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876|回复: 13

现代诗是什么“玩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5-7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代诗是什么“玩意”
                               ——兼与泉溪诗人说诗

                            张礼
                           一
    好象林肯说过“你可以在某些时候欺骗所有人,但是你无法在所有时候欺骗所有人。”说实话,对于现代新诗来说,我从来不相信一个文学基本功没毕业的诗人,会偶然写出一首好诗,那种“好”只是一种相对,不会是绝对。这里,我没有针对谁而言,只是一种语言上的泛指。
     任何一首诗都是有“200多块关节”组成的有机体,就算这首诗只有短短几句,其也有多道关节,缺一块就是“残疾”,多一块就是“累赘”,语句失去和谐就是一难看的“怪胎”。于诗而言,这200多块骨头最好的组合方法也许有多种,但最好的方法或许只有一种,一个初学者想把这个有机体锻造完美,无疑需要闯过道道难关。所以我说诗歌,剔除仿模或剽窃,不可能写上几首就出好诗的。诗歌这门行当,我从不相信有天才少年。
     近阅了朋友泉溪诗人,对我的诗论《伊沙诗歌的现代克隆性写作》之评述,感觉其对伊沙的认知,好象有模棱两可的矛盾心理,看似很有道理描述中,观点却忽左忽右。从中,我看出了做人的两难境界与世故圆滑。
    泉溪的诗写得如何,不用我多费口舌,圈子中多有赞赏之人。这里就不作更多文本上的描绘。
     现代诗到底是什么“东西”?什么“玩意”?热闹时,人们对之趋之若鹜,都来亲近诗歌,写诗似乎就是一门高贵的行当。臧克家、贺敬之、王老五等等,不论是政治家,或是平头百姓,都拿起笔做诗的门徒。而当大潮退去,诗歌渐渐回归本真时候,那些离政治太近特殊背景下的所谓诗歌,都被一浪一浪的潮水淹没了。我们渐渐发现,那些“格言式”诗歌都在“裸泳”,那些取巧的“政治诗”其实与诗八竿子扯不上关系,不过是些空泛的口号而己。所谓的著名诗人,不过是一群喜欢喊口号的政治家,臧克家、贺敬之都是,他们与真正的诗可谓十竿子也扯不上关系。那些抒情的大喊大叫,全是些孩童般的幼稚积木,一些挂羊头卖狗肉的东东。离开政治需要、离开那段特殊背景,那些“诗”呈现出的就是地地道道的屁话、大话、空话、鬼话。
    就说影响了一代人北岛的“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我不相信天是蓝的/我不相信雷的回声”之类,与政治的波动周期捆扎在一起,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也会被认为是政治性的投机性写作,许多学生课本里的所谓名诗,不过是一些堆砌的词藻或概念化的典范,放在教材里被盲目神化。

再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今天看来,也不过是分行的散文,整首诗就第一段有诗意,作秀的痕迹处处可见。徐志摩的诗与海子的诗有相近的地方,从诗的技巧与内涵容量上,也就初中生水平,实在不值得一论。
     写作是一个人的自觉行为,而诗人,试图通过一种灵动的视角让复杂事物呈现出来,诗人的情感是细腻而焦虑的。我看了泉溪兄弟《沙诗歌伪文本的负面影响》一文,表面上想批一下伊沙的诗歌,实际上却大多褒扬,语言摇摆不定,让人不太明白他的本意。而文本中,对海子的诗大有褒扬之意,这让我怀疑作者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是否还停留在不是很高的层面上,而我对于泉溪文学素养的了解,好象还不至于此。

伊沙的诗歌的寄生性写作,这是人所共知的,此人在网络上与人争吵,其基本语言的结巴会让人发笑,而诗语言的“磕巴”,让人想不起此人还是西安某个大学的副教授。说到这里,我想起伊沙在云南丽江有个学生好象叫“李勋阳”什么的,好象也是教书,也常写点小诗发在诸如“赶路”之类论坛上,俩人诗语言的“磕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让我有个想法:汉语言的“磕巴”,会不会影响教书育人。
                         二


