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8332|回复: 48

【诗功夫第二期】自我解读拙作《一抔泥土的安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10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我解读拙作《一抔泥土的安静》

  题注:本解读的所有心得、体会、定义、结论、观点、意见等均仅限于本诗文和本人诗观范围以内。诗友可以进一步质询和发难,但我可以选择沉默,也可以选择继续交流,全凭个人的性情和喜好。

首先,发表一下“获奖感言”。感谢《诗功夫》及挑战各位斑斑,提供了这样一个很好的点评和交流机会。这次点评和交流对于作者来说,是受益匪浅的,可以说是千金难买;
我要重点感谢阳光、刀刀、圣歆斑斑。还要感谢谈笑指间、穗穗、也也、王占斌、知日、一羽飞龙、十五岚、通州溪云等等大批诗友(排名不分先后,恕不一一列举);

当然,最后我要感谢一下自己,一直在关注和投入,可谓殚尽竭虑。辛苦了!

我最担心的问题并没有发生,那就是关于此诗的真伪问题,迄今为止没有收到一条伪诗的批评。我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关于懂与不懂,好懂与不好懂的问题,这个我拒绝解释。对于现代诗而言,我认为这是一个伪命题。有的诗就是不好懂的,这个很正常,作为一个诗人,没有义务保证读者读懂他的作品。我尊重每一个读者,包括不懂的。不管是主动的不懂还是被动的不懂。这并不矛盾。

诗也要结诗缘,没有诗心和诗缘的读者,不懂也罢。当然,这个不能是作者故意搞怪猎奇,制造晦涩的理由和借口。还好,在这个问题上收到的意见不是很多。
  
关于诗的一元和多维的问题

我一直反对线性的一元解读;也反对把诗歌翻译成说明文,反对解剖刀式的直白和翻译性解读。例如什么意象写的是什么,象征的是什么,诗的主题是什么,提升是什么,这句诗是什么意思这样的语言。
  这样的解读真的很危险,也很搞笑。如果一首诗能这么解读得明明白白,踏踏实实,一点玄机和神秘都没有,这样的诗也没有什么意义。

“1、多元结构复线推进的想法是好的
2、结构过于复杂,缺乏澄清和意象去蔽的手法
3、5个单元之间的过渡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还缺乏手段”
——这是阳光兄的结论,我以为这是截至目前(2012-7-10,,11:24)为止,我最应该表示敬意的结论。当然,他的表述用的他自己的语言。

多元结构复线推进------这个说的就是诗歌的空间问题。
我们这个世界不是一维的,也不是二维、三维的,是多维的;只是三维以上的空间没法用图形来直观显示;那么这个多维的世界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 我觉得只能是艺术,而诗歌显然是其中之一。

既然是多维的世界,那么用具象的解构来解读诗歌就会显得尴尬和力有未逮,这是显而易见地。对诗歌的品悟,还是要靠抽象和形象思维。
诗,是不可以没有想象的,所有形象的思维都离不开想象。通过形象的思维进入抽象的诗歌空间的唯一途径是想象,而这个想象的载体就是意象。
而意象,要合理、大胆、出位、求新、求奇、求异、求变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生僻和过于晦涩,更不能反人伦;
  求奇、求异、求变是不容易的,我的经验是尽量寻找“熟悉的陌生人”,在内心深处寻找那些被忽视和遗忘的角落,那种久违的感觉绝对是诗弦弹奏的最妙的声音。这样最保险。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知道有多少心灵的角落没有时间光顾和清理啊!


关于诗无达诂和诗无定法

  诗无达诂其实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其根源我认为还在于“诗无定法”。其实也就是“无法即法”。这不仅仅在诗歌艺术中,在书法、武术、音乐、绘画等艺术门类中已经有体现和总结——最好的方法就是无法即法。
  我诗歌的创作过程中几乎从不考虑诗写的技法、技巧和修辞问题。我认为这是诗歌评论家该干的事情。作为诗人,可以关注提高自己的理论修养,以及技巧练习是有好处的,但是过度的关注于此,不可取,容易丧失诗歌的本真。

  对“诗无定法”,其实还有更多的解释。我可以在我们的文化积淀的语言中随便一抓就是一大把,作为明证。比如“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杀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等等;

  “我书臆造本无法,点划信手烦推求”。这是以苏东坡为代表的宋代“尚意”书法观点,他的书法,主张意蕴和气息的流动。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其实,对于诗写,我也主张如此。
   前段时间,穗穗的那个瓮,其实也是一个“尚意”的诗写;

   简言之,我是一个不注重诗歌理论,不注重诗歌技巧和修辞的,“尚意”的诗歌玩家。


以上算是,对《一抔泥土的安静》从诗歌创作的根源和理念做了一个掏心窝子的表白。有了这个表白,认同了我的诗观,再来进入这一首诗应该没有问题了。如果不认同我的诗观,再和我纠结这首诗的具体诗写,那一定有一大堆的问题。

  1 )这一抔泥土,是真实的泥土,也是虚幻的泥土;
   真实是指真情的诗写;虚幻是指这抔泥土的飘渺和不确定性;

   因为这一抔泥土,可以是诗歌的泥土、人生的泥土、爱情的泥土、怀旧的泥土、环保的泥土等等;

   所以很多诗友对这些泥土做了很多不同的解读,是我事先预设的。基本没有超出我的预设范围。

2)很多诗友提到乱,我只有苦笑。现代社会本来就是乱象重生。这抔泥土在现实中找不到心灵的皈依,又怎么可能不“乱”呢?

