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报》论坛

 找回密码
 注册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常见问题回答论坛建设基本法案《诗歌报月刊》在线阅读
查看: 1143|回复: 4

[随笔] 书林漫步——3月22日穗言穗语(十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3-22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读书笔记和零碎感言


1、始终相信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和勤笔记。目前这些穗言穗语,虽然鱼目混珠、泥沙俱下。未来一定能淘洗出一些真知灼见的。我不怕自己即时思考的肤浅和幼稚,我只想忠实地记录下自己,每天随时随地的阅读笔记和感悟感言。

2、迷恋一个诗人,也等于是迷恋一种语言的手艺人。现在我迷恋法国诗人马拉美,因为他认为——诗的使命在于用不平常的艺术手法,揭露隐藏在平凡事物背后的“绝对世界”。我喜欢这样的表述,喜欢语言在诗歌理性打破的秩序里,形成了谜语旋窝。通过遣词用字的别出心裁,一些陈旧的意象,猛然散发出了“出人意料”的崭新活力。

法国诗人瓦莱里(1871—1945)。《海滨墓园》是他诗歌创作的高峰。他的诗偏重形而上学的思考,充满深奥的玄想,讲究格律形式,十四行诗在艺术上尤其精湛。我这里收集、整理了一本他的诗歌合集。

3、肉体的遭遇,总是最悲惨的……因为精神上的制约或思索,总是先从肉体开始各种禁欲。僧侣的修行中,就有苦修一条,通过锻炼肉体的最大承受苦难的能力,来坚定自己成佛的志向。某种意义上,诗歌也是许多诗人,一生的修行方式和精神宗教。

4、帕斯捷尔纳克,上世纪俄国“前苏联”诗歌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可惜苏联这个国家,目前已然不复存在。1958 年,他由于“在现代抒情诗和俄罗斯叙事诗传统方面取得重大成就”,而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之所以想到他,是因为自己曾在解读别人的诗歌,提到了“墨水”的意象。二月的墨水,是足够用来痛哭的!我知道这意象的来源,正是出自于他的一首诗歌《二月》。今天我想重新阅读它、感受它。正所谓越是偶然的想起,就越真实!(我找到的这个翻译版本似乎一般般)

二月

二月。拿出墨水来伴我哭泣!
当隆隆轰响的泥泞
燃烧出一个黑蒙蒙的春天,
我痛苦流涕把二月抒写。
雇一辆四轮马车,花上六十戈比,
听教堂钟鸣,听车轮辚辚,
匆匆赶到那豪雨喧腾
盖没了墨水和泪水之地。
那儿,成千上万只白嘴鸦,
像烧焦了的梨子,
从树上坠落水洼,
枯燥乏味的伤感沉入眼底。
愁闷笼罩之下,化雪的土地泛着黑色,
风被内心的呼声搅乱,
那抽泣哽咽织成的诗章,
越是偶然,就越是真实。

(肇明 理然 译)

5、在我的诗歌印象里,俄国的诗人多如牛毛。每一个都金光闪闪,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作。有人曾经简单地罗列了一些人名,当然还有许多现当代的诗人,没有列入其中:

1.茹科夫斯基(1783~1852)、
2.巴丘什科夫(1787~1855)、
3.雷列耶夫(1795~1826)、
4.普希金(1799~1837)、
5.拉耶夫斯基 (1795~1872)、
6.丘赫尔别凯(1797~1846)、
7.马尔林斯基(1797~1837)、
8.克雷洛夫(1768~1844)、
9.格里鲍耶陀夫(1795~1829)、
10.拉热奇尼科夫(1792~1869)、
11.柯里佐夫(1809~1842)、
12.莱蒙托夫(1814~1841)、
13.果戈理(1809~1852)、
14.别林斯基(1811~1848)、
15.赫尔岑(1812~1870)、
16.车尔尼雪夫斯基、
17.屠格涅夫、纳乌莫夫(1838~1901)、
18.魏列萨耶夫 (1867~1945) 、
19.库普林(1870~1938)、
20.布宁(1870~1953)、
21.安德列耶夫(1871~1919)、
22.绥拉菲莫维奇(1863~1949)

