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984|回复: 2

诗的存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24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明春


      只要人类存在,生活、劳作和创造存在,就有诗的存在。诗的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生命中随生以具的爱、恨、幸福、痛苦、孤独、寂寞、憧憬、向往、挣扎、呐喊等都在每个人的血液中汩汩流淌。不管你是否会以言语的方式歌吟,你的呼吸、举手投足都有心跳的韵律,这便是诗在你的存在中已先于你的意识和感觉而存在。

      一、现代诗的行为和方式
                                                                                                                                                                       
      现代诗不再具有很强的某种说服性作用,而是集中于一种近乎语病式的呈现。由于存在的分化和历史的进步而产生。也许写作的多元正是精神和存在的多元而导致的,也许更是语言和社会的高级阶段所必然的结果。诗中的语言也不再用来充分表现自我,而是受一种自然存在的当下关照。诗的意义功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现代诗的轨迹趋于自生自灭,而诗中的比喻、隐喻、转喻、意象的叠加和联想依旧存在,这些存在是对诗的解释,也是对生存状态的一种释义。似乎一种行为、意义隐藏在诗的背后,但依旧带有一定的目的性
      语言的低级阶段是从语言的高级阶段跌落的结果。一些动词的置换和修饰语的加强,并没有掩饰或淡化一种生存的无意识性,而是得以突现和强化。总之,语言的内涵和外延潜藏着一种生存的内涵和外延。也许一切反理性,无中心,无自我的说法都是一纸空文。生命处于无休止的进步变化中,生命本质的存在就是一种精神的呈现。偶然的一种静雕之态,也是诗中一系列个体行为悄然于意识之外流动的结果。语言的纵横捭阖都预示着一种存在的动态感。
      一种修饰词加强了诗人的意念,时空的置换把生命推入了生死场和流失的长河。在更多的时候,诗人的表现他人,实质是在突现他人和自我存在的位置,一种陷入正是预示着要摆脱一种无为的困境,无为也只是一种自然的存在状态。自然中的一切都是有意义的。只要人与自然发生关系,利用了自然,这种对自然的承载作用和唱和就更为明了。诗的真正的最高境界,无诗无语。对于诗的存在,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剿灭。像一缕轻烟飘过,注定要稀释而无形,标榜一切存在都是崇高自然的,未必有一颗纯粹之心之魂。只要存在一种变,什么都会陷入一种低下的简单或复杂。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只是一种悄无声息的融入,瞬间打造了一种安逸恬淡的碎片。只因并不是每一个话语的动词和修饰语都是有意义的象征,看似自然的生存状态,却充满了生存的抗争和艰辛。现代社会的发展,给人一种生存的回归与反回归,前进与反前进的思维空间。诗中的完美也只是一种残缺、逃避。以诗的方式,把孤独的语言和寂寞的诗人自身拯救。如果一个人的存在不纳入时代洪流,而极力倡导一些与时代发展格格不入的东西,最终将以自取灭亡而告终。因此,诗人在所处的时代和诗中的融入是空前的。

      二、现代诗的方法和意义
                                                                                                                                                                  
      转喻侧重于语言的组合和上下文语境上,而隐喻在选择和替代上。隐喻落脚于相似性,实则是一种比喻。而转喻在于一种相邻性,以跳跃的方式把语言相关的周边环境中的人或物,以详细叙事的方式描述下来,直逼现实。在描述中要以一种当下或在场的方式,使诗魂在读者面前凸现。名词表示概念,动词表示行为的观点,形容词起修饰限定作用。表示方位和时间的介词短语,确定诗人的时空位置。句子与句子之间,不是用相似性便是用相邻性的关系连接的。
      中国的诗歌理论缺乏一种批评的同情心,也不能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我们承认传统的文以载道,诗以言志,同样也承认诗和艺术可以源于生活,模仿生活。关于艺术可以模仿生活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从不同角度谈到艺术模仿生活或反映自然生活,关于艺术应改善生活的思想也由来已久,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有净化和塑造作用,有助于造就完人。这种思想从国外到国内都一直延续迄今。有些中外哲学家,文艺理论家还主张艺术应通过教育和娱乐来改善世界。如今,世界的多元化,多极化必定会反映到艺术作品中来,甚至创作方法中来。应该从多种方法和多种风格中来研究诗歌,其次再看它反映了什么样的生活。生活是多种多样的,诗的风格和内容也也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人不可能在一种生活方式或状态中走完一生。因此,那种用从一种流派中衍生出来的标准来评判另一种流派的做法是徒劳无益的。诗歌的全面发展基于自己的存在和他人的存在。
        诗歌可以是自娱的,也可以是他娱的。诗歌反映诗人自己所处时代的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的变化,并且受其影响左右也是在所难免的。适者生存,惟其文化的生存是这个世界的无穷魅力所在。因此,思想和方法都不能拘泥于一时一地,那种墨守陈规是不可取的,内容要富于变化。诗歌揭示真善美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恪守和矢志不渝的方向。以诗写生活和以生活写诗,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方法,前者诗大于生活,后者生活大于诗。最好的方法是诗化的生活这是诗与生活的和谐和诗的存在的最高境界。但是,当然不能单一的以这种诗是符合诗的还是符合生活的来评价一首诗的存在。在完美的诗中诗歌经验和生活经验缺一不可。有时候所站的角度不同,评判一种风格的态度也不同。如果站在语言的能指,所有的语言文字都是符号和语音的组合。如果站在所指这个角度,言语又都是有意义的,并且会出现语言的内涵和外延大小的问题,这就又涉及语言的张力、选择和组合生成问题,以及语言的修辞。总之,诗歌的精神是永恒不朽的,因了诗人的投入和向着诗国永恒不息的前进。
        在诗歌中,诗的所指像语言的所指一样是有限的,世人的需求更是有限的。因此,不能以诗的尺度衡量一切,特别是世人的生存。诗的最大贡献就是诗人们为所需要诗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灿烂的诗的文化,通过对诗的阅读和欣赏,生命达到存在和诗意的共鸣。诗内存于生活中。如果诗的无限蔓延,认为没有诗的言语文字的生活就是不值得的生活,那么,从往至今,我们中的许多人不知要死多少回才能走到诗的朝圣路上。
      不要把诗歌在生存中扩大化,这是每一个写诗的人所必备的精神涵养,否则,一个不能自救的人,怎么能做像上帝一样的拯救者。这也是诗和诗人的品质所在。先提升自己,再去提升别人。写一首诗容易,写一辈子诗难。诗在诗的圈子里是一切,但在诗的圈子之外诗人和诗最多是一种有文化品位的存在。因此,诗人要走出诗的圈子,一位诗人是否非常值得尊敬,就看这个诗人的人文修养,诗品即人品

