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689|回复: 10

第一次发诗,支持一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4-2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虚  实
   
叶子有点怀疑
影子是我吗

影子愈发惊冴
哦哦
我怎么长在皱纹里
阳光像一面镜子
我看到自己的相册
青春得如此翡翠

醒来时
发现睡在蒙蒙的阳光中
身边的面孔飘飘浮浮
我想找个熟人
陌生人告诉我
爱人和弟弟都在墙外
我又一次迷失在裂缝

选择一个午后
我开始逃离裂缝
匆忙回到熟悉的家中
告诉我的爱人
被裂缝绑架的痛苦

应该是春天了吧
装订起来的文字已经回潮
整理一回就经历了一次雨季
似乎轻轻一碰
就有几片叶子飘下来
触摸大地
发表于 2012-4-2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

欢迎你哟,朋友。

张力略显不够,呵呵,加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3 16:1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换间痕迹有些重,收尾一节稍好。但末一句“触摸大地”又感觉画蛇添足。个见。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3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在阿尔卡迪也有我
————评论酒仙的〈虚实〉

虚  实

作者:酒仙
   
叶子有点怀疑
影子是我吗

影子愈发惊冴
哦哦
我怎么长在皱纹里
阳光像一面镜子
我看到自己的相册
青春得如此翡翠

醒来时
发现睡在蒙蒙的阳光中
身边的面孔飘飘浮浮
我想找个熟人
陌生人告诉我
爱人和弟弟都在墙外
我又一次迷失在裂缝

选择一个午后
我开始逃离裂缝
匆忙回到熟悉的家中
告诉我的爱人
被裂缝绑架的痛苦

应该是春天了吧  
装订起来的文字已经回潮
整理一回就经历了一次雨季
似乎轻轻一碰
就有几片叶子飘下来
触摸大地


       我一直想为酒仙和采墨写几个文本的评论,《虚实》无论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两个方面去考察,都是有其可被剥现的意义的。你既可以把它放在现实真实和艺术虚幻的关系中去解释,进而带出一个所被作者暗示的生活价值观;你也可以在更一般的层次去辨析人对存在的认知本质,而你还可以从人生的角度去考察作者对岁月的一种抵触。

      这三者其实是相通的,是一个整体,但我不希望这次把评论越写越复杂了,从根本上我还是要还原一个真实的作者的。酒仙在他的天空中放置了一个救生圈,这个救生圈看起来像一个降落伞,但最终下来作者在现实真实和艺术创造中,似乎不是操持一种二元对立的态度,文本的真指一下子就变得模糊起来。

叶子有点怀疑
影子是我吗

影子愈发惊冴
哦哦
我怎么长在皱纹里
阳光像一面镜子
我看到自己的相册
青春得如此翡翠


     “叶子”的真指是什么,叶子带有美好性,在具体的语境中很脆弱,也很孤单,和下来的“影子”相同构。叶子也是生命的(人格化),当其怀疑了自身,那么叶子的真指是否还具有真指的功能呢?如果把叶子当作作者的自我对象化,那么作者很显然要把自己一分为二了。因此我认为审美发起的惊讶是基于一种戏剧性的营建,而相伴随艺术的境像就有了一种陌生化的感觉,因此语境竟然如梦般迷离起来了。

      但真实的梦肯定不会是这个样子的,梦比艺术更加破碎,它内在逻辑的连贯性,多数时候经常被梦删除了必要的节点,因此解梦要比解诗困难。但作者如果把人的一生当作一个梦呢,“皱纹”强化艺术的陌生化,甚至带有点恐怖的语境氛围,但其实它暗示了所指和真指的功能。“阳光像一面镜子”是对象化的对象化,所以“阳光”在语境中具有一种虚幻的意义,并且暗示了作者对自我的认知。在“皱纹——相册——青春、翡翠”这组关系中,我想读者应该很清楚地揣摩到文本的主旨了。

