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楼主: 紫穗穗

练习册,果皮箱,草稿本,涂鸦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9 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2-6-9 12:20 发表
呵呵,到处开工动土,就是忘记竣工哦……

注意环保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0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紫穗穗 于 2012-6-6 17:42 发表
1、向死而生

头疼是一个笑话
在诗歌的句子里,露出犬齿
我一撞墙,反弹回来的血液
在锯齿的沟壑里辨认情色。

今生今世,充满杀机的预言
每一步都是致命的咒语。
“我为了死,才一次又一次活了下来”

千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涂涂写写。继续建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11:22 | 显示全部楼层
飞地
——献给无边的艺术疆土
和身在其中、乐在其中的人类

沉默如谜的呼吸
嘎然而止的雨 乐中有乐
脱去豹纹 小脚靴的裸体群雕

现在 时间之尘惧怕边界
从声色、词场、舞字、音雕
坠入无边催眠的戏仿和谣曲
可能是错的 但翅膀飞出了——
新的天地 以“错觉”跨越

风景一再更替 非非而是
今天这一代 一代人的赤子心
创造阵地和灯盏 尤如眼睛与湿地
历史的和诗意的双重“奇迹”


从容

1)

把一种姿态,还给词语
把一座城市,镶入灵魂

隐秘的莲花,秀出了自己的骨头
和水域。穿越百年,她听见海、海风
和海洋色泽的深圳在歌唱,歌唱先锋……
她的笑,她懒懒的哈欠,一朵从容睡姿
是山峦海浪里出水的歌声和等待,等候降落!

2)

“遮蔽是为了更好的呈现吗?”
那些缺席的、不在场的名字和头像
雾中风景,琵琶弦上的相思

“我写诗是为了纪录一个寓言”
曼陀罗的舞步,亿万朵未开的莲
从容开放,唤醒就是记录——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6-18 11:18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1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1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琪琪格 于 2012-6-11 13:23 发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8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疯话

不写,打屁股。
写不出,也要打屁股。

赶时髦的,灵魂先行。
根植传统的,灵魂还得先行。

没有灵魂的人其实不复存在。
但世界并非只有人,才有灵魂。

灵魂无处不在,如同遍地青草和蕨类。
黄土地里、西藏高原、极限绝地……

神在每一处山峰,留下耸立的笔墨!
写出它们的人,屁股安详,不用打板子。

唉,这是老子说的疯话
老子是谁?吱吱和唔唔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6-18 12:4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18 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张大拿 于 2012-6-9 12:26 发表
问候小美每一首我都在看,只是你不知道。
中忽委欢迎你!



汗。。。
这年代,涂鸦也会招来中忽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4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二个种子 于 2012-6-18 18:13 发表



汗。。。
这年代,涂鸦也会招来中忽委。。。


才知道吧,这还是好滴哦,可能还会招来什么~~灰狼办和淫监会滴,打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4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题记:6月23,端午节,和半遮面、蓝枪等诗友们畅快醉歌。遥祝中国各地亲亲的诗友!


跳舞吧,jane
语言滔滔不竭
上下五千年,挥洒
舞步和节奏 重 轻
轻轻缓缓,踉踉跄跄
二十六史。刀,刀马旦
旦夕祸福,福到的脚
伦巴 恰恰 桑巴 爵士
最后是探路的戈。舞台
一半燃烧,一半冰藏
向西,向东…这见缝
插!插、插、插、插
插针的小脑袋,每天
摇摇摆摆,晃晃悠悠
过着达人秀和角斗士
黑白交替,热血喷薄的天壤
翻过围墙。雷声 耳光 雨暴
翻江倒海
夜色倒扣下来
jane,清醒地
活在当下
你需要——
一把雨伞,捡回的命
哎呀呀
糊涂啊!糊涂
二十一世纪的虫
吃掉冬笋
就可胸有成竹
时间不可思
议。
咔!
咔,咔,咔
荒唐的导演杀青
睡着了。枕巾上
口水绘制的中国版图
是千年之后的
荒原大树!
jane
埙中秋
笛中海
提琴的花月夜
取悦灵魂的酒
一再环抱
宇内
乐器在燃烧
摇曳的身体
哪里分得清“水泡”和美
千变万化的冥想图谱
一定,一定要睡眠
熄灭一切色彩
去睡梦里——
打开火焰
红舞鞋


2012年6月23-24日作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6-24 12:0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4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Jane小姐的中国梦