     这里提到伊沙,还想说说其在网易主持的新诗典,对于新诗典,一开始我是持赞赏态度的。在圈子外看来看去,有个感觉,这好像是诗的一场闹剧。剧中人乐在其中,醉在其中,把诗大大玩了一把,其实也就是半瓶开水在使着劲头在摇晃,一个三流诗人的小把戏而己,没什么新鲜。
    伊沙,于诗而言,不管他怎么玩,如何玩,其实就是电影里“跑龙套”的。这是我一贯的看法与立场,看来,这不会有什么改变。一个人的禀性,就贯穿于他肉体的骨子髓里,流氓终归还是街边的一个小混混,搞出惊天动地的事,那一定不关他的事,最多也不过是:“把街头的事闹大点,风声会大些”。
    这里我并非毁贬新诗典里的个别实力诗人,而是针对新诗典的“圈子性”与“娱乐性”。
    撷取几首有代表性的诗来看新诗典的语言魅力,让读者感受一下现代诗的高张与狂妄。
   《柯索》/徐江
    
    20岁我读他
    21岁我再读
    今年
    我36
    
    许多事都不一样了
    许多清澈
    正在我眼里浑浊
    许多浑浊
    我能看到它清澈
    救火车每天在街上
    咬报纸
    
    以下这句是不变的——
    我信有天使在我的屋顶上飞翔

          《那个人》/马非
    
    那个每天来的最早的人
    那个早上都在拖走廊的人
    那个能把短短的一截走廊
    从八点一直拖到九点的人
    那个我们单位的人
    
    那个前年退了休的人
    那个到退休连科长都没混上的人
    留给我唯一的记忆就是
    他用一生在拖走廊
    那截走廊居然越拖越脏
    
        《负10》/严力
    
    以文革为主题的
    诉苦大会变成了小会
    小会变成了几个人的聊天
    聊天变成了沉默的回忆
    回忆变成了寂寞的文字
    文字变成了一行数字
    1966—1976
    老李的孙女说等于负10

     《喜羊羊与灰太狼》/刘天雨
    
    “到那屋
    写作业去!”
    看儿子嘟囔着嘴
    走进里屋
    她锁上门
    不好意思
    笑笑
    “孩子不听话
    不好好学习
    就知道玩”
    说着
    开始脱衣服
    “有点乱
    你别介意”
    她麻利的将
    散落一床的杂物
    堆在一边
    “一个女人带个孩子
    总是这样”
    闭上眼睛躺下
    她又像
    想起什么
    “要戴套吗
    放心
    我是干净的”
    做到一半
    里屋电视
    传来歌声
    “喜羊羊它是一只羊
    灰太狼它是一只狼
    ……”
    “关电视写作业
    王八蛋小兔崽子!”
    她欠起身喊
    又满脸歉意躺下
    “不好意思
    你继续”

    这几首诗,其实就是典型的伊沙式写法,口水加玩劣,就算严力想玩点高深,也是词不达意,毕竟只是左手左脚扫描了一会文革。诗典的圈子性,从上述几首诗或诗典诗人的选取,可窥一二。
    新诗典里,如下面两首,是较好的。这也许是我的一种偏好,不怪别人。
《美香妃》/宋雨
    
    这些曾经载歌载舞的
    高鼻梁,眼睛深潭一样的人
    他们的唇线分明并且性感
    甚至,我喜欢过他们中的一个
    想为妻,像小鸟一样依着
    在一个慵懒的午后
    在这一片土地上的,其中的
    一个葡萄棚下
    诗意地掏他的耳朵
    我们的女儿已怀胎十月;这样一个也叫
    “古丽,古丽。”
    的美香妃,再也不能出世。

      《卑微者》/宋晓贤
    
    后来,我们说起那些残酷的事情时
    有人曾向父亲问起他在文革中的情形
    他有点含糊其词,只说最历害时候也被放过飞机
    没有细节,他似乎为自己没有受那一类大苦
    (坐牢、抄家、万人批斗大会)而愧疚
    (恨不能自己回过头去再承受一次大刑
    其实我知道,他远到不了那个级别
    受害不是最大的那个,之后也就不是最红的那个)
    