      它和人生的岁月有关系,因此“虚”是那个被岁月洗去了的青春的韶华,而“实”就是一个当下的自我。很显然,作者在境像中要去营建一种被异化了的氛围,这不禁让我回到“叶子”的真指,“叶子”作为作者本质力量的投射,虚亦真也,而如果叶子的生命感带有影子的气息———一个死亡的剧目豁然呈露。

醒来时
发现睡在蒙蒙的阳光中
身边的面孔飘飘浮浮
我想找个熟人
陌生人告诉我
爱人和弟弟都在墙外
我又一次迷失在裂缝

选择一个午后
我开始逃离裂缝
匆忙回到熟悉的家中
告诉我的爱人
被裂缝绑架的痛苦


     如果说文本头一节,切入就是审美中断,那么这一节又出现了一次审美中断。换言之,作者的审美状态在进一步深入,这让我一下倒悬起来,想看看这出死亡的剧目究竟是怎么被作者所体验的。“醒来时”意味着场景的切换,而我跳过去先说“陌生人”。我把头一节里的“青春”拿过来对应于“陌生人”,“陌生人”不过就是作者已经死去的青春的对象化,而这种解释依然有限的,显得不够震撼。那么如果说这个“陌生人”是一个幽灵的话,它似乎更像是死神的化身!

     我之所以要这么去分析,在于“发现睡在蒙蒙的阳光中/身边的面孔飘飘浮浮”决不仅仅是一个假死的话题,也不在于场景中那种灵魂出体所带来的轻飘飘的光感。而在于语言的切身感实际并没有照亮死亡奇怪的弥漫性,相反那轻飘飘的灵魂和光感,反而以优雅的方式加剧了死亡剧目的恐怖。

      酒仙这个文本尽管没有阿诺德.勃科林那种上演和埋葬死亡时,所呈现出来的史诗性震撼,但他却以陌生化的迷幻细节和切身感的荒诞,以自我的担当挑战了他丰富而脆弱的神经。文本里面的“我”就是阿尔卡迪的牧人,那么作为此时已经到处弥漫的死神碑文,“即使在阿尔卡迪也有我。”“墙外”是爱人和弟弟的现实,墙内的自然是在偷窥艺术死亡剧目的作者了,当然“裂缝”是艺术和现实的界限,也是作者的分裂。

      到了第四节,似乎作者要把死亡剧目的意义放在艺术和现实之间加以衡量,那么艺术的追求是否会位移给死亡和对生命的侵夺呢?很显然作者归谬了,他视艺术为一种生命的“绑架”,于是他要逃回现实去。如果说一个诗人已经洞彻到“存在”的美学经验还在于假死,我想他必为此付出过沉重的代价和体验,这是非常深刻的。而早在两千多年前,哲学就已经揭示了这个问题了,一个作者能体会到诗的朴素意义,体会到现世的可贵,我想这是难得的境界,艺术也就是因祸得福了。因此下来作者应该从精神的分裂中,复归于生命的统一。

应该是春天了吧
装订起来的文字已经回潮
整理一回就经历了一次雨季
似乎轻轻一碰
就有几片叶子飘下来
触摸大地


     因此,作者在最后以举重若轻的语调,暗示和概括了自己审美的历程。光明不是一个静止的事物,它只有和黑暗交加在一起,才能将自己显露。没有无待和超然的光明本体,所有光明都是对黑暗的廓清,生命有时啊。“应该是春天了吧”的意义在我看来,人绝对的光明是不被先验地假设的,作为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甚至是脆弱的。也没有一个作为现世意义的,并被艺术一再指出的天堂,永久地搭救我们。尽管我们总在不同的状态中,而生命所有的赢获和化解,最后都是要尘归尘,土归土,并在此获得安息。我想这也是作者对艺术在人生意义上的抵触,并且是最后的,归属的。文本评论的题目我很想用〈死亡的剧目和优雅〉,但最后我使用了阿尔卡迪的典故,因为“即使在阿尔卡迪也有我”,其中的哲学意味就由其他朋友去体验和思考吧。
      谢谢酒仙的作品。

