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几首短诗的简评
《焚》
谁是那独坐深夜等待天亮的人
谁把花瓣的情话 紧闭叶脉之外
倚着岁月的门槛 谁
目不转睛 只弹拨空洞的弦索
让流水细听
众鸟高飞 大路收尽回家的方向
只空出 一片马蹄陷落的地方
使目光破碎
泪水,也一滴滴隐藏
等待天亮的人
以夜色掩面 以寒风裹腰
不在乎星星的项链
凑近 或者挂远
等待天亮的人 眼含火花
照亮亡灵的归路
那明摆着的路 跌落到天外
一个人向尽头走去
要把它拾起来
等待天亮的人 独坐天涯
在日出之际 把心火化
1995.5.7
这是一首用意象象征手法表现情感与思想的典范之作。其思想性与艺术性达到较好的统一,是一首相对精美的大诗或者史诗式作品。
焚这一标题性意象,是一个相对抽象却也不难理解的意象。与诗中其他常见或更好理解的意象,也与更难理解的意象一起,构筑了一个很有象征性的意象世界。焚无疑是精神倾向极其鲜明的意象,就是发热,燃烧,发光,牺牲,奉献,就是崇高与无私的化身。是在人生,群体,国家,民族,甚至人类转折关头,英雄人物出场完成历史使命,又退场不干涉新局面,不让新的历史带上自己太多不必要印记,只让自己甚或自己生命力量与价值辉煌呈现,而不留更多痕迹的形象写照。
这个光辉形象是在一个不很详细也无需连贯的一系列片断式情节中得以呈现的。黑夜的总体背景,推却情话的坚定选择,岁月门槛上的特写镜头,马蹄陷落处的细节描绘,对星星项链的情态,与亡灵的关系,重头收拾的决心与行动,天亮之际的抉择与举动,无疑让片断处处闪耀而又似毫不显眼。这是意象选择与笔法内敛的艺术追求,也是意象象征性特点的必然效果。而这一中心意象被置于转折中,自然巧妙地将现实与过去、未来联系起来,并在虚设的象征性片断中逐步展现,其象征蕴含形象、准确、深刻地渐次显露,又因了情节的曲折,而平添了生动与复杂感,很好地揭示了历史,现实与未来三者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与人与人类的艰难复杂的命运与选择的可能性,有力地表现了时代,历史,英雄,未来,前途等大的主题,却是不动声色,不显山露水的凝重风格,有很强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
另外,诗中涌动的情感,深挚而严正,本身就有一定感染力与鼓舞力甚至感召力。人物身上与情节场景的盎然的诗意,也给庄严冷峻的主题添了活气与灵气。而舒缓又铿锵的的节奏和相对整齐又不失自由的韵律,也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美感与飘逸之气。
还值得一提的有,意象的朦胧复杂与相对清晰和坚实。意象不显山露水,但关系中山水自在。意象关系的构架较稳,经得起推敲。像黑夜与天亮,花瓣与叶脉,这些本是成组相对相关的事物,在这里用来,表意就形象而清晰。而与相对抽象的概念虚实结合,更是平添了意象的魅力。比如黑夜与岁月,再加上一个更实际具体的门槛,既可看作这个深夜就是岁月的门槛,也可看作,在这个深夜,岁月的门槛出现或被确知,得到了确切表现。让清晰的意象又朦胧复杂,有多义性。但是都能讲得通,都能表现转折关头这个意向。而各意象群相对集中的繁密与片断式呈现的不断转换,让整个意象世界显得疏密有致,灵活多变,广阔旷远,起伏曲折,深隧复杂。而现实中常见或本是人们熟知意象的稍加变形,就取得了超现实的效果,大大拓展了意象空间与想象空间。这些又都大大增强了意象诗的整体魅力的空间与象征空间的表现
总之,这是一首凝重而不失飘逸,沉稳而又显旷远,精美而又含深隧的现实
主义经典力作。
《二妹子出嫁》
花喜鹊叫来了红灯笼
二妹子要出嫁了
留在水田边的荷花
随一阵南风微微起伏
淡淡的清香
远远的 就轻轻描弯了她的眉梢
红灯笼 是二妹子始终不肯落泪的眼睛
两只红蜻蜓 轻盈的身影
在梳妆镜面的梨花前 停不稳
二妹子笑靥里的丝绸,正尽量用心的飘
初夏,酒窝里:却早就满溢了槐子花的蜜
阳光烫得晃人人
人找水 人更红
酒一温就热了
红烛焰 二妹子一双美目一挑
到了今晚上 明星们
就都不闪亮了
二妹子出嫁前
先没和土疙瘩拉话话
只叫他把那些个绿树林子
像翅膀飞遍了座座山梁
土疙瘩的小山庄
一下子挂在了互联网上
2007.7.19
这是一首新现实主义手法创作的新乡土诗经典。
标题看出,选材的特殊性。是终身大事。结合全文,看出选择的巧妙性。个人和家乡建设,再扩大可说,与整个环境改造甚至生态平衡都能联系起来。这自然让主题非凡了。而这更是人物的上好表现机会。
