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紫穗穗

[讨论] 每周诗人作品赏析、讨论:魔头贝贝诗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8-15 17:02 发表



是。他的作品,我列入喜欢类的。


呵呵,我一直都喜欢他的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6 19: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望远 于 2012-8-15 18:15 发表
《隐形者》

小雨。一个寂寞
划分为远处几盏灯。

在别人睡梦里:鸣叫
的蟋蟀:置身度外——
一面镜子中的一切。
一枚硬币,显然不够。

妻子。她体内
流淌的少女。
我打开黑暗的滋味
——除了偶尔
无 ...


谢谢杨版。是的,天马行空的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1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选一组魔头贝贝自选的十五首诗歌,给大家赏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15:23 | 显示全部楼层
魔头贝贝作品十五首


《小疼》

晚上的树大而黑

我就在那时  出现
拎着空酒瓶
甩掉空酒瓶
我就在那时  瞪眼

在大而黑的树下
我很小
碎的声音很白  很疼  很尖
在大而黑的树下
我火花一闪  没人看见

1993.5.6


《乌鸦》

活在炎热的冰冷中。
用钢筋和石灰抒情。
狭长的走廊,他们相遇
愣了一下,点点头,各自反向走去。
世上只有两个人,陌生而孤立。
前些天经过文化宫,你又想起他
那烧成了灰的人。死亡多么耐心:磨着
黑暗的镰刀。
年少时,你认为死多么远,多么奢侈。

2001.8.2


《冬日记事》

队长让我们在这儿挖土为了
盖大理石加工厂。
粉红色的蚂蝗,被铁锹铲成两截。
地硬得
像放了好几天的馒头。
太阳驱散了薄雾。我们可以歇歇了,吸根烟
接着再干——我没想到这辈子还能当一回农民
不,确切地说,是建筑工人——
我没想到竟挖出了一个骷髅头。
午饭我们争论着,碗里的毛发,究竟
是头发,还是毬毛
而队长在一边微笑着喝茶。
收工时我走在最后。回头,看了看落日。
暮色像泥土,从我头顶浇下。

2001.12.9


《官庄镇》

总有可能离开你想离开的。
时间在虐待,地址在拘留。
发生的事,转移到镜子里
仿佛从未发生。
仿佛用两句话
解释一句话
越来越说不清。
此处盛产红薯和小麦。
你的邻居叫空虚,你的哥哥是老丁。

2002.4.26


《相见欢》

已经很久没有听见
清晨的鸟叫

光照到脸上
仿佛喜欢的人
来到身边

2002.9.15


《短暂的明亮之后》

短暂的明亮之后
群山归于黑暗的静寂。
大约十点
我们在凉爽的木屋做爱
溪水流过
亿万年前的峡谷。
外面的城市有灯光
那么多人
睡在坚硬的建筑里
也有的整夜看电视。
另一个世界的
图象和声音。