[ 本帖最后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4-5 00:24 编辑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4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楼上的解读,再回去读作品,感觉又不一样。许是初读有点肤浅,呵。

不过,一般人认为,好的诗歌是给普通人读得懂的,有时候,我们不需要太多的晦涩,诗句简洁也是一种趋势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4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一直想为酒仙和采墨写几个文本的评论,《虚实》无论从思想性,还是从艺术性两个方面去考察,都是有其可被剥现的意义的。你即可以把它放在现实真实和艺术虚幻的关系中去解释,进而带出一个所被作者暗示的生活价值观;你也可以在更一般的层次去辨析人对存在的认知本质,而你还可以从人生的角度去考察作者对岁月的一种抵触。

哈哈,开心,我酒仙也有人写评论了,十分感谢夏日的果!哦,你还认识采墨,那你是龙门人?阿樱你认识吗?二十多年前我去过龙门西林河寻找阿樱,那天她正在水上飞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4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这首诗歌是题一个文友的图(摄影)。和她一起写的同题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4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理想,艺术真实和现实真实的统一
————评论阿樱的《三个季节的童话》

        艺术真实中的诗人究竟要打造一个怎样的世界,这个世界对诗人意味着什么。如果审美中断为诗人带来如梦的生存,这是否意味着艺术真实是更本质的事物和根据。任何生活图景在艺术中,都必须通过人的创造的第二自然论,它们均作为人心构象的性质。如此自然在人的活动中,并不是那物自体的本身,它被人心所改造,所投射,被人所赋予应该的那个样子。因为所谓“感天地而化生万物”,自然已经被人化的作用所深深地关涉,甚至自然本身作为理念也被人的理想性所清洁和符合人的审美需要。
      但理想的尺度又必须建立在现实真实的经验中,艺术来自生活,也高于生活。人作为自然之子,必然追求和自然的统一,因此这种统一性在人的需要中,也提出对自然更高的要求,以便自然和人的关系,保持在生存中的高度一致。如此我们回答了艺术真实的理想性,它意味着人更本质的需要,因此它就是人的本质化。艺术的活动就是揭示这种与日常生存的不同,它求诉于人化自然把诗人带到更亲和、更具活力和抚慰性的精神故乡。诗人往往通过诗意逻辑对现实逻辑的颠覆,进而从现实的有限性中摆脱出来。他们甚至超越了时间,以自己全部的生命力为那世界所担当,所赢获,所化解。从这里,我们不仅仅要回答精神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艺术为什么总向我们,呈现一种被诗人所扭曲的意象世界和语言表达。

三个季节的童话

作者:阿樱

岁月的火舌  不断地
蔓延  进入夏
夏天让河水加深
沁凉
水的反光里
太阳在石头上走动
在同一天空和我们相印
留下的日戳
是一只新鲜的秋果

      阿樱为这艺术的生存所作出自己的努力和揭示,当然诗人也必须通过艺术,并在那艺术中,才能沟通于她作为性灵的一切创造、嘈杂、缤纷、烂漫和奇妙。“岁月的火舌/不断地蔓延/进入夏”,这开篇就是人格化的自然世界,它如此激情,如此原始和野性的存在和芬芳。还是让艺术真实和现实真实,重新回到那统一的岁月中吧:夏天已经到来,西林河水泛滥不止。这河是我们生命的养育之母,岁月的无形便在那“河水加深”中,获得可靠的实在之美。而我们多少深沉和飞扬,和那河水如期的降幅,保持一致的律动。每当沙砾沉落,我们的眸子、精神,乃至肉体,便在那自然的琼浆中获得近于光一般的清洁。
        我儿时经常走进那水中的太阳,在它的石头间寻找着最惊动的鱼尾。在那里,我能感觉到瞳孔的明亮,而抬头所望,天也相映。那确实是一个没有污染的时代,不需要我对现实真实作出多少净化的努力,便能通达自然最美的体认。深沉的母亲河呵,我们有福了。在与自然的通感中,儿时的我们也许早就埋伏了那河水所赋予野性、优美和缔造感。如此净化又是一个纯洁,乃至童稚的话题。

