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152|回复: 1

散文诗的本与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13 1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散文诗的本与相
                                 玄鱼
     时下散文诗可以说是被关注度屈指可数的一个文学新样式:有三、四本专门的供发表和研究的刊物,《文学报》近来还有连续的专门评论研究散文诗特刊。其实散文诗说新也不新,业已诞生了一百多年。公认的就是波特莱尔随手拈来的充满诗情的散文变体------类似散文小品但更情绪化且词语较富有色彩,也比散文小品更洒脱的一种文体。波特莱尔仍然将其叫做散文(但对她的特殊偏爱溢于言表)。笔者也未曾考察过鲁迅先生将自己的一本《野草》视为何种文体。新文化运动以降,散文诗就作为舶来品已经被较多的文人墨客所青睐,但是却没有能和新诗一样得到蓬勃发展,应该说这一点也体现了散文诗样式的本质特性------超级小众化。
    大凡任何一种文学样式总会具有一定的创作规律也就是约束写作的一些规范性东西。自由体新诗相对于格律诗虽说已经充分放开了手脚,然而还是有其独特的创作规律——新诗的好诗标准除了情感真挚,注重的就是诗歌的特定规律运用是否到家,比如诗意独特、内在结构、意象优美、语言张力等等。而散文这一体裁虽说也是比较自由的形散神不散,但是也必须讲究文法即文章的诸如“起承转合”之类(只是不能成为模式化)的规范。然而一个新样式的出现,必定会对与她有本质相连的母体有所解构,即冲破一些藩篱。所以散文诗可以说既是自由诗和散文的某种良性媾合,但是却属于更加自由的一个文体,然而这一切并不表明散文诗就非常随便好写。
    我们不妨再回溯一下散文诗的滥觞,是出自伟大的诗人波特莱尔。五四时期也是为中国的许多文化前沿人士所操瓠,这似乎注定散文诗是具有某种“高贵血统”的(不像诗歌和民歌有扯不清楚的身世源源)。但令人奇怪的是,那些新文学先驱却又没有把散文诗当成一个“正规”的文学样式来持续经营发展,这又说明了散文诗很长时间里是未曾被当作一种专门的文学样式。可是事实却依然雄辩地证明,散文诗又是非常高雅的一种文体。一直说诗歌是文学中的明珠,而散文诗却是文学中的贵族。是具有深厚文学和 文化功底的人士的偶尔散步。应该说中国古代也有散文诗的影子,比如《文心雕龙》、比如一系列的文笔清淡恬雅的“诗话”以及轻闲洒脱的散文小品。完全可以说,散文诗是更注重体现内在质地的“砚边点滴”,她无须讲究外在的任何漂亮衣饰,只要抓住了诗意就行。关键是你能够以简朴的手法来抓住诗意吗。正因其少了许多辅助的限制条件,故能力略低的写作者,是不宜随意上手的。
    大概是在六、七年前吧,其时新世纪的新一波散文诗热似乎刚刚方兴未艾。某日香港散文诗人孙重贵先生来沪逗留,上海评论家潘颂德接待孙先生的时候曾召集了我等十几位诗歌同人与孙先生进行交流座谈,其中就谈到了散文诗究竟是诗歌还是散文?当时(乃至今日)笔者依然认为这个问题似乎很难能够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但按照一般的看法,散文诗这个名词是由“散文”这个词来修饰“诗”,从而组成偏正结构的专用名词,当时潘颂德先生就是按此逻辑来判定散文诗就是诗歌。当然,如此说法有逻辑依据也不算错。不过答案真是如此简单的话,那为什么人们至今还有“散文诗到底是诗歌还是散文”的疑问呢?看来问题并非三言两语就能够说得像小葱拌豆腐那样分明的。诗人艾青说过,散文诗的概念来源于与诗歌和散文的比较而言,是相对的。这里我们暂且不论从波特莱尔《巴黎的忧郁》(作者自己将其视为“充满诗意的、乐曲一般的、没有节律没有韵脚的散文”)滥觞的散文诗与诗歌和散文的相对性如何,就拿鲁迅先生的《野草》来说,其中至少二分之一篇什很难和一般散文有太多外部特征的不同。但是由于诗性浓郁,因此整个《野草》不愧为中国散文诗的里程碑。所以要回答散文诗到底是诗歌还是散文,第一个答案可以是这样的:散文诗多半应该是以诗的想象思维,运用散文的叙述手法来创作的一种文体。
