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1907|回复: 104

《花土21首自析》花开了8朵,待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0-21 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花土21首自析》待续

◆瑶山月

挽起黑袖
用你的十指
蒙我的双眼
月光像一股温泉涌进茶园

《瑶山月》写于一九九八年夏季末,是一首实地创作的小夜景诗,诗中“瑶山”是广西柳州金秀大瑶山,诗使用拟人手法写大瑶山的月色,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拟人,而是扩展了的拟人。
起句“挽起黑袖”,值得注意的是“黑袖”一词,黑色是瑶族传统服饰最主要的一种颜色,在瑶族自治区,无论男女老幼,身上穿的基本以黑色服装为主,所以这里才有“挽起黑袖”的描写。透过这一句,我们可以把“瑶山月”想象成一位瑶家女,瑶家女挽起黑袖,用她光洁如玉的芊芊十指,来蒙我的双眼。
拟人扩展使用,是指写景过程中,不只是简单的将所描之物人格化,比如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句,就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拟人手法,在这里,诗人直接把月当成人,使得幻觉已不像幻觉,而像是真真实实的情景,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当然,这里的拟人依然不够彻底,“举杯邀明月”,这里的“邀明月”,读者还是能直接发觉拟人的使用。而《瑶山月》的拟人方式更隐蔽,更无迹可寻,如果把题目的“月”字换掉,《瑶山月》的前三句就是实打实的动作描写。
细看“挽起黑袖,用你的十指,蒙我的双眼”,这三句既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拟人。挽袖,伸手,蒙眼,这一连串的动作既在描述情景,又在偷偷实现拟人,当然,透过前三句,我们看到的首先是情态画面,稍微大意一点就发现不了这里的拟人手法,并且,我们还可以忽略这一拟人手法的使用,直接从人物的情态去感受瑶山月色。这等于是为读者铺开了双向渠道,一条是明的,一条是暗的。
这首诗的写成实际上就是双重情景的叠合,九八年,笔者客居金秀大瑶山,欣赏完一场瑶族歌舞,走出剧院时,皓月正当空,大瑶山茶园在满月下涌着银波,月华如水,我幸福地闭上眼睛,用心感受着这美妙的月色。剧院里上演的那场瑶族少女蒙心上人的眼睛的画面突然浮现在眼前,撒在脸上的月光就变成了一双温热的素手,使人心襟荡漾。
从理论上讲,诗歌写作只有“借景抒情”,而没有“借情写景”,我们将主观意愿投射到眼前的景物上,并强迫景物为情服务,具体的做法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这种做法的好处是情景分明。新时代则比较流行边写景边抒情,抒写并用,景物所起的衬托作用就不复存在,抒情背景也是模糊的,景物就变成了纯粹的意象。扩展之后的拟人手法实际上已经不是拟人了,也不是借景抒情,而是“借情写景”。比如,“落叶”和“悲秋”,传统的抒情方式是借“落叶”来抒发“悲秋”情绪,再者就是使用白描,直接刻画“落叶”,将“悲秋”情绪隐藏在“落叶”里,而“借情写景”则是直接刻画人的情态(悲秋的情态),用人的情态去表现“落叶”。《响水河之波》就是一篇“借情写景”的样本。《响水河之波》避开了对响水河波浪的描绘,直接描写两个人的情感起伏,从内心出发,去体会响水河波浪的哀婉,这样一来,《响水河之波》就在读者心里留下了更深刻的印象。

◆响水河之波

你说你要走
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被你重复了一次  
又一次

◆金秋断章

不知是谁
把一串串柳叶孵化成鱼儿
潮涌时,一尾尾   
跃入金色的浪花里

感觉的触动,一,要新,二要深,其余的都无法给人带来兴奋。誓如友情,时间越长越牢靠,感情越深厚。亲情,爱情亦是如此。与此相反,我们第一次接触到某个人,会有新鲜感,之后不再新鲜,感觉也在消退。第一次经历某些事情,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比如初恋,比如第一次游泳,第一次吃榴莲等等,第一次接触的东西会使人兴奋,因为人是好奇的,新鲜事物会在刹那间给感觉神经带来冲击并很快上升至兴奋点。

《金秋断章》写于南京,金秋时节,玄武湖满堤黄金柳,在秋风吹佛下,一片片柳叶翻滚着落入湖面,煞是好看。我还清楚地记得第一次见到柳絮的情景,那天我在南京郊外的院子里看书,一片柳絮飞过来,没引起我的注意,柳絮接二连三的飞过来,落在我的身上,我还以为是鹅毛呢。柳絮越来越多,我起身察看,只见柳絮横飞,宛如一团烟幕,向西飘散。当时我触电似的,傻傻站着一点反应也没有。
在玄武湖看柳叶飞飞,想写首诗,写了一上午,写出来8句,后来一看不行,就删掉了六句,只保留了两句,就是:

不知是谁把一串串柳叶孵化成鱼儿
潮涌时,一尾尾跃入金色的浪花里

由8句改成两句之后,原来的抒情部分去掉了,所以,《金秋断章》只是一首纯写景的小品诗。这两句后来又拆分成了四句。

不知是谁
把一串串柳叶孵化成鱼儿
潮涌时,一尾尾   
跃入金色的浪花里

节奏感稍好一点,但改观甚微。


◆青苹果

坐了半天车
我从城里买回来
画水粉的两只青苹果
让你给偷吃了

这首诗是小说布局,是一首小叙事诗,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诗意通过对比形式发散,“坐了半天车”和“被你偷吃”,一个努力半天,一个不劳而获。当然,光凭这样对比是营造不出诗意氛围的,还需要具体的故事情节。苹果买回来是要画水粉,而不是买来吃的,结果“我”白幸苦了一趟,自然,画也画不成了。此外,还有隐含的内容,“你”和“我”的社会关系,以及省略了的结尾,苹果被偷吃之后,“我”的具体反应。
诗的重心肯定不是要陈述事件本身,而是要传达苹果被偷吃之后微妙的心情,意识到这一点,“青苹果”的味道才会真正发散出来。




◆武夷山雨

不知是谁
忘了打扫人间那所院子
帆悬挂桅杆
等不到可以同行的人

《武夷山雨》写于2000年秋,是个人情感最低潮的时候。1999年到2000年这两年,我在江宁做事,十月份辞职回老家,绕道去的武夷山。到达武夷山时天色阴暗,不久就下起了纷纷扬扬的秋雨。
这首诗有一个隐藏的意象,就是“帆悬挂桅杆”的“帆”,这个“帆”来自武夷山的标志性景观“玉女峰”,如果知道了这个隐藏的意象,就会得出另一个意象“大王峰”,两峰隔溪对望,像一对恋人。然后又会得出第三个意象“铁板嶂”,铁板嶂横亘在玉女峰和大王峰之间,切断了两个恋人的相会。这是武夷山的自然景观,被我偷偷移植到了《武夷山雨》这首诗里面。要进入这首诗,首先要了解武夷山,了解玉女峰和大王峰,以及铁板嶂。此外,玉女峰立在溪边,岩壁雪白高耸,从大王峰上看去,很像一张鼓满东风的帆,所以才有“帆悬挂桅杆”的句子。
以上是这首诗的写作缘起,当然,诗的内容只是局部利用了武夷山上的神话故事。作为借景抒情,表达的还是自己的内心感受。

不知是谁
忘了打扫人间那所院子
在这里,我是把整个武夷山当作一个大院子,时值深秋,落木纷纷,院子里遍地都是枯黄的叶片,无人来打扫。实际上这是一首倒装的托物起兴,我把物,也就是把雨中的“帆”(即玉女峰)放在了后面,目的是让被托之物起到“一物两用”的效果,这个目的是达到了的,从理论上来讲是这样,当然,实际创作的时候并非如此,因为这是一首经后期修改过的诗。

不知是谁
忘了打扫人间那所院子
帆悬挂桅杆
等不到可以同行的人
从诗的形式看,这是问答式布局,前面两句问,后面两句答,但后两句不是机械的回答前面的疑问,而是采用一种似答非答的语调,这是传统的“悟答”,如果读者领悟出来了,就找到了答案,如果领悟不了,答案就没有。


◆月亮垭

叶子上的风
悠悠送过来
淙淙一条溪
坠成一个潭
看不到月亮的脸
你指着弯弯的两座山

   这是一首游历诗,月亮垭,是一处风景点,月亮垭是个美丽的名字,也是这样一个好题目促成了我去写这首诗。

    月亮垭是一处隘口,也叫垭口,由两座山对峙而成。两山内侧,一条弧线外挺,一条弧线内凹,从而形成一个形似月牙的相对狭小的天空。可是在遇到“月亮垭”之前,许多人和我一样不知道这个名字的来历。本诗就是从这里打开缺口,进入创作的。

    全诗总共六句,两句为一小节,前两节为两个纵深画面,最后一节点题并结尾。

    头一节描写风在叶子上吹动,使用了一个“送”字,“送”是拟人的笔法。在诗里,“风”是悠悠地送过来了,“悠悠”和“送”的使用增加了风的美感,这里强调的是风给人的感觉。我想,爬过山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当你跋涉了一阵,满头大汗之际,突然来到山口,山口是风的必经之地,这时候,山风悠悠一吹,身体和精神上舒爽感觉便无以复加了。“送”字把这种感觉准确地表达了出来,同时也留下一个悬念,这么好的风是谁送过来的呢?

    第二小节没有去回答这个问题,视线下移,地面是淙淙流淌的小溪和一泓清澈的潭水。第二节写法上却与上一节相对仗,“坠”字的使用既新颖又别致,仿佛潭水是刚刚“坠”成的,从而加强了诗的在场感。

    诗的前两节和末一节有一个明显的断层,人的思维停在潭水里猜测。那么前两节和末节的连接点在哪里呢?