    有一天,我去探望患肝癌的朋友
    见了面,朋友对我腼腆地一笑
    似乎为自己得病劳动朋友来而表示歉意
    
    有时候,我觉得他们是同一个人
    他们万事不求人,不惊动众人
    众人也不为难他们
    他们都可以平安地活着,平静地死去
    但是追问与探望,对他们都构成一种伤害
    他们不得不就范,被迫地迎合
    
    于是,在人前,他们总是歉意地
    陪着笑,并且手足无措

    并不是说宋雨《美香妃》的抒情性,我才说这首诗不错。也不是我偏爱诗抒情的一面而肯定此诗,其实于诗的实践,我沉迷于叙述中的抒情,两者兼而有之。事实是,完全的叙事,也会使诗走入偏贽。排斥诗的抒情性,会使诗太刚缺乏阴柔之美。
    宋晓贤的《卑微者》不错,缺点是语言有些拖沓,如第一段括号内的语言就显得多余,其实诗不怕别人不知道,重要的是要给读者留些空间,有时读者比我们作者要聪明。
   这里,我也不想大篇幅展开研讨,仅仅针对诗典的偏颇与狭隘,提点看法,不想得罪诗典里各位诗人。



                        三
    一个诗人默默地坐在树下,而一只只的知了在树叶间无休无止地吵吵嚷嚷,为渴望成为名诗人而纷争不休;歌者手捧鲜花笑在鲜艳的舞台,质朴的诗人落寞地站在散剧的观众台,孤芳自赏地看着荒凉的田野与贫朴的村庄。谁来守望盛宴后的荒凉与空寂,谁在长长的夜晚为黑夜嵌上满天的星星,诗人总在摸着路旁新鲜的泥土呆呆地默想。在诗被人们遗忘在角落里时候,事实上,我作为一个写诗二十余年的写手,许多年来,也总在诗与诗外沉思。想来,也是以诗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诗人泉溪,面对诗的辉煌与冷落,也会有诸多感概。
       进入二十一世纪,眼看现代诗这一让人心动的缪斯快要进入墓年,人们几乎忘记还有现代诗这个概念的时候,互联网的兴起网络诗的急剧升温,使现代诗神奇迹般缓过神来,瞬间杀出重围插上了飞翔的翅膀,简直就如一场浩劫之后的死灰复燃,诗的临屏写作、双栖写作,网络诗作为一种新的载体在众声喧哗中脱颖而出,使诗从平面写作走向立体化空间化自由化。
    网络诗自由摆摊,写诗的特点是随意与即兴,写作者心灵的自由、亢奋、快乐,比平面写作更敞开思想的大门来寻找心灵的栖息之地,某种意义上抛弃了一些作者的功利与利益目的,事实上更符合诗创作的初始意义。网络诗似乎被人看作是虚拟空间,但事实上网络诗比纸媒诗歌更真实,网络使更多的平民诗人走向诗高贵的平台,屏弃了纸媒编辑的偏激狭隘与单一的价值取向。

就算网络上的口水诗很泛滥,但还是有许多好诗或年轻的网络诗人在网络上涌现出来,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网络上的诗自生自灭,来得快消逝得也快。尽管网上的垃圾诗口水诗会让我们生厌,实际上,往往纸媒上的许多劣诗,才会让我们心生烦闷。
                                        四
      一个民间诗人的一首好诗要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有诸多的困难,要得到省以上刊物编辑的欣赏并发表就是件难事。我们知道,省以上刊物有关系稿名人稿的倾向,一般人的稿件常常是泥牛入海,这几乎是投稿者大都所知的常识。