2004.3.16


《越人歌》

茶树菇排骨汤。
黄豆猪手汤。
我感到种子在萌芽
忽明忽暗。

南京长江大桥和迷茫的水面。
你的舌头依然停留在我嘴里。
睡莲粉红
白蝴蝶四下翻飞。

2007.5.25.晚7点.火车途径南京


《祭奠》

澄澈的欢笑与哭喊吹拂着
拆掉的建筑。
蓝天巨大,面无表情。
燕子。轻松的雀斑,上下左右。

人工湖和人流。人工流产。
她折断
花的脖颈。
他唇边细细的绒毛,尚未遭遇冷冷的剃刀。

这是我的第三十五个清明。我依然没有清楚明白。
这些踏青的脚步
踏向死者的头颅。
垂柳、儿童,再次吐露。微微揪心:嫩黄的愉快。

2008.3.29


《在美妙的天空下》

中午我否定片刻。
鸡蛋汤,灰喜鹊,牢骚话,由你
带来的微微的蓝色。

蛇的扭曲的事实。
我不接受。扶着栏杆以免
往下跳。

你知道我喜欢你
有时。有时我
被切开。它们让你害怕。

从西半球到东半球落了无数次雨。
复杂的烹饪。简单的盐粒。
从南到北,愈合是看不见的。

2009.3.20.凌晨2点


《少年与死亡》

从前的雨丝
和手铐。
现在他刮完胡子,挪到阳台。

下面,她的脸不是
她的脸。
他头顶的蓝
说出了一切:什么
都没发生。

东半球的寂静里
有细碎的喧闹。
人在生人,畜牲在怀孕。
河南省含着
五道庙看守所。像内裤
上的一点精斑。

2009.9.24.凌晨1点


《冬日鲁山县上汤镇游记》

河滩。椭圆的石块,有我们的经历。
我不用眼也能看到了。我用耳朵
触碰喜鹊上面的浮云、下面的利益。

蓝天的肚量中你的肚量无中生有。
小黄梨。它们是被刨光
的小黄鹂。鸣叫在咀嚼的嘴巴里。

他们又在母亲脸上造砖头坟因为
领导觉得泥土坟太老土——
因为死者在公正廉洁、替民做主。

白酒瓶敲着半夜的黎明却怎么也敲不开。
因为我们的到来,几条狗敲开了
附近的桃树、李树。要摸着黑才能闻到。

2009.12.24.凌晨4点


《解连环》

独饮时我不说话
但必须开口。
地球上
恍若无人。
像喝干的酒杯。

膨胀的瓷器。
心跳的玻璃。
变换的镜头。
仓促的阵雨。
夜晚像没写完
就打上了句号。

独饮时我不说话
但握着你的手。
地球上
摩肩擦踵。
像昔日的来世。

2010.8.7.02:48


《翻供者》

殡仪馆里外的
相知与不相知。
翅膀迎着春风。被猛地斩断。
静夜散发精液气味。手枪针对茫茫。

温度骤降的脚步践踏
迟迟未产的孕妇。
一只甲虫投进蛛网。练习上吊。
从瀑布到破布。最后是抹布。

麻木。敏捷的
蜂鸟被关入冰箱。收音机
收到起重机
喑哑的消息。

当时你坐在前排,长发乌黑。
像监狱灯火通明,衬出的天
那么黑。
坏男孩云收雾散,加入悔恨的行列。

2010.12.31.22:16


《浮世》

香烛的气息。尘世熏黑了菩萨。
邻居送来五条命。五只风干鸡。
大街上购置年货者与寒冷为伴。

女孩子露着长筒袜。像几封
寄给春天的粉红的信。蝶恋花。
勿忘我摇曳在那儿。俱往矣。

小幽暗独饮大星空。潸然
泪下。在省略号后面。
没有谁被治愈。在地球医院。

一首孕育中的诗像未出生的
胎儿憋着狠狠的哭。
冰的痰,梗着倾诉的嗓子。

四季周而复始。
我们踏步在笑过、亮过的原地。
一个个青春,一个一个斑白。


2011.1.26.11:11


《幽兰操》

小欢乐穿着死
紧身衣。五彩的灰色。
有苦说不出。舌头上的牙印。

日落时的和解。
丰富的晚餐。荒凉的胃口。
筷子。曾经绿油油的竹子。

星辰是冷冷的礼物:肉体在其中
孤绝地悸动。
滴水的眼睛。结冰的伸手。

你的倒影扶我至下一站。
你真好。像花落花开,天高云淡。


2011.3.2.14:08.微醉

短评——

韩东:魔头贝贝可望成为集大成者。他不拒绝任何成分营养的吸收,也只有他有这样的能力,将所吸收的东西消化并长成血肉。人吃猪肉能长膘,而猪显然比人低等。魔头贝贝就是这样的一种诗人,从较低级的诗歌范本中汲取他所需的方式和灵感,而一旦经过他的手写出来则那么的神奇、不可思议。综观魔头贝贝的整个写作是一件有趣的事,各种方式和形态的诗歌在他那里都得到了整合的机会。在新一拨的诗人中这是一个最像诗人的诗人,几乎是一个等待已久的大人物。他将把传统与未来、东方与西方、现实与艺术连接起来,使之在辉煌的诗歌史上发出新的光华。

沈浩波:谁忽视魔头贝贝,谁就是忽视诗歌!

