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布娃娃》
作者:秦可卿
我一直爱的布娃娃
骑自行消失了。
你说总有一天它会经过我们
带走它的旧故事。
我差一点就喊出来
还有它的蓝头绳
这是秦可卿发表在诗歌报大厅《小可日记》中的最后一首诗,读后非常喜欢。
《布娃娃》是我附加上去的题目,我想它会使这首诗更趋完整。有了《布娃娃》之后也就可以独立在《小可日记》之外了,当然也为了方便写下这篇诗评,希望本诗作者谅解。
《布娃娃》是一首小诗,从结构看很简单,整首诗六句,每两句为一小节,从诗面上看有布娃娃,自行车,旧故事,蓝头绳,你,我。很显然,布娃娃是主角。作者是怎么串联它们的呢?
来读前两句
我一直爱着的布娃娃
骑着自行车消失了。
作者给主角布娃娃设置了一个场景,并略去这一场景的前半部分,布娃娃骑自行车在我的眼前消失了,我们可以还原场景的前半部分,那就是我和布娃娃共同相处的时光和刚发生不久的道别。作者把布娃
娃和自行车并置在一起,说布娃娃是骑着自行车离开的,那么作者这样安排的用心是什么呢?一般来讲,布娃娃是未成年人的玩偶,作者将它拟人化,显然,在布娃娃身上有着作者的情感寄托,而这一情感被移植到具有童真意味的布娃娃里,作者的用意就相对明显了。
再来看三、四两句
你说它总有一天会经过我们
带走它的旧故事。
作者在这里加入了一个”你”和“我们”,这个”你”的指代意义不强,有可能是叙述需要虚拟的,当然也有可能是和我一起送别布娃娃的同伴,这样就有了“我们”的出现。第二节是承接第一节的叙述补充,第一节写布娃娃走了,这里自然地给读者留下了疑问,布娃娃为什么要走?它又去哪里了呢?补充的内容是,它总有一天会回来,因为它的故事还在我们这里。第二接在补充的同时加强布娃娃的拟人效果,布娃娃不光会骑自行车,还有很多故事呢!这样一来,布娃娃就只能是活脱脱的人了。
应该说,无论作者想用布娃娃来指代什么,写到第二节结束,布娃娃的形象已经非常丰满和招人喜爱了,但是作者不肯罢休,又补上第三节。
我差一点就喊出来
还有它的蓝头
第三节第一句是顺应第二节而来,这一句原本可以不要,把二.三节缩四句为三句,变全诗三节为两节,但是这样做就损伤了最后一句的表现力。在第三节里,“蓝头绳”是”旧故事”具体化的结果,我们通过”我差一点就喊出来”可以想象,布娃娃的蓝头绳好似捏在我的手心里,仿佛布娃娃并没有走远,还可以追上去把旧故事和蓝头绳交给它。蓝头绳的出现不仅
一步活化了布娃娃,同时又把布娃娃和我的关系明朗化,布娃娃把旧故事留下来了,还把系头发的蓝头绳留下来了……
整首诗采用的是徐徐推进的写法,一边推进的同时一边补充细化,并不断牵引深入,把几个简单的角色演得层次分明又丰富饱满,既互相映衬又不纠结,一个不起眼的布娃娃,和同样不起眼的自行车与蓝头绳组合搭配之后,散发出明净而又
、含蓄的艺术效果,透出惆怅中夹杂着一丝甜蜜的气息,着实令人喜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