让我感兴趣的并非是这个民族,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众多的诗人,更主要的是,作为第一个解体的社会主义大国,从原先的俄国,到苏联共和国,再到解体后的俄罗斯。这个民族经历了太多的政治波动和国家政权几番的整合,那么,作为同时代的诗人们,他们的命运同样和时局息息相关,波及到他们的诗歌作品和创作中。一个鲜明的特色——流亡色彩。

我通过搜索俄国诗人,找到了一篇大迟先生撰写的好文章《面对永恒矛盾的俄罗斯诗人》。可以说,身处在动荡不安的俄苏政治格局里,作为俄国公民的诗人来说,的确是无可奈何——永恒矛盾的俄罗斯诗人!

6、摘录以下文字——苏俄著名诗人沃兹涅克斯基在题为“帕斯捷尔纳克的世纪”的纪念文章中写道:二十世纪选择了帕斯捷尔纳克,用以解决诗人与帝国、权力与精神独立这永恒的俄罗斯矛盾。

这次世纪性和世界性的诗人聚会及其对帝国首都的精神入侵,标志着诗歌意志的历史性胜利:诗人与帝国、精神独立与权力的永恒矛盾,第一次由前者而不是后者来判定关系规则,第一次不是用暴力而是以词语来判别善恶是非,用瑞典皇家科学院常务秘书斯图尔•艾伦的话,就是:诗人承担着衡量、检查、质疑的主要作用。诗歌成为与时间、变形原则抗衡的决定性力量。诗人在专制社会表面的沉默……的信息洪水中成为发言人。

帕斯捷尔纳克一九五八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两年之后即抑郁而亡。诗人被称为“叛徒”、“敌人”、“颓废的形式主义者”和“反革命雇佣文人”,面临被开除国籍,驱逐出国的危险,他曾写信给苏联领袖说:“对我来说,离开自己的祖国不啻是死亡。因此,我请求你不要对我采取这种断然的措施。我可以老实地说,我确实为苏联文学做了些事情,将来对苏联文学可能还有用处。”当然,他到死也未能再发表一行诗。一九七○年,索尔仁尼琴也拒绝前往瑞典领取诺贝尔文学奖,但是他在对这一荣誉表示感谢的同时,写信公开谴责帝国对自由的否定,并指责苏联东正教会对帝国的屈服。直到一九七四年被强行驱逐出境,他都在与帝国领袖、警察、暗探和文学检查官对峙。一九八七年,出身彼得堡的约瑟夫•布罗茨基,作为本世纪第五名俄裔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在那个讲坛上感叹道: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是一段漫长曲折的路程。

帕斯捷尔纳克的复活,索尔仁尼琴的存在和布罗茨基的感叹,与之对应的是苏联斯大林、赫鲁晓夫和勃烈日涅夫三个时代的终结。在俄国历史上,诗人命运与帝国兴亡难以分离,由此产生了俄国文学的全部特点。在本世纪,俄罗斯诗人成为与超级帝国相对峙和抗衡的最英勇的道德和精神力量,恢复了人类的拯救信念,以及对启示的信仰。帕斯捷尔纳克的胜利,宣告了本世纪帝国和权力对诗人与独立精神滥施暴力的终结,从彼得堡到斯德哥尔摩,再也不是一个人为的、苦难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纯正的美学和诗意的空间了。

需要申明的是,本文中“诗人”一词,泛指以语言文字创造精神价值的劳动者,“帝国”一词,指对精神自由采取镇压方式的国家。要探讨“俄罗斯(这个)永恒的矛盾”,我们须先审视一下“流亡”这道二十世纪俄国文学的风景线。

7、让我难过的是,现在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的俄国著名诗人帕斯捷尔纳克,1958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之后到死也未能再发表过一行诗。由此看来,国家意志、政治思想的统治和覆盖,是多么可怕的精神乌云啊……好像中国的舆论自由和诗歌待遇,也没有好到哪里去。