第一梦:知见

小姐,你在学
从京剧脸谱里,抄袭色彩的梦呓
如果继续,你离清晰近了
国粹近了。一座空城——
愿望的庇护所
关键是你小了,力气大了
跟疯狂的蚂蚁、蜗牛、蝙蝠
抽烟、喝酒、打啵、混世,没完没了
进入一扇门,几十年后
琳琅满目的书卷,成了狗屁的黄金眼
你唯一精致的“天真淳朴”
接近一瓶广告——
天山矿泉水
这反说正讽的知见
摇一摇,就变成了独立的知和见
警和醒、疯和狂、诡和辩
他们的桥间有花粉足迹,蜜人酿
你看,小姐
你不糊涂之后,就有了清醒的臂力和羞涩
轮番上演。这苍白无力的语言
逻辑游戏,没有尽头。细雨何时落下
分散压力,和那些不满足隐喻的人类
只谈感情吧。小姐

[ 本帖最后由 紫穗穗 于 2012-6-24 14:59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4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收工,换衣,出门,活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4 14:55 | 显示全部楼层
亲,别想俺!!嘻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声音和面孔:拆散的笔记簿
  ·马策
  
  《米沃什词典》,(波兰)切斯瓦夫·米沃什著,三联书店2004年6月第1版,18、50元
  
  这个世界还会诞生像古罗马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或18世纪卢梭的《忏悔录》那样深刻解剖自己的回忆录吗?恐怕不会了。正如米沃什所说,“明摆着,所有的传记都是伪作,我自己写的传记也不例外。”米沃什并不拒绝读者这样对待他的回忆录《米沃什词典》。他还说,“传记就像贝壳。贝壳并不怎么能说明曾经生活在其中的软体动物……传记的价值只在于它们能够使人多多少少地重构传主曾经生活过的时代。”
  
  米沃什生活的时代几乎穿越了整个20世纪。这个流亡美国、依然健在的波兰诗人,1911年出生于现立陶宛首都维尔纳(当年属波兰),198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20世纪的历史,很容易使他被西方塑造成充满意识形态激情的诗人,或者更进一步地说,他不过是个共产主义谴责者。
  
  但米沃什并不是个世界主义者,相反,他一直保持着维尔纳小地方人的谨慎。他曾经说过,“来自陌生的地区,是一种特权,在那儿人们很难逃避历史。”米沃什也不是个民族主义者或地方主义者,这或许就是他的特权。这种特权表现在,他向西方讲述共产主义(比如他的著作《被禁锢的头脑》,《对权力的攫取》等),但却拒绝政治化,从而使自己的观点可以在更大的空间传播开来。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对他都没有吸引力。自1951年跟波兰政府决裂流亡巴黎,到1960年流亡美国,他一直用波兰语写作,但这也不是所谓爱国主义的表达。他想通过写作表明这样一个事实:不刻意讨西方欢心,保持自己的话语方式,而且还以这种方式获得成功——是可行的。米沃什关注的是人类普遍的生存境遇。拒绝遗忘真理,见证历史,拯救时间,这样的主题贯穿了他的诗歌。阅读他的回忆录《米沃什词典》,自然不难重绘米沃什的精神肖像。但读完之后,我却对其文体和行文方式更感兴趣。完全可以说,《米沃什词典》是一部别开生面的回忆录。
  
  用米沃什的另一部书名“拆散的笔记簿”来形容这部词典也许是合适的。他词典中的20世纪,显得凌乱芜杂。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开始为人物素描和各种事件登记造册,而不是谈论我自己”。“本词典是一本替代品,它替代了一部长篇小说、一部关于整个20世纪的文章、一部回忆录。书中所记的每一个人都在一个网络中活动,他们相互说明,相互依赖,并与20世纪的某些事实相关联。”实际上,这的确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按时间序列叙事的回忆录。它以词条、片断的形式,按英文字母排序,将记忆中的相关人物和思想小札罗列并置在一起,以此交错串联起米沃什20世纪的生活和命运。它偏重评论而非叙事,偏重感悟而非际遇。在臧否人物和历史方面,颇有中国笔记体小说的韵味(只是更热辣),大多数词条都像是人物速写,或者干脆更像稍长点的“世说新语”。
  
