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3983|回复: 10

《生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4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长》

爱又恨的算计,真诚的面孔
无法分辨真假的眼泪,我害怕将相信
再次交给别人,怀抱距离,弓着身子
从抽屉里掏出书信,鸽子会载着飞走
被冷枪打中,被觊觎者拔掉羽毛
所有的春水付诸东流,东风自慰
借人间的烟火绚烂,失语者唱起赞歌
去感恩,去悲悯。秋之落叶的奥义
是现实里的大预言术,风之德鲁伊吟诵
古老的音节,与神灵沟通,草木自发的
长高,我必须借着曲径通幽抵达清晨
竹叶缓缓地落在飘满浮萍的湖中,在风中
孤与寡的幻象重新铺满天幕,拉长的天空
没有笑颜,就连疼痛也是假的,我必须
打碎一面镜子,让它不再流泪,也无须
听见悲恸的哭泣,在皎洁的月光下
黑暗掩藏了万物的生长的代价,清晨流泪的叶子
干燥的枯叶群,塌陷的陷阱。甚至疼痛已然
麻醉了神经,假寐是短暂的,我只是一个老人
向我的孩子索要一点点生存的粮食,在梦中
暴雨的天空,蝴蝶挣扎着飞翔,所有的疲倦
要等到跌落下来时才感受到,体内的光阴早已殆尽
一根蜡烛并不能续命,风一吹,月亮变黑了
更黑暗的天空,星星被乌云遮住,所有的声音是
恐惧的来源,方向是虚幻而又飘渺的,脚下一次次
摔倒的伤痕依然清晰可见,我必须学会将草药敷在伤口
如果已经化脓,则会被一把锋利的刀子挖掉,等到
重新长出新肉。
发表于 2012-9-24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沙发,等哈来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0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早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4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富于对世界世事的感知力和洞察力,在主观感受中,揭示、理性、诗意、丰盈、淋漓地完成主题的开掘。先亮起来欣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4 10:0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具内质的一首。个性的诉说,潜藏着对世事和生命感悟与体察的深度。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候,多批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4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内蕴的在意象铺展中完成深刻的挖掘,感觉过于绵密而削弱了整体的酣畅,初读,问好青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4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晚上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25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觉在玩魔兽,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5 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很多人都这么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9-28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丧亲者疼,信言不美
——————评论忧郁的青蛙《生长》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说“文附质也”,又说“质待文也”。“文”者修辞光彩之意,而“质”则是内容和理。所以文和质的关系就猪和毛的关系,猪之将死,毛之焉附?所以“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没有了“水性虚”和“木体实”的“实”,又何来“沦漪结”和“花萼振”的真美。

      不过这“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放到《生长》,倒有了令人悲伤的一幕。前者读来更像是无情而看似有情,后者倒是“木体实”的悲哀和压抑。这又让我想到了苏东坡《水龙吟》中的“似花还似非花”,这雾里看花、水中捞月的事情,到了最后真的有点像王国维三境界中的“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之意了。

      这么说来青蛙为《生长》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古诗“行伪”之术不下于今人,而今人效之,其殇亦不在古人之下。何谓“行伪”莫过于内容和形式的脱节,一个人没有真性情的爱,何故又用华丽垂钓呢?钓者为文也,“为文而采情”,故沽名钓誉。青蛙也许就这样陷进去了,《诗经.卫风.硕人》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所以“为文而采情”就是“采滥辞诡,则心理愈翳(隐蔽)。固知翠纶桂饵,反所以失鱼。”

      以上这句是“为文者”用羽毛装饰、伪装钓鱼绳,又以肉桂作鱼饵,所钓者当然就是已经被情感所催眠的青蛙了。当然作者并未在《生长》中把自己体验的过程交付给阅读,但是真要推理起来也可以“窥一纹而知全豹”。

      只当青蛙已经有所醒悟,得来这么一句“爱又恨的算计,真诚的面孔/无法分辨真假的眼泪,我害怕将相信/再次交给别人”,那么其中的情感伤害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事件确实是一次为得文辞而施诱惑的垂钓,那么青蛙这条鱼到最后肯定会猛然醒悟,撒手而去,正所谓“男子树兰而不芳,无其情也。”