而一些拙劣的诗会好评如潮,在主流媒体上会被一些知名诗人点评得头头是道,有的还会屡屡获奖,这又是常会见到的事。

这些屡见不鲜的诗坛怪事,让我想到诗的霸权主义一说,其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一些文联及作协部门,利用评奖出专集等方式,对一些伪诗人及诗艺平平的所谓著名诗人进行有偏颇的宣传鼓励,使这些人飘飘然迷迷糊糊升腾上了天,好不使人发笑发怵,这就如京剧里的脸谱一样荒诞不经。事实上,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想法,一些民间诗人或一个普通的网络诗人的写作水平,已经远远超离了某些获大奖的所谓著名诗人,那些人的著名是一些耳熟能详的人名而不是具体的诗。人们对诗歌的眼光己发生了质的异变,可以说,官僚文人所搭起的诗歌金字塔在普通人的眼中已经严重倾斜。
      再说第二个方面,自新诗诞生以来,诗坛一直被纸媒官方市场操控,由于编辑个人的主观原因及刊物导向,使一些真正的好诗被拒之门外,纸质媒体和狭隘性使诗走向单向思维,诗的话语权被纸媒单向掌控。这样,很多诗作者在写作时,就会一昧迎合刊物和编辑的口味,诗人和诗好象都没了灵魂,诗的精神和肉体出现了崩坍与腐烂,诗成了理想的谎言。在一些民间诗人或网络诗人看来,在纸媒刊物里活跃的所谓诗人,是可疑的患有阳痿或怪异病症的诗歌梦游者,诗人和诗千面一孔,很多让人看不出心律的跳动看不出好诗游走的魂灵。纸媒诗刊给人的最大感觉,除了一堆堆的诗歌垃圾外,就是编辑老爷的傲慢与牛气冲天。
    诗的霸权主义表现的第三个方面,也就是一些掌握网络或论坛主动权的网络诗人,利用盘踞的窝点搞山头主义与个人主义,压制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意见,立山头树大旗,形成网络诗歌新的利益集团及新的诗歌关系网。
                                           五
      网络诗的走红,根源在于中国诗歌的民间传统,历代的古体诗也是如此,这应验了一个说法:好诗在民间!
    长久以来,诗一直承载着太多的社会与政治性,诗言志形成为诗的一种道德规范,诗成为时代与传统道德的传声筒,网络诗的出现与反叛,使那些神圣高傲的光环脱去了虚假的面具。网络诗的平等与包容性给了诗作者平等的话语权,诗的网络化,传播方式与写作方式的改变,使诗的写作与交流从单一结构走向多向思维,诗中包容的审美习性、思维方式、伦理道德的改变,网络诗话语权的空前自由,诗的话语霸权的解放,使网络诗广阔的前景更不容小觑。
                                         六
      诗人和诗是极富个性的,诗的探索也是一片永不枯竭的海洋,诗歌选择了网络,使诗得到了诗性的复苏,某种意义上诗又重回到了民众手中,使诗的话语权得到极大限度的拓展,而主旋律、机械性、指导性的声音在诗市场的逐渐减弱,诗的语言倾向于生活化、平民化、通俗化、大众化,诗的语言便少无病呻吟之态更平实与纯净。
    郭沫若在晚年曾悲叹自己所处的时代是非诗人的时代,痛苦于政治窒息了诗歌,这是时代给诗人造成的悲哀,诗冠上政治的名头诗市场挂羊头卖狗肉的时候,诗成为一种工具,那时伪诗人与政治家桎梏了诗歌,使诗带上了虚假唬人的面具,诗市场卖的是假货甚至算不上是大白菜。
网络上,作者与读者的界线非常模糊,昨天的读者是今天的作者,网络诗歌开阔而透明的环境,更易于各种流派与主义的呈现,新的探索,新的观点,新的诗人,就如天上的繁星随时在你的眼前闪现。
    搜索网络,看到曾经的名诗人雷抒雁说网络诗歌:“网上的击打节奏感,使诗的字词句的节奏变得比平面写作更有生气,那些诗句是能够发出奇特声响和音乐的一种生物。”
    老雷的说法不算新鲜似乎对网络还有一种陌生感,却对网络诗歌是持一种肯定态度的。
     一首好的诗歌,抛除诗作者的名头与利益关系,要在名刊上发表似乎还有一点猫腻与尴尬,而搬上网络那是瞬间的事,好坏在于别人怎么来评说。纸媒与网络的关系,有人戏为:“报刊是老婆,网络是情人,报刊正儿八经,网络不拘一格”,这似乎也有一番道理。