对于诗人来说,精神上的困惑,也包括如何处理好个体和国家,个人和社会两者之间的融洽关系。许多精神的苦恼、生活的遭遇,都会时时影响着诗人的创作和文本。

8、“我生活中的一切我都喜爱,并且是以永别而不是相会,是以决裂而不是结合来爱的。”——茨维塔耶娃。

读这样的句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呢?一定不是简单的心痛和难过,而是一种无法描绘的撕心裂肺。为什么,茨维塔耶娃她把生活中的一切喜爱,都必须以“永别”的方式,以“决裂”的方式,而不是“相会和结合”的方式来爱着呢?

如果你了解了诗人的生平经历,知道了茨维塔耶娃极为动荡不安、命运多舛的一生遭遇。你就能理解作者,为什么会写下如此撕心裂肺的文字了。我无法想象这位二十世纪俄罗斯最伟大的女诗人,是如何在“在不该笑的时候”发出爽朗的笑声。

茨维塔耶娃的诗,多以生命和死亡、爱情和艺术、时代和祖国等大事为主题,因此被誉为不朽的、纪念碑式的诗篇。她勇敢、豪爽而自信,一生酷爱艺术。这也是诗人一生的精神支柱。曾让她克服了难以想象的生活困难和没有保护、没有同情的孤独,紧张地进行创作。1941年8月31日,她在极度孤立和极端痛苦中,自缢身死,结束了自己不满50岁的生命历程,一场永远令人感伤的悲剧。

可以说,二十世纪俄罗斯诗人墓地,可以作为俄国命运的悲剧性风景地。其象征意义,甚至超过诗歌作品,是以诗人生命凝结而成的俄罗斯悲剧启示的封页。

1941年8月31日,两年前从巴黎返回苏联的茨维塔耶娃,她在鞑靼苏维埃社会主义自治共和国卡马河畔一个名叫“叶拉布加”的村庄,悬梁自尽。不久之前,女诗人的丈夫已被处死,姐姐和女儿也被捕入狱,儿子离散。

“二十世纪俄罗斯诗歌最富激情的声音”,就这样被窒息在一处没有墓碑号码的坟地里,直到18年后的1960年,女诗人的姐姐从强劳营释放后,来到那个村庄,才在一块当地人认为葬着自杀者残骸的墓地上,竖起一枚木十字架,上面写着这位“俄国亚马孙”的出生和死亡日期(同年,帕斯捷尔纳克也去世,“在弥撒曲中相逢的灵魂”)。五十年前,茨维塔耶娃在最绝望的时刻,把目光转向未来:

  当我停止呼吸一个世纪以后
    你将来到人间
  已往死去的我,将从黄泉深处
  用自己的手为你写下诗篇:
  隔着滔滔的忘川
  我伸出我的双臂
  ……
  要我说吗?我就说!死亡原是假定。
  你此刻就是我最深情的客人。
  你会抛弃所有情人中的尤物,
  为了她——一堆骸骨。

  ……

读这样的诗句和文字,谁可以忍住眼睛里悲愤的液体呢?!

9、面对灿烂如星河的俄罗斯诗人,我真的替中国的许多诗人哀叹。作为一个真正的诗人,始终该有一生不悔的诗歌旗帜与诗人气质,以及人性、道德、修养上的最佳修为。

每个时代最优秀和杰出的诗人,都该是无比骄傲的智者和桀骜不驯的人尖子。能在任何时候,都始终如一地保持着“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不屈服任何一种文化和思想专制。或许中国诗人,所缺乏的正是俄罗斯诸多诗人百折不饶的——胆识、品格和正义的脊梁吧。

现在的一些诗人,似乎缺乏一种自觉意识和高度认知,仅仅关注于自身的荣辱,忙于将自己的身份,纳入正规的系统,而一再钻研……诗人,本该是人世最高的荣誉象征,说大一点,一生该对人类文学和文化道义上做出自己应用的贡献。这包括一生一世,对自由写作的不懈坚持和一贯追求。敢于反抗腐败黑势力,展现真正的大义。有生之年,努力将心性之光和民族之爱,在自己的诗歌作品和文集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不知道有没有人,真正考虑过——诗人,这两个字背后所蕴藏的真实含义和真正价值。于我来说,我一生如同敬畏头顶的星空一般,敬畏它!

