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这里有阳光

磨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囫囵食神 于 2012-7-15 22:24 发表
这个磨砺也是一种思想战争。

是,那些打工或是创业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囫囵食神 于 2012-7-15 22:25 发表

耶斯,我就是这样想的。

那要
还是不要
那句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5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觉得是一次梦游,说我自己的感觉,不是对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5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空间感来自想象,张力来自力度和结合,词语的受难让它成功。
这次我说的是诗。

[ 本帖最后由 子非 于 2012-7-15 22:4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5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后一句意指的空间不够宽宏,但感觉还是蛮有的。主要是一路读来的新鲜感,意的九曲十八弯。

[ 本帖最后由 子非 于 2012-7-15 22:5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子非 于 2012-7-15 22:47 发表
空间感来自想象,张力来自力度和结合,词语的受难让它成功。
这次我说的是诗。
词语的受难让它成功-----------特喜欢你这句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子非 于 2012-7-15 22:48 发表
最后一句意指的空间不够宽宏,但感觉还是蛮有的。主要是一路读来的新鲜感,意的九曲十八弯。


最后一句很无奈的,不这么收担心整体空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5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7-15 22:43 发表

那要
还是不要
那句呢

当我读到你第一句的时候,我只是觉得是很平淡的一句诗的起句,并且我以为这个女人是一个真实的物象,当读到第二句“男人停住舢板,尽量减少水面的幻影”,这个舢板令我首先感觉到是一种动力,确切就是一种追求第一句的动力,但为什么要停住不前呢?此时我心中还是很具体地想象是一种男女两情的追求,但读到第三句“那些摇摆的高楼与城市颓废的雾霾\有同样的疤痕。”时,我忽然感觉女人不完全是一个具体的物象了,但还有一半可能。再继续读到“眼前的女人只是他的一个比喻”时,感觉再不想继续往下读了。因为这个女人让我的思维空间就无形中缩小了。
硬着头皮读第二自然节时,眼前又是一亮,但并没有预期的鲜艳,因为我已经猜到下文将会是什么结果。在读到海涅的那句诗时,心中只是个——果然不出我之所料。
这就是我为什么希望看不到这句“眼前的女人只是他的一个比喻”的原因了。

[ 本帖最后由 囫囵食神 于 2012-7-15 23: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囫囵食神 于 2012-7-15 23:01 发表

当我读到你第一句的时候,我只是觉得是很平淡的一句诗的起句,并且我以为这个女人是一个真实的物象,当读到第二句“男人停住舢板,尽量减少水面的幻影”,这个舢板令我首先感觉到是一种动力,确切就是一种追求第一 ...


恩,这个分析很有见地。这样的话,问题可能出在第二句上,它使这个实际存在的女人虚化了,我再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5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7-15 23:04 发表


恩,这个分析很有见地。这样的话,问题可能出在第二句上,它使这个实际存在的女人虚化了,我再看看。

我喜欢你最后那一句,回家生孩子吧。
如果一首诗是一个节奏感很强的舞曲,最后一句就相当于架子鼓手最后的那个定音。有始有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5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食神解读的应该就是了。这首比《蔓草》要好懂,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5 2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囫囵食神 于 2012-7-15 23:12 发表

我喜欢你最后那一句,回家生孩子吧。
如果一首诗是一个节奏感很强的舞曲,最后一句就相当于架子鼓手最后的那个定音。有始有终。

我这样想也许就是你们常说的建构范畴吧?!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5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圣歆 于 2012-7-15 23:17 发表
食神解读的应该就是了。这首比《蔓草》要好懂,呵呵~~

我不是解读啊,纯粹是对诗歌的分析,不要总认为我的回帖都是解读,以上那些只是我每次解读一首诗之前的分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5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圣歆 于 2012-7-15 23:17 发表
食神解读的应该就是了。这首比《蔓草》要好懂,呵呵~~


恩。蔓草是意识写作,这首基本是写实的,结构元多了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5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囫囵食神 于 2012-7-15 23:19 发表

我不是解读啊,纯粹是对诗歌的分析,不要总认为我的回帖都是解读,以上那些只是我每次解读一首诗之前的分析。

那也是解析。只是你做了引领者,我是这样认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1 22: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