      “从抽屉里掏出书信,鸽子会载着飞走”,在我看来是爱情的私隐性,恰恰是这种私隐性的暴露为作者带来更大的伤害和不确证,到了“被冷枪打中,被觊觎者拔掉羽毛/所有的春水付诸东流”,其中“蜂媒蝶使”、“好事之徒”就昭然若著。爱情往往因为自私而甜美,而脆弱,它需要得到所爱之人的精心照顾,如果谁愿意把自己的爱布之于广庭大众之下,就是“言隐荣华”、“恶文太章”了。

     想来作者对“蜂媒蝶使”的盗情有过介入,那么从“东风自慰”开始,就是作者寻求一种自我的抚慰和拯救。江湖网络宛如“人间的烟火绚烂”,当作者以“失语者”的身份“唱起赞歌/去感恩,去悲悯”,不禁让我为之动容。因为青蛙甚至你连审美对象的真实性都无法确证,作为倾诉的对象你又能为谁“春水付诸东流”,而颤抖着你苍白的嘴唇啊,

      “草木自发的长高”不仅仅是作者心灵和认识的成长,因为它同时暗示了一种内心疯狂的伤害。甚至连痛苦的本身都找不到它合理性的解释,当伤口在身体成为一种摸不着的游离,那么所有孤独你也只能藏身黑暗,借与世界(神灵)沟通,暗暗和悄悄地舔平自己的伤口,也免得再受侮辱。

      张元干在《贺新郎》里写到,“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易悲难诉”,复杂的写作环境使他“生长的代价”极为高昂。此时作者的眼泪就像一面被“打碎”的“镜子”,直到这种被“行伪”所欺骗的痛心麻木了。“天若有情天亦老”,当年轻的青蛙说出“我只是一个老人/向我的孩子索要一点点生存的粮食”,这颗未老先衰的心灵对“爱的尊严”的坚持,竟然到了灯枯油尽的地步。

      作者对黑暗的焦虑和挣扎,又如何能让我平静地评论下去。“诗无邪”概因“为情而造文”,非为文而采情也,甚至是钓人采情。故“风雅之兴,志思蓄愤”,司马迁就说,“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然,今人“诸子之徒”,多有“心非郁陶,苟驰夸饰”、“为文者淫丽而烦滥”,当我今天重读刘勰,“而后之作者,采滥忽真,远弃风雅,近师辞赋,故体情之制日疏,逐文之篇愈盛”。

      那么被钓者必受其累,倘若不加检讨,此类情感的悲剧还会有更多的临渊。朱元璋说“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那么“被一把锋利的刀子挖掉”就是作者在情殇过后的决然了。对于伪情,先古圣人历来疾恶,老子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而孔子在《孝经》也说丧亲者“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

       最后我以苏东坡的《定风波》结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情。如果评论和作者本意有出入,请青蛙原谅,同时愿青蛙沉痛过后有新生,并祝身体健康,精神爽利。

生长

作者:忧郁的青蛙

爱又恨的算计,真诚的面孔
无法分辨真假的眼泪,我害怕将相信
再次交给别人,怀抱距离,弓着身子
从抽屉里掏出书信,鸽子会载着飞走
被冷枪打中,被觊觎者拔掉羽毛
所有的春水付诸东流,东风自慰
借人间的烟火绚烂,失语者唱起赞歌
去感恩,去悲悯。秋之落叶的奥义
是现实里的大预言术,风之德鲁伊吟诵
古老的音节,与神灵沟通,草木自发的
长高,我必须借着曲径通幽抵达清晨
竹叶缓缓地落在飘满浮萍的湖中,在风中
孤与寡的幻象重新铺满天幕,拉长的天空
没有笑颜,就连疼痛也是假的,我必须
打碎一面镜子,让它不再流泪,也无须
听见悲恸的哭泣,在皎洁的月光下
黑暗掩藏了万物的生长的代价,清晨流泪的叶子
干燥的枯叶群,塌陷的陷阱。甚至疼痛已然
麻醉了神经,假寐是短暂的,我只是一个老人
向我的孩子索要一点点生存的粮食,在梦中
暴雨的天空,蝴蝶挣扎着飞翔,所有的疲倦
要等到跌落下来时才感受到,体内的光阴早已殆尽
一根蜡烛并不能续命,风一吹,月亮变黑了
更黑暗的天空,星星被乌云遮住,所有的声音是
恐惧的来源,方向是虚幻而又飘渺的,脚下一次次
摔倒的伤痕依然清晰可见,我必须学会将草药敷在伤口
如果已经化脓,则会被一把锋利的刀子挖掉,等到
重新长出新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9 07:2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