10、有时候,我觉得能让我不断流泪的文字,就是一篇好文章。而能让我流泪的诗歌,我会一遍遍地用泪水,反复阅读它。

爱等同于痛。愉悦的力量,永远抵不过摧毁“美”的瞬间——悲剧之手,那或许真就是上帝之手,我在一种极度矛盾的情绪里,接纳了一位缪斯的安抚——我不做永恒的俘虏,也请不要把我有限的生命,抵押给莫名的风暴吧……

11、一个小小的获奖证书,能代表什么呢?或许什么都代表不了,只能说明,某个时刻,你在某地,被某刊物,曾经关注、点名、发奖,由此证明了你某个时间节点里,那些写下的诗歌,它们曾经的存在价值。

今天收到诗歌网络诗歌学会,颁发给我的2011年12月月度诗星称号。这是自己第三次收到这样的红本证书和荣誉表彰。想自己一个极为淡泊名利之人,又极为懒惰无聊之人,哪里需要头戴这样或那样的“美丽”帽子呢?!

好在,有人夸奖,总是高兴的事情,虽然没有物质奖励,一张薄薄的白纸片和红本本,似乎也能安慰一下尘埃中忙于奔跑的脚步。这好像小时候,上学时,老师常常发给我的三好学生优秀奖状一般,原来成年后,做某件喜欢的事情,如果做得好,勤奋努力,也可以获得一份“可爱”的奖励哦……

我的孤独,就是遗忘过去,一切从零开始。如果读书读得太累了,不妨停下来,休息一下。去聊天、游戏去。

我想继续一个家庭主妇的哲学之旅哦……黑格尔同学,我的小黑同桌,我想就“梦想”和理想的问题,和你一起在自家的窗台边,一起聊聊天去!

12、黑格尔是德国近代哲学家,他是将哲学体系化的创始人,是近代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曾担任柏林大学校长职务,并对普鲁士国家改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他的主要著作有《精神现象学》和《法哲学原理》。

任何人都有梦想。而年轻人更是梦想多多,冲劲更足。对于诗人来说,精神的自由尤为重要。有时候,我们的梦想并不远大,只希望能够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让自己的爱好和生活之间不发生太多的冲突。其实,究其人性之根本,人类一直都在寻求和追求一种自由自在的生存状态,这是人性中最向往的理想生活方式。

理想是——不在此处的东西,而现实是——就在身边的东西。当理想得到实现的那一瞬间,它就变成了现实。所以从理论上来说,理想和现实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

看到这里,想到这些,我就会琢磨,在诗歌里,理想和现实可否同时存在呢?好像经常会如此出现。我想起海子的诗《面向大海,春暖花开》,现在已然成了“幸福”的代名词了,在海子那里渴望的描绘的幸福理想的景象,已然成了许多人实现的幸福现实了。

13、小黑同学说:建设能够实现自由的社会,他还说:将思维方式由消极的,要转变为积极的。

听从他的忠告,我会怀抱理想,勇往直前,同时不脱离现实生活,去空谈什么未来的建树和理想抱负等。在我看来,诗人写诗,就是追求梦想营造的精神王宫,让现实和理想,在诗歌中悖论地存在着,实现着。我们选择理想,就意味着会不断前进,我们安于现实,就意味着接受一种处境,原地不动。事实上,很多诗人,会在作品和生活里,同时模糊了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界限。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确只能通过辩证法来,一分为二的分析和对待。一个人怀揣着理想,又要接受现实的社会。那么这个这社会,必须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改变的社会。因为如果接受现实,就意味着放弃了梦想的追求,那么恐怕谁也无法选择接受现实。

我想搞清楚“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微妙关系,是因为困惑于“死亡”意念的时时威胁和侵袭。这个念头的侵扰,很多诗写者都曾经历和迷惑的。更有许多诗人,用生命直接回答了这一哲学命题!