    曾在二十多年前购买过一本作品时间跨度半个多世纪的《中国散文诗选》,大致也了解一些中国散文诗的发展轨迹。这几年笔者虽然未曾花精力涉足时下“散文诗”创作,但是却在一直关注它们的发展状况。以前国内的我似乎只比较喜欢探索性较强的鲁迅先生和许淇先生的作品。二、三十年前也就只有《星星》诗刊发表一些吸引力甚小的散文诗。笔者并不反对中国文学作品的民族化追求,而尴尬的是许多人在追捧民族化(当然也应借鉴融合西方现代技巧)的过程中每每会落入简陋单调的窠臼。郭风作为当代散文诗民族化的开拓者,在“政治工具论”的时代背景下,写到这个摸样还是比较中正的。但是后继者却鲜有可圈可点的,更遑论与郭风同日而语者了。可能不少人正是认为散文诗比诗歌和散文容易下笔才为之的吧,大错特措矣。笔者后来也认识了几位散文诗人如洪烛、崔国发、徐俊国、语伞、秦华等人,觉得其中的洪烛、语伞作品比较接近散文诗的内质,具有一种文化品位。在林林总总阅读时下“散文诗”的过程中,总觉得很多散文诗人似乎太注重外部层面的接近诗歌,而忽视了内部诗意的独到经营(并非说有些人的作品全无诗意,但往往总是有某种套路似曾相识而缺乏魅力),所以让大多数的时下“散文诗”看上去既不是诗歌又不像散文(或许有人会说“这不就对了吗”。对什么?说时下“散文诗”不是诗,众多散文诗人是不会答应的)。因此我曾在一次世界散文诗协会上海分会举办的“散文诗”作品研讨会上说过,如果一篇不能成为合格散文诗的作品,在散文范畴里也会同样找不到合适的位置。所以关于散文诗的第二个答案可以说是:散文诗决不应该是无韵自由体新诗的简单地不分行呈现。否则一个作品就具有了两个属性,可能经济效益是高了(的确有人在“一鸡两吃”),但是更颇具搞笑性质。相反一篇优秀的散文诗作为精短散文来欣赏却决无什么不妥。
    笔者在这里当然也只是一家陋见而已。我心中本能地“很固执”觉得,时下的“散文诗”这个名词称呼,尽管是以“诗”来做词根,其实内涵本质上可能还是属于散文(不是还有诗性小说、诗剧本吗),只不过散文诗相对比较精短点,关键还是要诗性隽永,必须能够不事雕琢而令人玩味。与大多数人认为的时下“散文诗”应该全面接近诗歌(有诗性、短小、讲求意象、语言凝练、句式刻意错落等等)相反,我认为散文诗在具有诗性的前提下,只要不必太长就是了,倒是作品中文化的气息不能象“白丁”,这和某种类型的诗歌甚至民歌有本质的不同。至于语言,任何文学作品都要求语言精练。所以时下“散文诗”本来就应该属于概念性的跨界操作(并非等同于一种先锋写作的诗歌与散文文本互涉的写作流程),无须一定要文体表面的转向和接近诗歌。尤其不敢苟同那些类似格言警句写法的作品。笔者甚至想斗胆地“宣布”:所谓“散文诗”,就是形式多数比较精短的具有浓郁诗意品质高雅的散文小品!任何想在作品表面上接近诗歌的努力都是多此一举,只不过是把长短句新诗不分行(或重新)地排列而已!甚至可以认作是绝对投机取巧的“一鸡两吃”。
    从佛学中有关本与相的道理来说,散文诗是最具有佛性且不许要特定外“相”而能够天马行空,这是她的本性。所以爱好散文诗的人,必须提升综合素质(文史哲的天空广阔无垠)达到一个较高的层面再去写散文诗。并且绝对不能“着”所谓的表面之“相”而深陷泥潭。既然已经不像诗歌那样分行了,就不要所谓地追求语言句式的张力,不花过多精力在句型和词语上去模仿诗歌。还是平和自然点,提挈文化之魂,走自己的路,抛却一切关于“身份”的争论纠葛。
    以上个见旨在抛砖引玉,以求方家赐教。

[ 本帖最后由 玄鱼 于 2012-11-14 11:18 编辑 ]
发表于 2012-11-28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5 01:4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