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6-27 22:08 发表 这个排山倒海太厉害 我等穗穗来说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2-6-27 22:10 发表 抑情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抒情,正所谓欲扬先抑,而不规范的象征手法和抑而不扬的抒情格局实际上已经把诗意捂死在了诗里,只剩徒具语言张力的螺壳,供沉溺其中的读者玩味。 对的。
原帖由 水泵 于 2012-6-27 22:26 发表 但是如果继续沿用前人的象征体,又会造成大量复制。比如八九十年代那些诗歌杂志中所充斥的骨头、马、麦子、王、肋骨、头颅等等等等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6-27 22:32 发表 汉 班昭 《东征赋》:“酌罇酒以弛念兮,喟抑情而自非。”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欲坐望显报者,或抑情忍欲,割弃荣愿。” 明 高明 《琵琶记·风木馀恨》:“事当逆来顺受,抑情就礼通古今。” ———— ...
原帖由 水泵 于 2012-6-27 22:33 发表 作者只是把这些既定观念去填充,由此,就失去原创性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01: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