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306|回复: 2

湘西元素构筑的意境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8 0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湘西元素构筑的意境美

——浅谈谭有为《诗祭》组诗的意象择取

文/张立云


    《诗祭》是湘西作家、诗人谭有为老师近年来创作的一个比较有其个人气质与地域特色的组诗。这个组诗名,似乎隐含着作者对生命体验的某种寄托和情怀。我在读了他的这组诗后,也似乎感觉到了他的心灵世界曾经刮起一场怎样的情感风暴。

      关于湘西,我们甚至可以单从一个个不同的院落和门框挖掘出很多不同的东西,比如不同农家不同的文化背景、经济状况、生产工具、生活习俗以及家庭主人个性等等。而有关湘西的人与物又是那么独特,已经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比如沈从文笔下的翠翠、黄永玉的画及不可复制的那些景致与歌舞。谭有为在诗中很好地采掘打磨着这些湘西元素,将他的诗意空间装点得独具个性和唯美。

      说到诗歌元素问题,他独选自己的故乡湘西。这与他的乡土经验和乡村生活体验有关。一个人离不开自己的母土,特别是一个乡村孩子,更是永远离不开生养自己的那一片土地。对于湘西乌龙山果梨河畔长大的诗人谭有为来说,同样不少这种情结。虽然如今他远离故乡,但故乡对他的影响将是终生的。“谭有为的诗/永远舞动着湘西的浪漫”(《魂泣湘西》),因为故乡与他有着血肉牵连,注定了他的诗歌里跳动的是湘西元素。“湘西,诗的村庄/诗的故乡,诗的天堂”(《诗的天堂》),该诗在首尾直抒胸意,呼喊着“湘西”,表达了作者难以释怀的乡恋乡思。这种标榜“湘西”烙印的“中国元素”,具体到诗歌写作当中,无疑就是继承传统文化,让诗歌回到严肃的、高雅的、优扬的、完美的创作方向。

       诗意造势,美化意境。我认为,谭有为在《诗祭》组诗中的意象择取方面,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经验。他选用意象说话,保持了诗歌的音乐美、韵律美、视觉美、建筑美。他的诗歌追求语言的最大张力,追寻意象的最大魅力,建构独特的审美空间等艺术特色,恰好与这些湘西元素相契合,其中要数他在意境的构造上选用的意象,成功地为他代言了复杂内心深处的所思所想。如《秋凉,多穿衣》一诗就选用了“一棵从春走到冬的柳”来传达他对被关爱的人的叮嘱;《像一只黑色蝴蝶那样飞翔》一诗通过“荷塘”及荷塘里的“莲”, 讲述“如水的时光啊/如蝉/在远方弹奏/如蚕/在云端吟唱/如甘甜的清泉/静静地流淌在飞翔的心间”,总的来说还是与水脱不了干系;《姐姐,泪水早就悬挂在您的睫毛上》一诗反复吟咏的其实就是一片枫叶,这一意象的串联,让诗句飞扬的同时,满涨的情感也得以彰显与宣泄。 因为意象选取的不同,使得他的这些爱情诗,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气质和魅力。

       在《诗祭》组诗中,除了祭奠爱情与故乡外,还有三首诗是不得不在此提一下的。“一轮圆月/从哨所羽翼升起/紧握钢枪的双手/血脉悄然膨胀/于是,士兵的眼帘/映衬出和平鸽翩翩起舞的风景”(《满足》),在这首诗的“云贵高原”之上,军人谭有为用山歌唱出对翠翠的思念,通过双亲在村口放飞的信鸽来获得情感的满足,跟随着“信鸽”这一贯穿全诗的意象,使得该诗的内涵充分得以体现。作品是否有内涵,是决定作品是否有价值和价值大小的关键,因为只有内涵厚重的作品才能起到激起读者对社会人生反思的作用。《铭刻的伤疼》是一首纪实性很强的诗歌,作者特将该诗献给两千万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只在湘西存在,而是已螫痛中国又一根神经。诗人通过“梦”这一特意营造的意境,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小孩的伤痛,“孩子孤助无援的眼神/凝聚着流淌一地的鲜血/这一残酷的梦景”,使我们每个精神麻木的“我”都要“呈上灵魂,任其拷问”!“夜,我泅渡杜鹃泣魂/马兰封喉的绝望中/无法相信泰山之重鹅毛之轻/和重于泰山轻于鹅毛的豁朗/均缘于天崩地裂,举国同祭的瞬间/化为不朽的诗篇,如此不朽/我情愿拥有一堆生锈的文字/也不愿去叩醒鲜血浸染魂游大唐的诗篇”(《诗祭》),同样,这首向“5?12”汶川地震中遇难的同胞祈祷祝福的诗,再一次用诗人的无限怜悯勾起了我们刻骨铭心的记忆。这三首诗在内容上似乎与其他十几首诗有些不同,但表达的都是一个需记起或忘掉的主题,放进此组诗中也不为过。

     据介绍,这些年,谭有为创作了《为爱而歌》、《扬起生命的风帆》、《魂泣湘西》、《孤独的魂灵》、《让我陪你去看草原》、《不朽的诗魂》、《橄榄梦》共六部诗集。这些尚待出版的诗集目前我还没有拜读到,我也不知道《诗祭》这组诗是从哪一部诗集中挑选出来的。但我总体感觉谭有为的诗歌写作在意象择取和意境营造方面有其可取之处,值得大力发扬与推崇。当然,如果把诗歌作品比作一棵大树的话,希望我们的品评和鉴赏能给作者提供一些修剪的角度。如其中的湘西元素是否可更加强一些?不小心伸进别家园林的枝蔓是否可以“咔嚓”掉会更美一些?这些问题也同样值得谭有为老师在以后的创作中加以注意。不过,古人云“诗无达诂”,何况本人的诗歌理论水平更是差强人意,不当之处,姑妄听之。


(作者系湖南作家网“芙蓉国文丛”总策划,出版经纪人)



[ 本帖最后由 橄榄梦 于 2012-5-28 09:25 编辑 ]
发表于 2012-5-28 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转理论版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8 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无界,但能突出地域特色更佳。湘西如此,诗三明也如此,还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11-15 01: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