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2-9-27 0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土的评论:
◆ 让我们再年轻一次
让我们再年轻一次
把走过的路途再走一遍
去长湖边,去开满幽深的树林
你的胸口有雁声
蘑菇从雨点里抬头
我在人世间奔跑。逃逸。霸占你的眼神
被你捉住时,假装耳背
等你重复那句“嫁给我”
◆ 假如我们正年轻
潭面无风。我们去看涌起的洪波
回来后写诗,极尽奢侈。浪费一个接一个的夜晚
浪费一句接一句的情话
这两首首诗已经脱离了旅途的视角,写作上也慢慢回到了念儿习惯的语境和诗思之中。因此,掌控起来游刃有余,情态上的把握也更细腻动人。
◆ 所有的准备,已经做足
若需要流浪
我会备下粮草和马匹,
爱一段低矮的云层,将下未下的雨。
我愿意陪你
走孤烟一般的路。不诉苦。
那时秋水共长天一色,牛羊在湖边相爱
偶有的争执
也被草木摇落。
秋天来时,亲爱的
我们一起深呼吸。
我相信,每个民族,流传最广的文字是情诗(或情歌)。
拿我们自己来说,我们最耳熟能详的是“持子之手,与子偕老;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
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是“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是“还君明珠双泪垂 恨不相逢未嫁时!”
为什么不怎么讲究表现技巧的情诗会获得大于极尽技巧之能事的其他类型的诗呢?我想这是因为作者在语句中应用了最强的语势,不迟疑,不含糊,不变异,作者恨不得把自己的心掏出来给爱的人看。爱情是人类最细腻最柔软的情感,也是最纯净无私的。
这首诗的抒情节奏层次有序,作者一开始轻描淡写,“若需要流浪,我会备下粮草和马匹,爱一段低矮的云层,将下未下的雨。”娓娓道来仿佛与你无关。第二节却突然将意愿反转,变主动为被动,“我愿意陪你
走孤烟一般的路。不诉苦。”实质上仍旧紧扣第一节。之后作者的情诗能力便完全发挥了出来,“那时秋水共长天一色,牛羊在湖边相爱。”多么令人向往的画面。作者把人之相爱转换成牛羊相爱,以此来烘托内心对爱的渴望,虽磐石应也融化。这是完全突破传统的情诗语势,在古诗词中,作者更多的是直接描画对爱的体验,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样的表达也只是移情于简单的事物,而“牛羊在湖边相爱”,却是活生生的情感画面。作者把传统强劲的语势转化成了悠闲的、温馨的场景,即便假设,亦使人无限留恋。
◆
我要对你说
和你在一起,流浪也是安逸
◆ 我需要的,只是这些
我们一起写诗
把朴素的句子,朴素的读与你
余下的日子
熟悉尘土。摆弄油盐酱醋
在下班后突如其来的骤雨里淋湿
用毛巾弄乱你的头发
煮姜茶。
之后。相互传染感冒
窝在沙发里听歌
喝粥时,且弄出哗哗的声响。
诗体的解放对情感表达来说无疑提供了更广阔的道路,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和散文,小说的接壤,因而,诗可以写得很散,散到一句对话,散到三两笔白描,但仍不失诗意。
《我需要的,只是这些》,就是完全散化的一首诗。作者把心里的愿望和盘托出,诗意也在一点一点描述中聚拢形成,开始是写字,然后读句,之后摆弄生活必需品。作者的巧妙之处在于,没有按惯性思维写下去,而是夹入了更为具体的生活场景,幻想着爱人被雨打湿,进而虚刻自己的表现,为爱人擦水滴,煮姜茶。之后作者生活的情趣演化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感冒,互相传染,喝粥,弄出哗哗的响声”,情感细腻到了极处,就是在喝粥时弄出哗哗的响声,用来替代无法言传的、爱的期望。
细腻实际上就是细节,情诗的得失成败就在细腻程度上,中国第一个把细腻的心理活动具化到诗中的女诗人是李清照,这首诗的调子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是何其相似,诗人描绘的是幸福蓝图.但我们看到的,却是莫名而来的感伤。
◆ 某一个夜晚醒来
醒来。月色逗留在身边
回想一路的甘苦
贫瘠。我的心头尚有一块空地
保有这些年来的矿物质
我该感激。
——感激西窗的月,
夜晚如此安宁
你的呼吸,停留在清晨边缘,沉睡的体态安详
初读这首诗时,感觉好像很稀松,读到最后,内心也没有多大触动,也许是“月色逗留”的缘故,把这首诗的调子调的比较温情,“回想一路甘苦,贫瘠”也不带其它色彩。进入第二段,依然是“感激”之情,之后回过头来写月,作者的调子还是定在了“安宁”上,最后一句,“呼吸,清晨,安详的沉睡”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唯一引人注目的是破折号,“---感激西窗的月”,感觉也只是气息的延宕。反复读了几遍,情形大抵如此。
回头读题目的时候才生起疑问,为什么是“某一个”夜晚醒来呢?是主人公已经不记得是哪一个夜晚醒来,并产生了某种感触吗?我的理解是作者不是有意模糊这个夜晚,可能是真的已经记不得何日何夜了。“夜里醒来”,必然是有原因的,或许是梦醒,那么,梦的内容是什么呢?这样联系起诗的结尾出现的“你”,当然是作者梦见了“你”了。既然是梦见,那么,月光照亮的床榻边安详沉睡的你只是一种幻像。至此,一种难于言表的沉重感就驱之不散了。
待续)
[ 本帖最后由 捻儿 于 2012-9-27 09:3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