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花土

夜雨意溪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2-6-20 23:08 发表
瀑布这个手法同前一个一样。写得美妙。如果所定格能出诗意,这四句就是四帧连续画面,又合成一幅大的画。前两句以虚衬虚,后两句以实证虚。也就是虚实相生。境界也。

黄果树瀑布就是力与美的结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写作初衷是奔这个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2-6-20 23:00 发表
意溪这个拟人手法目前是我读到的文字中的上品。这种情致能如此天人合一非常人可以道,非常人可以明白。

拟人不露痕迹才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1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者通常不考虑作者的写作初衷。他只考虑作者给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2-6-21 00:08 发表
拟人手法很容易出岔。这一点要当心。

用了就要用好,否则不如不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1 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土 于 2012-6-21 00:36 发表

拟人不露痕迹才妙

不露痕迹是完全可以做到。怕的是比拟手法往往会给读者带来错觉。出岔儿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1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我通常不要这手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2-6-21 00:37 发表
读者通常不考虑作者的写作初衷。他只考虑作者给出的审美情趣和价值。

这样就会出现诗的生态问题,我们每创作一首诗都是有原因的,不可能空穴来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1 00:41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比和通感更靠谱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2-6-21 00:40 发表
所以我通常不要这手法。

手法不分好坏,关键是要用的好,用的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1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土 于 2012-6-21 00:40 发表

这样就会出现诗的生态问题,我们每创作一首诗都是有原因的,不可能空穴来风

当然,作者自己要首先弄清这个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0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太白酒桶 于 2012-6-21 00:41 发表
对比和通感更靠谱些。

通感是我最不愿意采用的,因为它最容易干扰诗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1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土 于 2012-6-21 00:42 发表

手法不分好坏,关键是要用的好,用的妙

中国语文教育已经把很多好手法整成了怪物。所以我会考虑读者心智跟不跟得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1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读者角度来看,也是最容易产生歧义的一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21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土 于 2012-6-21 00:43 发表

通感是我最不愿意采用的,因为它最容易干扰诗思

那画画就只能在浅意上翻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02: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