  米沃什在臧否人物时,经常被反对者指责为有着嗜血天性和傲慢自大。他锋芒毕露,无所顾忌。在“波伏瓦”这个词条下,米沃什写道:“西蒙娜·德·波伏瓦。我从未见过她。但我对她的反感,即使到现在她已死去,也没有减弱。现在她迅速滑入了她那个时代的历史注脚。”他看不惯波伏瓦作茧自缚于法兰西小天地的“资产阶级审慎的魅力”,这简直激怒了他小地方人的谨慎。当然,米沃什不能原谅的是波伏瓦与萨特联手攻击加缪时所表现的下作。他也不能原谅她和萨特对苏联社会主义的掩盖真相的赞颂。米沃什还说:“在女权主义者中,波伏瓦的嗓门最大,败坏了女权主义。我尊重甚至理想化的看待那些出于对妇女命运的体认而捍卫妇女的妇女。但在波伏瓦这里,一切都是对下一场知识时尚的拿捏。这个下流的母夜叉。”对米沃什的风格,诗人希尼有过精辟的论说,“作为一个作家,切斯瓦夫·米沃什的伟大在于,他具有直抵问题核心并径直作出回答的天赋,无论这种问题是道德的、政治的、艺术的,还是自身的……他是这样一种人,这种人拥有暧昧难言的特权,能比我们认知和承受更多的现实。”
  
  米沃什还尖锐地批评了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弗罗斯特。在米沃什看来,后者为了做一位大诗人,用口语描述他的田园,强调所谓地方性,一味迎合人们对质朴的乡村哲学家的吁求,而诗歌却充满了说教。米沃什是1960年流亡美国的。据曼彻斯特在《光荣与梦想》中记叙,1961年1月20日,在肯尼迪总统就职宣誓仪式上,弗罗斯特应邀朗诵诗歌。这应该是一种巨大的荣耀。而在“美国签证”这一词条中,米沃什也记叙了自己获得总统召见时的荣耀——尽管这部回忆录“不是谈论我自己”。他说,“20年以后,我坐在白宫。我是应里根总统邀请来接受他亲自为我颁发的一枚表彰我对美国文化做出了贡献的奖章。”他还说,“坐在我旁边的是大名鼎鼎的建筑家、巴黎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的设计者贝聿铭,还有畅销书作家詹姆斯·米奇纳。”既然是传记、是回忆录,不写自己当然是不可能的。但怎么写自己,又怎么写别人,做这种对比阅读,对读者来说是最有趣的。
  
  回忆录的写作意志,源于揭示事情的真相,客观发现过去。但米沃什也认为,“过去是不准确的,无论我们怎样努力,我们也无法确定过去事实上如何。我们必须依赖人们的记忆,而记忆并不可靠……这使我们能够理解幻想的需要,语言本身以某种方式铭刻着这种需要,它将我们引入虚构的森林。”实际上,跟历史事实相比,回忆往往很不准确。正如克尔凯廓尔所说“回忆就是想象力”,“回忆力图希望施展人类生活的永恒连续性,确保它在尘世中的存在能够保持在同一进程上,同一种呼吸里,能被表达于同一个字眼。”好在米沃什的词典以评论性片断为主,并不特别注重历史中的细节,或者说其中的细节只是一闪而过。对米沃什来说,回忆只是一个精神事件。他笔下的20世纪并不是一个宏大叙事的20世纪,它隐隐约约,由一些他认识或听说过的声音和面孔所构成。但诚实一直激励着他。“当我谈论自己所亲身经历的20世纪时,我力图做到诚实。在这方面帮助我的,是我的过错,而不是我的美德。”米沃什在“真相”词条下这样说道。这个“美德”,自然是指米沃什不屑于维护某种道德判断。而“过错”,则是指米沃什坚持了话语的独立——他在同时代人中就像个局外人,因此他也不屑于建立起跟他人的合作精神。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米沃什的20世纪,恐惧是一种主要的心理状态。战时的恐惧演变成英雄主义。恐惧激发了意志力,激发了欧洲子民们的相互厮杀,结果是撕裂了欧洲,毁灭了人们对人类进步和人道主义的幻想。欧洲的20世纪,不仅有奥斯维辛集中营,还有苏联的古拉格劳改营。能够活下来的人们都是幸存者,都得向上帝感恩。——在《米沃什词典》中,始终贯穿着这种历史经验。而这种历史经验正是米沃什的写作资源:他是用文明废墟中的残留物建构话语空间的。
  2004,7,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6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米沃什晚年诗选
翻译/周伟驰