余怒:在魔头贝贝的大多数诗作中,我们总能听到一种砰砰声,突兀,时断时续,像打击乐。贝贝是个能将刚与柔、感性与理性拿捏得很有分寸的写作者,在一首诗里,他将它们均匀地布置在诗行的各个角落,不会产生哪边重哪边轻的问题,他能熟练地摆弄每一个语句,直到它们合乎他呼吸之节奏。

草树:在中国当下的诗写中,毫无疑问,你是最有语言天赋的诗人之一。我也不能掩饰对你的偏爱,读你的诗,那种语言的痛感和扑面而来的身体气息,让我格外受用。有人说你那是词语的拆解,错之远矣——他们不懂一个天才的赛车手人车合一的感觉和急弯陡转的能力。

李以亮:魔头贝贝以一种泥与沙俱下、血与泪并迸、呼喊与细语交织的方式,突入了肉身实存的真相,其成功性的诗写探索,与常见的软绵绵的、轻质抒写有效地区别了开来,也与时下赤裸裸的、一味向下的语言暴力拉开了距离。他对日常诗性的发现,颠覆了惯常“诗意”的虚伪性,也是对我们日渐麻木的阅读神经的挑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15:25 | 显示全部楼层
继续斟茶,期待大家的参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7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4)八月读诗第四丛:秋日午后,凉风习习,读魔头贝贝的《乌鸦》等两首


必要的前言:一直记得英国诗人济慈,曾说的创作语录“身体在思想”,那么这样写诗和读诗的感官回馈,用到诗人魔头贝贝的身上一点都不夸张。这首《乌鸦》和《在美妙的天空下》是我从他近二十年的写作——自选诗十五首选来研读的,也可以说是从精品里选择精品;从感动里遴选感动;震撼里翻找震撼。

记得,还是六年前北京的一次“不解论坛的诗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了他,其实,该说我早已熟识了他,因为在一些诗歌论坛上,我常常看见他的许多精彩诗作。魔头贝贝第一眼给我的感觉,影响很深刻——他的个子不高,个性张扬,特别是酒后,会做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他的传闻轶事我道听途说,的确听过一些……总之,我觉得他是一个十分性情、真实真挚的人。

我想说魔头贝贝之所以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诗人,一方面是天赋、才情,后天的勤学苦练,另一方面是生活经历,磨砺、铸就了他,我们从他的许多诗歌里,可以一目了然地感受——他的生存状态和思考模式。魔头贝贝毫无疑问,的的确确来自于民间,根植于民间,也驻守在民间。我记得前几天,曾写过一首魔头贝贝的网名小诗赠予他,其中有这样几句:“经文太多,念不完/你在途中逆飞/翅膀尖//能破相,撒甘露/常洞然,时酩酊//金刚,隐匿在露珠里/读你。在一片碧玉的怀抱/对影、谐谑、无怙、燃烧//有无、都笑。袈裟下/魔头/还是贝贝?”这里面,有对他近期的那些诗题署名各类经字结尾的诗歌,做了一次简单的概括,含蓄地影射了他多年来,在外闯荡、四处打工的艰辛,以及对他这些年来一直坚持创作的赞许。这首赠诗的结尾,用询问的方式,温和地点出他性格里两重元素:暴躁和无邪,就像他的笔名“魔头和贝贝”的隐喻吧(当然这个性格元素,包括名字的寓意,也都是我一厢情愿的猜度,或许不对吧……)

之所以在解读之前,交代一下这些小花絮,是想说明魔头贝贝的诗歌里,所蕴含的诗意能量的总体特徵——灰色、神秘、悲戚、弹性、力量和死亡气息等。一般人或诗人读他的诗歌,会产生两级分化,一类会觉得摸不到头脑,晦涩、黯淡、分裂,而选择逃避、漠视或滑过;另一类会觉得惊叹、惊讶和震撼,激发想象,而连声叫好。而我属于后者,是他忠实的“贝壳”哦。因为我深深知道这些诗歌的背后,有一个“小个子、长头发”脾气有点乖僻另类的诗人,在浪迹天涯、餐风露宿中一点、一点地呕心沥血,春蚕吐丝……他对自己的许多诗作,是经过逐字逐行的斟酌和落笔的。如果大家仔细阅读的话,就会发现那些——意象和意象的组合,词语和词语的衔接,段落和段落的分行,有许多都是经过精心安置和妙思编排过的。

