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893|回复: 10

【诗功夫第二期】哑哑再次解说《请相信天空》。树是风的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3 16: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相信天空》。我想再次作为反方,为树是风的家的作品进行剖析,辩论。
这有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
纵使某某人有天大的武功,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功力深厚者不会轻易出剑。
相反,他即使会对毫无武功之人也是保持一颗谦恭之心。
题外话,诗功夫不是口水战。对于作品的深入思考,才有说话的资本。


是谁敞开了胸脯
饥饿没收了鸟儿的鸟屎
一刀砍断阳光
金条开始悄悄转移

疑问开始。树木砍到,田地抛荒,大地裸露。
“鸟儿的鸟屎”指的是抛荒的田地。姑且是停止生产的工厂。烂尾楼。资金断流。工人失业。……等等一系列问题。
饥饿,谁饥饿?姑且是税收,银行……“一刀砍断阳光。”工厂停工,半截工程勒令停建。
失去田地的人们也是饥饿的。

“金条开始悄悄转移。”这是全诗的关键。政商勾结黑幕笼罩下的黑色交易悄悄进行。
很多美其名曰“开发”,圈地,银行贷款。结果资金被抽,投资商中饱私囊一走了之。
留下一个烂摊,留下,……

“没有比乳房更大的梦想。”每个人为权,为利,为爱情,为过上奢华的生活,勾心斗角,不惜贿赂变质侵吞国有资产。乳房,如此推测,在此运用非常恰当。是对整个社会信念理想缺失,良心良知乌有的讽刺。

“她是谁
任由一双双黑手操控
天空因此飞满了乌鸦和口臭
我再问一遍
是谁敞开了胸脯”

良心,良知,……美好的一切,她。被黑手操纵。
人们在骂。那些隐藏在社会背后的鲜为人知的黑幕。

“石碑开始耸动
雕塑放弃瞄准的姿势
纷纷自杀”

政绩的石牌被一阵风吹到。美好的愿望落空。

“上网打鱼不是神话
总有一些收获
肥牛在墙上蹭着痒痒
掉下几条小鱼儿”


“涸泽而渔,
一条河完蛋了”
天空乌云密布
开始书写一条崭新的河

这两段,已经解说清楚,不再赘述。
我只能如此解读,胞胎形成,一首诗歌初现雏形。


————————————————

改写《请相信天空》。




是谁敞开了胸脯
肥沃的土壤被山石填埋
楼房耸起雨后春笋

一刀砍断阳光
黑熊驮走了一坨金子
留下一个烂摊,围墙,鸟屎

金条开始悄悄转移
任由一双双黑手操控
黑熊分掉了半坨金子

麻雀们尝不到一粒麦子
天空因此飞满了乌鸦和口臭
饥饿的黄牛在耸动石碑

没有比乳房更大的梦想
纱布缠头的黑熊一夜失踪
雕塑放弃瞄准的姿势,自杀

“涸泽而渔,
一代森林完蛋了”
天空乌云密布,大地哗哗流血

[ 本帖最后由 哑榴 于 2012-7-13 20:53 编辑 ]
发表于 2012-7-13 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请相信天空》,题目就能表达出作者的创作意图;但是从内容来看,只是揭示丑陋,而没有做到让人相信天空的确信理由。
个感!
哑哑的理解比较透,但是没有从诗歌的功效上去理解,所以只能说是支持,而不是表扬,毕竟这首诗的语言是有所欠缺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鸥飞海上 于 2012-7-13 16:13 发表
《请相信天空》,题目就能表达出作者的创作意图;但是从内容来看,只是揭示丑陋,而没有做到让人相信天空的确信理由。
个感!
哑哑的理解比较透,但是没有从诗歌的功效上去理解,所以只能说是支持,而不是表扬,毕 ...


这个诗题本身就具有讽刺性。作为政治诗,它的确只是记录了一个悲剧。
只是纪录。让我们思考,未来的出路。
诗人,对现实是无奈的。是无解的。

的确,这首诗歌的艺术性,是缺乏的。语言旨意不明。结尾显得单薄,无力。
还要更加尖锐,求变,求新。

[ 本帖最后由 哑榴 于 2012-7-13 18:41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首诗有了骨架子,说明还是有药可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鸥飞海上 于 2012-7-13 16:13 发表
《请相信天空》,题目就能表达出作者的创作意图;但是从内容来看,只是揭示丑陋,而没有做到让人相信天空的确信理由。
个感!
哑哑的理解比较透,但是没有从诗歌的功效上去理解,所以只能说是支持,而不是表扬,毕 ...

如果为了表扬哈哈。。 。。。哈哈。。。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3 16: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 哑榴 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3 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哑榴 于 2012-7-13 16:18 发表
一首诗有了骨架子,说明还是有药可救。

哑哑说的真好!
如果,再冷静一点,再客观一点,再多问一点,为何要写这类诗歌?或许,火药味就不会很明显了。是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3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鸥飞海上 于 2012-7-13 16:30 发表

哑哑说的真好!
如果,再冷静一点,再客观一点,再多问一点,为何要写这类诗歌?或许,火药味就不会很明显了。是否?


作为斑竹,对每一篇诗歌都深入解读,简直是天方夜谭。
每一个人的经历,和境界,各不相同。
在一个人的某一个阶段,对人生的解悟也是不同的。
因此,我感到要多问作者的写作意图,多揣摩,然后对症下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3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 哑榴 的帖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6 11:39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一篇作品,你不可能封闭所有的角度,只允许别人从你的角度进入,这点对作者和阅读者是一致的。这或许就是批评的难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6 2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读哑榴的评读,学习支持。深夜问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1 22: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