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863|回复: 26

从意象和象征范畴内解构温经天的《正见》4首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7 1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台湾诗人简政珍认为:“诗以意象抵制文字的僵化,因此也是语言的凭恃。语言籍意象展延生命,横亘诗的历史。”同时“形象经由意识转化成意象,诗是诗人意识对于客体世界的投射。意象即是诗人透过语言对客体的诠释。意象既是思维的转型,又是诗人观察、联想、哲思的浓缩,它从既有的逻辑中跳脱,是解开既定思维模式的羁绊。”而陈仲义认为简政珍的独到之处是“沉默”与“空隙”,我深表为然,这契合中国传统的虚实之境。
从温经天的四首诗中,密集运用意象的对应理论。
《暖身之必需》这首诗,就权且当做爱情来解读。“低于你的生命,高于我的生命”摆放爱情的位置,“我”比“你”更加多情与痴情,在此位置上展开叙说。简政珍提出的意象和象征的“沉默”与“空隙”,在此诗中表现得很透彻:“寒风里的爱情。一截黑炭,一点火星”。黑炭、火星,这两个意象是如此的冷静,空隙处,就是在这种沉默中留给人,自然而然想到的是一触即发,星火燎原之态势。放在寒风的环境里,对爱情的温暖自动呈现了出来,不需要太多的言语。
“湮灭在荧屏”,曲终人散空愁暮,最终的结局是“封火”,故事虽终了,人心却不死,“我”只能在黑暗里,放低自己的姿态,必须克制自己对过去爱情的渴求和坚持,让自己“蜷身”,但心中依然渴望得到对方的消息。这种感觉是一种煎熬。诗歌有一种手法叫移就,这种煎熬移就到五脏六腑,本来是错陈复杂,但作者把他们分配就位,割据开来,把五味分别赋予,使得“感觉具体化,形象化”。接着顺势拉开,用米煮粥酿酒做象征,把难以言说的情怀纷呈出来。接着作者用了“长取臂”,把看不见摸不着的“你”抓到面前,就像看着“你”,对你呢喃,这种患得患失的状态就像深处寒冬腊月,带着对暖的期待,也望眼都是绝望。“并不源自河流,源自绝望的泪/为了后来的解冻先将我定格于深冬”这两句很深刻。但“你”终究还是不知在哪里,“长取臂”仅仅是幻想,你就像躲在城市的某个地方,“低于这个城市”,但“我”天天把“你”挂念,在脑海里,“高于我的胸口”,这时候希望时间能慢下来,甚至回到过去,“疾驶的列车慢于灵魂”,“我”能重新与“你”做选择。
附:
暖身之必需

低于你的生命,高于我的生命
寒风里的爱情。一截黑炭,一点火星
湮灭在某场不为人知的荧屏。又到封火的时候
我蜷身去打听你在梦国浪迹的每处风景

我的五脏是割据的节度使,甜蜜,火辣,
酸楚,咸涩又苦。米在水底,成粥
米在水中,酿酒;你可懂米的沉没与幻化
我在咀嚼和豪饮中也在辗转的垭口

仿佛望见你在风里,长发遮蔽了你眼
什么样的思念需要考证,希望之冰
并不源自河流,源自绝望的泪
为了后来的解冻先将我定格于深冬

你将低于这个城市,你将高于我的胸口
当疾驶的列车慢于灵魂,撞身的几率大于零
你将在昏迷中触摸到我的陡峭和孤独
干裂的柴禾燃烧,一边煮米一边耗尽了生命

《奇异夜空》这首诗也姑且当做爱情诗来解读。相对来说,这首的意象比《暖身之必需》来的“生硬”一些,因为隐喻之下的蒙太奇手法的跨度有点大,留给诗歌和读者的空隙有些宽。涟漪下的亮色,意识流动里吻合自然的现象,水波被月色货日光照耀之下,会某一区域的耀眼,而把这一区域当做“颧骨”,而且隐去了主体,诗句的普世法则。突兀便是瘦削,大有一副“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画面感。这里,并未乖离“因果”,原因就是“雨季结束冰建筑了新城”,雨季结束,到冰筑新城,时间和空间的跨越和累积并在一起,沧桑感犹如巨石压顶,让人呼吸不畅。而心中的“灯”抓不到,“深渊”逃不出。雅各布森的对转喻如此说:“转喻则以主体与它邻近的代用词之间的接近或相继的联想为基础”,深渊可以看做是思念,看做是心底的某种情感。接着用“一封信”做象征,“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反馈代表”,“温度”做转喻,心底的某种情绪不断重温揣摩而不能自禁,犹如中了丘比特之箭。以点带面法,用“一条围巾”象征对某个场景的记忆,这个记忆占满了半生的时光。诗歌转而在深沉中寻找解决方法,告别“刻意”,摸黑寻找出口,幻想呼吸干净的“夜空”,在叙述中需要做转折,使得情感隐忍沉郁之美。最后两句反问,又折了回去。有激荡之音。
附:
奇异夜空

再次写到夜空,就再次看见你
欢快的涟漪下淡淡的亮色,颧骨更加突兀
雨季结束冰建筑了新城。奔波者捉不到一盏灯
越奔跑越无法逃出深渊的底部

一封信要沾染几层温度,一张弓满盈
夜夜自南天射向你胸口。寂寞的猎户星俯身
翻捡大地所有喘息的遗物,梦中的白桦林
是否瑟瑟地在围拢?一条围巾飘落了半个人生

无谓的是伤感的电影,告别刻意,转折突兀
超过她的颧骨。摸黑中寻找剧场出口
必然在这个中途离去,牵着你手,去呼吸
没有廉价香料和防腐剂气味的夜空

在剧场之外我们找到停泊的飞船,你信否这种可能
在旷野之上升腾,照耀枯枝和屋脊,你信否这种可能


《末日远走》这首诗的意象如繁星点缀夜空,显得清旷而神秘。羊群、青草、星辰、木梳、泪水、耳垂、光年、房屋、镜中湖、幼鹿短短三行用了10个意象,营造的恰似远走、孤独与寂寥。从怀抱陈旧火焰的人,到赞美的歌声,本来这一份的空灵与猛兽、暴乱进行矛盾的冲突与糅合,这是反单一的后现代构诗的方式之一。接着使用魔幻手法,使者、“我”,“你”角色的模糊化、神秘化处理也构筑了后现代诗歌的特色。
附:
末日远走