我读诗,喜欢摸着词语的心跳和体温,循着作者留下的词语暗道和线索,通达诗作背后广袤的灵魂国度。在读诗、点评的过程中,你若没有随时牺牲掉自己的勇气,平心静气地看待各种风格和流派,你就不要期盼今生能做一个合格优异的鉴赏者或评论家。


乌鸦

魔头贝贝/文

活在炎热的冰冷中。
用钢筋和石灰抒情。
狭长的走廊,他们相遇
愣了一下,点点头,各自反向走去。
世上只有两个人,陌生而孤立。
前些天经过文化宫,你又想起他
那烧成了灰的人。死亡多么耐心:磨着
黑暗的镰刀。
年少时,你认为死多么远,多么奢侈。


2001年8月2作


穗言穗语:一般,我读诗、评诗,大多会“就诗评诗”。但是这一次,我在解读魔头贝贝的诗歌前,却说了一大段的前言絮语。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的诗歌,和他本人的性情、经历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且千丝万缕。这首题为《乌鸦》,内容并没有真正写乌鸦的本体,而是作为一个喻体存在,借喻、隐喻一种黑暗情绪的笼罩,指向人世间我们的必死之旅,是作者对于生命中的“死亡”这个神圣命题的一次自我拷问和诗意思考。

这首诗作,一开头就抓住了我的心,就像魔术师的一个响指,我就滑入了他词语营造的魔方舞台,序幕在不知不觉中,就拉开了沉甸甸、黑漆漆的大幕——“活在炎热的冰冷中。/用钢筋和石灰抒情。”看看吧,诗人活在怎样的状态里“炎热和冰冷”,居然可以在生活中对立地契合了,这是怎样的人生?这里的震撼,不用我来点拨大家都能感知。就是这样的生活,作者还要创作,他用“钢筋和石灰”两种建筑材料来抒情,我想他或许曾经从事过这样的体力劳动,或许城市的气息里,这两样物品在建筑工地可以说随处可见。由此,这两句抛地有声字数相同工整的句子,也构筑成诗歌开篇的铮铮骨架……我们不要小瞧,任何一个进入诗歌结构体系的组成文字,我想说——一首好诗中,不该有任何一个“费”字存在!

这首乌鸦的语言衔接和表现力,有别于他近期的那些诗作。早期的魔头贝贝,其诗歌语言连贯性更强一些,阅读感受、评点和剥离,都比较容易接近诗核。这段诗句“狭长的走廊,他们相遇/愣了一下,点点头,各自反向走去。/世上只有两个人,陌生而孤立。”他们是谁,我们不得而知,但是通过诗句,唯一能够知晓的就是他们可能是熟人,在一个狭长的走廊遇见了,点点头,又各自反向离去。读到这里,我会联想到更远的画面和意义,那就是人生的走廊,记得六度空间理论,谈到人与人之间,每六人必有一个认识的……好似人世小宇宙,说大真不大。我还读到了凄凉意、无奈语“世上只有两个人,陌生而独立。”这就是作者对人世的感知,对人情世故的练达和彻悟。有时,我想贝贝的一些举止,或就是他自己的蜗牛壳——抵抗防御他人的一层坚甲,一直记得某夜电话里醉酒后的隐约抽泣声……那一刻我的心是疼的,只是我想他或许已经忘记了……

不说感伤的旧事,继续跟着贝贝的文字行进,他还在讲述“乌鸦”的故事,好似一曲人世间演奏了一半,未完的《安魂曲》一般,作者在前些日子,经过文化宫,又想到了“他”——“那个烧成了灰的人”,已经不存在于现世的一个名字和人物。这里的文化宫似乎隐含着死者的单位或者这个地方,曾发生过一件什么记忆深刻的事情。记得这样的事情,其实是进一步阐述前面作者的领悟的“世界上只有两个人,陌生而独立”,人生的确就是必死之旅,我们是过客,来人间走一遭,唯有死亡才是真正的归家。每回想起死亡、看到死亡的场面,这感觉的确悲伤、抑郁,但若真能悟透自然的生生死死、离离合合,你就能坦然地接受了。于是贝贝,在诗歌的结尾言辞凿凿地写道:“死亡多么耐心:磨着黑色的镰刀。/年少时,你认为死多么远,多么奢侈。”