人物有两个,标题人物表现的材料,也作了很好的剪裁。只留下谈婚论嫁,婚礼前的去水田,婚礼上的应酬,稍事延伸到洞房之夜。终身大事交代的面面俱到而又毫不显繁琐。婚礼当然是重点,而应酬又是重中之重,但也只剪取了敬酒与摆脱被取笑的尴尬场面两个片断。不可谓不精简巧妙。而将婚礼前的去水田作了第一个场景,将谈婚论嫁作为了最后场面,安排为补叙,大大增强了情节发展的含蓄气氛与节奏起伏感。适应了喜庆事件的丰富,突出深化了这一事件的社会及精神内涵。
而选材与剪裁,无疑是服务于表现主题与塑造人物。出嫁带有一定程度的牺牲性,旨在歌颂新型农民的豪迈精神与担当意识,这种公民意识,是真正的国家主人翁精神。不是响应号召成为劳模或进城务工办厂或用高科技发展经济改变命运与生活,而是治理环境这一仍属传统却越来越严重与迫切的现实社会问题。虽然很艰难重大,但是决非不可行,而又不一定赚钱。在出嫁这个题材中交代反映这一主题,不能不谓自然巧妙,热烈吉祥。这一题材也因了这个光辉主题更为华光熠燿。人物更是处在这重大主题的中心位置而光彩照人。她的谈婚论嫁,只有两句,就效果特出。而“先没”与“只教”四个字,更是活灵活现表现出点石成金的成就。不但将荒山秃岭绿化为一片翅膀飞翔,并且将小山村推向了时代前沿的互联网,可谓经典时尚之楷模,传统与时代之精英。而她形象的神韵就在传统美与现代美的融合,含蓄美与独立美的兼备。这在各个小场景中都有出色的上演,却是那样自然贴切,合乎身份与性格。她的出嫁给他,是有委屈与牺牲,是一种承受与担当,但对象又是完全可考虑与相对满意的,是会幸福美满的。这个人物是新现实的代表,也是新希望的维护者。
为了增强题材的喜庆特点,为了冲淡一下主题的过于严肃重大的内涵,在语言上也采取了灵活多样的处理。像表现她的传统美与含蓄美,用了古典与灵动飘逸的描写,为了表现喜庆中的谐趣,比如她的感触与应酬和逃避,他的质朴的土气,就用了口语甚至俚语。各场景的诗化描述,花喜鹊与红灯笼句的结构作用与色彩气氛效果,也都具有类似表现力与艺术效果。而作者叙述语气的轻而易举与神气活现,更使得诗篇厚重中尽显轻倩,风格格外鲜活生动。
《杀死苹果》
杀死一只苹果
是在饭后
我一口一口将它吞吃
是在意识尚未丰足之后
我花了点钱
它来到我手中
是在工资领到之后
我搓了冲,冲了搓
搓了冲了再吃
多在饭后
我曾长期愧疚
为皮削得不文雅或过于厚
阿们:现在一切顺手
我吃了一个又一个
一个一个吃得很净
我并不是在控诉谁
不是在控诉自己
我揩一揩手,笑了笑
心想:我很瘦
2000
杀死苹果,也许只是一种玩笑说法,就像关中方言说杀瓜,就是指切西瓜。说杀一牙瓜,一牙苹果,也是类似用法,都是切开瓜果的意思。但是这里的杀死苹果,显然不是那样的用法。并且,杀死苹果,是在一系列“之后”。而那一系列的事物或意识,都是生活的基本所需要与人之常情甚或常理。而这一系列,反映了对好生活的一种追求与某种优越感。而这也都无可非议。问题是,在这一系列之后,杀死苹果者的具体态度。这种正常,很可能发展为不正常,成为具体行动的开始。也就是说,作者在这首诗中呈现的,显然是有意小题大做,目的是以小见大,起到见微知著的效果。也因此,杀死苹果者的行为与心理,就揭示了剥削与掠夺的贪婪的最初嘴脸。而继续发展,会成什么样子,会出现什么状况,就不是杀死苹果者,而是苹果们与苹果一样的被杀死吃掉的人们了。这首诗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契机与切入点,将尖锐的矛盾温和的呈现,仍然无比犀利。有化钢为柔,而又以柔克刚之妙。而反复句法与前后对比及最后心理独白与动作与神情、心理描写的细节,更是增强了主题表现与讽刺效果,简洁细腻而传神。有很大的艺术表现力。
《走在旷野》
走在旷野
我四下里看了看
四下里没人
我大喊了一声
我四下里看了看
四下里还是没人
我不再喊了
抬头看一看天空
一只鸟飞来
我不会喊了
再看一看天空
那只鸟儿没了踪影
2006
这首诗语言几近口语诗的废话体。但有明显的象征性,戏剧性,寓言性,而这些明显是明显,又都不十分突出。多的是无厘头。这就是一首先锋口语诗。重复手法与空旷意境和令人意外的说法,都给诗歌带来清晰又朦胧的无尽意味,堪称先锋诗歌经典。
诗歌巨匠,真名谭斌康。男,汉族,陕西西安人。中国青年诗社成员,《中国新诗精选三百首》《天下诗歌》编委,《左诗苑》《指纹》选稿。诗作散见《大学生》《诗刊》等十几家杂志,入选十数个选本等。
地址:[710406]西安市周至县哑柏镇景联村北景寨南街1号谭斌康[710406]
email: yabaizi@sina.cn
QQ:1806437389
微博地址为 http://t.qq.com/诗歌巨匠
--------------------------------
行色匆匆,我们都在远离自己。-----1988
[ 本帖最后由 诗歌巨匠 于 2012-8-28 20:4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