这里,还想说一下诗与诺贝尔奖的关系。往往,我们总会觉得诺奖离我们太远,而一些井底之蛙,总会蹲在低处议论天鹅的种种劣迹,好象自己的一些作品就能够到诺奖的门坎。而事实是,由于体制上的某些弊端,我们目前也还部分在沿袭秦国变法时的一些传统体制,思想上的开放,还比不上战国时思想大开放年代,那时涌现的孔子、孟子、墨子等诸子百家的思想,现在来看平常人也是无法比拟的。思想上的长期束缚,自然会制约文学创作的水平与高度,这些,局外人往往比内中人看得更清。诺奖离我们很远,除了一些种族上的偏见,还不完全是我们创作者主观不努力的因素。
                                        七
        其实,诗不是官方的或者是学院的,诗也不是民间的,诗仅是一种个人行为,由作者个人或有相同感受的人来独享。诗人的高贵在于诗歌纯金一样的品质,诗人的富有在于诗人选择了诗歌,诗人的贫穷也在于诗人选择了诗。

最后,针对朋友泉溪的创作,说点个人想法。泉溪是一个乡土情结很重的诗人,也是一个能坚守自己审美标准的诗人,其个人的努力与创作出的作品,我们是可观可感的。好象从十多岁起,泉溪就以一个农民的身份,到思茅(现今的普洱市)暂居,转瞬已是20多年。泉溪多年来一直是一个没有固定收入的诗歌写作者,始终在困苦的煎熬中坚守诗歌,诗主要围绕边地、故土及一些日常生活为主题,诗句灵动活泼,许多诗都值得仔细琢磨,细细品味。在我的记忆中,诗集好象出过《缅怀爱情》与《诗经一样的云南》两本。

其实我对泉溪诗歌的阅读不是很多,感觉是良好的。但静下来想想,好象他的诗,主题上,有琐碎之感,没有一个完整的大主题,文本上,没有厚重的作品压轴,还没有获得过有成就感的文学大奖。这些,想来是泉溪今后可弥补的,算不上遗憾。

说三插四,就算与诗人朋友泉溪作个交流互动。

              2012年5月6日至7日

云南省墨江县文联    张礼

邮:654800   邮箱:zhiid0822@163.com
发表于 2012-5-7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提起来,慢慢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7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古月灵秋 于 2012-5-7 20:42 发表
先提起来,慢慢学习!

这个是不是应当呼叫转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7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民间诗人的一首好诗要得到主流媒体的关注,有诸多的困难,要得到省以上刊物编辑的欣赏并发表就是件难事。我们知道,省以上刊物有关系稿名人稿的倾向,一般人的稿件常常是泥牛入海,这几乎是投稿者大都所知的常识。

说得精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7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诗不是官方的或者是学院的,诗也不是民间的,诗仅是一种个人行为,由作者个人或有相同感受的人来独享。诗人的高贵在于诗歌纯金一样的品质,诗人的富有在于诗人选择了诗歌,诗人的贫穷也在于诗人选择了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7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温柔刀 于 2012-5-7 20:46 发表

这个是不是应当呼叫转移?


谢谢温柔刀版主,呼叫转移就转移呗!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7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知灼见,亮起来大家看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7 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7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了,发在这里不合适,应该是理论版,若是大厅会员的就可以,抱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9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各位

不知转在这里,还发了两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1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标题

理解和评析有独到,分享观点和对诗歌的热爱之情,提读学习,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5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说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今天看来,也不过是分行的散文,整首诗就第一段有诗意,作秀的痕迹处处可见。徐志摩的诗与海子的诗有相近的地方,从诗的技巧与内涵容量上,也就初中生水平,实在不值得一论。
这样的话还是别说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6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分析得不错,支持一下!但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还是上水平的,个人的领悟不同。有空看看这贴:http://bbs.shigebao.com/viewthre ... &extra=page%3D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6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敢于否定某些前辈是需要勇气的,这一点值得肯定。但诗歌注定是某个时代的产物,脱离了现实,诗人就不是诗人了。应该谢谢你,读后知道了许多诗坛的潜规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9-21 18: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