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楼主 |
发表于 2012-9-15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一羽飞龙 于 2012-9-14 23:50 发表 
◎六月意溪
墙头,一只啾啾啼鸣的小鸟使我发现了它
矮牵牛探出半截身子
举着两把嫩绿的小伞
矮牵牛一日一步
在锈迹斑斑的铁围栏上缠绕
然后,在距栏尖二十公分处
突然倾斜出四五朵粉紫色的喇叭花
问好花土 ... “它”是指‘矮牵牛’,小鸟在墙头鸣叫,之后看小鸟,小鸟站立的地方伸出来半截矮牵牛,如果不是小鸟站在那里鸣叫,矮牵牛很难被我注意到。整句是这样的:
墙头,一只啾啾啼鸣的小鸟使我发现了它
‘墙头,’说出位置,矮牵牛在墙头上。接下来‘一只啾啾啼鸣的小鸟’这里是整体,不能分拆阅读理解。是‘一只啾啾啼鸣的小鸟’使我‘发现了它’,还原后的句子是这样的:‘墙头,一只啾啾啼鸣的小鸟使我发现了那棵探出半截身子的矮牵牛,’
先是闻声,后是看见鸟,然后是发现矮牵牛。
第一句用‘它’,第二句用‘矮牵牛’,这样用是为了叙述上自然推进。
[ 本帖最后由 花土 于 2012-9-15 11:41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