14、想着,若有机会和那些有名的大师交流思想的话,我一定有“十万个为什么”这样的一堆火箭问题,请教他们哦。

不知道,他们会不会讨厌我,觉得我像一只中国的八哥一般,喜欢学舌,喜欢叫唤。好在,想一想,并不犯法和缴税,那么我就独出心裁,用读书的方式,和各类大师,悠哉悠哉的谈话吧!

15、学习,并非是无头苍蝇一般的飞翔,一定要有既定的路线和方向。一本书,打开了,又再次合上,我总会问自己,今天,你究竟学到什么?让我经常疑惑的是,或许是自己的根基太浅,或许是撰写一些理论书籍的人,叙述方式的问题。

有些书,我可以很快的进入,并且在阅读一遍的基础上,就开始总结要点。而有些书,就是读了三遍五遍的,还是不能往脑子里记忆,这是我最怕遇见的事情。尤其是一些翻译过来的许多理论书籍,给我这样的困惑最多。唉,语言啊语言,你在转述的时候,是否已经开始失真呢?!好在,一些零碎的理念,不需要太多的例证来长篇大论。

16、阅读中,有时感觉那些文字,蜂拥而来的文字,就如同拍岸的潮水,在某一个瞬间,会把我吞没。我的眼前一片漆黑,找不到上岸的扶手和救生衣……

17、平凡之事其实并不平凡,无诗意的事物其实就蕴含着诗意。诗人的任务,就是发现它们,找到它们,赋予日常事物,有童话的奇幻魔力。

一首诗歌的魅力,还在于分析者和鉴赏者,可以就一首简洁、蕴含丰富的诗歌文本,把它当成一座精神的金矿,供自己以及后来者,无穷无尽的开采和津津乐道。一首几十个字到几百、上千字的诗歌,在鉴赏家或批评家手里,有时会变成洋洋洒洒几千、上万字的诗歌评论和赏析。

这种开发和开放,主要借助了作者和读者两人——相对于整首作品,所发生的想象张力和审美情趣的走向,及其各自的阅历、修养等交叉感应和影响。想象力的驾驭和理性的终结,就成为了一篇解读文字好坏的关键。并且好的解读,可以扩容诗歌文本原先狭窄的意识范围……

18、“冷读术”,好像是一本人际关系学的书籍。我却想把这招,用到读书和阅读诗歌中去。因为每一首诗歌,也如一个个具化的人一般,它们也有自己的实有的形体、表情和情绪特征。所以,我们也可以通过“冷读术”,读懂语言、文字构筑的“文本诗人”。你若能进入诗歌的内部,也就是进入诗人的心灵。

如同冷读术的奥秘,就是懂得人类的心理特征,唤起各自内心深处的记忆交融,猜中作者的心思和诗歌的内在所指,从而和对方的心灵,通过文字联系,发生亲密接触……

有趣的是,这种冷读术,有时借用了人类的心理弱点,从而指出——触及到内心的那些人,有时候就是骗子。因为他利用“人其实很容易受骗,并且人的自我评价也是很不准确的。”这点,让我们自己觉得并认可,解读自己的对方,的确能看穿自己的心……

算命秘诀之所以能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用很普通、宽泛的词语描述一个人的性格。这样很多人,都会毫不犹豫地相信它,并接受它。认为这说的就是自己。这个心理学原理,被成为“巴南效应”。

若继续探讨和学习下去,我觉得这种冷读术,实在很可怕,它几乎赤裸裸地撕开了人际关系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我一直记得,习惯的力量驱使,有时大于爱情的力量。

19、现在“冷读术”三个字,在我的脑海里,就是读心术的代名词。它要求阅读者,是一个嗅觉敏锐、眼观八路、耳听八方的注意力集中者,所以他做任何事情,都要比别人更进一步,可以直接进入某个对象的心灵。