你的羊群和青草错开星辰和木梳
你的泪水和耳垂避闪光年和房屋
你望着镜中湖,一只幼鹿

怀抱陈旧火焰的人被唤醒
一曲赞美引入耳朵的回廊
所有沉重的呼唤都变得空灵

你的肩头和你的哀苦
自觉的仰望迎来乌云众多的猛兽
它们暴乱天下秘约写满你的名

找寻你!使者需你的指令
弹奏蓝色丝绸,十个我
深情地抚摸你,用吻和静的火苗

给你,青草永茂的女性
给你,温暖的羊群光年的木梳
沿着盖亚无所不在的地图,随我远走

《山雪孤绝》这首诗的意象充满神性是经验与超验,感悟与哲思的意象图式,通过简约的现实场景和现实经验,通过变形的意象编码,透视社会异化、沦丧的体症。但经验的诗化表达还不够,有时要向超验靠拢,以求取深度。超验性的意象:还愿者、浮云、雪、雪莲、信徒、梵语、无名、等等充满宗教色彩就像一张铺陈开来的网,网中兜售的却是舞蹈、累赘、愁苦、沉睡、骨肉、皮囊性情等等的现代忧郁病症。神性夹杂着反神性,矛盾兼有反矛盾。在感悟人生的同时,也在思考着生命,在涉及空间的歧路接近空庭,涉及时间的山下流年近似无,让一切都感受禅思——“空”,时空的转移和感悟在超验的诠释里得到了形象的再现和解说。
附:
山雪孤绝

大步流星的舞蹈在此已不能
山风剪开累赘愁苦
还愿者叩谢那朵浮云的恩典,看
它还披挂在山的脖颈。那些雪也依然
沉睡着,时针遇见了谁,不动

告白多余。卸下词语和音符
我们休憩在向阳缓坡,等雪貂和飞蛇争斗
让出千年的雪莲,喂食早已错乱的肉骨
何妨作一名清心的信徒

不识梵语却被崖石质问,答曰无名
直上云霄以前,先饮下山雪孤绝
稀薄的人脸浮现于蓝布
凝看,告诫,微笑,闪逝。唯有携手
找那盘坐之地,愈高则愈轻

无论皮囊性情,登临这条歧路
却接近天庭。差只差擎起手臂,你就
与众不同;山雪晶莹,山下流年
两只酣醉的笨鹅倾听蓝白之舞,近似无

[ 本帖最后由 峰城 于 2012-12-7 16:58 编辑 ]
发表于 2012-12-7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峰城的评读。亮起来大家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迷雾。诗是用来误读的,诗是支持误读的。我只是千万误读者之一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17:01 | 显示全部楼层
偶也學习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峰城 于 2012-12-7 16:58 发表
问好迷雾。诗是用来误读的,诗是支持误读的。我只是千万误读者之一而已。


我一直认为诗歌没有误读之说,只是对于内蕴领悟不同而已。正解之外皆是作者参与再创作的延伸阅读、拓展阅读。有人说凭借你的人生经验你读到什么,它就是什么。而这期间不乏对于文本的尊重和真诚感受。这就够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你!以后多多解读。红颜的交流环境才会越来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12-12-7 17:07 发表


我一直认为诗歌没有误读之说,只是对与内蕴领悟不同而已。正解之外皆是作者参与再创作的延伸阅读、拓展阅读。有人说凭借你的人生经验你读到什么,它就是什么。而这期间不乏对于文本的尊重和真诚感受。这就够了。

其实“误读”只是一个“解读”的另一个角度说法而已,不是广泛性的概念。写诗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感悟的积累、沉淀的再现。而读者又有另一番的体悟与思考,两者不等同之处就可称为“误”,误读才能大浪淘沙出好诗。
当然对温经天的这几首诗,有很多方面的解读方式,我只是从最直观的方法论上来解说一番,写出来的总是一小部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有 好诗千千解 之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必须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峰城,评的很认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8 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峰城 解读有重点 很细致有自己的提炼 非常到位 特别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8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峰城 于 2012-12-7 16:58 发表
问好迷雾。诗是用来误读的,诗是支持误读的。我只是千万误读者之一而已。



支持你的观点

不过几乎都很准确 合乎我的本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8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低处的迷雾 于 2012-12-7 17:07 发表


我一直认为诗歌没有误读之说,只是对于内蕴领悟不同而已。正解之外皆是作者参与再创作的延伸阅读、拓展阅读。有人说凭借你的人生经验你读到什么,它就是什么。而这期间不乏对于文本的尊重和真诚感受。这就够了。



理性 随性 超然的态度  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8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峰城 于 2012-12-7 17:20 发表

其实“误读”只是一个“解读”的另一个角度说法而已,不是广泛性的概念。写诗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感悟的积累、沉淀的再现。而读者又有另一番的体悟与思考,两者不等同之处就可称为“误”,误读才能大浪淘沙出好诗。 ...



解释权归你
论得真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8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峰城,有时间静来下读诗,评诗,真好。
俺忙得死,只能来踢你一脚就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8 23:1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