        三、现代诗的解构与重组

        解构和重组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打破常规言语,创新言语机制。它的深层含义还在于表达一种独特的感受和理念,这种感受和理念又具有一种超越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原有的言语的所指性已不能表达新的需要,翻新语义,特别是挖掘深层语义,就离不开言语所指的重组。言语的重组也可表现为意象的重组生成。现代生活的眼花缭乱,这种意象的重组会呈现为发散型多元的叙事风格,使意象为无限张扬状,解放了想像力。这种解构不是简单意义上的重组,它实现了一种言语创新。意象的重组,有时会出现晦涩的诗风,但不能以偏概全。它的优点在于达到了言语所指的经典性凝练,一些有深度的意象,使诗的言语更具有张力,言语的重组离不开多元叙事的准确性,直逼现实。自然的存在达到诗意美的状态。如果每一个意象是一粒珠玑,一首诗中的叙事联想则是一种金线,从而串起诗的项链。在这儿,隐喻和转喻首当其冲。诗的无所不在,存在的各现纷呈、精神的和谐和自然的和谐在某一个特定的时空下相遇,由此及彼,把洪水的瞬间化为狂澜的永恒。诗还在于一种揭示和发现,有时候,表现为一种让意象言语,会在一种语境中,有意识地加入一种有深度意象的反理性叙事。有时候,生命和暗含的精神只是一种存在状态的自然呈现,像一只蝴蝶飞过旷野,一块面包放在窗台上,生命存在的地方诗意也就随之存在。有时候,一种音乐的旋律和画面的景观的介入,使诗更具诗意,使生活更具诗兴的生活。
        一些评论隔靴搔痒,并没有把诗的灵性和智性修复。恰如一个小孩戴上了大人的帽子,不但戴不稳,而且会影响视野。一种主义或流派,不只是名称,这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一种指导和评价,应以时代发展的需要为根基。每个人的诗歌也会表现为多样性,像一种食品有多种作法。但没有食物和实物为内容,一个人不可能在饥饿状况下去吃佐料或高深的烹调技术。有些风格并不先锋,古而有之,现在的条分缕析,也只是作为一种言语的叙事风格的迥异而已。除了生活,没有什么能够永恒,诗是生活,不是技巧。技巧是可以创造的,而创造性的生活是技巧所无法模仿的。生活可以创造诗的风格,而诗的风格却不能创造生活。技巧是一次性完成的,而生活是变化多姿的。

