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墨石 于 2012-5-4 23:27 发表 魔魔倒觉得,诗歌文本,只要出手了,就不是诗人自己的了:一个自足的文本,让读者——其实也是诗歌的二次创作者——根据自我阅读,形成愉悦或启迪。 对诗歌的阅读,应该没有高考答题板那样的标准答案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5-4 23:36 发表 共感 通感 启迪 震撼 好诗歌缺一不可
原帖由 阳光之地 于 2012-5-4 23:33 发表 言之有理。 所谓诗无达诂即是此理。 但是对于解读者而言,应该有个最接近诗人本意的抵达。 诗的空间是巨大的。甚至可以无四至。然也?
原帖由 这里有阳光 于 2012-5-4 23:42 发表 俺说的就是效果 至于元素————是诗人的敏锐
原帖由 阳光之地 于 2012-5-3 21:05 发表 这里的野兽是诗人以及诗人的兄弟朋友的暗指。我理解是如此。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微信扫一扫,加入诗歌报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 ) 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2 07:15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