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2-6-25 22:00 发表 好吧。我喝点酒再写。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少林酒桶 于 2012-6-25 22:00 发表 酒桶有很多这样的诗,恰恰是语态体现出来的新意 或许是词汇造成的吧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6-25 21:55 发表 问题是语态,不是不好,而是传统的居多,所以我说古。
原帖由 少林酒桶 于 2012-6-25 22:05 发表 云大举压上之时,风声默暗,逝水沧沧。 美人思慕香草,城廓怅惘远山。 廊桥正烟雨,飞鸟投沙,宝塔擎天。 鱼龙争食鲲鹏翅,江渚不见打渔船。 头句和尾句是可以带动新思维的,实际上首尾贯穿之后,就不古了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6-25 22:08 发表 我看还是更讲究词的变化,而不是态的变化。
原帖由 少林酒桶 于 2012-6-25 22:17 发表 我觉得这可能是转化能力的问题,现在我们基本脱离了文言习惯,很多人在读文言或类似于文言的词句时,会形成“隔”,我知道我自己是没有的,不是我的文言好,我的文言只是一般,在有些看似文言的诗句里,我个人阅读 ...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2-6-25 22:21 发表 所有文字,不论口语,书面语,还是古语,其实都是在特定形态下的产物,只要情态合适,怎么都可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01: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