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玫瑰之冢

《祖父》外一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3 1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啥好想的,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3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忧郁的青蛙 于 2012-11-23 16:47 发表
唉,这么多天了终于爬上来了,在北京混着太累

但看到你的字还是忍不住看一眼

一口气把评论看下来了,嗯,其实也没生气,只是有些东西在脑海里空了

其实,我也不太追寻所谓的画面了

我学了点摄影,学了点 ...


呵呵~~~你小子舍得说话啦?没生气就好,活着的路还长着呢。我相信,你现在所尝试的一切,无论与“诗”是否有关的一切,都终将成为你文本中最值得存留的一部分。也唯有那些实实在在的个体经验,在经过自我内心的发酵之后,它们才能呈现出与“公共经验”不同的、独特的色彩。而我的这句话事实上,适用于一切艺术形式。
“艺术缘自生活……”,这句貌似陈词滥调的话,内在真正涵义值得我们去体悟的太多太多。
至于你说到的“歧途”,呵呵,这世间哪一条道儿,又是真的“正途”呢?!既然不能确定什么才是正道,每条道都可能是歧途。所以,这又有什么值得纠结的呢?
我还是那句话,好好码字儿,好好活着。我们的文字并不为了某个个体,或者某个群体的认同与否而存在。它们存在的意义,取决于你“试图”让它们承载的最大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3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句话听着挺凄凉的:活着就是最大的胜利

可是,活着又是最大的悲哀,如同半夜里的孕妇受到雷鸣的惊吓,婴儿出生后死了,,,

如同活着的时候写作,写作始终存在着“活着”胜利于否的矛盾

这种体验太过深刻

有人说:你应该跳出去,如同跳出画面, 在哲学里,这好像叫破面

可是,我依然活在红尘中,能感受到, 这又是很大的矛盾

那么,一首诗会承载着一个人的“活着”的启示录,但这又是千千万万的写手一并呈现的

而最终,我看到一个又一个复制。。。挺可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3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今,新的艺术形式已经出现了,但就我的视野里,没看到“尝试”,比如3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3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玫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3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珠儿北京 于 2012-11-23 16:39 发表

哦。我是在和囫囫食神交流心得,也算是响应十字架版主的号召。
刚才我看到先生说“而对于死亡的叙述,也成为诗人不能规避的一个终极主题。”想请教一下我该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十字架版主”是什么情况?
死亡做为诗歌的终极命题的原因无非几点:1、对于未知的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天性使然。对于未知的事物“颂扬或者诋毁,杜撰或者预测”是人类有史以来的“传统”。2、死亡后的世界,无论是对于一个无宗教信仰、无神论者还是“信徒”而言,都会是一个“全新的”与现世截然不同的生存体验。3、对于死亡本身的畏惧,这是高等生命体的同性。
基于以上三点,死亡,做为诗歌这一“本就带有‘神性写作’成份的体裁”,又怎么能够不是终极命题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3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四 于 2012-11-23 17:02 发表
我来操作吧。


。。。。又发钻石了啊。。。。好吧好吧,很愉快。。。。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3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6# 玫瑰之冢 的帖子

死亡后的世界,我建议读读 度亡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3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忧郁的青蛙 于 2012-11-23 17:18 发表
有一句话听着挺凄凉的:活着就是最大的胜利

可是,活着又是最大的悲哀,如同半夜里的孕妇受到雷鸣的惊吓,婴儿出生后死了,,,

如同活着的时候写作,写作始终存在着“活着”胜利于否的矛盾

这种体验太过深 ...


我们终究会变成现世中“公共经验”的一部分。无论我们“曾”有过多少牛B与否的“个人经验”。
不同。这两个字也许是一切从事艺术创作的人,都在追求的“终极目标”。
但没有什么是不朽的,即便“不同”本身,也不行。鱼跃水面的一瞬与人生沉浮的一世都是一回事儿。那些无神论的先哲大家们,多在晚年皈依宗教,其深层原因多是对于自我内心的臣服。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悲的,可悲在于人性中天生的弱点,这无可规避(起码我未找到可以规避的方式)。
那么,努力在活着的时候,去完成那些“不可能完成”的部分,便是人生在未妥协前,能够做到的全部了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3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8# 忧郁的青蛙 的帖子

《西藏度亡经》是本好书,值得读。与其配合,可结合《西藏生死书》一起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3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中间引进的两首也蛮慷慨的,那个“西极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3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我所知,中国的、码字儿的、写到如此水平的、叫这个网名的,只有一个。呵呵。。。就是这个西极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3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玫瑰之冢 于 2012-11-23 17:28 发表


“十字架版主”是什么情况?
死亡做为诗歌的终极命题的原因无非几点:1、对于未知的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天性使然。对于未知的事物“颂扬或者诋毁,杜撰或者预测”是人类有史以来的“传统”。2、死亡后的世界,无 ...

关于先生提出的三点,我感觉只要是个人好像就都是这样的呀。那么,死亡似乎不仅应做为诗歌的终极命题,好像也应该作为一切艺术的终极命题。而这样一来,似乎又抹杀了先生见解的独到。而且还留下了凡是没涉及过这一终极命题的诗人是否还算诗人的疑问。嗯,矛盾之处我自己再想想吧。
啊。“十字架版主”就是当时急于回复时,一时想不起那位版主的名字了。但他的十字架的标志性头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阴森印象。于是就这么临时代用了。反正大家都看得懂也就行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3 2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有一点非常有趣

比如度亡经 在教我们规避什么
而老玫瑰却找不到规避的方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1-23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嘿嘿,度亡经可以和玛雅神话串起来读,它们有太多相似之处,另外这本书还有各自各样的解读,也可以参考,还要从它的背景,习俗,神话传说上多积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9 01: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