   但由于眼高手低,辞不达意,确实存在一些乱象,让读者的想象无法有序地、启发式地、引导式地打开,的确是我下一步应该注意的问题;

“5个单元之间的过渡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还缺乏手段”——阳光兄指出的这个问题确实是存在的。
我唯一的手段就是在每一个小节中,都忠实地出现了“泥土”。但只有这些显然是不够的。

  3)总结一下具体的诗写技巧

   有诗友对文白夹杂提出了激烈的批评,认为文白夹杂是现代诗的大敌,这个意见我是不接受的。
   也有诗友和我的观点是一致的,评价“兼有古意”。

下面提一下我个人认为,目前为止,各位诗友没有提及到的一些值得欣赏的地方:

   这5节,写了5个画面。每一节都是画面感很强的;蒙太奇了5幅画面;

   第2节,光年结绳; 是现代的“光年” 和“结绳”记事的结合,用光年结绳“向一抔泥土深入”是很有震撼力的!

“光纤无须拉,也无须歌
只需轻轻按键”
————————用一个“拉纤”的画面展开诗写也是很有创意的;
  拉纤-------光纤——光纤结年 这个古今结合和过渡,我认为是非常成功的。



墒情有难,问道于佛
也曾口吐莲花,但见灵光一现
金刚不坏,却虚有声势
奈何睢眦成嫌隙

————————诠释了一个“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的理念;

为什么我说,这也是一抔“环保”的泥土呢?
这首诗,很有几个地方,其实是隐藏了对土壤污染的忧虑:
“一抔泥土在今天安静
落英和水被拒之门外
它封住经脉,置入净瓶”

“花开落有时
土壤咳嗽不断
墒情有难,”

————现在水体的污染大家都很重视了,可是土壤的污染更加令人担忧啊;
        土地过渡开发;重金属污染;过渡开采地下水等等;


“一语带双关,一语带多关 ”的创作理念,以及“话外之音”的探索


“辇毂之下却缺土成灾”中的“辇毂 ”就是典型的双关;
反复出现多次的“泥土”————多关


墒情有难,问道于佛
也曾口吐莲花,但见灵光一现
金刚不坏,却虚有声势
奈何睢眦成嫌隙

————————诠释了一个“阎王好见小鬼难缠”的理念;这就是“话外之音”;


2012-7-10 草就

[ 本帖最后由 夏箫 于 2012-7-10 13:0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沙发自己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0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晚上下班回家后再来细读,谢谢夏兄辛苦的自觧,千朔先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0 1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夏萧,可否把你的自评帖跟在置顶总帖中便与参考,先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0 1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支持自我解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0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呀呀呀,夏萧同学比我还积极呢,真好,好棒,来占一楼慢慢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0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光纤无须拉,也无须歌
只需轻轻按键”
————————用一个“拉纤”的画面展开诗写也是很有创意的;
  拉纤-------光纤——光纤结年 这个古今结合和过渡,我认为是非常成功的。




——————————这个很牵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囫囵食神 于 2012-7-10 18:09 发表
问好夏萧,可否把你的自评帖跟在置顶总帖中便与参考,先谢了!

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0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诗也要结诗缘,没有诗心和诗缘的读者,不懂也罢。当然,这个不能是作者故意搞怪猎奇,制造晦涩的理由和借口——这个很真诚滴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0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是不可以没有想象的,所有形象的思维都离不开想象。通过形象的思维进入抽象的诗歌空间的唯一途径是想象,而这个想象的载体就是意象。
而意象,要合理、大胆、出位、求新、求奇、求异、求变是非常重要的。但不能生僻和过于晦涩,更不能反人伦;
  求奇、求异、求变是不容易的,我的经验是尽量寻找“熟悉的陌生人”,在内心深处寻找那些被忽视和遗忘的角落,那种久违的感觉绝对是诗弦弹奏的最妙的声音。这样最保险。现代人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不知道有多少心灵的角落没有时间光顾和清理啊!

————透彻,求变而不晦涩,这是一种时代的召唤!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0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简言之,我是一个不注重诗歌理论,不注重诗歌技巧和修辞的,“尚意”的诗歌玩家。
——其实你在潜意识中已经埋伏了你自己无法察觉到的诗写技巧,也就是很多人说的诗艺,你信不信?呵呵,所以有人几十年写下来的体会是,随着时间的推进和诗歌创作的进步,你的理论自然形成。当然这也只是体会,你在那么多的交流中,我注意到你在不断地总结怎么化解自己诗歌中出现的歧义,其中就夹杂了太多的理论主导在先的思想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0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夏箫 于 2012-7-10 21:23 发表

好的!

谢谢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圣歆 于 2012-7-10 21:41 发表
简言之,我是一个不注重诗歌理论,不注重诗歌技巧和修辞的,“尚意”的诗歌玩家。
——其实你在潜意识中已经埋伏了你自己无法察觉到的诗写技巧,也就是很多人说的诗艺,你信不信?呵呵,所以有人几十年写下来的体会 ...



我是在假惺惺地秀谦虚咧,呵呵

静水流深。

或者说是暗度陈仓之计也....




[ 本帖最后由 夏箫 于 2012-7-10 21:5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10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7-10 21:19 发表
“光纤无须拉,也无须歌
只需轻轻按键”
————————用一个“拉纤”的画面展开诗写也是很有创意的;
  拉纤-------光纤——光纤结年 这个古今结合和过渡,我认为是非常成功的。



-----这个很牵强..


可能没有我说的那么好,但也没有你说的这么差;

各自保留意见,如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0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夏箫 于 2012-7-10 21:57 发表



我是在假惺惺地秀谦虚咧,呵呵

静水流深。

或者说是暗度陈仓之计也....



你这个家伙,太可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1 04: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