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原帖由 囫囵食神 于 2012-7-15 22:24 发表 这个磨砺也是一种思想战争。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囫囵食神 于 2012-7-15 22:25 发表 耶斯,我就是这样想的。
原帖由 子非 于 2012-7-15 22:47 发表 空间感来自想象,张力来自力度和结合,词语的受难让它成功。 这次我说的是诗。
原帖由 子非 于 2012-7-15 22:48 发表 最后一句意指的空间不够宽宏,但感觉还是蛮有的。主要是一路读来的新鲜感,意的九曲十八弯。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7-15 22:43 发表 那要 还是不要 那句呢
原帖由 囫囵食神 于 2012-7-15 23:01 发表 当我读到你第一句的时候,我只是觉得是很平淡的一句诗的起句,并且我以为这个女人是一个真实的物象,当读到第二句“男人停住舢板,尽量减少水面的幻影”,这个舢板令我首先感觉到是一种动力,确切就是一种追求第一 ...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7-15 23:04 发表 恩,这个分析很有见地。这样的话,问题可能出在第二句上,它使这个实际存在的女人虚化了,我再看看。
原帖由 囫囵食神 于 2012-7-15 23:12 发表 我喜欢你最后那一句,回家生孩子吧。 如果一首诗是一个节奏感很强的舞曲,最后一句就相当于架子鼓手最后的那个定音。有始有终。
原帖由 圣歆 于 2012-7-15 23:17 发表 食神解读的应该就是了。这首比《蔓草》要好懂,呵呵~~
原帖由 囫囵食神 于 2012-7-15 23:19 发表 我不是解读啊,纯粹是对诗歌的分析,不要总认为我的回帖都是解读,以上那些只是我每次解读一首诗之前的分析。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1 22: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