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落幕 于 2012-5-20 22:54 发表 你说的是对的。我们应该用一只笔,站在不同的身份上说话
原帖由 囫囵食神 于 2012-5-21 10:40 发表 更难能可贵的是明月在这种收发自如的陌生化文字中还掺杂许多幽默的语言,让人在一笑中心领神会,于笑过之后又不免心中酸涩。 如《病房》中小三“舒服地煎熬自己”; 贴在病房胸口的(小三)腿上的红痣,一下子就让 ...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5-21 10:43 发表 那个喜欢晚餐的人,扶墙而立——————如果改成“那个吃完晚餐的人,扶墙而立”。进入到进行时的状态,我想你的推进会更有效,并且强化了现场感
原帖由 囫囵食神 于 2012-5-21 10:53 发表 我倒是感觉那个喜欢晚餐的人不是人,而是一份旧报纸,扶墙而立是因为它被放在靠墙的报架上,尽管是一份旧报纸,但作者是现在写的,现在的人一般读报刊的时间大多数都是于晚饭后,阳光这一改,反而失却了一种灵性— ...
原帖由 唐朝明月 于 2012-5-21 17:41 发表 多谢杨光老师指点。。。如果换成吃会另有一番意味。。。
原帖由 唐朝明月 于 2012-5-21 17:40 发表 食神老师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这就我很是感慨。。
原帖由 囫囵食神 于 2012-5-22 03:51 发表 千万别叫老师,我真是向你学习的!下午喝了点酒,现在才醒来,睡不着了,那就继续再说说我读你的诗的一点感悟吧。 天马行空的想象却又绝非信马由缰地乱闯,又是明月诗歌的一大亮点。 如《汽水》中的矮个子 ...
原帖由 杨兴昌 于 2012-5-22 01:15 发表 夜半挑灯读,只此有真味。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05:11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