秋果  秋果
潜入夜  使鸟倾斜
使我们的血液上升
上升,并触摸到月亮
千古的伤痛
而秋天一到河水清浅
石头变圆
我们就剩下这些
往事的石头啦

        第二节诗人的童话把我们带入秋天的仓廪。“秋果  秋果/潜入夜  使鸟倾斜/使我们的血液上升”,这一句写非常精彩和贴切。儿时故乡的夜是静阑的,静到仿佛能听到果实的潜入,因此秋果和夜是一种灵动和通感的诗意逻辑关系,它是心灵的丰富和敏感,而“使鸟倾斜”是我们为那自然物语所焕发出来的好奇。于是,“我们的血液在上升”,在激动不止。
       以前每到中秋之夜,人们总是从家门会聚到“东郊场”,这过去人头落地的地方,变成了山歌的舞台。我对月亮始终保持着一种说不清楚的感伤,这肯定来自人生历时的感触,只有中秋之夜的月亮,对我才稍微显得有些温暖,毕竟千里共婵娟嘛。其实这节是一个成熟的话题,有女初长成啊,因此前几句依然能感到那青春的新意和激情。如今站在中秋水畔的阿樱,是否也有了张若虚的人生感触,正所谓“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虚实的回忆,有时候让我分不清这是在艺术,还是现实的。但是阿樱确证了,往事沉落如顽石。

现在  我们必须义无反顾
走进冬天真实的布景
雪白的栅栏外
一树静静地燃烧
温柔的夜晚  有红狐
窜出
而冰河之上   大鸟沉默
爱情挂在十二月
像一片久违的叶子

        最后一节,则是审美结束的哀鸣。“我们”暗示了某种共同体的命运感,“义无反顾”者是一种被动式,环境变了,人也不复其韶华。“冬天真实的布景”是自我现在态的求真动作,此时诗人也必须在更纯粹的人心之象中,获得与记忆的对话和交流。“雪白的栅栏外”是内在视界打开的动作,当诗人离开了过去艺术和现实真实高度统一的美好岁月,其只有在幻化中获得与审美理想的实现。此时文学图景的抽象性和前两节是不同,后者是一种切实的同构性,而前者则为缺失感。
        如此“一树静静地燃烧”可以视为个体独立的坚持,“温柔的夜晚”带有暧昧的抚摸,这里就揭示了诗歌另一个的话题,即爱情。它和过去的生活环境肯定是分不开的,“红狐”和“窜出”是自我激情的美丽感,同构于记忆中的青春。“而冰河之上  大鸟沉默”则为严酷现实的对象化,二者的背离加深了遗憾的同时,诗人却能从回忆中掏洗出感动。在这里作者获得了某种短暂而脆弱的统一,所以作者的感觉层面依然依附在记忆的美好中,依然能把它归为童话的本真性。最后纵贯文本,它是成长、环境和爱情的综合体,可以用人生的观照去统筹。

        前者评论涉及到一些时代背景,而本次评论则落实到具体文本的表达中,以补缺评论的缺陷。阿樱的写作在形象图层的创建物象缤纷,艺术色彩和光影斑驳,带有意象派的特点,缔造和时空感都很明显。语言自然、朴素,简练深沉而光华,表达蕴藉而富有新意,人生的观照感强。鉴于评论的水平有限,而且脑子花销不来,对其他文本就不再展开理论了,有待其他朋友去理解,去体验。在这里祝老乡新春愉快,生活美满,身体健康。


再读,感觉和上面的是姐妹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4 2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酒仙写得最好的一首诗,夏日的果你辛苦啦!为诗和评论鼓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4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再和酒仙交流,评论不吻合兄弟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5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夏日的果 于 2012-4-4 22:32 发表
有机会再和酒仙交流,评论不吻合兄弟的地方,还请多多包涵。


从没有人写过评论我诗歌的文章,谢谢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5-11-19 19:29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