      四、现代诗的呈现与冲动

      一种对诗的解放意识刺激了一种创造性冲动,此时,一切都可以是诗意的呈现,但并没有逃脱一种对当下场景的一种强制性抒情。一种多元的选择导致了一种单一性的选择。虽然诗中的句子营造了一种意境,有时会出现语无伦次的那种语词能指和所指的重复罗列,冗长的曲折的句子,整个的蒙太奇和拼贴场景的机制,看上去天衣无缝,但这都不影响一种对客观存在的真实表达。白描的叙事让诗人和读者都吃下了一颗定心丸,直接导入一种语象里。反对释义,一如反对联想和想像。转喻的直接进入,便直达物象实体的内核。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再现就含有一种神秘感。在每一句语境中都潜藏着一种真诚的努力。对于一种新的质朴真理的探求,再现使人和世界进入一种纯净状态,恢复了人和心灵的自然秩序状态。在诗中,以捕捉事物的本质因素,不对人、世界和客体作重新评价,不加任何预先设定的意义,利用言语内部的一种潜在能量,把语言的能指和所指发挥到极值。以清新明晰的风格见长。尽可能将看到的和所认识的客观地表达出来。以形象敏锐的洞察力详尽地描述并创造意象。意象是表达物质观的最佳方法。诗人的作用是帮助人们更清楚更敏锐地看到展现出来的世界包含了什么,现在和未来的世界象个什么样子。利用元叙事,反对一种虚拟的叙事风格。让诗的表达起于意象,归于意象,起于叙事,归于叙事。地域性的东西是更能直达内视的言语。一种客观存在展示一种意象宁静如禅的状态。诗人是替大众用灵魂和心智说话的人。有了这样的冲动意识,就有了诗的存在和呈现。

      五、现代诗的冷漠和狂热

      在冷漠的隔离和狂热的卷入之间有一种不冷不热的叙事。后现代主义以一种片断性叙事来结构一种完整性,中间环节是断裂的,讲求一种文本的随意性、多重性和偶然性。一种看似的不严肃性,却暗含了对于所处境遇的宽容。看似一种无意识的描写叙事,但他们在诗中的表现和叙事的选择都是他们的视角受制于一种来自现实内部的存在,卷入或疏离了所处的境地。诗人并不能背叛言语来介入世界,在诗中,自己的或他人的一种表现,都反映了诗人认识世界的积极性基础。一种表现叙事不只是在现象的层面上观察和纪录在案的创作过程。一种在客观世界中的情感依托和参照,确定他人和诗人在其中的真实存在和意义。
      也许离得远,便可以高枕无忧,从现代医学讲,高枕会使大脑造成缺血性缺氧,不利于身体健康。对于一位诗的勇士,只有义无返顾地冲锋和不断介入,才能无愧于所处的时代,断然不可高枕无忧。
诗歌和艺术不会消亡,只要存在心灵和自然的空间,就有一种诗和艺术的填补。

      六、现代诗的宽容和下嫁

      生活中的客体已成为抒情的主体,它们都以诗的方式得以表达,一一成为诗歌语境中的元素。诗的展示是集体精神的呈现,美的目光和美的发现是诗歌的智慧所在。诗的极端暗示诗人的诗路历程,把诗的创作当作诗人生命的存在形式,必然在一种极值的抒情中出现语言的细节性和陌生性。诗人在某种程度上是大众精神的代言人,或许一种不同于他人的神秘基因,使诗人成为一种群体中的情结存在。诗歌的平民化是诗歌和社会发展的真正成熟所在,诗的大众化和抒情的个人化成为诗能否代表国民普遍素质的价值取向和分野。诗歌语言的精炼性是其他文学式样所不能替代的,诗的大众化已使诗歌走下神圣的祭坛。当阅读成为大众的习惯,诗歌才会进入大众的视野,诗歌应有所期待,也应该有所宽容,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需求强加给别人和我们赖以生存的大众群体。诗人也只是一种大众言语的代言人,而不会成为生存形象的代言人。诗歌的边缘化也只是一种杞人忧天,诗的广泛渗透性,是以国民精神的打造凸现的,这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人们对诗歌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诗歌永远不会像物质一样走入每个人一日三餐的普及行列,诗歌不具有权威性,只具有言语性,诗歌是多元化时代的一个亮点。诗歌的泛接受性在呼唤一种精品意识和包装精美的载体。诗歌不能以一种极端化的方式来扭曲大众的普遍心理,诗人对诗的崇拜是宗教性的,但诗人不能期待把所有人都美化成诗的信徒。诗的功用决不会成为一个人轮回转世的信仰,诗歌的根深蒂固性还在于文化存在的一种人文性,这是因为诗歌是一种生活的表现,却不能代替大众化来生活。一种精神的感念让诗人举笔不止,当寒冬以死亡把草叶逼进了泥土,正是不朽的根以一种生命的强韧在春天里破土而出,化一种被动为主动,这种主动便是一种精神内核感召下的一种积极的接受和愉快的应对,生命沐浴着阳光和彩虹时,也不拒绝一切风霜雨雪,这才是一种真实。生活中的吸呐正是诗人的不尽言说。对于诗人一生是一种朝圣,对于诗歌的读者他们只是虔诚路上的一次次布施和不经意的洗礼,相对于诗人他们缺少一种皈依佛门的刻意。
      神已离开自己的位置,走了下来,不再计较一种尊卑。

[ 本帖最后由 李明春 于 2012-6-24 16:30 编辑 ]
发表于 2012-6-24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赏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4 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阿三子 于 2012-6-24 16:32 发表
学习赏读。

谢谢!!!

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5 01:54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