饮用,一级洗濯。向来山与水是相互依存的,水让山变得滋润,山让水变得坚强,互相帮衬着,才有山水之美。
  
  茶场庭院里的人们,以及那白墙红瓦的庭院,在我们眼里都是风景,在他们眼里,我们也是一种风景吧,或者更多的感觉是一群无所事事的人。彼此有着一种隔着距离的向往,但从来只是擦肩而过,对那庭院里面发生的故事,从未知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庭院,而旅行,就是对那庭院的短暂逃离,在一个不相关的地方,寻找一种事不关已的疏离,以免总是迷失于自己的狭小庭院而不能自已。
  
  古人虽道行路难,却还是有人愿意行万里路,哪怕还要出钱买门票。
  
  从茶场小屋穿过,沿着茶场的路往山上继续攀登,山势突然变陡了,几乎要手足并用。这时所谓的爬山,便算得上名符其实了。当然也有些身手矫健者,蹦蹦跳跳便上去了。估计是那种攀爬的本性还没完成进化掉,或者说难道是返祖现象?不得而知。沿着山水冲刷的沟渠攀爬到底,才发现山外有山,双峰并峙,彼山更高,天门山最高峰还在另一座山头,但已凸现在眼前了,下过一道浅浅的山谷,再沿着陡峭的山路上去,便是天门山最高峰了。
  
  人间四月芳菲尽,天门杜鹃仍盛开。红彤彤的映山红在山顶处开得格外娇艳,这儿一丛,那儿一簇,散于崖边,聚于石旁,跟登山人的笑脸相媲美。峰顶之上,有一标志,标有“军委测绘局三角点”字样,其用途怕是要专业人士才知晓的。
  
  立于峰顶,极目远眺,一侧余脉莽莽翠翠,山脊棱棱,一侧阡陌纵横,房舍散布其间,登高一览,诸物皆小。脚下则怪石嶙峋,树木葱笼,壁立千仞,无欲自刚。风过处,登临酣畅之乐,唯亲历自知而难以言说。所谓山高人为“疯”,一群人在山顶上纵声高歌,可算作例证。
  
  古人喜好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于山水之间,今人有异,大略是登山之意不在山,在于酒水之间也。但其间的一个乐字,却大约是古今皆同的吧。
发表于 2013-4-24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水之乐古今同,今之山水却非古之山水也!
感慨下。
问候楼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4-24 18:11 | 显示全部楼层
茶场庭院里的人们,以及那白墙红瓦的庭院,在我们眼里都是风景,在他们眼里,我们也是一种风景吧,


读好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6-2 03:0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