    前两节是犹如两条平行线,我们的目光实际上已经在这片叫“月亮垭”的山林里往来穿梭了数回,很多人站在刻写着“月亮垭”三个字的石头前一边享受凉风;一边凝望潭水;一边环顾四周,心中一头雾水。这个地方为什么叫“月亮垭”,这个动听的名字有什么来历吗?导游开始给大家讲解月亮垭的来由,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顺着她手指的方向观望,而我的眼里除了密密麻麻的树叶子,什么也看不见。尔后,有人惊喜地说:“看见啦!看见啦!好大的月亮哦!”   

    不知道这样导读是否能消除诗中留下的断层,因为这是一首游历诗,而“月亮垭”又是鲜为人知的风景点,这就限制了这首诗,使得这首诗的受众相对狭小,但是,如果您偏巧去过张家界,到过“月亮垭”,我想你一定会为这首诗发出会心的微笑。


◆夜泊九江

万家灯火
倒映江波消瘦的脸
汽笛声残,银河中
那条弯弯的月亮船
好像也已经搁浅

《夜泊九江》是21首里写的最早的一首,那时候迷恋古诗,就尝试了一次古意新写。97年冬,去四川走马观花逛了一圈之后,从成都折返湖北,再从武汉港乘船到九江,船到九江时已是深夜两点,广播说,船不靠岸,要在九江港过夜。于是很难得的在江流上度过了一个夜晚。
我当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天赐良机,出得船舱,来到甲板上,虽是深夜,但九江两岸依旧灯火灿烂,因为时值冬季,江水消瘦,灯火倒影在江面上,夜空中一弯新月高悬。《夜泊九江》就是描绘了这样一个夜晚。诗比较平,唯一的亮点是“汽笛声残”这一句,汽笛是客轮发出来的声音,但是这里一举两用,从而把客轮的搁浅和月亮船的搁浅相提并论,同时传达出某种轻微的内心感受。

◆含鄱口

亭子里的风
歇够了
云渐渐散去
如果不是云海
你从未想过来看我

98年去庐山,在含鄱口第一次观赏云海,从早晨6点多一直看到10点左右,看到所有的云都消散不见了。从含鄱口满满溢溢到空空荡荡,在离开含鄱口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这首诗是继《夜泊九江》之后写的,时隔3天,从九江港上岸后,我就直奔庐山而去,上庐山之后的第三天才去含鄱口。从字面看,《含鄱口》一连使用了两次拟人,因此分不出那是情,那是景,总的来说,是情和景的交融与交困。
《含鄱口》受了一点《独坐敬亭山》的影响,因为,去庐山就不能不时时想到大诗人李白。看山会想到他,看瀑布会想到他,看飞鸟会想到他,一个人在山上坐久了也会想到他,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在这里也是拟人拟情并用,先是把敬亭山当成人,然后叙述两个人在山上你看我我看你,旷日持久,相看不厌,并以此烘托李白孤独无所依的内心情感。

亭子里的风
歇够了
云渐渐散去
如果不是云海
你从未想过来看我

而这里是用述情句,“如果不是云海,你从未想过来看我。”来表达孤独感的,述情主体自然是题目“含鄱口”,而不是传统经验中的“我”,。也就是,“含鄱口”对“我”说:“如果不是云海,你从未想过来看我”,这是一种抱怨的口吻。当“含鄱口”把自己和“云海”分开来的时候,一种说不清的味道就出来了。比方说,我们去含鄱口,目的是看云海,当云散去的时候,我们就走了,没有人欣赏烟消云散的含鄱口。
含鄱口位于庐山东面,海拔1200多米,山高岭峻,山外是渺渺茫茫的鄱阳湖水,是观看云海的好去处。

◆小河

少年的光阴
像鹅卵石静卧河床
你总是指使别人
把洗衣石上的男孩赶走

《小河》,故乡的小河。
这首诗是09年写的,从外地回到家乡,面对小河弯弯,童年的往事一幕幕在脑海里浮现。
这里记取的是一幅最深刻最难忘的画面。
80年代的某一天,就在这条小河里,一个放牛少年坐在洗衣石上,少年把双脚浸入清澈的河水中,小鱼儿在他的脚面上游来游去。这时候,从田埂上走下来一群洗衣服的女孩子,她们叽叽喳喳来到河边,而少年赖在洗衣石上,丝毫没有让出洗衣石给女孩子们洗衣服的意思。。。

[ 本帖最后由 花土 于 2012-10-24 12:47 编辑 ]
发表于 2012-10-21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沙发,这个好,学习的机会来了。问好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1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1 1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读,似乎没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1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这样!争取一个月完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1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坐等花土自己把自己大卸八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1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唉,你真空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1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2-10-21 10:53 发表
唉,你真空闲。

九筒老大叹啥气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1 1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给自己写评论相当于自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1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2-10-21 11:10 发表
给自己写评论相当于自杀。

赞同,当慎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1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2-10-21 11:10 发表
给自己写评论相当于自杀。

我觉得这是花土在开展他的教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1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2-10-21 11:10 发表
给自己写评论相当于自杀。

有自信才敢自己写评。替我家阿千支持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1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0-21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强烈支持,希望能够持续。刀刀关注并跟进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0-21 18:2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自杀是一门艺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0 22: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