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这样

【挑战者中秋诗会】之月系列:外省的月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6 10:17 | 显示全部楼层
喜欢这两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6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句子真好
这样,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6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诗再来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6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恩,真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7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把南瓜秧子抱在怀里,像抓住最后一点明亮
往夜色里加糖

这样的好句子好多,情感真实饱满,虚实相间,视角上也有独特之处,学习好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7 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竹丫子,传灯,小隐,云抱,太白,山城子,和各位大家来砍
狂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7 09:5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个语言拖沓,拟人手法用得不娴熟。
而且调子感觉不舒服,的,的,的在,这种尤其表现得不舒服
虚实结合的时候过硬,修饰也比较多
比如贫寒的麻雀, 这类表达
痛苦不是说出来的,最后几句本来尚可,但是以虚证虚,就不好看。
整体上语义重复的地方也不少,空空二字用得太多
没能起到关键作用。第二首就写得稀里糊涂
靠说,强行走完,叙述不像叙述,描写不像描写
的字结构,对行文起到的阻碍是很大的。
而且相当呆板,总体上,两手都不够好,但第一个似乎比第二个好。

---------------------------太白酒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传灯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2-9-27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8 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推荐理由大家都说了,我就不老调重弹了。。精华保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8 22:5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下汉语新诗的现状是:“好诗歌”的标准已越来越难定。拿什么决定一首诗的成败优劣相信很多人都没办法三言二语说清。做为一个仅在诗歌世界边缘惶然张望的所谓爱好者,竹丫子更不可能拿出一个“诗标准”来衡量诗友们的作品。必须承认,很多时候,我是靠“感觉”来认可或否定一首诗的。
    在我看来,一首诗歌能够用特有的语言造制出良好的氛围和意境,诗歌中所蕴藏的情感能够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使读者与作者的情感形成同步,这首诗歌就是成功的。这样的“二个月亮” 毫无疑问是做到了。
   《外省的月亮》第一段,通过“擦亮的月亮是外省的/一路哭着往东的河流是别人用过的”
制造出一个典型的环境和氛围-----“异地”。
    做为一个异乡人,在异乡的月亮下思乡、思亲,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所以第二段顺理成章的过渡过“写情”上来。“没有兄弟姐妹的夜晚/没有母亲在身边的时代百货广场/我安静地坐着”。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这里,作者巧妙的运用了反衬。用“时代广场” 反衬“安静的我”。广场,是人群聚集、热闹非凡之地,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的安静是多么耐人寻味。“像一只贫寒的麻雀/忍着月圆的痛苦和皎洁”。
    但是,作者并不一味陷在自己一个人的思乡、思亲之痛中。他是善良的,他的目光越过自己,平行滑动,“关怀”到了“打太极的白衣老翁/黑暗里卖龟苓膏的乡下夫妻,你的儿子在背篓里睡着了/你们和我一样惊慌的望着月亮”。前边我们听作者述说自己在异乡的感受时,可以无动于衷,因为乡愁已被文人墨客描述得太多,太容易让读者情感麻木。但在这里,我们无法让自己继续麻木。因为作者首先从麻木中跳了出来,他拿出自己的同理心,去关注了更多的“异乡人”。这个动作无异是具有引领性的。这是个聪明的作者,知道我们需要的不是“祥林嫂”,而是振臂一挥的带头人。为此,作者甚至机灵得搬出了睡在背篓里的小孩,来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也正是因为同理心,使读者在情感上开始与作者同步。
    在这段,作者留下了一个小小的机巧。“打太极的白衣老翁和我一样惊慌的着月亮”。打太极者,著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间的紧密协调,讲究“静中触动动犹静”。白衣老翁打太极,想必已经“入境”很深,却也和“我”一样惊慌望月内心不得内静。可知做为“异乡人”,对故土对亲人的那种思念和做为“异乡人”的那种归属感的缺乏,是多深。或许随时间和年龄的增加,会越加厚重。
    当然,用一个同理心想去稳住一首诗,似乎还是单薄了。这首诗的最后,“我”的自省,才真正使整诗的情感和意境得到了深挖。“我已经很旧了/还占用着大好的月光”,这句中“占用”一词如针,扎在“我”心中的同时,刺中了读者。“我”不认为自己可以心安理得得拥有这月光,为什么!因为这月光是别人的、异乡的,自己用得名不正言不顺?还是因为“我”认为自己卑微得、低值得不该浪费了月亮,而且是“大好”的月亮?这种对自己近乎苛刻的审视,不得不让人动容。“还活着,两手空空/像一个空荡荡的错误”。背井离乡,终年漂泊,却最终两手空空,情何以堪。舍而未得,实在让人无言呀。
    总体来说,作者在氛围、意境的制造,和情感的传递上是成功的。但也存在一些小小的瑕疵。比如第二段中“外省的芭蕉叶垂向大地/庭院空空”突然跳到“时代广场”,场景转换的僵硬;第三段前边没有任何交待,突然就变成。。。。。。变成。。。。是什么变成?让人费解。当然,这些小灰尘,遮掩不了整诗的光辉。
    写出好诗固然重要。有向下的目光、和自审的心更难能可贵。为此,我要远握这样。
    这样,你好!
    这样的你,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9 09:2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段前边没有任何交待,突然就变成。。。。。。变成。。。。是什么变成?让人费解。
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9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很好,喜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9 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样 于 2012-9-25 16:04 发表
《外省的月亮》
...
就更圆了,挂在每一个外省人的头顶
赐我以流浪,我已经很旧了
还占用着大好的月光
还活着,两手空空
像一个空荡荡的错误
...

意味深长,赞一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9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一首临时的练习,得到楼上各位朋友的指点和批评
非常感谢,所有的意见我都很喜欢
给我带来启发和推动
一一谢过楼上各位,节日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9 20: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首诗歌首先是自己的,然后才是大家,最后又是自己的。

像这样的一首《外省的月亮》,一看题目,就觉得是应该是一首思乡醇醇的文字。
写这样的文字,是需要一种安静状态的,一种看似不温不火却抽刀不断水的淡淡情愫,让你欲罢不能地,潺潺道来。

爷们不懂诗歌,但我倒也看过一些诗歌,现代诗歌到现在已经揉杂进太多的不同的元素,她不光是文学的,她也是哲学的,佛学的,戏剧学的,数字的,图象的,地理学的,天文的,植物学的,生理的等等很很多,很杂很杂,我也不反感这些元素的注入,这些东西让诗歌更加大胆,活跃,更能努力地接近着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这也许是诗歌发展到现在,必须经历的过程。但爷们在更多的时候,比如在抽颗小烟之后,想写点暂且叫做诗歌那东西的时候,我就喜欢安静一点的,把自己如抽丝抛茧般地,任思绪慢慢地荡漾出来;又比如爷们在喝点烧酒的时候,爷们也爱指点江山,关心关心政治,钓 鱼岛什么的,这个时候,爷们就看着那盛烧酒的瓶子,有点像自己,别看我外表冷漠,内心有60度的水……

对于爷们读不懂,看不懂的诗歌,爷们只是认为,爷们的修为不够。
但朋友的这篇,我看懂了,并且感动了。我想这就足够了。


(2段3段的分段,强见斧痕,个见)

感谢,

[ 本帖最后由 那小子成爷们了 于 2012-9-29 20:2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1 07: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