晚熟

要迟到接近九十岁后,我才逐渐地
感到有一扇门在我里面打开,我走进了
清晨的澄澈之中。

我的前生一个接一个地在离开,
象船舰,带了它们的悲哀。

而被派定给我的画笔的
国家、城市、花园和海湾,靠近我
期冀得到比从前更好的描绘。

我未曾脱离人民,悲痛与怜悯连结着我们。
我们忘记了——我总是说——我们都是王的孩子。

因为在我们所来之地
并没有“是”和“不”、“现在”“过去”和“将来”的区分。*

我们多么可怜,上帝为我们漫长的旅程所准备的装备
我们用了不到百分之一。

来自昨天和几百年前的诸多片刻——
剑的一击,在抛光的金属镜子前
把睫毛扫描,致命的一枪,正被暗礁
把舱撞扁了的小帆船——它们存留在我们身上,
等待着一个完成。

我知道,总是知道,我会是葡萄园里的一个工人,**
就跟所有正同时生活着的男男女女一样,
不管他们是不是意识到了它。

*原文为for where we come from there is no division/into Yes and No, into is, was, and will be。是说在上帝那里没有“是”“非”之区分(“是”“非”来自于人类始祖的堕落和“自以为是”),也没有“过去”“现在”“将来”的时间区分,因为上帝是永恒的,上帝是“永远的现在”,不象尘世之物处于时间的流变之中。
**这里的典故来自福音书。在《马太福音》第20章,耶稣讲了一个葡萄园主请人作工,各人工作时间长度不一样,但所得报酬一样的故事,以喻进天国不论早晚,所得恩典都是一样的。





如果没有上帝

如果没有上帝,
人也不是什么事都可以做。
他仍旧是他兄弟的照顾者,
他不能让他的兄弟忧愁,
说并没有上帝。





不适应

我不是在哪儿都能生活的,除了在天堂。

这,只是我遗传来的不适。

在这儿,在地上,玫瑰刺每扎一下都变成了伤口。
不管何时太阳躲在了云后,我都要感到悲痛。

我假装象别人那样从早到晚地工作,
但我并不在场,我只效力于一个看不见的国度。

为了寻求安慰我逃到城市公园,在那儿观察
并且忠实地描述花朵和树木,但是在我的手下,
它们变成了天国的花园。

我未曾用我的全部感官来爱一个女人,
我只想从她身上得到一个姊妹,在被放逐之前。*

我尊重宗教,因为在这个痛苦的地球上
它乃是一首送葬的、抚慰人心的歌。

*原文为from before the banishment,应是指伊甸园亚当夏娃因违抗神命吃禁果而被放逐到尘世之前。



           

科学家们

大自然的美是可疑的。
哦是的,鲜花的华丽。
科学关心的是把我们的幻觉剔除。
尽管我们不清楚为何它这般着急。
基因之间的战斗,力求成功的性征,得与失。
我的上帝啊,这些人说着什么样的语言
穿着他们的白大衣。查尔斯•达尔文
在公开他的——如其所说,恶魔式的理论时,
至少有良心的痛楚。
而他们呢?说到底,他们的观念是这样的:
把老鼠隔离在不同的笼子里。
把人类隔离开来,把他们自己的同类
当作遗传学的浪费一笔划掉,毒死他们。
“孔雀的骄傲是上帝的荣耀。”
威廉•布莱克如是写道。曾经有一个时候
无关利害的美以无边无际的丰盈
愉悦我们的眼睛。而他们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唯有资本主义企业的算计。


            

新时代

我的身体不想听从我的命令。
在一条直径上它绊倒了,
上起楼梯来也磨磨蹭蹭。
我对它的态度是讽刺。我嘲笑
我的肌肉松垮,我的两脚拖拉,视力衰弱,
一切高龄老头的特征。

幸运的是我仍旧在夜里组织诗句。
尽管我早上写下来的东西
到了中午就辨认不清。
计算机的大号字体帮了我
看到它我可是没有白活,
它给我的好处怎么说也不为过。





眼睛

我最可敬的眼睛,你们的形状可不是最好。
我从你们这儿接收到的形象不够鲜明,
如果有颜色,那也暗淡得很。
你们曾经是一伙忠实的长腿猎狗,
我带着你们在清晨上路。
我神妙的伶俐眼,你们看到过许多的事物,
陆地和城市,岛屿和海洋。
我们曾一起欢呼过巨大的日出
当新鲜的空气让我们在小径上奔跑
而露水开始蒸发。
你们所曾看到的现在都收藏在我心里
变成了记忆或者梦。
我正在慢慢地从世界的露天游乐场离开
并且注意到我对猴子的装扮、尖叫声和锣鼓声
有一种不喜欢。
何等的宽慰。独自地沉思着
人类基本的相似
以及他们分量极微的不相似。
没有了眼睛,我的视线固定在一个明亮的点上,
它变得越来越大,把我吸收了进去。*

*这是基督教神学的一个基本主题:人最终为神所化,为上帝的光芒所化。


选自米沃什诗集《第二空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7-15 16:0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