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风雨如磐

[散文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7-4 15: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星星小倩 于 2012-7-4 15:17 发表

因为,我听到了囚雪的声音:)


小倩,我都有点不忍再回复了,因为我想让“星星小倩”的名字留在最后一页,然后让所有的朋友都知道,星星小倩真的真的回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4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囚雪 于 2012-7-4 15:28 发表


小倩,我都有点不忍再回复了,因为我想让“星星小倩”的名字留在最后一页,然后让所有的朋友都知道,星星小倩真的真的回来了......

没关系,我还可以继续回复嘛:)

前两天外出了,昨晚刚到家。所以现在才看到这些留言。

虽然无法天天上网,许又只是短暂停泊,但光阴那么长,

还有那么长那么长的光阴里我们可以出来冒泡泡。

嘻嘻,就像这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4 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次读风雨的散文诗好像。。
相对诗歌来说,散文诗的抒情更见情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雨儿 于 2012-6-27 14:02 发表
喜欢风雨版版诗中的留白,空间的建构,

好的散文诗应是如此,有所指向,又令人遐想。

问好风雨版版:)

谢谢雨儿读评。
因为一直在随心地写着文字,所以包括整体结构和铺排一定不是那么严谨,可是过于严谨的文字也会禁锢空间的扩张。
自己感觉还是这样随心地写舒服。
至于内在的一些隐含,就交给读者了。
向雨儿学习——你有非常好的编织语言和意境的功底。
问好雨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微尘随风 于 2012-6-27 14:09 发表
流泻,并非水,而是夜与昼的摩擦;紧闭着的,是眼睛,在挽留一个散去的梦;还有那扇门,在等待曾经来过的一阵风。
。。。。。。。。很喜欢,精致。

想到那里就写到那里,不免随意了点,随风多多批评。
谢谢来读,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22: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星星小倩 于 2012-6-29 15:31 发表
像写诗歌一样来写散文。

沉郁的笔调,像是闭目时的思。

嘻嘻,读得匆忙,只有最初始的印象,

看到你的名 ...

又见小倩。
相见时难别亦难。
毕业了吧,向你问候啊,祝你一切顺心如意。
文字,还是请你多多批评。
握一下小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囚雪 于 2012-6-29 18:11 发表


小倩,这样说来,你还会回来......
希望天天都能见到小倩......
看到小倩的精彩文字......

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2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望远 于 2012-6-30 00:56 发表
苍白像一张逐渐打开的陈年画卷蔓延着季节的瘢痕,那支被遗弃在墙角许久的笔已经被尘封,虽然笔尖上还留着上一次作画的色彩,却再也无人捡起。

       脚步声再也不能响起,门环上那把锈蚀的锁丢失了钥匙。



...

谢谢先生高评。
还请先生多多斧正。
问候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2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杨望远 于 2012-6-30 00:56 发表
苍白像一张逐渐打开的陈年画卷蔓延着季节的瘢痕,那支被遗弃在墙角许久的笔已经被尘封,虽然笔尖上还留着上一次作画的色彩,却再也无人捡起。

       脚步声再也不能响起,门环上那把锈蚀的锁丢失了钥匙。



...

平淡文字,先生过誉了。
问候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知秋 于 2012-7-3 17:09 发表
这章散文诗很干净,通过一扇窗口,看到不同的意象,把人带入一幅漫长的画卷中,有着非常成熟的思想,穿透生活!赞赏!

我是希望读者能从这些文字里获得各自不同的体验和感悟的,因为读者阅读的角度和立场是各有不同的。
谢谢知秋,向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星星小倩 于 2012-7-4 15:16 发表

“空白已死,唯余空白的支架,像一扇失去墙体的窗。”


苍白。模糊。破碎。旷远。还有鸟鸣、失水的河床,以及 ...

在这些场景里,我希望交给读者的是我对生活的那种既有失望又有希望的心情的交织。
我们阅读文字,我们的文字其实是阅读生活的感悟,所以,你的读,我觉得是透彻的读,也是精粹的解。
高明的作者是不会说出自己在文字的蕴藏的,因为我不高明,所以我还是把一些暗示交给了读者。
小倩是可以读懂我的人之一,所以,我衷心感谢。
再握一下小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星星小倩 于 2012-7-4 15:17 发表

因为,我听到了囚雪的声音:)

这是需要心有灵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囚雪 于 2012-7-4 15:28 发表


小倩,我都有点不忍再回复了,因为我想让“星星小倩”的名字留在最后一页,然后让所有的朋友都知道,星星小倩真的真的回来了......

继续同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星星小倩 于 2012-7-4 15:35 发表

没关系,我还可以继续回复嘛:)

前两天外出了,昨晚刚到家。所以现在才看到这些留言。

虽然无法天天上网, ...

小倩会是一个怎么可爱的女孩?
请允许我想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6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木中巷 于 2012-7-4 19:00 发表
第一次读风雨的散文诗好像。。
相对诗歌来说,散文诗的抒情更见情感。

谢谢木木。
学着写,或许画虎不成呢,但总是要有一个开始的。
我可能更偏重于将散文诗写成诗,所以意象的应用多一些,当然这也是我一直的做法。
对我来说散文诗可能更自由一些,可以不拘一格。
你多批评。
这些日子因为离别女儿,心情萎靡,迟复了,抱歉一声。
问好木木,夏日炎炎,注意避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5-25 19: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