遥想一下2001年的魔头贝贝,我想那时他十分年轻,该只是20多一点的年岁吧,可是生活,已经教会了他“阅读”死亡,理解“死亡”,并抒写“死亡”,慨叹“死亡”。让我惊诧的是这种死亡意识和气息,在他的诸多诗歌里,都可以嗅到、看到、听到甚至触摸到,如同他的诗题《乌鸦》,一大群黑压压的,如撒旦的风衣,遮蔽了人世的天空……我想大喊一声:“贝贝啊,忘记它!”是的,请写完码完那些文字,就忘掉它们灰暗的翅膀吧,只用文字追思,做安魂的弥撒……

这一首短短的小诗,不过九行,却似乎跨越了一个人生命的一半或全部,好似暮年状态的追忆,语言和意象中,选择了冷热、黑白、疏离的对比落差,这么短的诗句里,居然包括了许多未曾言明却可以无限延伸的情节性,这点尤为可贵,也就是诗作的内在空间感和情节跨度、张力等。读者可以随心所欲地,跟着诗句“远游”,添加自己独特的感觉、联想和故事情节。或许贝贝在创作时,并没有想那么多。我曾经说过——有些妙悟和好句,是神灵的赐予,上帝的耳语,而我们这些诗人,就是忠实的“聆听者、传道士”,在神灵、上帝眷顾之时,努力地抄写下它们,有时专心,抄写得好,有时倦怠,却丢失了精彩。我想说贝贝是一个幸运且用功的“聆听者”!




在美妙的天空下

魔头贝贝/文

中午我否定片刻。
鸡蛋汤,灰喜鹊,牢骚话,由你
带来的微微的蓝色。

蛇的扭曲的事实。
我不接受。扶着栏杆以免
往下跳。

你知道我喜欢你
有时。有时我
被切开。它们让你害怕。

从西半球到东半球落了无数次雨。
复杂的烹饪。简单的盐粒。
从南到北,愈合是看不见的。

2009.3.20.凌晨2点


穗言穗语:这首诗作的题目《在美妙的天空下》,我第一眼看见就喜欢,好像一个悲伤的人,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而由衷的喜悦。是的,就是这样的感受,因为读完《乌鸦》,我感觉自己的肺部,有厚厚的密集的低压云层,压迫得我似乎喘不过气来,又无力呼救。好在这首诗歌,轻轻巧巧、安安静静就进入了我的“择偶”眼帘,嗯,其实该是择诗眼帘。

我读诗,十分相信一种天意的指引,相信缘分和命定的劫数、邂逅等。如果说第一首是“西边的雨”,我渴望第二首的选择是“东边的日出”。

喜欢贝贝的诗歌,并非毫无道理,他的骨子里,其实是一个非常有主张的人,尽管他表现出来的语言、语态或语调,是冷漠的、否定的,其实内心是一个火热的、渴望获得肯定的今世“童子”,人说:稚子之口,无心之词,这八个字,用在贝贝身上也是合适的,有时我们不要被表面坚强、灰色的贝贝吓跑,我们要以更安静的姿态,阅读他。

这首诗作分为四个小节,符合古诗传统的结构体系,起承转合。每个小节三行句式,结构比较统一。我喜欢贝贝的诗歌语言,他在讲述生活的同时,又能跳离现实生活的层面,譬如第一节里。开篇就用坚定的语气,提到中午时分的我“否定片刻”,这否定片刻的事情到底是什么呢?不知道,由此我们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那么就继续往下读吧。后面的串连多么有趣“鸡蛋汤,灰喜鹊,牢骚话,由你/带来的微微的蓝色。”我不知道贝贝究竟是怎么想的,把午餐:鸡蛋汤,人物的特征:灰喜鹊、牢骚话,和这个喻体带来的视觉感受“微微的蓝”,多么奇妙的语言组合,你并不觉得生硬、晦涩,但是结尾一句微微的蓝,却让人恍惚其内,飘离现实之外。

现在把目光转向第二节吧。作者从中午的现实物象开始,带我们进入了幻想的“儿童乐园”去了——“蛇的扭曲的事实。/我不接受。扶着栏杆以免/往下跳。”注意,这里又出现了一次“否定式”,前面是中午的“我”否定片刻,现在是“蛇的扭曲的事实”,“我”也不接受。可以说这一节,像是作者神经错乱时的臆语痴言。而我读到的却是一种神秘的、偏执的、悲戚的、弹性的、果决的主张。也就是——事实如何、扭曲与否,我都不接受、不参与,我有我主张,不想要的诱惑,就坚决不跳!这就是我读到的真实贝贝,或也是猜测吧。

