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765|回复: 14

《鸭池》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25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鸭池》

刘老汉是个文盲
斗大的字不认识一箩筐
大家都叫刘老汉叫刘老鸭
刘老鸭养了一辈子的鸭子

刘老鸭年轻的时候
足足花了一年时间,用马条石拦溪筑坝
围起了一个面积几十公顷的小型水库
蓄水后的小水库碧波荡漾,风景迷人

开头两年,刘老鸭在水库里养鱼
可是舍不得把水库里的水放干
又没有什么办法将鱼捕捞起来
因此,鱼在水库里越长越大
有时候,一米多长的草鱼浮出水面蔚为壮观

捉不了鱼,生计没有着落
刘老鸭便在水库里养鸭
从几十只,到几百只,几千只,
鸭子越养越多,刘老鸭也成了村子里最先富裕起来的人

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一条高速公路从村子横穿而过
正好把刘老鸭水库的源头活水拦腰截断
刘老鸭眼睁睁看着哗啦啦清凌凌的溪水绕道而走

小水库转眼就成了一潭死水
刘老鸭眼巴巴盼着天天下雨
可雨好像跟刘老鸭较劲似的就是不下
小水库日渐枯竭,小鱼大鱼不断从水底浮起
然后被鸭子们五马分尸,抢食一空

前几天,有人相邀说去看看刘老鸭
还没到水库,老远就闻到一股鸭臊味
伴着一阵阵嘎嘎嘎嘎的鸭叫声飘过来
刘老鸭孤独的身影在堤坝上闷闷不乐


2010,1,11花土

[ 本帖最后由 花土 于 2012-5-25 18:45 编辑 ]
发表于 2012-5-25 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嗯。刘老鸭可以直接在高速公路边上搭个农家乐。专门烧鸭子,取名:刘老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5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主推:红烧刘老鸭、扁尖炖刘老鸭、刘老鸭粉丝汤、刘老鸭蓁菜、烤刘老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5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用上游来的溪水烧菜。

[ 本帖最后由 太白酒桶 于 2012-5-25 19:15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5 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旅游团来就餐,司机和导游除了免费吃喝,还赠送刘老鸭板鸭一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5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村干部来就餐,一律吃鸭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呵!酒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5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说得多了点,故事还是感到可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5 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很口语的口语故事诗,只是文字要如何精简,花土土要自己用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5 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圣歆 于 2012-5-25 23:53 发表
说得多了点,故事还是感到可读的。

正好,不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6 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多!

俗话说____这三个字,与这一行,就覚得是多说的

[ 本帖最后由 千朔 于 2012-5-26 00:03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2-5-25 23:57 发表
确实很口语的口语故事诗,只是文字要如何精简,花土土要自己用心了

千朔知道花土最惜笔墨的,
既然是故事诗,细润以使故事血肉饱满是必需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2-5-26 00:01 发表
俗话说____这三个字,与这一行,就覚得是多说的

一般可不要
但这里需要这三个字“助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6 0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花土 于 2012-5-26 00:11 发表

一般可不要
但这里需要这三个字“助兴”!

我知道你惜笔墨,所以才说你要自己想,但这首整首读来,偏向散文,读愈多回愈覚得空间不夠,就更像散文,尤其是俗话说这一行~
我覚得,不管是什么诗,可以让人朗读出声是必要的,读诗读诗,不是眼睛读而已,口读心读都是重要的

你再參考看看,真的只是建议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6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千朔 于 2012-5-26 00:18 发表

我知道你惜笔墨,所以才说你要自己想,但这首整首读来,偏向散文,读愈多回愈覚得空间不夠,就更像散文,尤其是俗话说这一行~
我覚得,不管是什么诗,可以让人朗读出声是必要的,读诗读诗,不是眼睛读而已,口读 ...

问题不在于少这三个字就能使诗不散,以前有人说过《鸭池》散化了。
今天花土已是第五次思考这个问题了,《鸭池》可以说是散文,也能作小说,说它是散文诗也行,当然也可以是叙事诗,这取决于你怎么去看这个故事,因为这个故事本身是诗性的。而且,这个故事会因为被贴上不同的文体标签而产生不同的折射效果…

[ 本帖最后由 花土 于 2012-5-26 00:37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05:10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