换句话说——冷读者,也如同心灵的算命师,可以预知一些即将发生的大小事情。如此想下去,我就想到了中国的古书《周易》《易经》《易辞》爻辞等。嗯,一句恰到好处的话,能够叩开一个防备重重的心,这是肯定的。那么一首诗歌里,一个重要的意象,和想象力的延伸,也同样会进入一首诗歌的心里吗……

20、《读来读往》,孙重人著。仅仅翻看了开篇的——写在前面,收藏书之记忆,我已经可以断定,这是一本不错的好书。

看一个人,用文字记录下书籍的前世今生,还有嗟叹电子时代,纸质书籍岌岌可危的未来命运哦。你一定会在一种爱书情结里辗转流连,不知今夕何夕。

阅读和思考,几乎是写诗之人,不可或缺的左膀右臂,一直无法想象,一个抵触阅读的所谓天才,如何能写出流传百世的作品哦……

21、通过阅读和思考,过去会变成现在,“过去”是对一切人开放的书架,是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采取适当的措施就能从中有所收获。——托马斯•布朗,1642。

文字的可爱,就是写字之人,早已魂归天国,可他的思想和精神,却在文字里星火点点地存活下来。只要你爱它们,你就可以和任何一个已故的大师或名家,精神郊游和踏青去。

22、据说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2002年6月到2003年5月,一年间用日记方式,记录了自己每月重读一部文学经典之后的心得、联想和回忆。并在《阅读日记》一书中一一呈现。

让我羡慕的是曼古埃尔的轻松、快乐的阅读方式,是他关注社会、自然、人类的独特表述。这本《阅读日记》给我的最大启示是,如何和一本书之间发生更深刻的关系。也就是说一本书里虚构的故事要和读者的经验之间建立某种联系。这里依然是一个“想象力”衔接的问题。那么阅读过程,就是作者和读者之间,各自想象力发生关联的奇妙之旅。这和我自己阅读诗歌、赏析诗歌时的感受,是一样进程的。有联想,有感悟,有对比,有回忆,还有观点等等。

读书的间隙,灵光闪现,我想起——西蒙•德•波伏娃曾说的话:“我轻蔑的发现,荣耀如白云苍狗一般,转瞬即逝。”呵呵,我永久的快乐和温暖的阳光,都来自于书本丛林的漫步哦……其他的,真得不足一提,不足一提!

23、切菜的瞬间,我居然也想到诗歌的语言,于是胡萝卜变成了一片片晚霞,大白菜,变成了一朵朵白云。这多么的搞笑,我的厨房,也变成了诗意加工厂,原来厨房的女王,就是如此命名的……

那么被我洗刷干净的,蒸煮在锅里的辣味香肠,它们诱人口水的香气,究竟是什么样浸人肺腑的花朵呢?呵呵~~想着,想着,3月22日的简约而营养丰富晚餐,就是自己最得意的一首诗作!

24、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堂吉诃德》里,作家塞万提斯,提到的人物斯蒂文森的一句箴言,那就是:“我们人生中的使命并不是为了获得成功,而是要以最佳的精神状态不断地面对失败!”这句箴言,未来,我会时时拿来温习。

其实阅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有选择性的影响。有时候,我们读到的其实并不是作者所写的那些,而是自己希望看见的和懂得的东西。阅读一本喜爱的书籍,就如同和一个重要的朋友约会,你会感到无比的愉悦和幸福。和他在一起,时光会停止向前的脚步,其实是你忘记了时光的流逝……

25、随时随地的阅读,仿佛在繁花中走动,看见心仪的花朵,就及时地采摘下来。这样的阅读方式,让我单调的生活和人生经历,更加多姿多彩,同时对自己的写作有着潜移默化、不可估量的影响。目前我还无法预测,阅读给我带来的敞亮视野和精神财富哦。

从一本书,跳到另一本书里,有时候一个作家的声音,会在另一个作家的扉页里,找到回应的声响。这样的阅读旅程真是奇妙,我想说的话,有人复述,我的疑问或困惑,总会在另一条意想不到的路途上,获得答案。