第三小节,果真是起承之后的“转”篇,贝贝把我们的视线,像换幻灯片一般,重新从动物世界,又转向了人世——“你知道我喜欢你/有时。有时我/被切开。它们让你害怕。”这一节非常精彩,是贝贝的内心独白。因为喜欢,所以在乎,因为在乎,有时表现出来的占有欲,就是惊人且可怕的……这几句诗,不用我过多阐释,大家一读就能明了。

最后一节算是真正的点题,并且回到了真实的地面——“从西半球到东半球落了无数次雨。/复杂的烹饪。简单的盐粒。/从南到北,愈合是看不见的。”贝贝没有用真实的事件来表现自己喜欢的过程,而是借用“西半球到东半球”,譬喻男女关系(这里也是我猜测的),这之间发生的诸多争吵与和好,就通过无数次“雨”的意象来完成时空的漂移。日常生活的气息,则通过“复杂”和“简单”,表现在烹调方式和盐粒滋味上。让我惊诧的是最后一句“从南到北,愈合是看不见的。”这样的话,没有经过人世淘洗的生离死别,是无法真正体悟的。惟愿天下有情人,都能在“美妙的天空下”好好生活吧……


诗人是一群怎样的人,是过着平民生活,写着上帝耳语的“痴人”,在贝贝的诗句里,疼痛感和伤逝感不时出现,生活场景和幻觉图层两者交相辉映,语言在他的指尖,因为奇妙的组合,天赋的拼贴,而形成了“魔头风范,贝贝句式”,的确颠覆了惯常的语序和句式,全诗充满韧性、弹性和张力,激发读者的联想、活力和视觉冲击力。魔头贝贝,在我的眼里——是诗人中的诗人,他独有一双天生魔力驱使的神奇手指和马良的神笔……解读完贝贝的两首诗作,我的耳边想起诗人沈浩波,对其诗歌最简洁的评语:“谁忽视魔头贝贝,谁就是忽视诗歌!”或许用这句话,来完成我今天的解读之旅,收尾谢幕,也同样是精确,能代表我的心意和祝福的,我期待贝贝未来,继续沉潜、蜕皮,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大诗人!!




2012年8月17日晚上8点零5分作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8-17 20:3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8 12:3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都忙着七夕去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9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我和贝贝和阿翔在一起喝酒,提供给大家认识他们。呵呵

这是我拍的阿翔和贝贝、这电话。这行为,也只有这样的诗人才会有。呵呵

[ 本帖最后由 猴头L 于 2012-8-19 12:4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9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贝贝是个诗魔,他是为诗而生的,是具有酒神精神的分裂症患者。我和他在一起的几天,他都没有清醒过,他会时不时地念咒,然后大呼:问世人知我否?我汽车后备箱里的酒被他喝干了。我很喜欢这个兄弟,虽然我们还没有结拜,呵呵,他认兄弟要结拜的,要有仪式的。他的小小大脑里充斥着无数的象的群,他驱逐着这象群,铺天盖地地就践踏过来,弄的我们措手不及,在我们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他已经提着酒瓶子,找阿翔去了……

[ 本帖最后由 猴头L 于 2012-8-19 12:56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照片看不见哦,问好猴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9 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官庄镇》

总有可能离开你想离开的。
时间在虐待,地址在拘留。
发生的事,转移到镜子里
仿佛从未发生。
仿佛用两句话
解释一句话
越来越说不清。
此处盛产红薯和小麦。
你的邻居叫空虚,你的哥哥是老丁。

一路看来,这首比较亲切。因为地名,还因为“转移到镜子里”这样的句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观音喜欢:)上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19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贝贝的诗歌我爱读。喜欢他诗歌中的压抑,疼痛,神秘,甚至一些词语突兀而来生命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6:53 | 显示全部楼层
没错,谢谢小宇喜欢和支持,斟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大家继续讨论,最后一天了哦!!大家加油、加油~~,呵呵~~明日该换换门帘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9 11:23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