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剑是一种古老的兵器,被尊为百兵之王。
针对各种兵器自身的特点,任何兵器都有它的使用窍门。剑的特点是剑身薄,重量轻,所以,力道和技巧,剑更倚仗技巧,正所谓剑走轻灵,就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剑能压倒其它兵器而唯我独尊呢?去除个人喜好和历史原因不提,从剑本身能不能找到答案来呢?
剑身薄,薄则锋利,一把精钢打造的宝剑,寒光夺人。我们都知道,剑是双刃的,使剑比使其它任何兵器其危险品程度都相对要高,所以用剑就更需要娴熟的技巧。其次,剑走轻灵,就对剑客身体的柔韧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对而言,一个牛高马大,身材魁梧的人其身体柔韧性差些,就只能选择耍大刀,或者棍棒。
自古以来,舞剑是一种观赏性很高的表演,修长的剑,飞翻的剑穗,配合眼花缭乱的招式,舞剑,在很多大场合里得以展示这门独特的艺术。剑是唯一具有这种双重性的兵刃,这无疑把剑的身价提得更高。
剑虽然有轻重及长短之分,剑招中也有劈剑式,但是,无论劈还是砍,这是长枪,大刀和棍棒长处,对剑来说,这是短处,鲁智深抡剑直劈和抡杖直劈,两种威力存在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
轻灵的对立面就是凝重,大刀棍棒那是孔武有力者的最佳选择,使用这些重武器,比较耗费体力。所以,剑在短兵相接中才能显出自己的长处。
很多人喜欢用凝重来形容诗,并谓之大气,且趋之若弩,殊不知这是在避长扬短。凝重就是大气吗?诗能分大气或小气吗?以诗之大气,能和小说的大气并论吗?
浓缩与凝炼是诗的立身之本,这无庸至疑,但是,还需要补充一点,轻灵是诗歌得于体现自我的根本。浓缩与凝炼只是从文字的选择上有别于其它文体,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浓缩和凝炼,文字本身是无法压缩和提炼的。轻与灵是诗歌套路的最显著的特点,是诗歌的发力方式,如果轻灵这一点被抹杀了,诗歌就很难说还是诗歌了。
轻灵不是说诗歌没有质地,或不讲究组织,轻灵是诗歌驾驽文字的诀窍,是四两拨千斤的巧劲。
我们任意选择一首唐诗,和《红楼梦》相比较,我们显然不能去比两者谁更凝重,谁更大气!就是小说所体现出来的凝重和大气,也并非是文字本身体现出来的,当然也不是基于那些全景式的铺排,更不是那些摄人的气势或者题材.一个彪型大汉,手挥长棍,耳听得嗡嗡作响,这不是什么大气.+所谓的大气只是读者的体会,是读者脑子里的东西,并非真实存在于作品里面.
创作一篇百万字的长篇小说,和创作一首诗,我们无法去区分这之间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单纯从伏案的辛苦程度来讲,写一首小诗,自然不能和写小说那洋洋万言等同.写诗只能算是小儿科,诗的好处在于我们随时都可以写,可以读,可以领悟,可以接受熏陶.
用凝重和大气去做先导,做风向标,从而操纵自己的手和心,这无疑走出了诗歌本身领域,诗歌从一开始就是一门讲究创意的文字游戏,短而精是诗歌得于存在的身份证明,而轻灵的发力方式天然符合诗歌的特点,让凝重和大气去注释诗歌无疑是想让剑发挥出枪棒的杀伤力,这是一种无知的见解.
剑,从来就不是剑客唯一使用的武器,一个只会用剑的人也不配称做剑客,真正的剑客,他除了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之外,还要有一颗侠者之心.
[ 本帖最后由 少林酒桶 于 2012-7-20 18:47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