26、弗吉尼亚•伍尔芙曾说:读书是为了乐趣,而不是为了传授知识或纠正别人的意见。是一种本能的驱使,从而在各种零零碎碎的杂物里,为自己建立某种完整观念的过程。这也是自己现在的阅读观念。

对于读书的体验,我没有收藏癖的狂热,我只有不断翻阅的欲望,保持着一种新鲜的沉浸姿态。我喜欢文笔流畅、朴素清新且幽默风趣的文字。最喜欢床头和茶几上不规则地堆满了各式的书籍。高兴的时候,一抬手就能拿到自己想要的一本,我对书本的感情和专注,目前已然超过了珠宝、美食和衣物。

27、想着自己余生励志吞象,想在知天命的时候,能够读书破万卷。若真要达到这个目标和愿景,现在的我,的确需要掌握——如何阅读一本书去。读书是有技巧、分层次的。

读书,需要读进去,同时还需要能出得来。读书必须读出言外之意,不仅仅是读过了,而且有所收益和评判。《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据说从1940初版后,风靡全球70年了,共销售了700百多万册。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该书的作者是艾德勒,美国文化界和出版界的传奇人物。

他指出要达到阅读的目的,就需要在阅读不同书籍的时候,运用适当的速度,落脚点是使得阅读更有效率,对象是旨在增进阅读理解能力的人,技巧和方法则定位在不同层次阅读的规则化。他还把阅读分为了四个层次,高层次包括低层次的全部环节。《如何阅读一本书》所论述的阅读方法分为:基础、检视、分析和主题阅读四个层次,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划分,分别进行介绍。

这是一本值得好好翻阅的书籍,我在一篇介绍的文章里,粗略观览了一遍,未来一定仔细阅读。一定会对自己未来的阅读生涯,有莫大的帮助哦!

28、嫁给一个同样爱书的人,或许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只要我说,需要什么样的书,他都会想尽办法,助我达到目的……

在书本里和作者神交,如同生活在幻梦中。能让人身临其境,不知归返的文字,一定是人世间最幸福的阅读之旅,好书的魅力就在于此。好书的确是时间旅行舱,能把我们带向过去或未来的任何一个年代。

安妮•法迪曼说:“纸、墨、铅字是灵魂居住的身体。而灵魂、身体、服装三者必须根据和谐的原则互相协调,合成一体。书籍是死者的声音,是我们与另一个世界里广大人类交谈的工具。书籍是每个人最重要的朋友,是把人类束缚在一起的纽带。”

2012年3月22日晚上9点涂鸦、整理今日一天的阅读笔录和思绪。
发表于 2012-3-22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跟着,踏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2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好哑榴,好久不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3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书翻到中途的时候,我总习惯夹一个书签。

今天读到一半,也留个脚印,算是书签,嘻嘻~

穗穗读了很多书吧。我最近也买了许多书,古书,

从四书五经儒林外史周易纳兰词到大藏经,许多许多,

放在床头边也甚是欢喜,觉得中国古代那么多的经典,我却还未细读过。

然后去图书馆,看到各种手工艺的图书,各种礼品包装(我喜欢将礼盒装扮得美美的)

或是书法或是绘图,就像鱼遇见了水,有孩子般对世界的兴奋。

而回来又在网上买书,翻了许多科普读物(照理说不爱数学的我也不太会喜欢这类图书),

却又入了迷,觉得世界真奇妙。呵呵,真真是最是春光好读书。没来由的,

书香四溢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30 20:36 | 显示全部楼层
1、始终相信好记忆,不如烂笔头和勤笔记。目前这些穗言穗语,虽然鱼目混珠、泥沙俱下。未来一定能淘洗出一些真知灼见的。我不怕自己即时思考的肤浅和幼稚,我只想忠实地记录下自己,每天随时随地的阅读笔记和感悟感言。

这个习惯很好,拿出来和朋友分享更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1 下一条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诗歌报 ( 沪ICP备05009012号-2沪公网安备31011702001156号

GMT+8, 2024-5-21 16: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